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五篇_第1页
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五篇_第2页
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五篇_第3页
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五篇_第4页
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五篇]第一篇: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作者:王**摘要。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国税总局根据当前税收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促进税源管理,推动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有效方法,是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迫切需要。税收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就是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是实现税收管理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文:“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大论题,作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仅能从日常工作的启示中,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与使用发表一些拙见。一、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国税基层税务机关积极招才纳贤,不断完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基层人才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为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税务任务的复杂化,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对税务人才的质量、数量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目前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思想态度跟不上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在当前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中部分人员存在着态度上不端正,思想上不积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自由散漫不主动,缺乏危机感。2、比获得不比付出,缺乏奉献意识。3、个人主义偏重,团队合作不配合,缺乏大局观念。4、守旧落伍不跟进新形势,缺乏创新意识。(二)能力素质达不到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税务干部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现代税收业务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科技素养、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但在目前的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中,讲政治、懂经济、会查账、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大部分是老的老,少的少,老的税干知识层面和精神身体上跟不上新时代繁杂税务的步伐,青年税干满怀热情,却缺乏好的导师和学习对象,渐渐变成糊弄日常业务的“后勤工”。(三)人员结构不适应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整体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年化,老年干部中第一学历普遍层次不高,难以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综合素质存在高低之分,另一方面单个干部自身素质发展不均衡,“单一型”人才普遍、“复合型”人才紧缺是严重制约和影响基层专业化管理深入长远发展的主要矛盾。(四)管理机制不符合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近几年在国税基层实行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干部选拔机制,构建了优胜劣汰、充满活力、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动力机制,优化了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的人力资源配臵。但从整体上来看基层专业化队伍的管理机制还存在着与税源专业改革要求不够适应的地方:仍存在着依靠人管人的现象,不能够有效地做到依靠制度管人;在利益分配方面,“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甚至“干多多扣分、干少少扣分、不干不扣分”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有力地调动每位同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一)选人机制不完善,人才引进渠道狭隘目前国税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成员来源于三方面,第一方是原从事基础征管的老税干,人数占据较大比重,这部分税干相对较沉稳,但也因为年龄的影响和之前的工作经验,容易力所不及,新知识的摄入比较困难,甚至产生部分的老油子和硬骨头,我行我素,在国税局“养老”。第二方就是通过全国公务员统招等新进的公务员,是基层专业化队伍的后备力量,但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工作经验都相比欠缺,有的习惯彰显个性,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上急功近利,易被现实差距打击;有决心有毅力、谦虚求知的的又欠缺领路者。第三方就是正值壮年,既有经验又有业务能力的国税中坚力量,是真正的专业化人才,但一来此类人才奇缺,二来一有相关人才,就会被提拔重任,难以在基层长久。(二)教育机制不完善,思想观念更新滞后基层分局限于一小块辖区,对外交流较少,相比上级局较封闭,平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频率和效果相对欠佳,再加上成员年龄结构的老年化,这些都导致基层专业化队伍中部分人员或思想凝固,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或“官本位”思想严重,唯我是大,自欺欺人;或进取心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严重。部分新进人员“近墨者黑”,认为公务员就是这样,所以有学有样,造成非常差的影响。(三)培训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手段落后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训基本上是和基层分局所有人员一起统一培训,无专门专业的专业化人才培训,而且教育多以单一税务业务知识为主,忽视了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难以满足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国税系统通过能手竞赛、业务考核等手段筛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但片面追求提升形象和注重业务尖子的专项培训,忽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综合培训,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符合新形势要求的讲政治、懂经济、会查账、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四)管理机制不完善,评价激励成效不足对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大部分只满足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处理,不能做到由点及面顾全局。