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多彩的民族节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第一课多彩的民族节日课时建议:3课时授课时间:第一课时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第四节课第二课时2012年10月19日星期五第三节课第三课时2012年10月24日星期三第四节课作者姓名:单位: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习俗。围绕着“民族节日习俗”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活着56个民族,民族众多,所以风俗也各异。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四年级学生对我们常过的汉族节日有了一定了解,而对少数民族的节日认识很是欠缺,如果按传统的教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凭借教材及教师的补充讲解为主,这样学生学得比较被动,知识面也较狭窄。四年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读书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与搜索,所以,为了丰富教学内容的的信息量,在立足教材的同时又跳出教材,通过多找、多学,多思考,在探究活动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了解、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课题多彩的民族节日年级四教材版本
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2.了解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并尊重他们的习俗。3.图文结合,了解传统节日的各种庆祝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4.培养学生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能够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5.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传统节日的各种活动,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中的第一课。“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一主题板块,介绍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所以风俗也各异。四年级学生对我们常过的汉族节日有了一定了解,而对少数民族的节日认识很是欠缺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读书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与搜索,所以,为了丰富教学内容的的信息量,通过多找、多学,多思考,在探究中了解、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息,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春节、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习俗,并写下了。2.课前完成元宵节看到的情景的表格。3.收集与月字有关的成语、故事及诗词。教师准备:1.设计我知道的民族传统节日表,写元宵节情景的表格。2.准备与民族节日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3.准备不同的音乐,为学生表演创造情境。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我们常过的汉族节日有了一定了解,而对少数民族的节日认识很是欠缺,如果按传统的教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凭借教材及教师的补充讲解为主,这样学生学得比较被动,知识面也较狭窄。四年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读书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与搜索,所以,为了丰富教学内容的的信息量,在立足教材的同时又跳出教材,通过多找、多学,多思考,在探究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了解、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的学习活动侧重于学生的课前收集资料、表演体验和互动交流。首先,从学生收集的传统节日导入,然后让学生谈一谈我们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庆祝活动,通过交流春联、拜年表演、观看元宵节视频、讲与月有关的故事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汉族传统节日的各种庆祝活动。借助少数民族节日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指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并尊重他们的习俗。教学难点图文结合,了解传统节日的各种庆祝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讨论交流和模拟表演等形式,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探究。1.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了解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2.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3.课前收集—互动交流—小组讨论—体验探究—拓展延伸等方式贯穿始终。课程资源开发1.结合课程实际引导学生收集、调查了解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习俗。可以是照片、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方式。2.学生可以上网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如春节、元宵节的来历、习俗及庆祝活动等。3.教师可以适时出示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教学条件说明1.城市学生条件优越,知识面丰富,家长有时间陪同等,有便利的条件,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亲自调查访问,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收集资料等做好课前准备。2.农村的学生,受环境、家庭等条件的制约,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太熟悉,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到学校微机室或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如果条件更偏远的地区(留守儿童等),可以老师收集相关资料展示给学生。教学进度建议本二级主题大约需要三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通过学生课前访问,调查了解,课上交流讨论春节、元宵节的庆祝活动;第二课时:组织学生召开以“中秋节话团圆”为主题的班级联欢会;第三课时:讨论交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活动过程:第一课时辞旧岁迎新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每年的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庆节,同学们,除了国庆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我国的节日真是多姿多彩。其实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民族节日”。3.板书课题:多彩的民族节日4.教师引领:在多彩的民族节日中有一些节日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传统节日,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民族传统节日资料,并用投影出示资料)5.教师小结:同学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其中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都属于我们汉族的传统节日。(老师出示相关传统节日图片)6.教师谈话: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们中国人最看重哪个节日?(自由发言)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隆重,最有传统特色的节日。(板书:春节)春节一到,我们就会告别旧的一岁,迎来新的一年,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辞旧迎新的春节。