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东锰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1.gif)
![广西田东锰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2.gif)
![广西田东锰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3.gif)
![广西田东锰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4.gif)
![广西田东锰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6debfb268889294b081f4372f5609df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东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广西田东锰矿交时间:二〇一七年五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资质:乙级(桂国土资地灾评资字号):杨忠明员:杨忠明卢松林赵文强欧展良蒙宏华人:杨忠明卢松林赵文强欧展良蒙宏华核:陈力定:陈力陈力《广西田东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写人员分工表姓名职称/职务培训证书号承担的主要工作签字杨忠明男工程师土木工程项目负责、野外调查卢松林男高级工程师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案主编、野外调查赵文强男助理工程师地理科学野外调查、方案编写欧展良男助理工程师土木工程野外调查、方案编写蒙宏华男技术员水工环野外调查、方案编写男高级工程师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审核、审定、总工1.前言 5的由来及编制目的 5 1.3方案编制的依据 101.4方案的适用年限 152.矿山基本情况 162.1矿山概况 162.2矿山自然概况 332.3地质环境背景 38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 63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 63现状评估 653.3预测评估 78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和土地复垦区、复垦责任范围划分 1194.1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194.2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 122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 1245.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原则 1245.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 1246.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1286.1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1286.2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356.3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1376.4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设计 1386.5矿山土地复垦工程设计 1526.6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复垦监测工程 1666.7管护措施工程设计 1706.8工程量测算 1707.经费估算及经济可行性分析 1757.1估算说明 1757.2经济可行性分析 1847.3估算结果 1848.工程总体部署及进度安排 2278.1总体工程部署 2278.2年度实施计划 2288.3工程费用安排 2349.保障措施 2379.1组织保障措施 2379.2技术保障措施 2379.3资金保障措施 2389.4公众参与 2389.5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2399.6效益分析 239结论与建议 24110.1结论 24110.2编制单位建议 244图(1:5000)图附图12广西田东锰矿南部露天开采最终境界剖面图(引自开采设计)自设剖面图(引自开采设计)复51.前言1.1任务的由来及编制目的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照要求编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矿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的落实;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业主办理采矿许可证申请提供依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证金的数额及缴存期限及时向财政部门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6制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于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至方案但已编制过土地复垦方案且土地复垦方案还在使用年限内的矿山,只需要再补充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即可,但由于本矿山旧的复垦方案土地地类统计所采用数据为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数据,且由于本矿山未曾进行开采,旧复垦方案设计工程部署已和我矿山实际情况不相符,需重新编制该方案。按照新政策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桂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为落实有关规定,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的管理实施、监督检查及缴纳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费用等提供依据,依法需重新合并编制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广西田东锰矿委托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旧土地方案已不适用,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矿山地质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或延续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71.2方案编制工作概况.1原有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情况未进行开采,因此未能按照该方案实施土地复垦工作,也未曾缴纳山生产结束,该方案拟将各损毁场地复垦为有林地,最终共复垦得开采完毕后本项目在开采完毕后总损毁土地面积mmm查数据,本案采用最新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原方案拟建尾矿库损毁土地面积,经业主介绍,本矿山生产矿石均运至六林锰矿(六幕矿段)进行选矿堆放,因此不新增尾矿库土地损毁。