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解剖大学城医院演示文稿_第1页
耳部解剖大学城医院演示文稿_第2页
耳部解剖大学城医院演示文稿_第3页
耳部解剖大学城医院演示文稿_第4页
耳部解剖大学城医院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部解剖大学城医院演示文稿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优选耳部解剖大学城医院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耳部系统组成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中耳和内耳皆位于颞骨内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

外耳耳廓外耳道软骨部(1/3)骨部(2/3)鼓膜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外耳(横断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外耳(冠状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外耳(矢状位)骨部(2/3)软骨部(1/3)

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外耳(鼓膜)鼓膜前后径约8mm,上下径约9mm,厚约0.1mm鼓膜呈椭圆形,漏斗状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外耳(鼓膜)鼓膜与外耳道底约成45°角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外耳(鼓膜)后上偏外前下偏内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外耳思考优点:外耳道解剖结构有利于声音气体传导传导,鼓膜起着关键传递作用缺点:外耳道角化上皮细胞脱落结晶通过鼓膜潜在间隙进入鼓室窦内导致胆脂瘤发生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鼓室)有顶、底、内、外、前、后6个壁

鼓室顶

鼓室盖鼓室底

颈静脉璧前璧颈动脉璧后璧乳突璧内壁

内耳外侧壁外侧壁

大部分为鼓膜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鼓室-冠状位)(鼓室顶有岩鳞裂)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鼓室-横断轴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鼓室-矢状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鼓室)鼓室分为3部分上鼓室

位于鼓膜紧张部上缘平面以上中鼓室

位于鼓膜紧张部上、下缘平面之间下鼓室

位于鼓膜紧张部下缘平面以下鼓室的上下径约14mm,前后径约11mm,内外径约2~6mm(鼓膜处内外径最短)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鼓室)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上鼓室)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中鼓室)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下鼓室)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听小骨)

由锤骨、砧骨和镫骨连成听骨链,使声波从鼓膜传到前庭窗(听骨链杠杆系统)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听小骨-锤骨)锤骨:是听骨中最大者位于鼓室中部和最外侧,长约8~9mm上端膨大部为锤骨头其后内侧关节面与砧骨体前面的鞍状关节面形成锤砧关节头部的下方稍细部即锤骨颈自颈向下稍向内侧延续的部分即锤骨柄锤骨柄上部有向外侧的突起名锤骨短突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听小骨-砧骨)砧骨:有体、长脚和短脚砧骨体位于上鼓室后部,前有关节面和锤骨小头相接砧骨短脚位于鼓窦入口底部的砧骨窝内长脚向后下伸出,末端为豆状窦,与镫骨头相接

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听小骨-镫骨)镫骨:有小头、前、后两脚和底部前脚较短而直后脚稍长且弯底部为薄骨片借环状韧带封闭前庭窗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听小骨-横断轴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听小骨-冠状位)“冰淇淋蛋卷”结构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听小骨-矢状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鼓膜张肌)鼓膜张肌:起自咽鼓管软骨部及蝶骨大翼,肌腱绕经匙突,附着于锤骨柄与颈部交界处的内侧面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镫骨肌)镫骨肌:鼓膜张肌的拮抗肌起于锥隆起内,止于镫骨颈后侧的镫骨肌突上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咽鼓管)咽鼓管是鼻咽部与鼓室之间的管道成人咽鼓管全长约35mm,外侧端为骨部,占全长1/3,内侧端为软骨部,占全长的2/3鼓室端开口在鼓室前壁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鼓室窦)中上鼓室交界平面可见锥隆起

锥隆起内侧为锥隐窝(鼓室窦)外侧为面隐窝鼓室窦是胆脂瘤好发部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Prussak腔)Prussak腔是鼓室盾板与锤骨之间的空隙,是胆脂瘤的好发部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乳突)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乳突)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匙突-横断位)在前庭窗的前上方有匙突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中耳-思考优点:中耳结构有利于声音链传导,鼓室起着良好压力平衡和生理调节作用缺点:鼓室病理改变,易导致炎症的发生和胆脂瘤形成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内耳包括骨迷路及膜迷路骨迷路长约20mm,厚约2~3mm骨迷路内包含膜迷路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空隙,名称淋巴隙,含外淋巴液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骨迷路分为耳蜗、前庭及半规管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前庭)前庭是骨迷路的中部,位于耳蜗之后,半规管之前,呈椭圆形外壁

