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_第1页
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_第2页
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_第3页
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_第4页
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一、整体感知:

1、课前导语:

自古以来,月亮就始终是中国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他寄予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寄予着人们的肤浅思索。在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有一位叫张若虚的诗人,被誉为吴中才子。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他仅凭一轮明月便成就千秋美名。

古今评说:“孤篇横绝,竟成一家”,“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确定目标:

同学找出最难理解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理解本诗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提高诗歌鉴赏力量:

(1)诗人面对寥廓海天产生了什么样的哲理思索?

(2)本诗描写思妇游子之恋情与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有何内在联系?

3、同学朗读:

(1)字词音义:

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读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斜”读xié。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老师提问:

从整体上来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

景:春江月夜之美

理:宇宙人生之思

情:思妇游子之恋

(3)诗句翻译:

提问:全诗中说理的诗句是哪几句?请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理的诗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翻译时留意两个“初”字,“初”翻译为“最先”、“第一个”。

二、焦点透视

(一)问题一探究:

1、问题探究: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说明诗人在面对寥廓宇宙时引发了对宇宙人生怎样的思索?

--“江畔何人初见月?”,“初”表明诗人在追问:人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江月何年初照人?”,“初”表明诗人在追问:江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他思索的是:我从哪里来?月从哪里来?宇宙从哪里来?这是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究。(板书)

2、问题探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进一步思索,你怎样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一句?

--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却是永恒的,这是由于:

(1)人类种族的连续是永恒的。人类的繁衍和种族的传递不会中断,人类生命的链条不会中断,正如《愚公移山》中所言:“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人类的精神是永恒的。正如臧克家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教学小结:

把历史向后翻过几百年,我国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也有过这样的思索,他在着名的《赤壁赋》中写道:“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的意思是宇宙和人类都是永恒的,他们深邃的哲理情思隔开几百年历史成为一段遥远的回声。

这是诗人对宇宙本源、人类永恒的哲理思索。下面讨论其次个问题,本诗描写思妇游子之恋情与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有何内在联系?

(二)问题二探究:

1、配乐朗诵。

同学思索:游子思妇的恋情反映了人类什么样的精神追求?

2、老师提问:

在“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一句中,想象一下“月徘徊”是什么景象?

--(1)浮云雾气游动,光影明灭不定,使月亮好象在天上游移徘徊,始终不忍离开那被漫漫长夜煎熬的漂亮的思妇,真是人痴情月有情;

(2)写“月徘徊”其实就是写“人徘徊”。思妇坐卧难宁,月光更撩起她无尽的苦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她始终赶不走月光,也赶不走被月光点燃的浓浓的相思,反映出思妇对丈夫的“纯”。

3、问题探究:

思妇思念着漂泊的丈夫,丈夫也怀想着闺中的思妇。在“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一句中,你怎样理解“无限路”的含义?

--“无限路”的含义很丰富:

(1)指无限的相思之路;

(2)指无限的归家之路;

(3)指无限的寻找之路。

小结:对漂泊的丈夫而言,爱永久是一种诱惑,一种苦痛,也是一种力气。相思之苦呈现着情爱之真,反映出人性之美,表现了人类追求纯净爱情、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这是一份漂亮的“真爱”。(板书:相思之苦、情爱之真、人性之美)

4、问题探究:

思妇游子的这份“真爱”反映了人类什么样的精神追求,这与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有何内在联系?

--诗人描写思妇游子之恋,赞美了人类对纯真爱情,对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的追求。人类这种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正是“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更深层的内涵。(板书)

三、全诗总结: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描绘了江南的纯白的月夜情景(板书),壮美寥廓中蕴含着梦一般的幽深静谧;并由此生发出深邃的哲理情思,表达了对宇宙人生的才智思索;诗中还有对有情人天各一方的惋惜,歌颂了纯净的人伦情感,以“情”为线,真正达到了情、景、理水乳交融(板书)的艺术境界。诗中尽管也有悲情和愁闷,但“哀而不伤”,在悠悠惆怅中交织着对生命和青春的依恋,对明月今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