一些政策制度,方案制定多、实际落实少,管理手段滞后,监督制约机制、考核机制不健全,仅仅依赖于考核的扣分扣款,忽视了激励手段的重要性,造成部分基层专业化管理人员只求应付,逃避责任,工作能推就推,“做好了没奖,做错了挨罚”,需要协调共同解决的问题无人牵头,严重影响了专业化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三、加强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看法为适应日益繁重的基层税收执法任务需要,不断加强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成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各项机制是目前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一)人才引进是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录用制度,除上面提及的三方渠道,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是才是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引进的有效措施。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很多有效方法,例如美国联邦税务局采用聘用制、合同制等形式招录临时人员,以突破编制、经费的限制,扩充人才队伍规模。我们国税基层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可采取刚柔相结合的形式,既要在基层人才队伍中择优选优,又可积极探索特聘、借用、临时聘用等制度,向社会各界引进适用性优秀人才,更好地满足税收专业化工作对人才的需要。(二)思想教育是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石目前税务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流于形式化,至于教育成效如何,又不在年终考核中,无人理会。毕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相对比较虚幻的,不像业务培训可以从考试结果和实际应用中得出可衡量的效果,只能通过长期的工作表现和生活态度来窥视一二。笔者认为,“持之以恒,耳熏目染”,“多管齐下,丰富形式”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大程度的出成效,必须定期多组织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多到一些案例当地参观领悟,多听一些真人实事,而不是仅仅一堂课、一段视频应付任务了事。(三)强化培训是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1、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以基层专业化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教育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基层专业化管理所需的知识培训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业务竞赛等,重点培养出一批熟悉税法和财务会计、懂评估、会查账、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层骨干专业化人才队伍。还可参考美国联邦税务局以职务晋升来激励人才求知一样,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促进基层专业化人才积极自主参加相应的学历提升教育或培训进修,获取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资格。2、加强有效的实践锻炼,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倡导实践意识,把实践锻炼作为提升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能力素质的一条基本途径。通过“老带新”、“强带弱”等方式,将税收专业化“潜人才”推到前面,跟在有经验的前辈后面,做实际的工作,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将“潜人才”逐步培育成能在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中担当一面的“新人才”。(四)科学应用和管理是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保障1、建立以能力和素质为依据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遵循基层专业化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才个体差异,统筹岗位需要和人才个体特点,把不同能级、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不同专长的人才放到基层专业化工作中合适的岗位,实行基层专业化人才的分级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效能。同时健全以竞争上岗、任命制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给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2、建立以业绩和执法规范性为导向的基层专业化人才评价机制。把基层专业化人才评价与日常考核工作相结合,除了日常工作业绩外,还要将执法守法的规范度成为基层专业化人才评价的主要依据,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打破编制、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的限制,不断完善干部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工作绩效考核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基层专业化人才评价工作的公平度、质量和实效。(五)多元化人才激励体系是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原动力美国联邦税务局、法国税务局、日本税务局都建立了与职级、薪酬等挂钩的激励制度,国内许多先进单位也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人才建设的强大推手。但在目前国税基层,缺少有效激励手段,导致了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驱动力不足,人才的成长主动性欠缺。因此,应在国税基层部门建立多元激励机制,作为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创新点,积极探索竞争激励、职级激励、福利激励、荣誉激励等,使税务专业化管理人才的素质、能力、业绩等及时得到肯定,不断提供人才自我成长原动力。总之,笔者认为,当前税务部门要从拓展人才引进的多渠道入手,强化人才培训,规范人才应用,完善培训与任职、晋升、评价、考核相联系的刚性约束制度,优化激励手段,使税务基层专业化管理人才在外部激励和自我需求双方促进下快速成长为实用性人才,提高整个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为在基层一线有效开展税收专业化管理铺平道路。