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关系_第1页
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关系_第2页
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关系_第3页
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关系_第4页
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关系承德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主要标志的。清朝康熙初创热河行宫时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称为热河上营和热河下营。蒙古人称为“哈伦郭勒”(汉译热河)的牧马场,康熙巡幸塞外,见这里“群山回合,蔚然深秀”⑴,大自然的美使康熙陶醉了。另一方面康熙注意到承德“北控蒙古,南拱卫神京”⑵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修建热河行宫。康熙亲自参加踏勘和测绘活动,他访问村老,知道这里“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⑶。在整体规划的时候提出“庄田勿动树勿动,自然天成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⑷的山水园构想。执意追求野趣的田园风光,进而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康熙皇帝把他的离宫搞的如此朴实无华,当然不是因为他花不起钱,或者舍不得花钱,而是有他的意图的。首先这座离宫取名“山庄”,而不叫“××宫”或“××园”。此外在他有关的文章中还有“因山就水,布置尽其自然,意在得其野趣”⑸的话。他的用心所在就显而易见了。

1703年至1792年,从康熙和乾隆经过89年苦心经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才全部竣工。它如同一块晶莹的碧玉镶嵌在山城的青山绿水之间,避暑山庄以它的园林面积堪称我国皇家园林之首,它的园林布局和风格也有别于一般的山水园。避暑山庄有庄严肃穆的宫殿,又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既有塞外草原的苍茫,也有叠翠起伏的山峦,它具有杭州西湖的烟波浩渺,也具有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将“南秀北雄”之胜境,珠联璧合地融于一园之中。

外八庙寺庙群,以众星拱月之势,环列山庄周围,这些寺庙由于建筑形式融汇了汉、藏、蒙等民族的造型艺术,使每座寺庙都各具特色。其中,有模拟西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有仿后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须弥福寿之庙,在承德按照它们的原形,修建了普宁寺和安远庙。至于其它一些寺庙的落成,也是出于民族和宗教的需求而修建的。历史的承德是清朝皇帝避暑和秋的地方,皇帝还要在此处理国家政治、军事和民族事务,而民族活动占据了显著的地位。清帝在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通过封赏、朝见、狩猎和宗教等活动,加强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管理,维护了清王朝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避暑山庄”虽然十分朴素无华,亲切宜人,可环绕它四周建造的“外八庙”却非常宏伟壮丽,气势惊人,和山庄形成了鲜明和强烈的对比。这也不是偶然的,而是贯彻了康熙这位“总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的,也是康熙利用建筑为政治服务的一种具体表现。康熙的政治目的就是“和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⑹。在对待边境少数民族问题上,他主张用积极的和平共处来代替消极的武装对抗。因此主张不修长城,而修“外八庙”,也就是希望用宗教建筑来替军事工程,而同样地达到保卫边疆和统一祖国的目的。这些庙宇主要是用来接待来访的少数民族的领袖和满足他们宗教活动的需要为了应和他们的信仰和爱好,这些庙宇不但盖得非常雄伟,非常华丽,而且其中有几所庙宇还采用了西藏建筑的形式或汉藏建筑相结合的形式。例如“普陀宗乘之庙”在一定成度上就是仿西藏布达拉宫的形式,而“须弥福寿之庙”也采用汉藏建筑相结合的形式,其富丽堂皇更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主要建筑的屋顶竟全部铺盖了鎏金铜瓦,仅此一项就用了黄金15400余两之多,所费可谓惊人!但是和建造长城和派兵远征来比,则所费就很有限了。看来乾隆皇帝到时懂得既算政治帐、又算经济帐的。

乾隆更懂得利用对比的手法来加强他所期望的效果。他把自己的离宫修建的比较朴素平淡,还不仅是为了和自然相协调,同时也是为了用山庄列为烘托外八庙,以期相形之下,外八庙显得更为壮观,更为堂皇。使少数民族领袖们看了之后,更感到皇帝的谦逊克己和对他们的厚爱和尊重,从而更坚定了他们拥护中央和回归祖国的决心。所以比较简朴的山庄并没有降低轻敌的审非,相反地却抬高了他在少数民族中的威望,加强了他的统治地位,从而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和中国的统一。