本案损毁区域基本包含了原复垦方案损毁区8述收集、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单位组织专业技查,对评估区进行实地调查,重点调查矿山用地范围、矿业活动影工程活动、植被的覆盖情况、植被类型和成长状况等;查明了矿山地面积、土壤、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土地损毁的类型、各类分综合上述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和《广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表1-1完成工作量表工作项目工作内容 1 收集资料《广西田东锰矿开采设计方案》(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二〇〇九年三月)份1《广西田东县龙怀矿区那社矿段氧化锰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南宁储伟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〇〇九年一月)份1《广西田东县田东锰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北京红晶石不动产评估有限责司,二〇〇九年五月)份1《田东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份19《田东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10万)份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份1《中华人民共和国1/20万地质图及报告(大新幅)》(广西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一九七九年)份1《中华人民共和国1/20万地质图及报告(田东幅)》(广西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一九七六年)份1《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大新幅)》(广西水文工程地质队,一九七九年)份1《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田东幅)》(广西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一九七六年)份1《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地质图及说明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份1《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份1 野外调查1、调查面积km22、地质点处63、录像分204、拍摄照片张山地质环境和土地调查确定方案的服务年限、评估范围和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复垦方案论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分区和工程设计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图1-1工作程序框图1.3方案编制的依据性文件2011】9(财综【2011】128号);复垦管理工作的通复垦方案审查评审要点》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08】49号);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的补充通知(桂国土资办【2014】480号);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84号)。术标准与规范2、国土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地;F48G017083江城圩)(田东县国土资源局);F48G017083江城圩)(田东县国土资源局);1.4方案的适用年限垦成,在矿山开采服务年限结束后需加上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期和监2.矿山基本情况2.1矿山概况矿山简介表2-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权人:广西田东锰矿地址:广西田东县江城镇田东锰矿2.1.2矿山以往的地质工作概况文”《广西田东县龙怀锰矿区那社矿段氧化锰矿详查地质报告》批准书批准该求,修改后的报告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现批准该报告为详查地质报告,可作据”。开采历史段80-147勘探线之间的采矿权,矿山名称定为广西田东锰矿。于2008年12月采矿权人有南宁地质调查所变更为广西田东锰矿。田东县龙怀矿区氧化锰均被开采过,均为民采,开采时间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年-1962年,生产队组织的地表水采,全矿区段1处,长度在200-500m不等,开采深度不超过2m;第二阶段是从1985年至1999年,由民间自发的露天山坡式开采和人工平硐手采,主要集中在那社矿段,均为附近村民自发开采,到目前为止,消耗矿石量1.41万吨(净矿)。截止2009年,那社矿段共有较大采场9个,长度100-360m,采深10-18m,共采出净矿石量7.34万吨。2009年采矿证即将到期,广西田东锰矿依法委托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3月重新编制了《广西田东锰矿开采设计方案》,同时委托北京红晶石不动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五月编制了《广西田东锰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并于2010年4月取得新的采矿许可证(采自取得采矿证以来一直未进行正式开采。开采现状根据现场调查,目前矿山未曾进行正式开采,但有曾有附近村民自发的民采并遗留下历年采空区。此前矿山主要进行开拓矿山公路等基建工作,矿山公路均采用矿山临时公路,一般为单车道路宽5m,每隔50-100m设有错车道,错车道路面宽8m。最大允许纵坡8%,最小曲线半径为15m。根据现场踏勘,矿区范围内共发现较大历年采空区共9个(详见表2-2)均系民间盗采,历年采空区已存在多年,目前已基本稳定,采坑内未发现积水情况。表2-2田东锰矿历年采空区情况简表编号采坑位置长(m)宽(m)深(m)采出净矿量(万t)188线北1602.19288线北1303100线北235301.624104线北200505250251.186124线北100207112线南2501.468120线南1509126-128线南3600.89合计7.3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广西田东锰矿相邻矿山有广西田东县六林锰矿(六幕矿段),该矿山位于广西田东锰矿北部,该矿区南部与广西田东锰矿北部相接。广西田东县六林锰矿(六幕矿段)为新立矿山,矿区面积0.325km2,设计地下开采,目前矿山正在进行基建设施建设,该矿山已有生活区,选矿厂、废石场等基建设施。广西田东锰矿现有工作人员均在广西田东县六林锰矿(六幕矿段)办公生活区进行办公,现广西田东锰矿开拓公路的产生的锰矿也均运至该矿山选矿厂进行选矿。未来广西田东锰矿所开采的矿石将全部运至广西田东县六林锰矿(六幕矿段)南部的工业场地进行加工和堆放。田东县柳林锰矿(六幕矿段)废石场、尾矿库等工业场地位于该矿区南部,距离田东锰矿约1公里,距离田东锰矿较远,且依地势而建,废石场、尾矿库等工业场地对田东锰矿矿区的开采影响不大;田东县六林锰矿设计地下开采,地下采场上方无建筑物或堆积物堆放,各井巷平硐与本矿区井巷互不相通,地下采空影响范围位于本矿区范围之外,六林锰矿开采对本矿山开采影响小。广西田东县六林锰矿(六幕矿段)矿区范围详见表2-3。表2-3广西田东县六林锰矿(六幕矿段)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人:广西南宁浩元铭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广西田东县江城镇元铭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田东县六林锰矿2.1.4矿山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2009年以前村民自发的不正常开采已形成9个较大的历年采空区,历年采空区目前尚未进行任何复垦工作,采空区形成已多年,周边未设有挡土墙、截水沟等工程设施,也未得到任何处理,但历年采空区现状基本稳定,底部无积水,未发生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于2009年曾委托北京红晶石不动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广西田东锰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并于2010年4月取得新的采矿许可证,旧复垦方案破坏土地25.80公顷,包括有林地11.05公顷、疏林地0.14公顷、天然草地14.61公顷,按旧复垦方案实施复垦后,预期复垦有林地21.88公顷,复垦率84.80%。但矿山至今尚未进行任何开采和复垦工作。未来矿山根据实际情况,矿区中部采区将在现有历年5、6号采空区上进行开采,矿区南部的露天采场2将在现有历年7、8、9号采空区上进行开采,表土场将区(3号、4号历年采空区),开采前期将及时进行复垦工作。由于本矿山自2010年取得采矿证后一直未曾进行开采,现矿山计划根据原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开采,因此本案主要依据的是由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3月提交《广西田东锰矿开采设计方案》,矿山采用露天/地下开采,产品方案为Mn品位≥30%的氧化锰净矿石(富矿产品),表2-4广西田东锰矿保有资源储量表矿区内的矿段附近有那社、那岜、农立屯、那平等村屯且地势较低。