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解题方法_第1页
论述题解题方法_第2页
论述题解题方法_第3页
论述题解题方法_第4页
论述题解题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题解题方法慈利一中朱梦云时间全国1卷全国2卷全国3卷2011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3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中英比较2014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比较两份目录指出其中一处不同节假日变化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运用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2015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解读玄奘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制度构想与实践”自拟论题20162017提取明代信息,自拟论题提取钟表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围绕吕思勉材料,自拟论题2018提取《鲁宾逊漂流记》情节从近代企业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对班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2019评析钱穆的观点,得出结论对世界历史时间轴的认识,提出见解《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提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2020自拟一个反映时代特征的书名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展开论述农民调查统计,拟定一个论题一、全国卷历史主观题命制演变问题2016一卷世界史:(文字)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拟定具体的论题2016二卷中国史:(地图+文字)玄奘、鉴真,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古代史其他所学知识,加以论述2016三卷中国史:(文字+地图)中国近代自开放口岸的特点、原因2017一卷中国世界史:(表格)(明代与西方)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2017二卷中国世界史:(表格)(钟表演变)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2017三卷中国史:(文字)(吕思勉--侵略双重性)结合中国近代史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2018一卷世界史:(文字)鲁宾逊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2018二卷中国史:(文字)汉阳铁厂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2018三卷中国史:(表格)班固人物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2019一卷中国史:(文字)钱穆《国史大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19二卷世界史:(时间轴)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019三卷中国史:(表格)《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020一卷中国史:(文字)宋史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020二卷世界史:(图片)欧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2020三卷中国史:(表格)农民调查统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42题的呈现:(12分)2016一卷世界史:(文字)2016二卷中国史:(地图+文字)2016三卷中国史:(文字+地图)2017一卷中国世界史:(表格)2017二卷世界史:(表格)2017三卷中国史:(文字)2018一卷世界史:(文字)2018二卷中国史:(文字)2018三卷中国史:(表格)2019一卷中国史:(文字)2019二卷世界史:(时间轴)2019三卷中国史:(表格)2020一卷中国史:(文字)2020二卷世界史:(结构图)2020三卷中国史:(表格)试题材料呈现的方式多样2016一卷世界史:(文字)自拟论题2016二卷中国史:(地图+文字)解读材料,提炼观点,2016三卷中国史:(文字+地图)提取信息2017一卷中国世界史:(表格)自拟论题2017二卷中国世界史:(表格)提取信息,拟定论题2017三卷中国史:(文字)自拟论题2018一卷世界史:(文字)提取情节2018二卷中国史:(文字)阅读材料,提炼启示2018三卷中国史:(表格)自拟论题2019一卷中国史:(文字)评析观点,得出结论2019二卷世界史:(时间轴)对此认识,提出见解2019三卷中国史:(表格)提出论题2020一卷中国史:(文字)自拟书名2020二卷世界史:(结构图)明确列出三点2020三卷中国史:(表格)拟定论题2021一卷世界史:(图表)?2021二卷中国史:(文字)?2021三卷中国史:(表格)论题试题设问呈现的方式多样家国情怀、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广阔的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解题方法

(一)观点评析类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以高考真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真题再现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题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一段材料;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第三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观点内涵相关的史实。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欧洲崛起的时间定位:16—19世纪末观点1:欧洲中心论:(1)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2)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3)思想:人文主义发展。观点2:反欧洲中心论:(1)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2)亚非拉地区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3)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所列举“因素”在“观点”中是如何实现的?◆参考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参考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1)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2)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3)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4)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注:如果只答西方或只答中国,最多给一半分数。西方史实和中国史实至少要各有3个角度也就是6方面史实才可以得满分,如果少一个角度的史实就扣2分。如果只有一个观点加一个史实,只能得三等文)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1)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2)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3)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4)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注:如果只答西方或只答中国,最多给一半分数。西方史实和中国史实至少要各有3个角度也就是6方面史实才可以得满分,如果少一个角度的史实就扣2分。如果只有一个观点加一个史实,只能得三等文)(二)、图表信息提取类图表信息提取类的考查方式经常以数字表格、统计表、曲线图、折线图、柱型图等形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节就此专题进行讲解。1、表格数字类表格数字类包括表头、时间、数字等,在解题中我们首先要抓住这些要素;其次,重点分析数字的变化;再次,看题目的设问。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接下来,将以历年真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解题思路。真题再现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解析】一是划分层次: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星期日为第一层次;星期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第二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星期日、星期日合并,因为1995年后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劳动节、国庆节合并,因为2000年后小长假出现或增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合并,因为2008年后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三是时间分析:与1950年比较,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这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等有关。