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竹影》教学设计课题:《竹影》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品味生动的语言。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品味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验生活艺术。2、激发学生热爱文学艺术,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品读文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品味语言,体验生活艺术。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验生活艺术。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实施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无比美好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做过很多有趣的、好玩的事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就像漫画中的这个孩子,即使拿着两把扇子也可以玩的不亦乐乎。这幅画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儿童拿蒲扇做车轮玩耍的情景。那么,技艺如此高超的作品,作者是谁呢?他就是本文作者丰子恺。那么,丰子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二、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现代画家、散文家。他是著名的画家,尤其是他以儿童为题材的漫画,在画坛独树一帜。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下面这几幅:很简单、很纯粹、很自然、很恬淡。他的文章也和他的漫画一样,语言朴实平淡、又不乏生动形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板书课题。三、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生动的语言。四、检查预习正确读出下列字字音徘徊(páihuái)惬(qiè)意口头禅(chán)水门汀(tīng)撇竹叶(piě)蘸朱砂(zhàn)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俗话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接下来,让我们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要求:跟着音乐,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时间3分钟。1、文章围绕“竹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看竹影——画竹影——讲竹影。2、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表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二)孩子们由童真童趣的游戏,不由得走到了艺术殿堂的门口。于是领路人——“爸爸”出现了。他给孩子们讲解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3、请同学说一说你标画的有关中国画特征的句子。提问学生。(三)大家找的都很正确,那么中西方绘画还有哪些不同呢?老师做了一个微视频,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六、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一)那个夜晚,那片竹影,那次爸爸说的话深深地留在了丰子恺的内心深处,对他以后的绘画、写文章,甚至是做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下来。下面我们精读课文,品味生动的语言。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并做具体分析。方法:从修辞、描写等角度分析要求:1、先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2、时间4分钟示例: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3、先独立思考2分钟,再小组讨论3分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华明在月夜下向我们蹦跳着跑来的情态。学生发言,教师组织,适当点拨指导。(二)刚才大家找了很多,也说了很多,那么这些语句都有哪些共同点呢?提问学生出示语言特色——既朴实自然,又妙趣横生。(三)下面我们就来品读精彩语句,体味这种“既朴实自然,又妙趣横生”语言特色:示例: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找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找同学点评一下他读的。指导读法:重音、停顿、感情。讲解《芥子园画谱》、吴昌硕、管夫人文学常识。(四)这一段文字比较适合分角色创意朗读,这里有六个角色,甲、乙、丙、丁、爸爸还有一个旁白,我们现在以八人为小组,分好角色,要求:语速适当、感情饱满;先小组交流2分钟,一会儿找小组全班交流展示,现在开始。找两组读最后全班齐读,声音要整齐,洪亮。七、联系生活,感悟艺术“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都是“情动于衷,而形之于外”创造出来的。那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雪堆娃娃、用泥巴造城堡、用野花编花环等,你是否也有过艺术创造,也有过艺术上的发现呢?强调一定是在有趣的游戏中有艺术和美的体验。要求:1、口头表达的形式;2、先小组内交流,再推荐代表;找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其实艺术和美就存在于简单的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正如著名的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擦亮眼睛,点亮心灵的明灯,保持童真的心境,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诗意地活在这个充满魅力和奇迹的世界上,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青春活力吧!八、布置作业1、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P792、选作题:精选一个有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一篇文。《竹影》学情分析《竹影》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表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生活气息浓厚,学生容易理解和体验;语言上既朴实自然,又妙趣横生,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动形象的描写多,学生品读课文的精彩语段比较容易找出,参与度高;而且文中小伙伴互相争论竹影的段落比较适合分角色朗读,七年级的学生容易融入角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刚刚经历过天真可爱、活泼有趣的童年生活,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童年记忆,所以结合自身生活中经常做游戏的经历,比如用雪堆娃娃、用泥巴造城堡、用野花编花环等,谈一谈是否也有过艺术创造,也有过艺术上的发现,就水到渠成了。这就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张扬个性,喜欢新奇的事物,所以关于中国画和西方画的不同特点的微课的设计,就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既能够丰富课堂形式,又能够让学生拓宽视野。但本文所讲的中国画特征的地方较为专业,学生不一定都能够理解,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语言的品析上,这一部分的知识作为了解内容即可,不宜过深涉及;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多诵读好词好句好段,在诵读的基础上去体会、去理解、去品味。《竹影》效果分析《竹影》是丰子恺散文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儿童时看竹影、画竹影,爸爸讲解中国画特征的事情细细道来,既有生活情趣,又丰富了中国画的知识,语言上生动自然、妙趣横生。本课教学设计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使用微课,丰富知识”“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三个环节和“联系生活,体验艺术”的拓展环节。