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1页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2页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3页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4页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下设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01大学简介师资力量学院简介精品课程目录03020405科研成果学科建设实验教学学院领导目录070608基本信息西南交通大学肇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72年,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大学简介大学简介是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桢、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吴自良、陈能宽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近二十万优秀人才。

学院简介学院简介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01年成立,现为基础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学院。学院下设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物理系、电子工程系、物理实验中心、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高温高压所、高功率微波实验室等八个单位。学院具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育体系: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的工科专业;拥有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被批准成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位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已成为铁道部和四川省的双重点学科。目前各类在校学生820多人。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863”计划专题组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含正高职)22人。几年来,从国外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博士9人,引进及接纳博士、硕士研究生进入学院工作34人。

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在教学方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个(大学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校级精品课程1个(大学实验物理),两个重点基地建设(物理基础课建设基地、创新教育基地电子设计物理分基地),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徐行可教授),出版教材13部,教学教改省部级成果4项,全国性评比成果2项,校级成果奖2项。大学物理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磁场与电磁波》2005年获得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大学物理》和《物理学概论》均获得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十五”期间课题总经费近1800万元,完成和正在研发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25项、横向项目9项、校基金项目30多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多项),科技论文三大检索情况统计排名在全校名列前茅。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共10项,居全校第6位。获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它奖励及鉴定成果14项。应用项目研究特别是结合铁路大提速和高速铁路建设上,取得丰硕成果,创出了交大光电的品牌,产品覆盖全部电气化铁路。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室成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温高压物理实验室投入建设经费580万元,主要高压加载设备已经投入正常运行,实验室的一级炮、二级炮和两台新兴压机等大型设备技术先进;高功率微波实验室投入建设经费约1000万元,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完成,学校将以此为依托,组建多院系合作形成的“国防科学研究系列”;物理实验中心,正在作为省级示范中心申报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近几年通过学校“323工程”建设,物理实验中心固定资产已增加到600多万元,实验室面积增加到3600平方米,形成了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较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和配套的硬件设施,具有明显示范辐射作用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具有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个性化和创新实验,物理实验中心建立了中心网络资源平台,包括开放式实验课网络选课系统、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室设备及信息管理系统。在2005年申报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工作中取得了较好名次,得到教育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0多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多次;参加高校、科研院所、机构学术交流及合作研讨80余人次;邀请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进行学术交流10多人次,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到本校交流及访问60余次;出国访问和学习10多人次;多次送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合作科研、与国外专家联合培养博士生。学院有多人在有关学术机构中任职,还有《高压物理学报》主编1人、编委1人,《电波科学学报》编委1人,《光电工程》编委1人;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1人、委员1人,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委会委员1人,还有人担任中外科技期刊的审稿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另有多人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审专家,或者是博士点基金、中国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