【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调查统计表1.(2016·广东汕头2016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国时期部分省份中山公园数量统计表(1925~1949)—据民国时期各市县方志,转引自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上表能够反映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变迁的诸多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项信息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提示:信息提炼+结合史实分析材料+结论)示例一:信息: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巨大。(4分)说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缔造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各省几乎都建有中山公园,说明了民众和政府对孙中山历史功绩的认可。(8分)示例二:信息:广东省的中山公园远多于其他省份(或南方省份远多于北方)。(4分)说明:孙中山是广东人(或南方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基地在广东(或南方);国民革命以广东为根据地;北伐军进军路线由珠江流域向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这反映了广东(或南方)民众对孙中山的认同程度高,故南方(或广东)中山公园数量较多。(8分)示例三:信息:辛亥革命及国民革命的影响区域不平衡。(4分)说明:辛亥革命及国民革命均发端于南方,民主共和观念在南方地区影响力更大。南方各省受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的洗礼,对民主共和观念认同程度较高,故南方中山公园数量较多。(8分)示例四:信息:民国政府不能全面控制中国。(4分)说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但地方的军阀割据势力仍然存在。在民国政府实际控制地区中山公园数量较多,而在地方势力控制较强地区,中山公园数量较少。(8分)示例五:信息: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建设的西化。(4分)说明:公园是近代以来西方传入中国的城市公共建设项目之一。民国时期,各地民众及政府兴建中山公园以此纪念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同时,也带动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建设的西化和进步。(8分)(学生如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来叙述史实也可。)3、折线图类1.(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6年高考模拟考试二•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图示:Ⅰ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Ⅱ国家:日本Ⅲ国家:法国、德国、荷兰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Ⅳ国家:拉美、苏联、东欧和其它的西欧国家Ⅴ国家: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国家——摘自《经济增长的源泉》概括指出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图9中五条曲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总体特点,并简析每一阶段五条曲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特点:由重合到离散(2分)原因:第一阶段原因,各地均处于农耕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相近(2分)第二阶段原因,欧美各国发生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西方国家的侵略使亚非国家绝大多数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工业化进展缓慢,农耕经济依然是主导。(每点2分,满分4分)第三阶段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维护和平力量增长;各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福利政策的不断发展完善,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五型国家都有增长,但由于以上的历史原因,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拉大。(每点2分,满分4分)4、曲线图类1.(2016·江西省上饶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41)(12分)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指出曲线A、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答案】曲线A经济理论:自由主义(2分)历程:从1776—1929年,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4分)曲线B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2分)历程: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二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并得到社会上的普遍承认和广泛支持;7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理论相实践上无法应对滞胀,因而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4分)5、柱型图类柱型式的解题技巧为分阶段、看趋势、析时间。1.(2016·广东惠州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StatisticsoftheWorldEconomy.2010)。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纵坐标单位是1990Int.GK$(InternationalGeary—Khamisdollars),横坐标单位是年(year)。从上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答案】示例一:信息:1500~1820年间西欧的人均GDP呈上升趋势,并超越中国。说明:西欧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民主思想的发展。中国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示例二:信息:2000年西欧、中国、世界GDP都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说明:欧盟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示例三:信息:1~1000年西欧的人均GDP有所下降,中国的人均GDP有所上升。说明:西欧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战乱不断,经济衰退;中国经历了汉唐宋大一统的局面,政局相对平稳;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进步,小农经济发达;江南大开发,海外贸易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三)、地图信息提取类历史地图一般以中外古今进行对比,这一般涉及到社会的转型。解答此类题型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转型。如有小图,大图小图结合看,小图往往可以看出不同。1.(2013·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我们认为,除“参考答案”提供的两个角度外,考生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作答:信息1:汉代各州范围较大,唐代长江流域各道范围较小;说明:唐代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中央对长江流域控制加强。信息2:与汉代相比,唐代南方地区行政区划明显增加;说明:中央管辖版图扩大,唐代行政区划更加发展。信息3:吐蕃、南诏、流求出现在唐代版图中。说明:汉至唐边疆民族关系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强,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信息4:从汉代的交州到唐代的岭南道,所辖范围变化不大:说明:说明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四)、建筑图片布局类建筑凝固历史,见证历史的变迁。在高考历史中通过建筑图片考查历史屡见不鲜,这一节就对“建筑图片布局型”讲述解题技巧。建筑布局有技巧,一看、二抓、三找本质。一看文字:不仅要看材料文字,还要看图片文字、标注文字。二抓不同:从外形、布局、方位等抓住变化。