一、园林内外浑然一体

凡是来过避暑山庄的人都会感到山庄园林景象的壮观,凌空的奇峰,尽染的层峦,都构成为美妙的园景,真可谓:“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闭厕隐显;迩近野绿,远混天碧”⑺。有限的山庄完全溶化在无限广阔的云山之中,形成园林内外浑然一体的局面。

避暑山庄是云山胜地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者的任务不是再造丘壑的问题,而主要是“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峦之势”⑻(康熙帝语),创造条件让人们更好的观赏自然峰峦之美。康熙帝的诗句“非是天然石峰起,何以人力作雕题。”⑼“君不见磬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有不检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同。”⑽明确的强调了山庄造园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色优越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园林规划时,必然要把园内与园外的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处理。

山庄的园址的确定,园林的总体布局,湖堤的开拓与建筑及基址的选择都与外界的山峦有关,尤其是与壮丽的奇观磬锤峰,罗汉山等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山庄的园址范围是包括五烈河西、山岭的尽端及山麓下的各地,整个山庄与武烈河东岸丰富的山峦遥相呼应。从布局上可以看出:山庄的东西向中心线正与磬锤峰相对,并且是出于磬锤峰这个天然至高点的控制之下。这决不是偶然地巧合,而是反映了山庄在原址的选择上的考虑到了山庄与磬锤峰之间,在空间构图上的互相呼应与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是山庄内部各景点与外部峰峦建立有机联系的基础。

山庄于山区四处山颠,各冠一亭。四亭互相列峙,各与园外特定的圣景相关联。通过四亭把山庄周围千岩万壑之美都控借于园内。

水月庵布置在松云峡深山的半山腰中,好似山的心脏部分,故庵内有叫“山心精舍”的房子。但这种环境并不是相地做基的重要原因,更主要的是相中了此处能与园外的磬锤峰建立巧妙的联系,从松云峡沿着一条山溪旁的缓坡向上攀登,山谷环抱,景色平淡,不期有何胜景可观。再向前行,忽见一白色石坊出现在小台地上,顿时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加速向它奔去。从石坊中向石坊的坊框之中。释放远离庙门,不知在这台地上有三种作用:一是引游人,起导游路标作用,二是让人在欣赏石坊的过程中消除登山的疲劳;三是突出环境和景色特征,使人加深对环境和景色的感受。从牌坊再上就达水月庵,庵内面对群山的空白处布置着山心精舍。由于此处较石坊更高,所以磬锤峰可以看得更加完整,景色也更为开阔。乾隆皇帝的一句诗“向东一线开虚白,正应锤峰返照临。”⑾恰好表现了这种巧遇因借的观景特征。

正宫正置在山庄南岗的岗坡上,就是要利用地势高爽,居高临下的特点,与外界环境景苑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位于正宫左侧的罗汉山和右前方的僧帽峰,互相对峙而立,好似二神将拱卫山庄。一条白连似的武烈河从中间蜿蜒的流向远方。从丽正门城楼上观看,景色深远,气象万千。

正宫最后布置着一幢二层楼,作为整个正宫部分的结尾,楼东南有石块砌筑的室外楼梯可直达二楼。凭窗眺望,山庄内外林峦烟雨,尽收眼底。故该楼题名为“云山胜地”,可以说是概括了避暑山庄环境的特征。该楼利用地势及楼的高度,从空间上把宫殿部分与苑景部分接合起来,使人由严整、肃穆的有限空间,突然看到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顿时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芝径云堤是湖区通向各洲的导引路线,为了使其与外界景观建立联系,对堤的转折方向特别加以精心设计。芝径云堤通过万壑松风桥,从湖岸引出。从桥开始的俄一段直线段,堤中心线正对山庄外的磬锤峰,在向北转折,堤的中心线又正对金山上帝阁,在芝径云堤上园外的自然峰峦和园内的人造楼阁,以动态的方式作为堤的“对景”交替出现,达到“步移景异”的妙处。表现了综合应用借景和对景手法的高度艺术水平。