课堂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品味文章情感、点拨学生体验生活艺术、激发学生畅谈生活实际。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注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设计了“1、文章围绕“竹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2、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表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3、标画出关于中国画特征的句子。”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概括比较准确,有的学生说出了“观竹影,描竹影,论竹影”概括相当准确;第2题第一个空稍难一些,但是经过思考,学生还是能够比较准确的答出来的,第二个空较为简单,没有理解上的障碍;第3题难度系数较低,学生容易从文章中标画出关于中国画特征的句子。之后,还设计了中国画和西方画不同特点的微课,丰富了课堂形式,拓展了课外知识,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中,充分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让更多的小组同学有参与发言的机会,学生积极性比较高,分析语言特征比较到位。在“联系生活,体验艺术”这一学习环节中,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动形象地去谈自己的艺术体验,对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和生活中的艺术体验,有了新的认知,学生畅所欲言,效果不错。这堂课,如果课堂上学生诵读得再深入一些、对文本的体悟再多一些,对文章主题的挖掘再深入一些会更好。《竹影》教材分析丰子恺的《竹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8课,本单元编选了《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口技》等五篇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中外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体现的是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竹影》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今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兴趣是成年人意料不到的。弟弟发现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这样的事情,谁又有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样的问题大概成年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如果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评,做事三分钟热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并非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孩子好玩好动的本性,接着就引入了正题:水门汀上的竹影,好像中国画一样潇洒斑驳,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的热情。他们用木炭描这些天然的国画,并联想到平时见过的画图。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于是领路人──“爸爸”出现了。他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所以,学习本文,在品读文本、品析语言的基础上,着重把握学生对生活中艺术体验的感受。《竹影》评测练习课前训练:正确读出下列字字音徘徊(páihuái)惬(qiè)意口头禅(chán)水门汀(tīng)撇竹叶(piě)蘸朱砂(zhàn)课堂训练:1、文章围绕“竹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2、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表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3、标画出关于中国画特征的句子。4、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并做具体分析。拓展训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雪堆娃娃、用泥巴造城堡、用野花编花环等,你是否也有过艺术创造,也有过艺术上的发现呢?课后作业:一、基础巩固训练(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P79二、拓展提升训练(二选一):1、精选一个有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一篇文。2、拓展阅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竹影》课后反思《竹影》是丰子恺散文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儿童时看竹影、画竹影,爸爸讲解中国画特征的事情细细道来,既有生活情趣,又丰富了中国画的知识,语言上生动自然、妙趣横生。本课教学设计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使用微课,丰富知识”“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三个环节和“联系生活,体验艺术”的拓展环节。课堂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品味文章情感、点拨学生体验生活艺术、激发学生畅谈生活实际。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注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设计了“1、文章围绕“竹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2、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表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3、标画出关于中国画特征的句子。”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概括比较准确,有的学生说出了“观竹影,描竹影,论竹影”概括相当准确;第2题第一个空稍难一些,但是经过思考,学生还是能够比较准确的答出来的,第二个空较为简单,没有理解上的障碍;第3题难度系数较低,学生容易从文章中标画出关于中国画特征的句子。之后,还设计了中国画和西方画不同特点的微课,丰富了课堂形式,拓展了课外知识,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中,充分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让更多的小组同学有参与发言的机会,学生积极性比较高,分析语言特征比较到位。在“联系生活,体验艺术”这一学习环节中,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动形象地去谈自己的艺术体验,对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和生活中的艺术体验,有了新的认知,学生畅所欲言,效果不错。回顾这堂课,整体感觉比较流畅,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学生诵读得还不够、对文本的体悟还不厚,对文章主题的挖掘还不深。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课的精彩。《竹影》课标分析本课是散文阅读课。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7—9年级的学段阅读的目标和要求中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由此,设计了“1、文章围绕“竹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2、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表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3、标画出关于中国画特征的句子。”这三个学习目标。课标还提及,“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此,课堂设计了这个问题:“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并做具体分析。”课标中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阅读教学应注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