2013年8月7日第二篇:关于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思考关于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思考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总局根据税收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促进税源管理,推动税收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有效方法,是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迫切需要。队伍建设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才保障,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处于中心位置。让“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岗位,“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出事”的有激励。结合我市国税实际情况,对专业化队伍建设作如下探讨。一、加强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前期在专业化管理方面省市局先后进行了从征、管、查三分离到责任区管理员管户制模式的探索。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专业化管理的应用,也应在探索的基础上,动态地、系统地认识和推进。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化管理的人力保障,在专业化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夯实征管基础,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税收管理体系需要专业化管理队伍。人的因素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建立专业化的税源管理体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有利于理顺工作流程,密切分工协作;有利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整体效能;有利于进行分权制衡,提高廉政水平。通过实行专业化管理,不断丰富税源管理手段,可以增强税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税源管理的专业化。二、是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需要专业化管理队伍。由于专业化管理更具针对性,因此,在管理过程可以及时宣传税收法律、法规,通过教育、辅导、帮助等形式,矫正纳税人未遵从税法的行为,引导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促进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更加准确及时的申报纳税。因此,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对税源实行专业化管理,能够将纳税服务细化到每一个管理阶段,更好的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纳税服务更具针对性,从而大大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便于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三、是税收管理状况,需要建立专业化队伍。目前,尽管在税收征管上已经实行了分工与协作,但这只是专业化管理的前提。由于税收管理员职责较为广泛,所管理的纳税人在管理类别上,既涉及增值税纳税人,又涉及所得税纳税人;在管理项目上既涉及纳税申报,又涉及纳税服务、税源监控、核定税额等诸多方面,造成税收管理员不可能对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这要求在专业化管理上也要随之改革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二、税源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创新培训方式,强化能力建设。要按专业化要求,制订专业化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数据分析工具运用、税源管理平台应用、专业化团队运行、情报分析应用等方面开展多层次专题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教学、在复杂程度较高的专业化管理环节探索建立“导师制”等培训方式,立足岗位,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二、完善用人机制,实现人尽其才。以税源专业化改革为突破口,实现综合改革目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开展人力资源状况和结构分析,合理使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按照有利于发挥人员的工作特长,推行竞岗、选岗机制,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注重岗位成才,合理配备资源。在合理设置专业化管理岗位的基础上,注重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按照"高风险岗位、高素质配备、高标准要求、高奖惩对应"的要求,突出岗位成才,在工作岗位上锻炼人才队伍,注重干部职工价值、潜力的开发。规范轮岗制度,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便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加强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四、加强风险内控,降低执法风险。实行专业化管理后,必将产生部分高风险岗位,如管理不到位,容易产生腐败。因此,应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理论在专业化管理中的应用。要将风险控制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管理岗位的风险管理职能。通过岗位风险体系的建立,科学分解税收管理员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将各项税收风险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对内保护干部、对外防范税收流失。五、完善激励机制,推进团队建设。将税收管理专业化团队和岗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和成长的主要阵地,根据团队和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团队和岗位职责,确定所需的专业背景、业务专长等,择优选配团队成员。完善团队考核机制,对专业团队要建立单独的考核办法,团队成员个人考核以在团队工作绩效为主,年度考核和评优名额要向团队成员倾斜,提升团队成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第三篇: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增长,影响着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税源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税源管理的能力,进而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一、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现实意义(一)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是落实“信息管税”的重要举措税源管理专业化是理顺和落实“信息管税”相关职能、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更好地体现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可以从机制上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信息采集、分析、利用的良性互动,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益,促进“信息管税”的落实。