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中医特色疗法_第1页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_第2页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_第3页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_第4页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目录1.拔罐法……………………22.耳压豆………………53.穴位敷贴……………………74.中药灌肠……………95.中药敷……………126.艾灸………147.雾化吸入…………………178.针灸疗法…………………199.熏洗………2310.推拿………2511.刮痧……………………2812.换药……………………301.拔罐概述: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一)评估1.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2.实施拔罐处皮肤情况3.4.凝血机制是否正常5.年龄、体质及心理状况(二)目1.2.(三)适应症1.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2.感冒、咳喘、眩晕、颈椎病、腰背痛、肩周炎、各种神经麻痹、风湿痹(四)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五)告知1.由于罐内负压吸引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和罐口大小相关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2.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六)物品准备1.中医护理盘(拔火罐盘95口瓶、纱布2.治疗单、手消毒剂(七)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洗手、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和患者信息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4不适感5.常规留罐10-15min后起罐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7.8.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处不宜拔罐2.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4.乙醇棉球勿过湿,避免烫伤5.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6.起罐时切勿强拉,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等待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覆盖无菌敷7.使用过火罐,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备用2.耳穴压概述: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一种外治疗法。(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耳针部位皮肤情况3.女性患者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4.对疼痛耐受程度5心理状况(二)目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临床症状2.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三)适应症1.胆石症、胆囊炎、胃痛、腹痛2气管哮喘(四)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孕妇(五)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六)物品准备治疗盘、菜籽、王不留行籽、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七)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一镊子夹住菜籽、王不留行籽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留豆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5.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埋豆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2.3.穴位敷贴概述: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用以治疗疾病一种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独特疗效。(一)评估1.当前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3.实施贴敷部位皮肤情况(二)目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临床症状2.(三)适应症1.肠炎、痢疾、腹胀、腹痛、腹泻、便秘2.咳嗽、哮喘、痹症(四)禁忌症1.孕妇腹部2对药物过敏者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皮疹者4.严重荨麻疹患者5性发作期等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能使用(五)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皮肤红肿(六)物品准备碘酒、酒精、敷贴用药、纱布袋(七)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敷贴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敷贴部位4.敷贴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敷贴部位皮肤情况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凡用膏药贴敷,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2改用绷布固定贴敷药物3.4.注意室内通风,适当活动,不要做剧烈运动5.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6.贴敷部位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4.中药灌概述:是将中药煎剂或掺和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一种方法。(一)评估1.病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2.病人大便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3.(二)目解除或缓解各种肠道疾病临床症状,降低肠道内毒素血症(三)适应症急慢性肠炎、便秘、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等(四)禁忌症肛门、直肠和结肠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病人;腹痛、胃肠道出血及严重心脏疾患不宜灌肠。(五)告知1.灌肠后有便意,应尽量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避免立即排出2.可使原有腹痛等症状加重,应嘱患者尽量忍耐(六)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水温计、注洗器、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钳、止血夹、一次性中单、卫生纸、垫枕、便盆、中药液(七)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解释目、方法,嘱病人排空大便2.测量药液温度,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3.摆好体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4.润滑肛管前端,和注射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5-20c松开止血钳缓缓推注药液开水5ml-10m,用止血钳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5.擦净肛门并在肛门处轻轻按揉6液1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1小时以后再撤去。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1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病人可选用较粗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5.中药外敷状,敷于患处或穴位方法。(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中药外敷部位皮肤情况3.女性患者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4心理状况(二)目缓解或解除各种急慢性疾病临床症状,调节人体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功(三)适应症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症(四)禁忌症1.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史患者禁用该药2.皮肤溃疡、水肿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五)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治疗处皮肤瘙痒(六)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药物、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七)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3.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4上面加一大小相等棉纸或纱布5.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调制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2.用水或醋调制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4.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6.艾灸概述:是指将艾条点燃在身体某一部位反复熏烤,以达到温经通络、趋势散寒目。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独特疗效。(一)评估1.当前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3.实施艾灸部位皮肤情况(二)目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临床症状2.(三)适应症1.肝炎、肝硬化、肝癌、肠炎、痢疾、腹胀、腹痛、腹泻、便秘2.(四)禁忌症1.孕妇腹部2对药物过敏者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皮疹者4.严重荨麻疹患者5性发作期等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能使用(五)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皮肤红肿(六)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镊子、凡士林、小口瓶、以及根据医嘱患者所需要中药药丸、必要时备屏风和浴巾。