设计将村屯及其周边200m范围内的矿体列为压覆矿产;矿区局部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及其周边300m范围内的矿体亦列为压覆矿产。经圈定,圈出7个压矿范围。压覆范围内氧化锰资源储量原矿石平均品位为Mm20,36%,TFe:3.41%,P:0.082%,Si02:14.26%。其中122b类储量原矿石量2.70万t(含矿率60%,净矿石量1.61万t),333类资源量原矿石量15.78万t(含矿率60%,9.43万t),详见表2-5表2-5压覆氧化锰矿石量表设计矿产资源储量详见下表,按(122b)、(333)类别资源储量其可信度分别为1.0、0.6计,则本次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原矿石量26.48万吨(净矿石量32.04万吨,原矿石平均品位为Mn20.04%,TFe2.98%,P0.077%,SiO214.86%),详见下表,按开采方式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部分,其设计利用资源储量见表2-6。表2-6设计利用资源储量表表2-7露天开采部分部分设计利用资源储量表2-8地下开采部分设计利用资源储量矿区矿层直接顶、底板与矿层接触界线清晰。地下开采矿体矿层埋藏深度mmm由厚变薄或由薄变厚,通常为渐变而非突变,一般沿走向比沿倾向变化小。露m化幅度不大,即使有些地5m内。根据上述矿层特征、采用的开采方式及采用的采矿方法,参考《采矿设计手册》及类似矿山采矿生产指标,并结合本矿山的实际情况,本设计取矿石回确定开采资源量矿山生产能力拟定为:露天开采5万t/a(170t/d)、地下开采5万t/aT=QK/[A(1-r)]Q——设计利用资源量,万t;A——设计生产规模,万t/a;由于本矿山采用露天及地下开采方式,各采矿指标不尽相同,故本设计分别计算地下开采及露天开采的服务年限,分别如下:1)矿山露天开采服务年限=17.9995%/[5(1-5%)]=3.6a2)矿山地下开采服务年限=36.2790%/[5(1-10%)]=7.3a式中各英文字母符号意义同上式。本设计矿山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区域不重叠,可同时进行开采,但为了便于生产管理,设计先露采后地采。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生产服务年限分别为3.6年和7.3年。考虑到矿山的建设及地下开拓系统的形成需要约1.0年,故本设计方案确定矿山的服务年限为11.9年。本次设计的矿区南部的Ⅲ号矿层的矿体大部分出露地表,矿体上部覆盖层厚度不大,埋藏浅,剥采比小,一般在5~8,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设计采用露天开采。北部Ⅰ号矿层和中部Ⅱ号矿层矿体大多逆坡产出,埋藏深度虽然不大,但采用露天开采剥采比较大,要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不适宜采用露天开采,故北部的Ⅰ号矿层和中部的Ⅱ号矿层设计确定采用地下开采。本矿山设计采用露天及地下开采。露天及地下开采区域不重叠,可同时进行,但为便于生产管理,设计先采露天部份,后采地下部份。露天开采对同一矿体的开采顺序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式开采。从运输公路旁开始,按8m台阶高度分台阶从上而下采剥,直至露天开采的最低开采标高(即采场底平面标高)为止。地下开采对同一矿体的开采顺序是自上而下分中段开采。同一中段矿块的开采顺序为后退式回采。运至六林选矿厂矿床运至六林选矿厂矿床设计开采范围为现有采矿权范围内符合工业开采的锰矿体。侧卸式矿车运至各平垌口经口场地临时堆放,然后运至六林锰矿选矿厂选矿分汽车运输销售废石、废土堆放图2-1矿山生产工艺流程图1、开拓运输条件本矿山可修筑矿山道路与附近公路相通,矿岩运输方便。2、开拓运输方案①露天开采开拓运输方案矿区内南部III号矿层矿体多己直接出露地表,即使有些地方有覆盖层,埋深也多在5-15m内,适宜采用露天开采。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和产状、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露天开采的开拓方案为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式,布置主干公路和分支公路连接采场各台阶开段沟出入沟。开段沟沿山坡平行矿体走向布置,自上而下分台阶采剥。矿石经支线公路至主干公路运往选矿厂加工,岩土由台阶出口经矿区道路直接运往附近堆土场。采场内部公路、支线公路均采闱矿山临时公路,一殷设单车道路宽5m,每隔50—100m设错车道,错车道路面宽8m。最大允许纵坡为8%,最小曲线半径为15m。②地下开采开拓运输方案北部和中部矿体采用地下开采。根据拟申请的矿区范围及其地形地质条件,矿体埋藏深度及赋存情况等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平窿开拓运输方案。具体如下:中段运输平巷(断面:5.2m2)沿矿体走向布置,各运输平巷掘进至矿体端部后,向上掘进沿脉上山(断面:4m2)与上中段回风平巷相通,从而构成矿床开拓运输通风系统。3、中段划分及中段运输平巷的布置根据开采范围内矿体赋存条件以及矿体的埋藏特点及所采用的采矿方法,设计确定中段高度为30~35m,共划分为560m、530m、500m、470m、440m、405m、371m等7个中段其中560m、530m和500m中段为基建开拓中段,其余4个中段为生产建设中段。中段运输平巷沿矿体走向布置在矿体下盘中,由于顶、底板岩层一般为薄层状构造,层理裂隙发育,岩层易从层理面剥离。经坑道调查表明,坑道在掘进过程中易塌方、片帮、鼓裂、掉块,尤其是近地表强风化带内更为严重,稳定性差,一般需支护。只在近氧化界线附近稳定性较强。中段运输巷需采用砼或木支护,以策安全。对矿山南部Ⅲ号矿层矿体设计采用露天开采,对统一矿体的开采顺序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式开采。从运输公路旁开始,按8m高度台阶分台阶从上而下采剥,直至露天开采的最低开采标高(即采场底平面标高)为止。①露天开采境界圈定原则根据矿体的赋存状况及开采技术条件和类似矿山的实践经验,设计采用境界剥采比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圈定露天开采境界。②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根据目前市场情况,类比邻近矿山资料,结合本矿山的实际,经计算,③境界剥采比的计算经计算,南部露天采场境界剥米比为:6.4m3/m3,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10.0m3/m3),说明采用露天开采设计是合理的。④采场边坡参数的选定根据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及设计确定的开采深度、露天采场服务年限等因素,参考同类矿山实际经验合理选定。本设计选定的露天采场边坡参数为:台阶坡面角:55°(第四系、近地表松散岩层取45°)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角:<45°;露天采场最小底宽:20m;⑤露天开采境界设计露天开采部分覆盖岩层不厚,只有5~15m,圈定露天开采境界经计算,露天采场内岩土量共115.2万t,露天采场境界内的设计利用的资源量为17.99万t,则本矿山的露天开采平均剥采比为6.4t/t。⑥采剥方法本矿区矿岩均可采用挖掘机直接挖掘装车。⑦采剥设备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岩松软等物理力学性质和类似矿山生产实践经验,设计采用0.8m3挖掘机挖掘采装,12t自卸汽车运输等采剥运设⑧矿石回采率、废石混入率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及采剥工艺,参考类似露天采矿场生产经验,设计确定矿石回采率为95%,废石混入率为5%。①采矿方法矿体属缓倾斜薄矿体(矿体平均厚度lm),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按照我国金属矿床采矿方法分类原则,参考类似矿山和本矿山的实际情况,并经技术经济比较,本方案推荐采用浅孔留矿全面采矿法。浅孔留矿全面采矿法特点是在把中段矿段划分为矿块,或分矿房矿柱,按矿块全长自下而上地分层进行回采。回采过程中将每次落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借自重经矿块底部放出,其余的矿石暂时留存在矿房内,作为回采工作的工作台,待整个矿房回采完毕,最终将留下的矿石全部放出,并同时(或滞后)用其它方法回采矿柱及处理采空区。图2-2浅孔留矿全面采矿法示意图(此图引自开采设计)a矿块结构参数矿房宽度:矿体厚度(不小于lm):3mb采准、切割工作采准、切割工作主要是掘进阶段运输巷道、行人通风天井,联络道,形成拉底空间和辟漏等。行人通风天井布置在间柱中,在垂直天并方向上每隔4一5m开掘联络道,并与两侧矿房贯通。在矿房底部每隔5m设一个矿房回采顺序由采场的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回采,分层高度为2m,分成两个梯段,一般情况下,矿体可直接人工挖取,只个别氧化致密的需采用YT24型凿岩机打向上炮孔落矿。