鼓室内侧壁(前庭窗)内壁

内耳道底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前庭)内壁顶部和前壁

斜形骨嵴(前庭嵴)前庭嵴后面有椭圆隐窝,前面有球状隐窝前庭导水管

位于椭圆隐窝的后下,与颅内相通前庭后下稍宽,有三个半规管的五个开口通入前庭前壁有一椭圆孔通入耳蜗前庭阶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前庭-卵圆窗)卵圆窗及前庭横断位冠状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前庭导水管-冠状位

)前庭导水管中间段(裂隙状)前庭导水管外口(前庭导水管的扩大与梅尼埃病及某些先天性耳聋有关)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前庭导水管

-冠状位)前庭导水管及外口在冠状位上更易于显示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耳蜗)耳蜗:耳蜗在前庭的前面,形似蜗牛壳,蜗轴在耳蜗的中央,呈圆锥形骨蜗管旋绕蜗轴2.50~2.75周,骨蜗管内有三个管腔

上方为前庭阶

端于前庭窗

中间为膜蜗管,又称中阶(基底膜与前庭膜之间)

下方者为鼓阶

起自蜗窗(为第二鼓膜所封闭)在耳蜗底周的最下部有蜗小管的开口,外淋巴液经此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耳蜗-顶旋)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耳蜗-中旋)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耳蜗-底旋)鼓岬:必须认识的结构,是外科手术的重要标志,就是耳蜗底旋外侧的骨性突起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耳蜗底-圆窗)蜗窗,又名圆窗另可见锥隆起及内侧鼓窦、外侧面隐窝圆窗(鼓阶起于圆窗)圆窗龛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耳蜗导水管)耳蜗导水管:与内听道平行,位于内听道下方,不可与之混淆耳蜗导水管内听道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半规管)骨半规管分为外、上和后半规管,相互垂直半规管腔直径为1mm半规管端膨大部分,名壶腹,其内径为2mm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上半规管-横断位)上半规管平面与颞骨岩部的长轴垂直,走行是自内向外向后下,壶腹在后下端。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一端合并(总脚)后通入前庭;三个半规管只有五个孔通入前庭上半规管隆起的部分为岩部前面的弓状隆起总脚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上半规管-横断位)一侧的上半规管与对侧的后半规管相平行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上半规管-冠状位)上半规管与外侧半规管相互垂直前庭外侧为卵圆窗,内侧为內听道镰状嵴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后半规管-横断位)后半规管也是垂直平面,与岩部长轴平等,壶腹在后下端两侧的外半规管在同一平面上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外半规管-横断位)外半规管又名水平半规管外半规管在头位前倾约30°时与地面平行壶腹端居前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内耳道-横断位)内耳道位于颞骨岩部内,内耳门的开口岩部的后面近中央处耳蜗神经、前庭神经、面神经及内听动、静脉均通过内耳道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内耳道-冠状位)内耳门垂直径,最小者为2mm,最大者5mm内耳底镰状横嵴,上缘面神经管口,下缘蜗神经口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膜迷路)膜迷路与骨迷路形状相似,借纤维束固定在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半规管和蜗管组成膜迷路内含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有外淋巴每个膜半规管壶腹腔内有一横位的镰状隆起,名壶腹嵴,为重要的平衡感受器椭圆囊和球囊各伸出一小管而后合并成内淋巴管,经前庭小管到内淋巴囊,球囊借连合管通入蜗管椭圆囊壁上有椭圆囊斑,球囊壁上有球囊斑,二者构造相同,为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部分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膜迷路)膜蜗管在骨蜗管内,其横切面呈三角形,内有柯替器,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内耳-思考内耳迷路结构良好的实现声波的体液神经传导细小的迷路病变不易被观察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面神经面神经管较迂曲可分为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前膝)、鼓室段(水平段)、锥段(后膝)及乳突段(垂直段)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面神经-迷路段迷路段:面神经由颅内段进入内耳道,为最细最短的一段,直径0.5~1mm,长3~5mm,自入口到膝状窝,迷路段向外偏前走行,介于耳蜗及前庭之间到达膝神经节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前膝段)膝神经节发出岩大浅及岩小浅神经二者分别出颞骨面神经裂孔和副裂孔分布于泪腺和腮腺本文档共67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2分面神经-鼓室段(水平段)水平段:自膝状神经节向后,经鼓室内侧壁(匙突的前上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水平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