(七)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施灸部位4.施灸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敷贴部位皮肤情况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凡用药丸施灸,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2.在点燃艾条距离皮肤3公分处施灸,及时除掉艾灰,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避免灼伤。3.施灸当天避免贪凉4.注意室内通风,适当活动,不要做剧烈运动5.施灸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6.施灸部位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7.雾化吸入于空气当中,随患者呼吸达到呼吸道,达到治疗目。【评估】1、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所用药物药理作用2、患者意识状态、对治疗计划了解,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3、呼吸道是否感染、通畅,有无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黏膜水肿、痰液等;患者面部及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等。【准备】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治疗车上层:治疗盘雾化、吸入器、快速手消、治疗车下层0.05含氯消毒液、污物桶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方法】接到医嘱,处置医嘱→携用物(护理记录单、手消、治疗盘、手电筒)对病人进行评估→核对床位号-评估解释→手消治疗室洗手、戴口罩→检查雾化吸入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取下储药罐水槽内加入冷蒸馏水至水位线→倒蒸馏水于雾化罐内(检查透声膜是否完好)→核对药液、检查药液外包装→查液体名称浓度有效期→开瓶塞→消毒瓶→检查注射器→抽吸药液于雾化罐内→再次消毒瓶口→取封口贴贴于瓶口→写上开瓶时间、签名→安装雾化罐→再次核对安瓿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置雾化吸入器于床旁→接电源,打开开关→安置合适体位→铺治疗巾和患者颌下→连接螺纹管道及一次性口含嘴→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调节时间(15~20分钟节雾量→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也可用面罩,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交代注意事项整理床单元→手消→记录结束雾化取下口含嘴→擦干患者面部→丢于污物桶内→关闭电源→将螺纹管浸泡于0.05%含氯消毒液中→下治疗巾→整理床单元→解手→记录携用物回治疗室8.针灸儿科常见疾病防治,近年来在针灸临床亦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兹综述如下:1遗尿付氏[1线(百会→前顶)用5以2次s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强度以患儿能忍受为宜,每次治疗15min,结果显示2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头针组优于体针组。梅氏[2取头针结合艾炷灸治疗25率96中枢对膀胱排尿调节和控制作用。李氏[3]“O”“O”羊肠线在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关元、中极处埋线,亦取得满意疗效。张氏[4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压痛点及脾、肾、膀胱、生殖器、内分泌穴位,每天揉按2次,治疗56例患儿,全部治愈。2中枢性瘫痪田氏[5]采用芒针透刺督脉穴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100例,用芒针从腰俞穴处沿棘突后缘向大椎穴处透刺,以捻转补泻法后立即出针用加兰他敏注射液1g分别注入风池穴各0.5m,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50mg2组交替使用,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3%。施氏[6]采用脑活素(0.~2mL效果,随访14例患儿,检查血清过氧化脂质,结果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P<0.01)[7]采用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40率92.5%。3腹泻李氏[8针刺患儿双手食指到小指掌侧所有指关节屈曲处指纹中点,唯食指第2关节横纹处刺3点,呈三角形,用0.5寸30号毫针轻轻点刺,速度要快,以不出血为度,流出透明黄白色液体,针刺足三里穴,快速强刺激,不留针,脾虚者辅以捏脊。王氏[9用刺长强穴治76例全愈,温和灸长强穴,疗效也好。徐氏[10]以脾俞、中脘、足三里为主穴,随证配穴,佐以捏脊,取得满意疗效。4咳喘刘氏[11治疗79例耳穴贴压咽喉气管肺大肠脾、肾、内分泌后,止咳平喘,总有效率为96.2%。吴氏[12]用核酪穴位注射肺俞、定喘、孔最、足三里、肾俞,在临床症状改善同时,发现PHA皮试反应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提示本疗法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孟氏[13针刺鱼际,得气后行高频率颤针手法30疗2为%支气管炎咳喘症状,取得氏[14]应用氦氖激光照好效果。5疳杜氏[15认为,针刺四缝穴粘液出现和否,和小儿体重关系不明显,而和患病后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有关。黄[16]用挑脂法取穴疳积(在手第24指第一指节腹面正中部位)用针挑破表皮至皮下,将挑破后冒出脂肪小团刮去,然后包扎固定,防止感染,治疗52例,全愈6抽动-秽语综合征田氏[17]体针取穴膻中、章门、中脘、肝疗效优于神经阻滞剂氟派啶醇,且远期疗效稳定。韦氏[19]以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风池为主穴,以朱琏抑制法Ⅱ型手法进行治疗,腰腹部和上背部穴位配合温和灸和拔罐法,共治150例,有效率93.4%。7惊厥石氏[19治53例,取穴百会、水沟、内关、合谷,进针者35n者910min以上停止者31例钱氏[20]观察小儿惊厥129例,随机分成单纯针刺组、针刺加西药组,单纯西药组3组,结果显示:止惊有效后,在3min中内复发率以单纯针刺组为高,认为针刺止惊后结合对症处理疗效好。8厌刘氏[21针灸足三里、推拿夹脊、口服硫酸锌片,疗效优于启脾丸组有较好疗效。9智力低下田氏[22]针刺和耳穴贴压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100例取得较好疗效,且远期疗效稳定。有人以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胎盘组织液作穴位注射也获一定疗效。10其他尚有治疗糖尿病、斜颈、新生儿窒息、神经性尿频、鼻窦炎、夜喘等病例。9.熏洗【目】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用物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眼部熏洗时,将煎好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分钟。4.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5.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6.协助患者卧床休息。7.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70℃,以防烫伤。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进行。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10.推拿【目】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效果。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用物准备】治疗巾或大浴巾。【操作程序】1.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3.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4.按确定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常用操作方法有:4.1推法指进行单方向直接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4.2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功能。4.3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4.4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4.5擦用手掌大鱼际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4.6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4.7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4.8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振动频率较高,着力较重。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4.9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作用。4.10捏法: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拇指和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4.11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4.12弹法: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作用。4.13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渗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作用。5.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6.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每次推拿时间,一15~30分钟。7.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2.孕妇腰骶部和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3.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4.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局部禁推拿。11.刮痧【目】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目。适用于夏秋之间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用物准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5.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6.如刮背部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cm。7.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