炮孔交错布置,孔深2m,孔距1.5—1.0m,排距0.8m。采用人工装药,使用岩石乳化炸药非电导爆管起爆。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平台。当矿房回采至顶柱边界时,再进行最终大量放矿。各中段采出矿石采用人工装入0.7m3,轨距600m侧卸式矿车出矿。新鲜风流由脉外运输巷道进入,经穿脉巷道进到沿脉平巷和采场一侧天井进入采场工作面,污风从另一侧采场回风天井排至上中段回风平巷,纳入总回凤系统经局扇风机排出地表。矿房回采至项柱时,视采场按全条件,可回釆部分间柱和底柱。先从采场天井联络道打炮眼回采约2/3宽度的间柱,留下1/3宽度的间陽矿柱和顶柱支撑采空区。间柱1H]采结束后,从中段沿脉运输巷道向上打眼回底柱。g采空区处理在地表允许陷落区内,采空区有矿柱支撑,一般采用封闭处理。且坑内废石可尽量用于充填采空区,以减少废石的运输量,并起到支护采空区的作用。中段回采结束后,应及时将采空区作封闭处理,禁止人员进入。h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釆场生产能力凿岩机台班效率40m/台班矿石回采率90%釆矿贫化率采切比采矿主要材料消耗炸药非电导爆管钎子钢合金片坑木.0.0009m3/t为确保矿山三级矿量平衡,生产过程中需不断补充生探、开拓及采切工诈量。本设计选取万t掘进比为300m(自然米),年掘进量1500m,其中开拓工程800m,采准切割工程400m,生产探矿工程400m,矿山日进尺为25m。取掘进台班效率1.5m,则每班需开动4台班,需配备12个工作面。②地表移动范围的确定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风化岩,矿体顶底板不稳固。本设计开采的矿体地表无人居住且地表允许陷落。设计推荐采用浅孔留矿全面采矿法,根据矿体围岩特点,并参照国内同类型矿山的经验,确定开采岩体移动角为:上盘为65°,下盘和两翼为70°,表土45°。按上述确定的参数并依据地质勘探剖面线和储量计算投影图所控制矿体的最深、最突出部位圈定开采岩体移动范围。详见矿区总平面布置图。③防治水案矿区内所有的土建工程及相关生产、生活设施均布置在附近水系历年洪水最高水位5m以上。由于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影响矿山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大气降水,故在矿区周边及各种设施周边开挖排水沟,避免山洪流入露天采坑内。另外由于露天采场是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开采,大气降水可顺露天台阶向下自然排泄。北部和中部矿体设计采用平硐开拓,坑内涌水可沿中段平巷水沟自然排出地表沉淀池,经处理达标后排放。④通风系统根据矿体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及开拓井巷的布置情况,设计采用对角抽忠式通风系统。新鲜风流用局扇风机从平窿一端压入,经中段运输平巷,由设在其另一出口扇风机抽出地表。因为矿体及围岩较松软,基本无需凿岩放炮,只有局部地方氧化致密地段需凿岩放炮,加上矿体埋藏浅,通风风路短,最长不大于300m,采用局扇按抽出或压入式布置,即可满足矿山生产要求。经计算选用JK55型高效节能低噪音矿用局扇,功率5.5-11kw,并配备∅500mm的铁皮或胶质风筒。⑤基建工程根据矿山保有的资源储量,按三级矿量要求,设计2个中段6个采场同时开采,开拓工程量为500m,采准工程量600m,切割887m3,折合标准米为221m,探矿工程量200m。总共基建工程量2208m。①选矿厂、堆矿场本项目地下开采部分采出矿石少量临时堆放于平垌口井口场地,露天开采部分采出矿石少量临时堆放于露天采场底部平台,然后集中运至六林锰矿(六幕矿段)选矿厂进行选矿并集中堆放于堆矿场内。选矿厂和堆矿场位于该矿区南部,距离田东锰矿约1公里,距离田东锰矿较远,且依地势而建,对田东锰矿矿区的开采影响不大。②尾矿库、废石场在六林锰矿(六幕矿段)选矿厂选矿后,尾矿直接堆放于六林锰矿六幕矿段尾矿库内,不另行设计尾矿库;I矿层及II矿层设计为地下开采,剥离的表土运至矿区中部的表土场存放,预计地下开采部分将产生废石总量6.058万m3,主要分散堆放于各平垌口(详见表3-16)。III矿层为设计露天开采,设计先采2号露天采场,再采1号露天采场。首先开采2号露天采场东部矿层,剥离的废石及废土排放于历年7、8、9号历年采空区内,然后开采2号露天采场西部及中部矿层,废石及废土排放于前期开采形成的东部采空区内;开采1号露天采场时,首先将开采1号采场东部矿层前期产生的废石土排放于2号露天采场西部采空区内,然后后期将1号采场西部的废石土排放于1号采场前期在东部形成的采空区内,排放废石土过程中应逐层堆排层层压实。露天开采部分设计利用资源储量17.99万t,采剥比6.4t/t,预计露天开采将产生115.2万t废石土,按平均体重1.8t/m3计,约207.36万m3。2号露天采场平面投影面积22.71m,1号露天采场最低开采标高+523.00m,经堆填后采场最低标高+542.71m;2号露天采场最低开采标高+514.00m,经堆填后采场最低标高+530.71m,回填至原地面线。因此露天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基本可以满足矿山废石土的排放需求,矿山不另设废石场。③生活设施场地本矿山工作人员均来自六林锰矿六幕矿段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办公均在六林锰矿六幕矿段生活区内。2-10矿山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一采矿设备1凿岩机YSP-45台12凿岩机YT-24台63局扇5.5-11kwJK55台4电耙ZDPJ-30(30kw)台85挖掘机m3台26装载机ZL-50台17汽车辆6二矿山机械部分1矿车辆252变压器200kw台23空压机L-20/8型台2表2-11矿山主要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一览表(单位•.人)名称高级中级初级技术员小计经理2地质1121214测量1113机电1113安全环保1124生产工人20合计382.2矿山自然概况位置km图2-3广西田东锰矿交通位置图(引自广西交通地图册图2013)地貌高点海拔+616.80m,最低点之间,山峰呈丘状,山脉走向大致为北东向,谷地狭长;矿区内最高点海拔照片2-1矿区地貌(拍摄方向88°)3气象水文气象平均.2水文评估区水系较发育,主要分布有那社小溪、弄立屯小溪、绿柳小溪和古榕农立屯小溪位于矿区西面,发源于矿区南西面的高山上,大致上自南向北流,流经农立屯,在农立屯下游汇入那社小溪,未穿过矿区。农立屯小溪总长绿柳小溪位于矿区东面,大致上自南西向北东流,流经矿区南东部后经绿III矿层上方为禁采区,未穿过北位于山谷位置,露天开采区域高于绿柳小溪,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因此绿柳基准面之上,矿区内设计开采的主平垌口和所有的土建工程及相关的生产、生地下水4土壤项目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貌类型和成土母质也存在较大差异,发育着项目区植被以针叶林群落为主,植物生长茂盛,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生物在自然植被类型中,有森林、灌丛、草丛三个植被型,其中森林植被型约对叶榕、粗糠柴、假芽婆、桦木、马尾松、水棉木、山麻杆、粗叶悬钩子等。当地在以上各类植物中,均未发现有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适宜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据走访当地群众及有关部门资料记载,矿区内野照片2-3植被(拍摄镜头方向270°)社会经济概况江城卫生院是该镇最大的综合卫生医院。全镇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固村、果柳村,居,几年主要进行基建工程的建设活动,尚未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与土2.3地质环境背景岩性层主要分布在山体缓坡及山脚地带,第四系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评估区古溶江(2)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分布于评估区南面、东面及北面的大部分(3)三叠系下统北泗组(T1b):沿背向斜两翼呈狭长条带状分布于评估区中(5)二叠系上统(P2):仅有小部分分布于评估区北部,上部岩性为浅黄色,2.3.2地质构造与地震等级褶皱构造发育于二叠系上统至三叠系中统,轴面直立,两翼秦香北西或南东,倾角30°~60°,他们控制着氧化锰矿层的分布和产状。详见图2-5。图2-5评估区周边构造纲要图(引自开采设计)下统北泗组至三叠系中统百逢组地层中,倾角一般30°~50°,也有较为缓和育于三叠系中统百逢组地层中,倾角一般30°~50°。层的稳固性有一定的影响。如因褶皱挤压变随发生破碎而降低其稳固性。