(二)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是防范风险和优化服务的有力保障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对外,根据纳税人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改变目前“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税源管理方式,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根据税源管理对象的特点和职责事项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方式,分解过于集中的管理权力,通过强化监督制约,有效促进纳税遵从,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还可以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税源管理规律,找准管理需求,针对纳税人的状况和税源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提供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实现和谐征纳关系。因此,大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二、当前基层税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漏征漏管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分工不合理,人均管户量太多,管理区域太大造成的。在农村基层分局,有的区域划片太大,有些地方一个税收管理员负责整个乡镇的农村税收,涉及方圆几十平方公里,战线太长,管理人员的不少工作时间都花在路上,有效工作时间较少,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上只能顾及到目标明显、规模较大的纳税人,从而造成漏征漏管现象比较普遍。(二)监控管理工作不到位,税源底细不清情况不明。近年来,各级地税部门不断加大对办税服务厅的投入,完善了电脑等硬件设施,配备了精干人员。同时,征管网络互联等现代化征收手段的应用,“一窗式”、“一站式”服务的推行,大大方便了纳税人。纳税服务的优化,拉近了与纳税人的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地税机关的管理部门与纳税人的正面接触则日益减少,管理人员放松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的监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强化“三率”考核,只要纳税人按期申报缴纳了税款,对纳税人的日常监控则很少有人过问。(三)农村分局机构收缩,纳税人需要的涉税服务得不到保障。农村分局税源分散、税额小,税收成本高,各地均在收缩农村税务机构。机构收缩后,农村零散税收管理有放松的趋势,纳税人需要开具发票、咨询税收政策,但实行巡回征收的税务机关因机构所在地等原因,无法给予及时的服务。三、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建议今年,省局把税源管理专业化作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提得高度可见,重要性之强。要全面提高税源控管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树立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一)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建立和落实好“人机”结合的管理办法。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队伍,是做好税源管理与监控的根本所在。一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思路,合理充实管理员队伍,使管理力量和税源状况相匹配、人员素质与管理岗位相适应;综合考虑各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基层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对管理员队伍进行全盘考虑,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纳税信誉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对其它税源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要为税收管理员减负“瘦身”,让其有时间、有精力专职从事税源管理工作,切实改变税收管理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多、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减少日常的应付性事务工作,确保税收管理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工作。三是要强化技能培训。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并有选择性地发现和培养一批管理上有思路、工作中有策略、应变动力强的专家型人才。四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动态能级管理,定期分批适度地进行岗位轮换,在赋予管理员相应权力的同时落实好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使其始终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充满生机和活力。(二)规范基层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和办法。一是要规范税源监控机制。就税源监控的主要内容机制来看,分为:对重点税源大户的监控;对不同行业或经济类型监控;对不同区域经济的监控;对特殊税源的监控。要做到重点税源监控、中小税源监控、个体户税收监控与农村个体税收监控的统筹兼顾。在税源监控手段机制上,要做到人工监控和计算机监控的有机结合。二是要落实税源监控的具体措施:⑴要建立登记信息网络共享制,把住“户口关”,源头控管税务登记是掌握税源信息资料的首要渠道,也是税源监控的基础和前提,要切实用制度管住漏征漏管户,建立信息资料网络共享制,实现户籍管理同步。关键是切实把国税、地税、工商信息交换共享制度落在实处,对新开业户、变更户、吊销户、注销户的信息能够随时掌握,对失踪户相互协查,只有登记信息网络共享,综合治理,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漏管户、减少漏征户。⑵要认真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学属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分类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⑶要防止重申报率,忽视申报质量的方法,注重对申报质量的监控。(三)创新手段,改进方法,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1、加强国地税的协作,强化户籍管理,建立国地税联署办公制度。全面掌握纳税人的户籍信息,是做好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首要环节,也是全面开展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基础。一是严格做好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通过税务登记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管,加强对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二是强化对正常纳税人、起征点以下的纳税人和代扣代缴单位的户籍信息管理。三是定期开展年检和换证工作,摸清纳税户底数,全面核对、清理漏征漏管户。