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五年级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五年级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五年级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五年级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五年级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书写

1、读拼音,写词语。

它在五指中是xiàngmào最tánghuáng的。也是最yǎngzūnchǔyōu的。解niǔkòu、nǐngluósī、sāoyǎng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兴(xìng)

银钲(zhēng)

玉磬(qìng)

耘(yún)田B.篝火(gōu)

明澈(chè)

点缀(zhuì)

招供(gōng)C.啃玉米(kěn)

樱桃(yīn)

无垠(yín)

巍峨(é)D.倭瓜(wō)

凉飕飕(shōu)秉性(bǐng)

眷恋(juàn)

3、1下面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组?(

)A.交付

示意

轻易

决口不提B.典礼

大臣

俯下

负荆请罪C.联结

浩瀚

宾客

理直气状D.赤道

俯冲

乘机

难以至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B.春天的植物园真美啊!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C.社会竞争激烈,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绕的事。D.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5、把“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中“敏”的正确解释,请选出来。(

)(填序号)A.聪敏B.灵活C.努力D.勤勉

三、非选择题

6、句子模仿秀

(1)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句子)

愿意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7、修改病句。

(1)猎豹才是陆地上动物跑得最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载速度更快的工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坐飞机,(

)要飞二十几年。

(2)太阳(

)离我们很远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

)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松鼠(

)到地上来。

(4)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舒适(

)安全。

四、日积月累

9、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4.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____________________。”“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____”之类的句子时,常会有一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当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故乡的妈妈,妈妈在我要远行时做的许许多多的事都会让我深深感动。

五、阅读与理解

10、阅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

)yuè(

)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按顺序在答题卡上写出汉字。

3.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B.“三万里”“五千rèn”的夸张比喻,以及“入”“上”两个动词,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时的所见所闻。D.“泪尽”一词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企盼朝廷收复失地却又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汉字与中国心》,完成练习。①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②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③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这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选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能使爱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④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干,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

”;春雨时吟“

”;中秋时吟“

”;送别时吟“

”,喜悦时吟“

”;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路”……古典诗词已经规定和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⑤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难已: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的第4自然段,将合适的诗句的序号填在短文横线上。

①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明月几时有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

④好雨知时节⑤劝君更尽一杯酒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不适(

)

特别(

)

吝啬(

)

赞成(

)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汉字的特点?(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B.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5.下列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A.汉字的形B.汉字的义C.中国的古典诗词D.汉语拼音6.联系现实,结合本文说说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综合运用

12、1语文实践。上课铃响了,小刚还是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后,小刚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小刚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跑,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很多了,连听到上课铃声都沉得住气,不走快两步。”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习作

大自然迷人的美景、故乡明月的情怀、成长历程的体验、精彩故事的情节、鲜明人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