反之,平缓者则较为扬起端的转折部位的矿层、岩层较两翼破碎,稳固要以褶皱构造为主,褶皱的斜扬起端的转折部位的矿层、岩层较破碎,稳固性较差,矿层和围的倾角大部分在30~50°之间,局部倾角较大,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因此,锰矿区位于该地震构造区的西南部百色~合浦新裂带与靖西~崇左断裂带之(GB18306-2015),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图2-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此图引自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图2-7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此图引自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2.3.3矿体(层)地质特征矿区有锰帽型层状氧化锰矿、贫碳酸锰矿和堆积型氧化锰矿三种类型。以向相反,形18.0m(YM11001),最大的为128m(YM2001),平均斜深60.75m。一般情况下,当矿层出露地势较高或矿层倾向为顺坡向时,氧化深度较大,反之则较小。图2-8矿层分布及压矿范围平面示意图(此图引自开采设计)氧化锰矿层由薄层状及页片状锰矿与薄层状、微层状泥岩互层组成,即由锰线与泥岩互层组成。锰线单层厚度多数在1-5cm之间,部分大于10cm。泥岩单层厚度略小于锰层厚度,大部分呈白色粉末状,俗称“白矿”。这是氧化作用充分所致,故矿石质量较好。m表2-12矿层厚度、含矿率算术平均值统计表IIIIII厚度最小最大平均极值平均作物覆表2-13II矿层矿体规模一览表①②③④-130线-122线线层间距(m)净矿平均含Mn(%)储量(万t)m,浅部为浅灰色、灰白色,隐灰一深灰色。风化后呈黄白、土黄、黄褐色硅质泥岩,隐晶一微晶状结构、薄、氧化锰矿体的直接底板主要为钙质泥岩、硅质泥岩,含锰量虽较顶板围岩文地质条件评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为单元和那慢次级水文地质单元。矿区位于江城次级水文地质单元和六柳次级水文地质单元的补为单元补给边界;六柳次级水文地质单元以绿柳小溪为地下水最终排泄边界,小溪北面、南面及西面地势较高,降雨入渗后经地下或地表径流后汇入绿柳小区域地下水类型根据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含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含石碎块等属气象型。因(2)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百逢组(T2b)、三叠系下统北泗组(T1b)和二叠系中统(P2)页岩、粉砂岩,厚m统百逢组(T2b)岩层裂隙较发育,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形成分散隙流,自补给区向排泄区径流。其中部分以泉水型式排泄于山谷之中,部分则直接补给山间溪流。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地层呈单斜构造,岩性和构造条件均有不利于地下(3)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裂隙溶洞发育弱,降雨多形成地表径流,仅有少部分通过裂隙补给含水层,所在碎屑岩地区,区域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一部分沿基岩裂隙径流顺坡向排泄到地势低洼处的沟谷河流中,一部分在山脚处以泉的形式排泄。在碳酸盐岩地区,大气降水一部分以注入式补给的形式由落水洞经地下岩水期地下水位高于河水水位,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排泄到古溶江中。区域降水集系入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沿孔隙、风化裂隙、构造裂隙、断裂破碎带、层间裂隙作层流运动,常在区域内的沟谷、坡脚、断裂构造及不同岩性接触带等部位以泉或渗流形式向地表排泄,汇集后形成溪流,在向沟谷下游径流过程中,溪流流量逐渐增大。在丰水期,当强降雨或水位突涨时,地表水则下渗补给地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动态变化与降雨有密切的图2-9区域水文地质图(此图引自1:5万区域水文图)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位于古溶江水文地质单元的江城次级水文地质单元及六柳次级水文地m岭为界,西部以古溶江为界。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山间小溪水流量受雨水量大小的影响,大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矿区地下水的总体流向为由东向西汇入古溶江,由古溶江后再转由南向北流。在坡脚或者地势低洼处以泉或渗流的方式出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碳酸盐岩溶洞裂隙社小溪、农立屯小溪、绿柳小溪等沟溪两侧及河漫滩地带,为砂砾石、粉质粘土组m缓坡地水含水岩组:含水岩组由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砂岩、页岩、硅质岩及三叠系下统北泗组(T1b)含锰硅质泥灰岩、含锰灰岩或贫碳酸层。矿区碎屑岩类基岩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弱,其对矿床充水有间接、直接的径、排条件只要补给来源。矿区内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地表沟谷发育,地下水渗透途径短、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征。各种地下水类型的补给、径流、向山谷流动。该地下水的一部份下渗补给碎屑岩~变质岩裂隙水,一部份以分散2)碎屑类基岩裂隙水溪流的下渗补给;在矿区内的总体流向为南东向北西,在浅部风化带中地下水一般由山脊向山谷径流;一部份于沟谷及低洼处以小泉或渗流的形式向地表排泄,地下水最终排泄边界,矿区地下水部分由表部风化层自南东向北西径流后部分于近向古溶江径流,最终向古溶江进行排泄。具体的矿区地下水补、径、排及各矿段由于浅部岩石风化裂隙发育,从而导致大气降水通过风化裂隙含水带向下渗透部水性。因此,大气降水是侵蚀基准面及地下水位以上的矿层的主要充水来源,对矿0m左右,绝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表水对矿床开采无影响。古溶江远离矿床,赋。含水层:本矿区主要含水层为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及三叠系下统北泗组性由砂岩、页岩、硅质岩、含锰硅质泥灰岩、含锰灰岩或贫碳酸锰矿等组成,岩面以上,但根据对附近相似矿能揭穿含水层而引起地m文地质条件,矿坑充水水源主要为碎屑类基岩裂隙水,把复杂的坑道系统换成一个假想的、与坑道系区拟设计开采矿体紧邻分布,因此将各矿体所在的采坑系统概化成一个独立的K——碎屑类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的渗透系数(m/d),根据水文详查抽水H—潜水含水层厚度(m),本矿山含水地层主要为开采矿体底板以上的砂S—水位降深值(m),本矿山最低开采标高为+371.14m,根据开采设计,为28.60m,考虑到坑道壁作为进水断面,故水位降深值应减去坑道壁高度(根,d—采坑系统距排水(补给)边界(绿柳小溪)的距离(m),在本矿山坑表2-14大井法预测坑道系统正常涌水量结果表大井分析法计算参数开采系统正常涌水量K=0.00637m/d;d=425mS(m)H(m)F(m2)R(md(m)RcⅠ26.1069.60156413223.1334.76257.89425.002.09表2-15大井法预测坑道系统最大涌水量结果表大井分析法计算参数开采系统最大涌水量K=0.00637m/d;d=425mS(m)H(m)F(m2)R(md(m)RcⅠ28.0571.55156413223.1337.87261.0425.002.05QqLqQL(水文地质手册公式9-4-13)根据开采设计方案,根据开采设计矿体纵投影图得含水层中生产矿坑长度和分析法在基于理想状态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可能与实际涌水量存在差异,综上所述,预测本矿区正常涌水量Q正常=56.53m3/d,最大涌水量Q最大=矿区地下水类型为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岩性为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和三叠系下统北泗组(T1b)砂岩、页岩、硅质岩,水量贫乏。区内绝T2b,其富水性弱;矿床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由于浅部风化带岩性为具粘蚀基准面及地下水位以上的矿层的主要充水来源;预测本矿山坑道涌水量工程地质特征一、评估区(区域)工程条件冲洪厚度大于30.0m。土体呈松散状,具微膨胀性,土体内聚力为20.0-40.0kpa,砂岩、砂质页岩及含锰质泥灰岩碎屑岩岩组、页岩、砂质页岩及含锰质泥灰岩等,分布于整个评估区,一。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不发育。