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_第1页
重型颅脑损伤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_第2页
重型颅脑损伤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型颅脑损伤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救护理模式划分,对照组40例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46例行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4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有效率,有推广价值。【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效果当前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临床颅脑损伤发生率逐渐提升,增加病死人数。在颅脑损伤中多为重型,其发生率为40%[1]。该损伤病情危重,进展快,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及时采用急救护理措施[2]。本文为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现选取患者86例,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救护理模式划分,对照组40例中24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为19岁至81岁,平均(50.4±6.3)岁;交通事故伤21例,坠跌伤14例,5例为打架斗殴伤;开放性损伤共28例,剩余12例为闭合性损伤。观察组46例中27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为18岁至80岁,平均(50.1±6.5)岁;交通事故伤22例,坠跌伤16例,8例为打架斗殴伤;开放性损伤共30例,剩余16例为闭合性损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类型等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对生命体征予以严格监测,构建静脉通道,详细术前准备,推入手术室中抢救。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具体如下:制定护理程序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护士使用预先制定程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①对患者伤情予以全面评估,主要使用ABBCS法,观察气道是否堵塞,呼吸频率与幅度,出血、血压、脉搏、体表循环等情况以及反应与意识等,尽早

找出致命性损伤并及时处理。②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时行吸氧处理,与医生配合切开气管或者做好气管插管工作;③对大静脉通道予以构建,主要于上肢开放,使用留置针,同时留取各项实验室检查标本;④对患者生命体征行动态监测;⑤对出血现象行紧急控制,给予简单的包扎处理。1.2.2组建高效的创伤急救护理小组本小组成员均为接受过培训的急诊护士,由资历较高且经验丰富的护师担任组长,抢救护士约为3名,明确各个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结合患者病情所需开展急救工作。若为创伤急救则由创伤医疗与护理联合,分工协作,将生命救护绿色通道迅速开放,并与其他科室进行协调,确保各个环节与绿色通道功效得以最大化发挥。抢救护士需发挥协助作用对气道进行管理,例如吸氧、气管插管以及吸痰等;还需构建静脉通道,静脉给药、采集标本以及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等;做好各项监护工作。强化宣传培训工作,对院前急救予以重视强化与120急救中心的合作,展开学术交流,完善急救规范,设置救护记录单,优良衔接院内与院前急救;使用监护与救护设备均比较高端的流动ICU急救车,可有效控制损伤。止匕外,医护人体还需进入企业与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工作,对急救知识予以普及,促使民众互救与自救能力得以提升,争取后续救治时间。开通急诊室无线联网终端系统主要为ZX120装置,主要安装于急诊科,且位置醒目,当救护车达到事故现象后系统可将相关信息比如预计到达时间与患者情况等向显示屏发送,并定期语音提示,急诊人员可依据上述提示做好准备工作。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患者康复完全,恢复生理功能;有效:患者基本康复,有后遗症;无效:效果较差,家属放弃或者死亡。统计学方法应用软件SPSS19.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代表差异明显。2结果两组救治效果对比,统计治愈、有效及无效程度人数并计算救治总有效率,详情见表1。表1两组救治效果对比[n(%)]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n=46)1326784.8对照组(n=40)3152245.0X28.351-P <0.053讨论颅脑损伤共有3个死亡高峰时间,其一为颅脑损伤后数分钟,死亡率约为50%,死因主要为大出血、脑干或脑严重损伤等,该高峰主要限制因素为受伤部位、时间以及现场条件等;其二为伤后7卜左右,据调查其死亡率约为30%,主要死因为干脾破裂、颅内血肿以及血气胸等因素,主要受到急诊科救治速度与效果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第三死亡高峰为伤后数天至数周,死亡率约为20%,多由于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者严重感染等,主要影响因素为前期治疗以及医院整体水平。因此一定要在伤后及时开展急救护理工作。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即转变急诊科的分送中心至救治中心,从“环节型”向“全程型”转变[4],可在急诊科完成诊断、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等工作,减少中间环节,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缝隙衔接,有效提升抢救率。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急救护理模式为常规模式,观察组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4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将救治时间缩短,提升有效率,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李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3,07(19):841-842.[2]张丽娟.急重症颅脑损伤一体化的急救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8(33):135-136.[3]蔡爱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