四是逐步实现政府部门间登记信息共享,解决登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五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六是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控纳税人资料的同时,督促税收管理员根据户籍管理信息定期开展实地巡查,核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查找漏征漏管户,及时发现和掌握纳税人的变动情况。对税务登记信息变更情况实施动态监控。税源管理部门对税收管理员巡查面、巡查次数等指标定期进行考核。2、坚持属地原则,实施分类、分行业管理。实行分类、分行业组织与管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崇的征管组织形式。根据纳税人规模、行业、企业存续时间、经营特点和信用等级等实行税源分类管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税种等“五个重点”,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和跟踪监控制度;二是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征管。尤其是这两行业中的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征管难度大、漏洞多,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全面落实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三是抓好个体经营大户的征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个体经营大户的征管,使其生产经营的实际税负接近申报征收入库的税款,减少税收流失;四是抓好娱乐业、饮食业等高利润行业的挖潜增收。五是抓好不同纳税信用等级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3、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实施深度税源管理。开展纳税评估是新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要以全面开展纳税评估为核心,不断挖掘税源管理的深度,减少漏征漏管,增加税收收入,有效防范征纳双方的税收风险,降低征纳成本,提高稽查部门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推动建设纳税信用体系乃至诚信社会进程。要不断充实完善纳税评估“一户式”纳税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纳税评估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可由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通过约谈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辅导,引导纳税人自行纠正,在纳税申报期限内的,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免予处罚;超过申报纳税期限的,加收滞纳金。4、加强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大力推进“逐笔开具发票,奖励索取发票,方便查询辨伪,推行税控机”的发票管理机制创新,实行消费者监督、税控机电子监督、税务监督多管齐下,促使纳税人依法开具、使用发票,促进地税机关“以票控税”,强化税源监控。要抓住发票管理的关键环节,改进和完善发票“验旧售新”工作。积极稳妥地推广应用税控器具,要将税控机记录的开票数据与纳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严格按规定征税,真正发挥税控器具控税作用。(四)加强协作,多头并进,建立和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坚持综合治税社会化的原则,完善零散税收及代扣代缴税收的源泉控管体系,不断提高税收行政效率,降低征收成本。一方面要逐步实现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建立与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涉税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拓宽税源信息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基层地税机关根据零散税收税额小、户数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密切部门协作,建立、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特别是要加强对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个人所得税等征管薄弱环节税源信息的实时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对地方税收的控管作用,强化税收源泉管理。第四篇: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修改加强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而言,税源管理就是每天与千千万万纳税人打交道。省局推行税源管理新模式,实现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属地管理”向“分类管理”的转变、“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的转变,既减少了税收流失,也防范了内部执法风险。正如省局宋文军局长所指出的,“由税收管理员一个人说了算,变为一个单位或一个组织集体说了算”,这是对我们基层地税干部最大的爱护和保护。xx市地税局作为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首批试点单位,通过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机构和队伍、进行集中办公条件下的专业化改革试点、组织税源联动和流程推送等工作,税源控管水平明显提升。1-10月份组织税收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收2.55亿元、增长32.4%,增量增幅在泰安市地税系统持续领先。作为一名基层税源管理工作人员,就税源专业化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当前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税源专业化管理以税收风险防控为导向,强调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而目前在管理层,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特别是紧缺精通行业管理、数据分析等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成为制约管理效能的一大瓶颈;在操作层,人员素质能力也为分岗方式下的设岗定员带来较1大难度,不同程度地存在能干活的人工作多的现象。二是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基层一线,工作不再一个人说了算,过程大家都看得见,干部职工直接面对权力调整和工作方式转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如对预警评估核实任务的执行不够有力,存在不认真、不负责的现象。在机关,由于涉及业务、职权范围等结构调整,相关部门在协作配合上不够积极主动。三是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化管理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作业标准以及配套的考核制度等还不够健全,还未形成统一、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四是信息化支撑力度不够。岗责体系设置、业务流程运转需要进一步简捷高效,税源信息综合分析、分类挖掘、增值应用等功能需要尽快拓展。二、强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措施(一)完善专业化分工机制。将税源分为三种。重点税源、一般税源、零散税源。