7.教师板书课题:辞旧岁迎新春【设计意图:开课伊始,学生在交流自己熟悉的节日和课前收集的传统节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合作交流自主活动活动一:春节习俗知多少1.教师谈话:春节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欢庆春节的习俗,你知道人们都用怎样的方式庆贺这个节日吗?课件出示:活动一:春节习俗知多少2.学生交流: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守岁、放爆竹、相互拜年等。3.教师小结: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些春节的庆贺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像贴春联、守岁、放爆竹、相互拜年等欢庆习俗还相传至今。【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交流春节的各种庆祝方式,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为下一步的交流埋下伏笔。】活动二:习俗来历我知道1.教师引领:你知道这些春节习俗的来历吗?拿出你收集的资料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小组长负责分类整理。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活动二:习俗来历我知道2.组内交流;老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3.教师引领:下面请各小组来进行回报,在汇报时,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教师课件展示:要求:1、当一个小组汇报春节的来历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2、其他小组的同学有不同的,可以进行补充。)全班交流过春节时吃饺子、放鞭炮、拜年、给小孩压岁钱等来历。【设计意图:先小组商议春节的习俗,再班内交流,学生增添自信,课堂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天地。】(1)饺子的来历教师引领: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知道的春节的来历可真不少。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来迎接春节的到来。找位女同学问问,过年时包过饺子吗?过年家里包饺子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知道里面包“钱”、“麸子”、“糖”等有什么用意吗?……学生回答:……过年的时候在饺子里面包上一枚硬币……吃到硬币……来年有福气、交好运……一年到头财源不断……在饺子里包上糖……预示着来年生活更甜美……教师引领:谁来说说你吃饺子时吃到过什么?当时心情怎样?家里人是怎么说的?学生自由回答:回忆春节吃饺子的情景。教师谈话:相信春节的饺子一定能给我们带来好运气,同学们关于春节吃饺子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我们在来看一些资料:课件出示补充资料: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课堂小结: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它在给人们带来春节欢乐的同时,也包含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设计意图:老师引领学生回忆春节包饺子、吃饺子的经历,接近学生的生活,在结合资料了解饺子的来历,那么春节里吃饺子的文化,会深入每位学生心中。】(2)鞭炮的来历教师谈话:春节里放鞭炮也是人们庆祝春节的欢庆方式,同学们在春节里放过鞭炮吗?请个男同学说说春节里自己放鞭炮时的生动场面吧?学生自由交流:学生边回忆放鞭炮时的生动场面边叙述。教师引领:人们为什么在春节里放爆竹?这又有哪些来历呢?学生交流:……春节放鞭炮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爆竹声中一岁除……教师引领:燃放爆竹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这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教师谈话:现在人们还会在什么时候放鞭炮?(学生交流)课堂小结:燃放爆竹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但是今天的人们逢节日、喜事、开业等方面放鞭炮是为了创作出喜庆热闹的气氛。作为小学生的你们放鞭炮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设计意图:燃放爆竹学生喜闻乐见,结合学生生活展开交流,这样又话可说,同时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三:庆祝活动我参与教师引领:随着爆竹一声响,大年初一喜洋洋。人们相互奔走,互送祝福,同学们现在想不想过一过春节,把自己的祝福也送出去?课件出示:活动三庆祝活动我参与1.春节大拜年(1)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模拟一下拜年的场面,请你说说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你是怎样拜年的?(配乐选学生代表表演)(2)教师引领:大年初一早上,你来到爷爷奶奶家,见到他们会说什么?学生交流: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走在大街上见到了邻居的叔叔阿姨你又会说,学生……同学们父母为了你,辛苦了一年,忙碌了一年,面对他们你想怎样说?学生自由发言:爸爸妈妈辛苦了,祝你们……(3)教师引领:在这里老师也把春节的祝福送给同学们,祝同学们的学习蒸蒸日上,在创辉煌。同学们你们也一起来祝福一下自己。学生一起回答:祝我们的学习蒸蒸日上,在创辉煌。(4)教师谈话:同学们你还想给谁拜年?学生自由交流:给老师拜年,祝老师……(5)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祝福声把我们带进喜庆、祥和的春节里。其实贴春联也是庆祝新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喜庆方式。【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表演春节大拜年的场景,学生不仅掌握了拜年的意义,还从活动中明白,生活中要尊重长辈,学会感恩。】2.春联大比拼教师过度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不少春联,下面我们分小组都来展示一下,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每个同学说一幅对联,看哪组说的好?学生分组交流春联。教师小结:同学们收集的春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引领:老师也收集了几副春联,可是只有上联,谁能帮我想出下联,下面请各小组进行抢答,答对一个就为本组获得一颗五角星,最后哪组获得的五角星最多,就会被评为优胜小组!课件逐句出示,学生进行抢答:上联:春回大地,下联:——————————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联,下联:————————上联: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是:——————————————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教师引领:每个组的同学表现都很出色,春联积累的也不少,看来生活处处皆学问,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拜了年,互相送了祝福,又欣赏了各种各样的春联,仿佛回到那喜庆、祥和的春节里。【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春联,对联比赛,理解春联等活动,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春联,还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孩子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活动四:世界华人庆新春1.教师引领:同学们春节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每当春节来临,当我们与家人一起沉浸在春节的快乐气氛中,许多远在海外的华人,也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课件出示:活动四世界华人庆新春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看。3.谈话引领: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畅谈感受:……海外的华人有一颗爱国之心……4.教师小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海外的华人华侨,虽然身处异国他乡,却心系祖国,心想亲人,他们始终保持着过春节的习俗。同学们,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把春节带到哪里,我们的民族多么具有凝聚力。