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补集概念的理解和对全集的相对性的理解,学生在理解概念上有一定的难度。做题时Venn图和数轴的应用还有些生疏。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教材:(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授课教师:教师年级高一授课时间科目数学班级高一(1)班课题1.1.3(第2课时)全集与补集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全集的必要性,理解集合的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补集。(2)能够应用Venn图和数轴表述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B、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全集补集概念、性质、规律的探究,不断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培养数形结合能力,掌握归纳类比的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2)在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3)在感受生活中集合实例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补集概念的理解及初步应用。教学难点全集的理解,补集应用中方法规律的探究。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导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新知探究知识探究1:全集预习清单知识点一全集的概念1.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universeset),通常记作.说明: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它含有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各个集合的.因此全集因问题而异.预案1:我们在研究一个问题之前必须清楚研究范围。2:在研究某些集合时,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给定的集合叫全集,常用符号U表示。3:学生讨论后会有不同的答案。知识探究2:补集〈1〉补集理解1、设U是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U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做2、CuAACuAAU3、CuAAUCuAAU1、观察图形归纳性质:(1)(2)(3)(4)(5)(6)(7)二、知识应用:(1)设U={x∈N*|x<9},A={1,2,3},B={3,4,5,6},求;(1)设U={x∈N*|x<9},A={1,2,3},B={3,4,5,6},求;(2)设U={x|-5≤x<-2或2<x≤5,x∈Z},A={x|x2-2x-15=0}(2)设U={x|-5≤x<-2或2<x≤5,x∈Z},A={x|x2-2x-15=0},B={-3,3,4},则=________,=________;(3)全集U={x|0<x<10},A={x|2<x<5},则(3)全集U={x|0<x<10},A={x|2<x<5},则=________.规律总结:在进行补集的简单运算时,应首先明确全集,对于有限集合的补集往往可以直接写出,也可以借助Venn图求解,而不等式表示的集合通常可借助数轴求解,解题时要特别注意端点的取舍.[变式1]已知全集U,集合A={1,3,5,7},[变式1]已知全集U,集合A={1,3,5,7},={2,4,6},={1,4,6},求集合B.[例2]已知全集U={1,2,3,4,5,6,7},集合A={2,4,5},B={1,3,5,7},求A∪B,A∩B,[例2]已知全集U={1,2,3,4,5,6,7},集合A={2,4,5},B={1,3,5,7},求A∪B,A∩B,.规律总结:在补集的交并运算中,下述性质常常用到:规律总结:在补集的交并运算中,下述性质常常用到:[变式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2},求A∩B,[变式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2},求A∩B,∪B,A∩.规律总结:求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方法规律总结:求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方法有关集合交、并、补的运算有关集合交、并、补的运算:;(1)有限集先确定全集,并将其余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结合交、并、补集的定义来求解.也可借助Venn图来求解,相对来说直观、形象,不易出错.(2)无限集常借助数轴,把已知集合及全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然后再根据交、并、补的定义求解,这样处理比较形象直观,需注意的是端点1.(2013·重庆)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A.{1,3,4}1.(2013·重庆)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A.{1,3,4} B.{3,4} C.{3} D.{4}2.设全集U={a,b,c,d},集合A={a,b},B={b,c,d},则(∁UA)∩B=________.2.设全集U={a,b,c,d},集合A={a,b},B={b,c,d},则(∁UA)∩B=________.3.设全集U={2,4a,-(a-3)2},集合A={2,3.设全集U={2,4a,-(a-3)2},集合A={2,-a+2},若={-1},求实数a的值.三、归纳总结1.补集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2.在解决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时要注意正确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四、作业布置,适当拓展(1)设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则(A∪B)=___________.(2)全集U={x|0<x<10},A={x|2<x<5},则A=________.(3)已知全集U=(4)设全集U=R,,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学生展示性质的归纳有利于对知识认识的提高。学生展示从多方面拓展知识,发散思维。数轴法在补集中的应用,注意规范作答。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力。知识巩固,能力拓展学生归纳本节课是采取了学生先自主预习,把相当一些理解的知识提前接触和消化,消除了部分难点,只是对全集的相对性和补集的一些运算性质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交流、质疑,反复讨论最终把这些都解决了,只是练习少了一些,这只能在课下再强化了。本节课是集合基本运算的第二课时,是在理解两个集合交、并集含义的基础上理解全集和补集的概念。本课题的重点是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难点是补集概念的理解及全集的相对性的理解.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测评练习1.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UA)∩(∁UB)等于()A.{1,6}B.{4,5}C.{2,3,4,5,7}D.{1,2,3,6,7}解析:思路一:观察得(∁UA)∩(∁UB)={1,3,6}∩{1,2,6,7}={1,6}.思路二:A∪B={2,3,4,5,7},则(∁UA)∩(∁UB)=∁U(A∪B)={1,6}.答案:A2.设集合U={1,2,3,4,5},A={1,2,4},B={2},则A∩(∁UB)等于()A.{1,2,3,4,5}B.{1,4}C.{1,2,4}D.{3,5}答案:B3.设全集U={1,2,3,4,5,6,7},P={1,2,3,4,5},Q={3,4,5,6,7},则P∩(∁UQ)等于()A.{1,2}B.{3,4,5}C.{1,2,6,7}D.{1,2,3,4,5}答案:A4.已知集合A={x|3≤x<8},求∁RA.解:∁RA={x|x<3,或x≥8}.5.设S={x|x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求B∩C,∁AB,∁SA.解:B∩C={x|x是正方形},∁AB={x|x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SA={x|x是梯形}.6.已知全集I=R,集合A={x|x2+ax+12b=0},B={x|x2-ax+b=0},满足(∁IA)∩B={2},(∁IB)∩A={4},求实数a,b的值.解:a=eq\f(8,7),b=-eq\f(12,7).7.设全集U=R,A={x|x≤2+eq\r(3)},B={3,4,5,6},则(∁UA)∩B等于()A.{4}B.{4,5,6}C.{2,3,4}D.{1,2,3,4}解析:∵U=R,A={x|x≤2+eq\r(3)},∴∁UA={x|x>2+eq\r(3)}.而4,5,6都大于2+eq\r(3),∴(∁UA)∩B={4,5,6}.8.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UA)∪(∁UB)等于()A.{1,6}B.{4,5}C.{1,2,3,4,5,7}D.{1,2,3,6,7}答案:D9.设集合I={x||x|<3,x∈Z},A={1,2},B={-2,-1,2},则A∪(∁IB)等于()A.{1}B.{1,2}C.{2}D.{0,1,2}答案:D10.设I为全集,M,N,P都是它的子集,则图9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图9A.M∩[(∁IN)∩P]B.M∩(N∪P)C.[(∁IM)∩(∁IN)]∩PD.M∩N∪(N∩P)解析:思路一: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排除C;阴影部分不在集合N内,排除B,D.思路二: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即是M的子集,又阴影部分在P内不在集合N内,即在(∁IN)∩P内,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M∩[(∁IN)∩P].答案:A11.设U={1,2,3,4,5,6,7,8,9},(∁UA)∩B={3,7},(∁UB)∩A={2,8},(∁UA)∩(∁UB)={1,5,6},则集合A=________,B=________.解析:借助Venn图,如图10,把相关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自然地就得出集合A,B了.图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