三找本质:从政体、思想观念、经济发展等方面抓住建筑反映的本质。1.(2013·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8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图7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解析】一看文字:唐宁街10号,由此可见唐宁街除了10号是行政机构所在地,1到9号及其它号数都是其它办公机构。二抓不同:从外形上看,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从布局上看,太和殿和白汉金宫都是独立的建筑。三找本质: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与政治上的关系就是象征皇权至上,体现君主专制政体;晚清由于列强的入侵,体现被殖民的政局;最后随着历史的变迁,成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白汉金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体现民主政治风格;随着历史的变迁,英国代议制度不断完善,反映了民主政治的稳定。【答案】信息一:从建筑的样式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信息二:从建筑的历史传承或变迁看:中英建筑都见证了历史的动荡;但太和殿体现了专制体制的延续和被殖民的政局。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见证的是体制的创新。信息三:从建筑的历史归宿或现实影响看: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依然是治国理政的场所,反映了民主政治的稳定。(五)、修改建议类高考历史41题主观题越来越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利用正确的史观,做到论从史出才是解答的关键。既然是修改,就可以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但这只是基础思路,更重要的是以下几个绝招。绝招一:运用史观1.(2014·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从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可以看出编者站在革命史观上分析问题。所谓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在目录中编者加大对中共的肯定和对国民党的否定,如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我们知道国共合作,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可以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从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删除“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一目,可列举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等史实来说明;还可以删除“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一目,可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明。【答案】答案示例1:(“示例”只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答案示例2:增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内容。理由: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对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答案示例3:增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由:增加该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中国抗战,减轻了苏美英等国的压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绝贡献,中国赢得了世界尊重,国际地位提高。答案示例4:压缩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内容。理由: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国民党反共高潮或黑暗统治不是主流。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军且战且退,但一直顽强抵抗到抗战胜利。调整该内容,才符合抗日战争的事实。例5:下面是2014年湖南省的一份满分卷:建议: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删除,改为“国民党的英勇抗战”。(第一步:表明观点。)理由: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民党一直是前线的作战者,共产党则开展游击战,国民党的军队要远远多于共产党的军队。在当时,国民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抗日战争的主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先后开展多次正面交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等,损失惨重,死伤无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第二步:从原因、影响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历史教材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1960年新中国成立11年,打败了反动统治者。教科书的编写受时代气息的影响,出于与中央保持一致的需要,编成了此教科书。其实,我们应该正确面对那些党派之争,用包容之心去对待历史。历史无法改变,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第三步:从理论或史观的角度进行总结。)

(六)、文字比较类比较类是高考历史中常见的类型,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作为高三备战的考生,必须把握出题规律,掌握技巧,从而举一反三,游刃有余。解题方法:①寻找时间节点:历史就是一部时间史,因此把握时间要素对解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抓住比较项:比较项就是比较的方面,抓住比较的方面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③把握题眼:所谓题眼就是“试题的主要落点”或“解题”的关键处。因此把握题眼对解题至关重要。例(2014·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目录A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答案】【示例1】不同: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示例2】不同:目录A反映的内容主体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而目录B既关注了西方,也关注到东方;既关注政治斗争,也关注经济变化与思想文化。原因: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七)、关系探讨类关系探讨型是文字材料题的一种变形,但又比文字材料更形象,可以通过数学公式、示意图以及箭头的指向和相互间的关系让我们更好地找到解题思路。那么,对于这类的题型又如何解题呢?(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本题是公式关系探讨类试题。解题思路如下:第一步:看公式找关系。第二步: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转换关系确立观点。第四步:史论结合分析观点得出结论。【答案】【示例1】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表明观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牛顿力学、热学等科技进步,促使了蒸汽机的出现和机器的广泛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进一步推动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煤炭大量开采、交通运输等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促使了“蒸汽时代”的来临。(劳动对象的扩展)。可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工具的改进速度加快,生产管理水平更加科学高效,劳动对象扩展迅速,科学技术放大了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示例2】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表明观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工厂制应运而生。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气时代的到来为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如流水线生产在汽车工业中的发明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流水线生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促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八)、主题提炼类主题提炼是高考历史的一种题型,随着每一年开放性题型的不断变化,我们也要跟上变化的步伐,掌握技巧,把握规律,未雨绸缪。