二、绝妙设计――理水

“山庄以山名,而趣在水。”⑿乾隆一言概括了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特色。中国古代园林无不注重用“水”,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中:“名园以绿水,”画龙点睛地说明了中国山水园林艺术地特色。

明代著名的文人王世贞在《安世西林记》描述:“凡山居者,恒恨无水;水居者,恒恨无山。”“园林之胜,惟宰山水二物。”可见园林得水之难,而自然山水尤难。水是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清澈、明净的水面其本身就是人们游赏的对象,既可调节人们的精神,同时又为园林植物的滋荣,万物生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可以说丰沛的水源是中国园林的生命线。

避暑山庄正式具备了真山真水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水源丰富可保证造景之用,而且水质良好。康熙诗中有:“名泉亦多览,未若此为首。”⒀乾隆曾做过考察,他说:“水以清为贵,尝制银斗较之。玉泉水重一两,惟伊逊水尚可相埒。”⒁

避暑山庄原有水面800余亩,约占全园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总称“塞湖”,分为澄湖、如意湖、西湖、银湖、上湖、下湖、镜湖、半月湖、长条湖九条湖面。主要是水源有三:一、热河泉水:位于澄湖之北,万树园之东南,为地下涌出的温泉水,而且水质良好。此泉水源充沛,寒冬不结冰而得名热河泉。这既是热河的源头,也是避暑山庄主要水源之一。据《热河志》记载:“避暑山庄之行宫内又有温泉流出注入,始名热河,南流而东,复折而南至下营子入滦河。”二、山溪泉源:山庄西北山区有西峪、松林峪、梨树峪、榛子峪、及松云峡的溪水径流。三、武烈河及狮子沟河水的重要补充。

由于水源的丰沛多样,为山庄美景的创造奠定了基础。作为园林水景工程和一般水利工程相比,除了必须满足水工的一般要求外,尤在利用水利工程造景。山庄已引水工程值得称赞之处也在此,这就是“暖流暄波”的兴建。《热河志》载:“热河以水得名。山庄东北隅有闸,汤泉余波子宫外演迤流入。建阁其上,漱玉跳珠,灵润燕蔚。”康熙记道:“曲水之南,过小阜,有水自宫外流入,盖汤泉余波也。喷薄直下,层石齿齿,如漱玉液,飞珠溅沫,犹带云燕霞蔚之势。”武烈河上游也有温泉注入也称热河。以上均指此,并非山庄境内之热河泉。可见,进水闸前引水道由于闸门控制而有减低流速、沉淀泥沙的作用。山庄开湖的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康熙时的湖区东尽“天宇咸畅”,南至水心榭,即澄湖、如意湖、上湖和下湖。其东之镜湖和银湖都是在乾隆年间新拓的。湖区水景布局包括湖、堤、岛、桥、岸和临水建筑、树木等综合因素。当初施工时由开“芝径云堤”为始的。总的结构是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御制避暑山庄记》说:“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径分三枝,列大小洲三,形若芝英、若云朵、复若如意。有二桥通舟楫。”《热河志》还补充说:“南北树宝坊。湖波镜影,胜趣天成。”芝英即灵芝草。如意头的造型亦形如灵芝或云叶形,是以仙草象征仙境的作法。自秦始皇在长池中作三仙岛以后,历代帝王多遵“一池三山”之法。中国的文化艺术传统讲究既有一定值法规,又允许在定规内尽情发挥,可以“一法多用”正如同一词牌可以作不同词,同一曲牌可用以伴奏不同的情节一样。杭州西湖有一池三山。颐和园有一池三山。北海、中南海狭长水系中的一池三山拉得很长,圆明园在福海中的“蓬岛瑶台”之三岛却相聚甚紧。避暑山庄的三岛处理却别出心裁,从一径分三枝,融灵芽自然衍生出来一般,生长点出自正宫之北。三岛的大小体量主次分明,相当于蓬莱的最大的岛屿的如意洲岛和小岛护岸环碧簇生在一起。而中型岛屿“月色江声”又与这两个岛偏侧均衡而安,形成不对称三角形构图,其东隔岸留出月牙形水池环抱月色江声岛,寓声色于形。就功能而言,以堤连岛既有逶迤的窄堤为径,又有宽大的岛布置建筑群。就形式美而论,狭堤阔岛又具有线形和轮廓方向的对比衬托。从工程方面看,除了如意洲南端向西北凹弯部分受风浪冲击略有坍方和变形外,三个岛基本上是稳定耐久的。池中堆岛山还可边挖边堆,就衡土方。至于烟雨楼和小金山两个小孤岛坐落的位置亦于三岛相呼应。