【设计意图: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滥用,但恰当的使用必然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个环节,教师适时使用课件展示海外华人也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春节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五:正月十五闹元宵节。1.教师引领:俗话说,十五不过,年不算完,正当人们享受着春节的喜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来到了,(教师板书:元宵节)元宵节我们又会举行哪些庆祝活动呢?学生汇报交流:吃元宵、挑灯笼、放礼花……2.教师引领:在元宵节那一天你看到了哪些热闹场面。课件出示:活动五正月十五闹元宵节。3.学生展示交流课前准备资料:元宵节看到的情景4.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又仿佛回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皓月当空,礼花四起的夜晚。【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交流元宵节看到的情景,真正把课堂换给了学生,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为促进学生发展奠定基础。】三、拓展知识,迁移发展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交流了春节、元宵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等知识。其实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请课下继续用你智慧的眼睛,从你的身边、书籍、电视、网络上去搜寻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设计意图: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激励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活动获取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同时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春节,春节不仅是我们的节日,整个大江南北都在庆祝春节。春节也不仅是汉族的节日,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许多特别的庆祝春节的活动;春节不仅是炎黄子孙的节日,如今他也走向了世界各地。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民族节日的一些方式、习俗及特殊物品的含义,感受过传统民族节日的快乐和喜庆
。四年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读书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与搜索,所以,为了丰富教学内容的的信息量,在立足教材的同时又跳出教材,通过多找、多学,多思考,在探究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了解、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效果分析1、以生活实际“习俗”为主线,教学目标完成效果较好。
我确定了以习俗为主线的目标,因为春节孩子都过,知道很多习俗,但是对这些习俗的意义却很模糊。这样,我以习俗入手,贴近孩子的生活,再通过对习俗的深入了解,更加喜欢春节,从而传承中华节日。这样,整个过程紧扣目标,环环相扣,完整,流畅,教学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2、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效果较好。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通过习俗,热爱习俗,从而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制定了很多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为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我把教材上生硬的文字和图片变换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辞旧岁,迎新春”是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中“多彩的民族节日”第一个主题活动。教科书并没有用文字呈现,而是通过老师提问,配有指示性、范例性的三幅图,更加体验教科书的过程性指导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结合图片,留给学生充分交流的空间。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华人在唐人街舞龙的情境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春节时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节日,贴春联是我国人民的重要春节活动,教科书安排了有关交流春联、展示春联的系列活动。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最由传统特色的民族节日,教材安排上首先在学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以说一说的形式交流春节是怎样度过的。拜年、长辈给压岁钱、挂灯笼、贴春联等都是人们常用的欢庆形式。了解了春节的习俗后,教材又安排了有关搜集春联、交流春联、展示春联的活动以及“除夕”来历的资料,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化领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关元宵节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春节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延伸活动。评测练习前置性作业单一、传统节日知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俗来历习俗来历课后反思《辞旧岁迎新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和“元宵节”的一些文化习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真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执教本课,反思如下:一、本课的亮点:1.讨论交流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2.对于资料的整理汇报环节,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交流与汇报;最后老师出示资料作为补充。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春节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倾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有机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日华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刮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女式牛仔长裤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大理石仿古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塑料防腐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保安巡检电脑管理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水泥路面注浆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燃气连续自动配气系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工业建筑物装修施工方案
- 保健食品经营环节检查方法
- 【教学课件】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精品课件
- 民法典关于监护的规定解读
- 幼儿园大班综合《月亮姑娘做衣裳》微课件
- DB23T 1642-2020 黑龙江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业务转移说明函900字(5篇)
- 2022年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课件
- 二年级看图写话看图写话素材
-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解决方案
- 2022年全球及中国肥胖人口数量及肥胖带来的危害分析:预计2025年中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将突破2.65亿人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