褶皱较紧闭,轴向北东~南西,两翼岩层产状稳定,浅部呈稳定的单斜。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区内主要的结构面为Ⅱ、Ⅲ级结构面。地表和浅部的砂质粘土,结构松散,稳定砂岩、砂质页岩及含锰质泥灰岩碎屑岩岩组挤压强烈形成的粉状、片状矿体,在地下水的活动下,往往在采矿、削坡、放炮震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易沿软弱结底板围岩的稳定性风化的黄褐色、土黄色泥岩,含锰泥岩,其中褐色较松散的碎块。这些岩石一旦经水浸泡或裸露地表道调查表明,坑道在掘进过程中易塌方、片帮、鼓裂、掉块,尤其是近地围岩顶、底板的凝聚力为17~229Kpa,内摩擦角为18.8~44°,相对比矿胶状偏锰酸矿及少量软锰矿、恩苏矿等,常组成不规则的棕黑色块状或薄层、纹层状,单层厚2~5cm。脉石矿物有石英、高岭石、粘土矿物、云母等,常混杂成黄褐色,灰白色,粘土及胶泥分布于锰矿石的空洞间,或与薄层、纹层状矿石成平行相间排列,其单层厚度1~3cm。状构造。矿石中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之间呈互带中局Kpa21.7~29.3。相对比围岩稳1)风化带造,层理裂隙异常发育。采矿时,岩层易沿裂隙面产生垮塌。且岩体中质软弱面,当大气降水渗入时,岩体更易沿软弱面产生滑塌。因此,在2)构造至倒转的地段。矿、岩层倾角的陡缓,对其稳固性有一定的影。虽不发育但由于地层褶皱作用所造成的小断裂时有存在,它断矿层,使岩(矿)石破碎、松散,影响其稳固性。在矿坑开采中应加以注岩层稳固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矿层、岩层产状的倾向与地围岩均呈强风化和小部分中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从施工的坑道保存状况表发生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土地利用现状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根据田东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幅号)结旱m,水田压覆矿产资源的部分设立为禁采区,矿区内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土产量中等,土壤类型为黄红,生长良好,土壤类型为黄红主要位于矿区工业活动一带,由于目前矿山为进行正式开采,采矿用hm表2-16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土地权属(hm2)耕地1水田3.3911.96%0.531固0.8683旱地9.5235.51%4.724固1.666林地1有林地86.02149.77%26.765供固16.7232灌木林地42.73724.73%0.505固1.7033其他林地6.7323.90%5.377草地3其他草地1.4620.85%0.754固0.258水域11河流水面0.2720.16%城镇村及203村庄1.1580.67%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21.52512.46%5.086固4.412合计172.821100.00%江城103.449果柳43.742供固25.630年但未进行正式开采,矿山此前主要为附近村民自发的路等基建工作,修建矿山道路时沿等高线挖损山体,形成矿山道放。烈。面(111)、村庄(203)、采矿用地(204)等。本矿区附近的村庄主要有那社小社村、那岜村、那平、那便、那固、农立屯、江城圩和绿柳工为主,部分为当地矿山企业工作。当地的农业活动主要为水田、旱地耕水稻、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林业主要为种植松树、杉木等经济林,房实际情况结合野外调查,那社小溪上游的村屯为那社村、那岜及弄立屯、绿柳小溪上游的六柳村及下矿山开采活动影响的敏感点,未来矿山开会影响该饮水点的水质,可能会引发水中锰元素的含量有所升高,江表2-17矿区周边遭受采矿活动影响敏感点分布表敏感点名称位置人口饮用水类型与矿区方位与矿区距离可能影响类型M01那社屯50位于矿区南上游直距露天采场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02那岜50位于矿区西下游直距露天采场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03农立屯200位于矿区西面直距露天采场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04那平00位于矿区西下游直距矿区中部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05那建位于矿区西下游直距露天采场550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06江城屯位于矿区西游直距露天采场700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07新屯200位于矿区西游直距矿区中部1.8k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08江城圩500位于矿区西游直距矿区中部1.8k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09六柳村00位于矿区东面直距矿区中部2.3k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10那便位于矿区东下游直距矿区中部3.5k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11那固屯位于矿区北下游直距矿区北部600k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12六务位于矿区北层采区下游直距矿区北部900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13古榕江上游江水/地表水位于矿区西面直距矿区中部1.2k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M14古榕江下游江/地表水位于矿区西面直距矿区中部1.4km水中锰元素含量升高水根据对矿山开采影响很大的六大要素,即矿区别。广西田东锰矿设计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方式,矿山地质(1)区内绝大部份氧化锰矿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及潜水面之上;区内山高坡性,大气降水仅为侵蚀基准面及地下水位以上的矿层主要充水来源;根据附近状结构为主,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基本不发固性差,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中等,坑道在强风化带中一般需支(3)矿层和矿床围岩岩层倾角在30°~50°之间,局部大于50°,岩层大,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围岩覆岩,但由于地层褶皱作用所造成的小断裂时有存在,它们错断矿层,使岩(矿)石破碎、松散,影,在矿坑开采中应加以注意,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地质构造(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6)矿山属低山丘陵地貌,矿区范围内海拔标高在+606.90m~+355.00m,,主要垌口斜坡与岩层倾向斜交,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边坡多为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响评估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范围确定,包括采均在登记的范围内进行,矿山布置开拓硐口、表土场等场地,工业场地及附属生活、生产设施均位于六林锰矿(六幕矿段)矿区内,另根据开采设计料分析研究,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结合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到采及其矿业活动的可能影响范围,因此本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划各个窿道垌口、表土场、矿山公路、矿区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岩石移动质环境及土地损毁现状评估图)响评估级别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判定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开采活动影响范围内居民居住分散,矿区及其影响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重要B表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杂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一级二级三级型二级三级三级山地质灾害评估与级别《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45/T382-2006)地质灾害危境复杂程度分类表、以及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本评估区地形属低山丘陵地貌,植被较发育,最高点海拔+616.80m,最低点海拔+291.9m,一般在400m~500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315m,一般在100m~200m之间,山峰呈丘状,山脉走向大致为北东向,谷地狭长;矿区内最高点海拔+606.90m(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山顶处),最低点海拔+355.00m(位于矿区北部的山沟底部),一般在400m~500m之间,最大地形起伏变化中等。