水心榭实际上是一个控制水位的水工构筑物,是新旧湖保持不同的水位。新湖水位略低于旧湖。但水心榭并不使人感觉是水闸,而是“隐闸成榭”的一座跨水亭榭。渡过万壑松风桥向东南望,石梁横水,亭榭参差,后面又衬有高山,层次深远,爽人心目。

总观山庄之水,源藏充沛,引水不择流。水的走向与西部山区汇水的几条主要峡谷线近于垂直,便于承接山区泉水和雨季大量的地面径流,成为天然的排放水体,从而得到“山泉引派涨清池”的效果。人工开凿力求符合自然之理,理水成系,使之动静交呈,由泉而瀑,瀑下注潭,从潭引河,河汇入湖,引池通湖,还刻意创造了萍香、采菱渡等野色。在旷观附近水分两道,为的是西面一水道承接山区来水,东面一道汇入“千尺雪”的泉水。内湖仿佛是蓄水库,可控制下游水量,自“长虹饮练”后才放开为大湖。热河泉的水自东交汇,径南至水心榭,后延伸至五孔闸泄水。因此水系的开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势利导而成。

三、建筑艺术的特色

山庄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它的建筑没有宏伟的体量,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繁琐的装饰和雍容华贵的陈设,而是巧妙地因借了自然地形,“随山依水”地精心经营,“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⒂建筑的艺术布局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巧妙结合,使之“自成天然之趣”,突出“山庄”特征。

(一)建筑与组织园景相结合

山庄的建筑群或风景点,绝大部分是建筑配合自然景色而构成的。它的建筑布局与颐和园、北海等宫殿式建筑相比别具一格。全园采用了分散的、集近式的布局手法,把建筑物分散布置在园内若干风景点上,配合自然环境来丰富和充实园林空间,使园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园林。在较小的园林空间内,它们又自成一景,形成了“园中有园”的布局。

(二)建筑与水相结合

湖区建筑多数临水,亭、廊、阁、榭借助于湖水创造景色,使得湖岸参差错落而富于变化,增加了水面的层次和景深。桥堤联系了洲岛,而本身又是观赏景点。这些建筑在湖光波影的衬托下,使湖区景色更加绚丽多姿,充分体现湖区建筑与水的巧妙结合。

(三)建筑与山林相结合

山丘区地形复杂,富于变化。建筑布局时依据自然山水的高低曲折、层叠错落、巧于因借、布列上下而进行的。其建筑形式利用山峰、台地、山崖、山坡、山谷、山脊等多种地形,因势以筑,傍山依谷,构筑斋轩。并借助周围山林环境和峡谷溪流,来创造风景,“依松为斋,引水为亭”⒃。不规则的错落于山间的建筑与山谷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