主题提炼类试题主要有关键词类、大事年表类、图片材料类、文字材料类四种形式,其中大事年表类和文字材料类举例略,下面以全国卷地区真题或模拟题为例举例分析。1、关键词类1.(2015·河北石家庄高三复习质检二·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答案】示例一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2分)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1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9分)示例二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示例三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主阶级为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民族危亡之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依赖光绪皇帝进行的维新变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2、图文材料类1.(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特别注意:Ⅱ卷题目中的“观点”,也不能从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信息本身进行提取,而要提炼出更为深刻的观点,如“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国力强大、文化昌盛与外交繁盛之间的良性互动”,等等。这些“观点”的提炼和拟定,都需要运用思维,对信息进行深刻的解读、联想,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感悟。(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九)、概念阐释类1.(2015·河北石家庄一模·41)41.(12分)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示例:西周分封制(1)背景:(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2)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行各种义务。(3)影响或评价:(积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消极)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启蒙运动、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启蒙运动:(1)背景: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进一步反对封建统治;首先从英国开始,高潮在法国,后传播到美洲、亚洲等世界其他地区。(2)主要内容: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封建王权、教权、等级特权,提倡民主、平等、自由。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3)影响或评价: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一次反封建斗争,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政治蓝图;成为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传播到亚洲后,也成为亚洲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的体现,并出现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先声。美国1787年宪法:(1)背景:美国独立以后,新成立的邦联政府松散、无权,无法保障美国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因此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成立了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2)主要内容: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制等。(3)影响或评价: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保障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宪法调整了大小州之间、南北州之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为美国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但1787年宪法没有废除奴隶制,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烙印。(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1787年宪法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思想的实践和体现。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二战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贸易、货币战的教训,希望重建新的经济体系;同时,也希望将战时的合作延伸到战后;美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召开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2)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1973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3)影响或评价: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货币体系,对战后国际贸易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体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但是也便于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体现美国的霸权主义。(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经济体系。(十)、论文提纲类1.(2011·上海单科·38)辛亥革命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11分)(标题)辛亥革命:①(一)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1)推翻清朝帝制2)②2.③1)改称谓2)废跪拜礼仪(二)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l)④2)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2.⑤1)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2)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答案】标题部分(3分)①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3分)·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一场未完成的革命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1分)·一场伟大的革命其他答案: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0分)·辛亥革命百年祭观点部分(4分)③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提倡人人平等其他答案。(0分)⑤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其他答案。(0分)史实部分(4分)②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民国其他答案。(0分)④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其他答案。(0分)(十一)、自拟论题类

2016年全国卷第41题继续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从1卷的“制度构想题”、2卷的“玄奘和鉴真出游题”到3卷的“自开商埠题”,要求考生根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多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学者观点”到“自成一说”,角度更多,开放度更大。其视野开阔,贯通中外,立意高远,直面热点。【真题示例】1.(2016·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一: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到实践,同时也有所发展。论证: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制度构想。其中三权分立学说作为制约权力的一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不过,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由国王行使行政权。而美国根据自身建立共和制国家的目标,不设君主,将行政权交付总统,且三者独立平等。可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