有南宁地质调查所变更为广西田东锰矿。矿区设立多年,但未曾进行正,此前主要为民间自发人工盗采,经现场调查,到目前为止矿区范围内要影响了一些灌木、乔木,未造成较大损失,现状历年采空区崩塌、滑坡地质表3-2历年采空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状评价表历年采空号分布位置边坡高度(m)边坡坡度引发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现状评估发育程度危险性CK1矿区南部20°Tb未发生。弱小CK2矿区南部5°Tb现状未弱小CK3矿区南部25°北泗组(T1b)泥灰岩、硅质岩,岩体呈强风化。现状未发生过崩塌、滑坡地弱小CK4矿区中部25°30m3),未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危害一些林地,造成经济弱小CK5矿区中部50°Tb弱小CK6矿区东部0°mm高m统百逢组(T2b)砂岩和页岩,岩体呈强风弱小CK7矿区南部°弱小CK8矿区南部45°Tb弱小CK9矿区南部°弱小矿山目前正在修建矿山公路,现已修建了3段矿山公路(L-1、L-2、L-3),分别位于矿区中部及北部的II矿层和I矿层附近(L-1),目前道路边坡总体稳定,局部欠稳定,较易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表3-3矿山公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价表路段编号分布位置引发地质灾害类型现状评估发育程度危险性L-1b弱小滑坡地质灾害,此前该路段局部曾发生过小型崩塌(规模小于30m3),但L-2矿区西部北泗组(T1b)泥灰岩、硅质岩及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砂岩和页岩,岩弱小L-3矿区南部社屯和2号露天采场,矿山道路边坡坡体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北泗组(T1b)m弱小硅质岩和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砂岩和页岩,风化裂隙较发育,风化作用强m未发生过冲沟泥石流地质灾害,但局部存在水土流失现象。经本次调查与访问,评估区局部发生小型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同时存在水土流失的现象,但规模较小(一般小于30m3),未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因此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地质灾害危险小,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破坏现状评估道路修建工作均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活踏勘,矿区历年不正常开采遗留下九个较大的历年采空区,采空小,不存在疏干排水和水位下降。而矿区范围及周边含水岩组的补给气降水。由于历年采空区对地表造成挖损破坏,直接破坏了该地含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补给条件产生一定影响,但对矿区周围目前处于停产状态,故对周围村民生产用水影响较小。因此,采矿活周围地下水补给条件产生的影响小,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程表3-4地下水各类别评分值表类别ⅠⅡⅢⅣVFi0136适用于各种用途;III类以人类健康基准值(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为依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生产用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根据评价区地下水用途(以生活饮用水源为主)及地下水质量标准,结合体、硫酸盐、氯化物、铁(Fe)、锰(Mn)、铜(Cu)、锌(Zn)、钼(Mo)、钴(CO)、N计)、亚硝酸盐(以e镉(Cd)、铬(六价Cr6+)、铅(Pb)、铍(Be)、钡(Ba)、镍(Ni)等。分Fi价分值(F)。表3-5矿区水样类型及取样位置表编号取样位置那蒙溪水矿区生活用水那便下游溪水那便上游溪水那社小溪下游溪水古榕江中游江水水样类型地下水井水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2)地下水现状评价表3-6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表项目序号项目类别标准值Ⅲ类Ⅳ类1pH6.5~8.55.5~6.5,8.5~9<5.5,>92总硬度(以CzCO3,计)(mg/L)≤150≤300≤450≤650>6503溶解性总固体(mg/L)≤300≤500≤1000≤2000>20004高锰酸盐指数(mg/L)≤1.0≤2.0≤3.0≤10>105锰(Mn)(mg/L)≤0.05≤0.05≤1.5>1.5n6n铜(Cu)(mg/L)≤0.01≤0.05≤1.0≤1.5>1.57铅(Pb)(mg/L)≤0.005≤0.005≤0.018锌(Zn)(mg/L)≤0.05≤0.5≤1.0≤5.0>5.09镉(Cd)(mg/L)≤0.0001≤0.001≤0.005≤0.01>0.01铬(六价)(Cr6+)(mg/L)≤0.005≤0.01≤0.05汞(Hg)(mg/L)≤0.00001≤0.0001≤0.001≤0.002>0.002砷(As)(mg/L)≤0.001≤0.001≤0.01铁(Fe)(mg/L)≤0.2≤0.3≤2.0>2.0铝(Al)(mg/L)≤0.001≤0.01≤0.1≤0.5>0.5氨氮(NH4)(mg/L)≤0.02≤0.02≤0.5≤1.5>1.5氯化物(mg/L)≤50≤150≤250≤350>350硫酸盐(mg/L)≤50≤150≤250≤350>350硝酸盐(以N计)(mg/L)≤2.0≤5.0≤20≤30.0>30.0亚硝酸盐(以N计)(mg/L)≤0.01≤1.00≤4.80>4.80表3-7矿区水文地质详查表所属质量类别(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其结果见表3-8。表3-8矿区地下水、地表水质量综合评价计算及其质量级别划分表第二,综合评价分值(F)。按公式(5)和公式(6)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 22F=ax+ 221ni=1F=i=1 表3-9地下水质量分值评价表级别优良较好较差极差F<0.800.80~<2.502.50~<4.254.25~<7.20≥7.20标准,便可知道评价区某环境要素综合环境质量状况,便于决策者做出综合决F=FMAX+FwFw=表3-10地下水质量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的地质遗址、人文景观点,也不靠近公园、自、交通干线,故矿山现状开采活动不存在对地质遗迹、人文景调查,并结合从田东县国土资源局收集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1.240hm2土地权属江城镇果柳村(土地证号:东集有(2007)第0179号)。区表表3-11历年采空区损毁土地地类面积统计表历年采空区地类合计损毁方式损毁程度土地权属林地(03)有林地灌木林地(033)采矿用地122挖损江城村2455江城村3000江城村428.0江城村51(江城村)8(果柳村)8(江城村0.05柳村0.03)7江城村0.46hm2果柳村0.21hm6640果柳村7000江城村800江城村93(果柳村)4(江城村)7江城村0.14hm2果柳村0.83hm2合计.96(江城村 97;果柳村2.03(江城村2.03)8(果柳村 .34(江城村.27;5.51果柳村1.24hm2m表3-12已损毁土地地类面积统计表单位:hm2地类合计土地权属耕地(01)林地(03)工矿用地(20)旱地(013)有林地(031)(032)其他林地(033)采矿用地(204)0.163(江城村.163)0.509(江城村5(江城村0.309(江城村0.579(江城村.030)3.155江城村2.485hm2果柳村0.459hm2供固村0.211hm20.0000(江城村2.030(江城村0.180(果柳村0.180)40(江城村1.270;果柳村0.070)5.510江城村4.270hm2果柳村1.240hm20.163(江城村0.163)2.469(江城村3.625(江城村0.489(江城村9(江城村8.6656.755hm2,果现状损毁土地权属中,江城镇江城村(土地证号:东集有(2007)第0173hmhm有林存在土地权属纠纷。