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口述现实生活中的声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知识教学(一)声音的产生: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2)分别用手触摸正在说话和未说话时候的咽喉。(3)用手触摸正在发声和未发声是的小音箱喇叭内壁。学生讨论:学生说出亲身感受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实验现象。分析:(1)振动的橡皮筋、喇叭内壁振动、咽喉(声带)振动,有声音发出。(2)橡皮筋、喇叭内壁、咽喉(声带)不振动,没有声音产生。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二)声音的传播:1、实验演示——真空罩实验师:抽去真空罩中的一部分空气,同学们听到闹钟声音的音量如何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音量减小了;原因是真空罩中的空气减少了。师:再抽去真空罩中的部分空气又如何?生:听到的音量更小了。师:假如能完全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能听到的音量又如何?为什么?生:假如能完全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则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因为没有空气。2、分析:没有空气声音就不能传播。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那些物质能传声呢?(1)通过真空罩实验我们已经知道空气可以传声。(2)学生实验:两个同学一组,分别在桌子的两边,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同学用耳贴桌子倾听。(3)演示实验:将闹钟装入密闭的塑料袋中使之沉入水底学生观察、听是否有闹钟的声音。学生分析:除了空气,桌子能传声,水也能传声。总结:(1)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媒介,统称为“介质”。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带动声音的传播机制:带动传入耳朵带动多媒体展示图2.1-6分析总结声音的传播:鼓振动——→周围空气振动—————→鼓膜振动,听到声音。传入耳朵带动(三)声速根据速度的定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速度)类比得出声速的定义:描述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叫做声速。学生观擦“小资料”并讨论影响声速的因素有哪些?分析:(1)空气(液体或固体)的温度越高,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大。(2)相同温度下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固体中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结论:(1)在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的声音的而传播速度越大。(2)相同温度下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有:V固>V液>V气回声:回声是声源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而形成的。三、例题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音,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解:分析:声音由发出点(井口)传播到井底再反射回到井口所经过的路程是井深的两倍。所以声音的传播路程

S=V.tS=340m/sx1.5s=510m设井深为:h则有:S=2h所以:h=S÷2h=510m÷2=255m

学情分析学生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一知识开始初学物理,对于物理知识学生是充满好奇心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好奇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声现象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声音是我们重要交流的方式之一。但是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播的”是很迷茫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对声音的产生进行探究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并设计传声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和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效果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接收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本节课个别演示实验观察困难,采用视频展示,得到的很好的效果,但总觉得没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后演示和视频二者结合会更好。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声音是我们在生活中交流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内容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节内容。所以,这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第一章“声现象”的基础,学生只有先掌握好这节内容,才能够学号后面的内容。学号“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知识,是学好“声现象”的基础。教材比较注意科学的编排内容,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通过示例图片,身边的例子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物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物理有一种亲切感,觉得物理就在他们身边,教材中还把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兴趣。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知识的学习有启下的作用。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图1.1-1中的四幅插图,再通过“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这句话,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探究。就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⑴应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⑵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探究中的实验改变了旧教材中用音叉进行实验的方法,更加简便易行,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即重视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后,通过真空铃的实验及结合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进一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三、中学生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心理特点学生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一知识开始初学物理,对于物理知识学生是充满好奇心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好奇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声现象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声音是我们重要交流的方式之一。但是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播的”是很迷茫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对声音的产生进行探究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并设计传声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和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探究物体的传声实验教学建议声音的产生声现象丰富多彩。教材用图介绍不同物体发声的图景:声带的振动、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工件和砂轮相互磨擦引起他们的振动、以及青蛙通过气囊的振动等,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使学生可认识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的共同特征。教学中最好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在学生讨论获得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如尺子振动发声、声带振动发声、击打纸片发声等),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都发生振动基本特征。这一章的“探究”相对后面的几章而言比较容易,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体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活动中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好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做什么样的活动,达到观察物体是怎样发声的目的。也可以将学生的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与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让学生边活动、边探讨,最后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声音的传播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必须要有传播的载体──介质。教材对固、气、液三态物质传声的教学做了不同的安排。教学中重点应让学生自己探究固体传声。固体传声的实验器材易得,比较好做,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到声有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但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由于气体传声实验条件要求高,所以教学中安排了空气传声的演示实验。如果学校没有真空罩实验仪,也可让学生自己做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体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做法如下:把小铃铛挂在线上,线的上端穿出橡皮塞(如图1甲所示)。照图乙那样,把橡皮塞塞到烧瓶上,然后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使烧瓶中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照图乙那样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待烧瓶中水蒸气大部分凝结,瓶中气体稀薄时再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比较两次铃铛响声的强弱,可以明显地感到气体稀薄时响声弱。由此可推得真空不传声。对于液体传声,教材安排由学生设计实验。注意要求不可过高,重点应放在学生相互讨论和实验方案的提出上。液体传声的实验可以将一振源(机械表、电铃等)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把塑料袋密封后放在水里,看看水是否传声。(三)声速尽管速度的概念本书是放在后面的章节讲,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速度概念,在小学数学和科学中也已初步学过这一概念,因此一般性地使用速度这一概念是可以的。 评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2014巴中)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C.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回声现象D.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4自贡)A.只有空气才能传播声音 B.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小C.任何时候歌声总是使人喜欢的 D.对着障碍物说话,可能会听到回声3.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4长沙)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2014常德)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2014郴州)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6.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水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中错误的是()(2014济宁)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水可以再98℃时沸腾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4菏泽)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8.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2014陕西)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9.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2014淮安)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2014遵义)A. 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B.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开始做上课准备,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 在紧邻居民住房的告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11.下列有关声的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2014龙东)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的C.真空不能传声D.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014大庆)A.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B.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C.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13.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4呼和浩特)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C.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二、填空题:14.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传播的.(2014贺州)15.“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说话时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2014玉林)16.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2014凉山)17.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传到人耳。(2014黄冈)18.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2014白银)19.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2014聊城)20.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014厦门)21.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产生的,这声音通过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2014漳州)22.“五·一”休假期间,小明一家乘坐游船在鸭绿江游玩,看见鸭绿江大桥向他们靠近。小明听到岸上汽车的鸣笛声主要是通过传到耳朵的。(2014丹东)23.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2014锦州)24.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2014辽阳)25.如图甲所示为一款国产品牌汽车,它的发动机工作时超低的噪音是人们青睐它的重要原因,噪音是机器_______而产生的。(2014本溪)26.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2014赤峰)三、实验题:27.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2014衡阳)(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8.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人水中,会看到如图17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山物休的_产生的。如图18所示,把正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