对重点税源,实行管理层扁平化评估监控,提高管理效益。对一般税源,突出行业管理、预警管理。对零散税源,进一步完善核定征收和委托代征方式。今年以来,xx市局使用监控指标127个,分析落实疑点1195个,监控增收17588.71万元,其中重点税源评估监控157户,核实增收16630.29万元。在分行业管理上,深入探索行业规律,重点建立以“行业管理模型、行业管理办法、行业管理指引”为主的重点行业税源管理体系,目前,xx市局已建立了采矿业、制造业(细分为5个小类)等8类行业管理模型及管理指引。在分税种管理上,深入探索符合税种特点的管理方法。其中与国土资源局,利用3个月的时间,获取了全市所有纳税人的土地使用信息,研发了“土地使用税管理系统”,对各类税源信息进行清分比对,增收4000多万元。(二)完善专业化协作机制。一是上下联动。在管理层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税源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在操作层及时执行落实上级派发的管理任务,定期反馈税源监控分析信息。二是左右互动。发挥税源管理部门的中枢作用,“评、查、管”定向联动,建立评估、稽查、征管互动反馈。三是外部配合。加强与财政、工商、国税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信息共享;依托街道、社区建立税收保障体系,协助实施税源普查、信息确认,提高税源信息的准确性;畅通涉税违法行为举报渠道,充分发挥举报信息的效益。(三)深化专业化组织体系。在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进一步充实省级以上骨干能手等骨干力量,打造专业化的税源管理团队,分行业设立监控组,掌控80%以上的税源。目前,xx市局从全系统遴选集中了15名业务骨干充实税源管理科,其中,省级以上骨干能手6名、注册税务师2名、会计师5名。税源管理科内设了“制造业、采矿业、房地产业”等五个行业监控组、一个风险管控组、一个信息化管理组。在操作层,由税源管理股强化对一般税源和零散税源的评估监控,由日常管理股加强对各类税源的日常管理,适当采取按行业分组、分团队管理的方式。目前,xx市局按照业务类属把岗位归入管理单元,整合了税源调查岗等4类19个岗位,设置征收服务股、综合管理股、日常管理股(或行业管理股)、税源管理股四个内设机构,相应负责四大业务类属。(四)深化专业化方法体系。一是紧紧抓住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两个关键环节。以纳税评估为核心,大力强化税源的分析、预警、评估,强化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协调配合,评估严重异常的转入稽查环节。1—10月份,xx市局稽查选案准确率达到了90%,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向税源管理部门提出了9项征管建议。二是突出抓好行业管理模型。科学界定行业管理标准,精选符合行业特点的指标体系,延伸到行业特点、生产工艺、经营环节等要点,强化对生产经营环节的外部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三是大力强化信息化支撑。目前,xx市局研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平台”,强化了对规模税源和行业税源的信息化支撑,研发的“税源管理一体化平台”对税源一体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全面提高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运行质效。三、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建议一是在专业人才配备培养方面,建议省局进一步加大内部人员挖潜的力度。加强纳税评估、行业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持续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奖励激励措施,充分激发人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外部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外聘、录用等方式,增强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后备人才的储备。二是在思想认识提高方面,建议省局高度关注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基层干部的思想动态,特别是一线人员的思想问题,采取各种方式,化解抵触情绪,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认知程度;通过典型带动等方式,推广内部各部门密切协作的有效经验,重点强调县级一把手在督导部门协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建议省局逐步完善专业化管理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尽快健全纳税评估、重点税源管理等业务制度,指导基层建立工作考核等管理制度。四是在技术支撑应用方面,建议省局逐步完善现有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收预警、纳税评估等应用系统的功能,加快税源信息综合分析应用系统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税”的效益。第五篇:关于对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关于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点思考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提高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有效控制税收流失风险、防范执法风险、优化资源配臵、提高征管质效的现实需要。税源专业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管理主体(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及管理客体(经济税源和纳税人)的科学管理来实现的。对税源实行分类、分行业管理,这样可以实现和带动两者的有机结合。以行业和税源分布为平台,以经济税源相对集中区域为条件,以机构设臵和管理人员队伍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分类分行业管理措施为手段,最大限度的整合人力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对经济税源的专业化管理格局。但是,当前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中面临着税务管理机构设臵不合理、税收管理员对专业化管理认识不到位、能够独立从事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信息化配套建设及推广还存在不足等问题。结合沾化县地方税源结构特点及管理现状,对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以下建议:一、在经济税源相对集中的城区,实施分规模、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沾化县地税局在城区只有一个直属分局,负责县直及两个办事处的税收收入组织工作,其收入任务占全县任务的74%,登记户数占全县的65%,税源和管理区域相对集中,这就为在城区实施分类、分行业专业化管理提供了平台和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征管力量必须向城区相对集中。城区管理机构集中后,可以合理搭配人力资源,保障重点税源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并以点带面,便于推行干什么、学什么,管什么、会什么,学以致用,急用先学,以解决当前人才短缺问题。二、实行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模式下,是实行分行业管理还是分规模管理都不是绝对的,都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对规模以上的单位纳税人的管理应坚持以分行业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