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等方面评估结果,综合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和(1)现状矿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地质(2)现状对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对地下水水质污染较轻;(3)现状矿山采矿活动对原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4)现状本项目已损毁土地资源8.665hm2,其中已损毁旱地0.163hm2(耕地表3-1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结果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分布位置影响与危害对象损失情况影响程度级别含水层结构破坏历年采空区、矿山公路浅层包气带小较轻地表水漏失无小小疏干影响无小小水质污染矿区及周边下游地下水、地表水小土地资源矿山建设压占矿山道路旱地(耕地质量等级为九等)、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采矿用地3.155hm2较严重地面变形损毁无无无矿山建设挖损历年采空区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采矿用地5.510hm2地质灾害损毁无无无土壤污染损毁无无无地质滑坡、崩塌矿山道路边坡、历年采空林地小较轻泥石流无无无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沉陷)无无无岩溶地面塌陷无无无老窑突水、突泥无无无地形地貌景观原生地形地貌历年采空区、原地形地貌一定程度改变了原有地形,破坏了原有植被,对微地形改变大严重矿山道路原地形地貌一定程度改变了原有地形,破坏了原有植被,对微地形改变较大自然保护区、人文、风景旅游区无无无主要交通干线无无无程度现状评估分区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三个级别(详见附图1: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损毁现状评估图)。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现状矿山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现状矿山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程度较严重。,现状矿山采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3.3预测评估破坏的状况及矿山和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特征,分析预测采矿和广西田东锰矿为地下/露天开采,矿区总面积1.728km2,设计生产规模为5万吨,矿山设计服务年限11.9年,现采矿证剩余有效年限约5年,为中型锰矿山。矿山取得采矿证多年,未曾进行开采,此前主要为修建矿山道路等基建工程。根据开采设计,本矿山设计矿区南部的III矿层采用露天开采,北部及中部采用地下开采。南部拟设2个露天采场,分别位于矿区南西部和矿区南部,其中位于矿区南西部的1号露天采场为新设立的露天采场,此前未曾开采;位于矿区南部的2露天采场是在历年7、8、9号采空区上进行扩大开采。露天开采首先进行表层剥离后局部爆破,挖掘机挖掘,装载机装车运至选矿厂分级销售。露天开采剥离的表土堆放于表土场内,采出的矿石及废石临时堆放于采场底部,待堆放至一定数量后一般可直接运至六林锰矿选矿厂进行选矿堆放,采场底部矿石堆放量一般不矿区北部及中部拟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均采用平硐开拓,地下开采生产前期首先进行平硐口的修建等基建工作,地下开采部分采用浅孔留矿法进行采矿,利用YT-24型凿岩机打向上打孔采矿。露天及地下开采区域不重叠,可同时进行,但为便于生产管理,设计先采露天部份,后采地下部份。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生产服务年限分别为3.6年和7.3年。现有采矿证剩余年限4.5年,预测4.5年后露天开采部分开采结束,地下开采部分已完成修建各平硐口等基建工作,预计地下开采部分I矿层及II矿层均已修建至+405m中段。因此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流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陷、矿坑突水等。本矿山设计为露采及地采的开采方式进行开采,设计先采露天部份,后采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区域主要位于露天采场边坡、历年采空区边坡、采场底部的危险性级开采,开采工艺以机械挖掘为主,坚硬处辅以爆破法采矿。设计工作台阶度小,遇水易软化。矿区断裂构造虽不发育,但由于地层褶皱作用所造成的小断采场在今后开采过程中,在遇强降水或机械振动、爆破震动的情况下易引发崩塌高标高+570m,采场最低标高+514m,最大开采深度56m,矿山拟将产生的废土及废石堆排于采场底部,经堆填后,2号采场最低标高+530.71m,回填至原地m最他们错段矿层,使岩石破碎松散,因此岩(矿)石的稳定性较差。矿山露天开采过程中,在遇强降水或机械振动、爆破震动的情况下易引发崩塌滑坡、崩塌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表3-14采矿活动引发历年采空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预测评价表历年采空号分布位置边坡高度(m)边坡坡度引发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预测评估可能性危害性危险性CK1矿区南部20°北泗组(T1b)泥灰岩、硅质岩,岩体呈强风化,可能存在危岩浮石。未来不中等中等中等CK2矿区南部5°北泗组(T1b)泥灰岩、硅质岩,岩体呈强风化,可能存在危岩浮石。未来不中等中等中等CK3矿区南部25°北泗组(T1b)泥灰岩、硅质岩,岩体呈强风化。未来不开采,但在降雨或机中等小小CK4矿区中部25°中等中等中等CK5矿区中部50°中等小小CK6矿区东部0°m+465m,边坡坡体岩性为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砂岩和页岩,岩体呈强风中等中等中等的危住。预测未来汽车运输矿石过程中,在遇强降雨和机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评课记录《 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听课评课记录
- 天天练习-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试题全套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口算练习题三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数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3课时)》
- LED屏幕安装协议书范本
- 华为携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建世界一流展馆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讲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小报:人工智能科技科学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
- GB/T 41509-2022绿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艺性能评价规范
- 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10课时 练习课 苏教版(共11张PPT)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是独特的
-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五层宿舍楼建筑结构设计
- 青年卒中 幻灯
- 典型倒闸操作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