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可编辑)_第1页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可编辑)_第2页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可编辑)_第3页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可编辑)_第4页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一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知识点一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三百家争鸣教材研读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直击泰安考情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一、选择题1.(2018泰安八年级考,2)“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

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

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

(C)A.大运河B.长城C.都江堰D.赵州桥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

李冰在岷江上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

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分为“鱼嘴”“飞沙堰”“宝瓶

口”三个主体工程,具有防洪、灌溉、水运等方面作用,充分体现

了李冰的“工匠精神”。本题选C。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2.(2017泰安九年级考,1)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

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

况的历史事实是

(B)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

“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

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

家争鸣与材料所述相符,故选B项。A项“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

想”发生在大一统的汉武帝时期,C项“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

汉末年,D项“西学传入中国”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

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均不符合题意。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3.(2017泰安九年级考,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

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识的记忆。材料中“治世不一道,便国

不法古”是商鞅变法时说的一句名言,故应出现在公元前356年

左右。这一时间是公元前4世纪中期,故选A项。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4.(2017泰安八年级考,1)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

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

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D)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

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言论,相互辩

论。其中法家学派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在秦统一

六国后得以落实。秦以法家思想立国,崇尚严刑酷法,故选D项。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5.(2015泰安中考)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

的是

(B)A.墨子——“兼爱”“非攻”B.韩非——“春秋无义战”C.庄子——“无为而治”D.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无

义战”的提出者是孟子而不是韩非,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二、非选择题6.(2018泰安九年级考,16)(节选)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

注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古代篇】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

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

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答案(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分)解析(1)据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7.(2018泰安八年级考,16)(节选)“和”“合”二字最早连用始见

于先秦《国语·郑语》。“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物殊异

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强调整合疏解这些差异、分歧和矛盾。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源远流长】材料一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

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

“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

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摘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1)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体现了人心和善的

道德观。(任举一例即可)(1分)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

“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以德治国;墨子提出

“兼爱”“非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能体现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思想家及主

张有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春

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以德治国;墨子提出“兼

爱”“非攻”。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突破泰安考点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知识点一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习要求明确夏朝的建立及历史地位;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知道夏朝的国家机构、暴君、灭亡。知识梳理一、夏朝1.建立:约①

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王朝,传说都城在阳城。(禹既是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又是第一个奴隶制

国家夏朝的国王)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2.历史地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

的产生。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3.夏朝的统治:修建城池,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了

历法,称为“夏历”。4.世袭制的出现:禹死后,他的儿子②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

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

下”。(禹传子,家天下)5.统治中心地区: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考古发现的

③“

二里头

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6.暴君:夏朝历经400多年,④

在位时期,国力衰弱。他不修

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7.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

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二、商朝1.建立:约⑤

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2.发展: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

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3.⑥

盘庚

迁殷: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

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4.商朝的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5.暴君:纣,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

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6.灭亡:武王伐纣与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⑦

牧野

决战,

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三、西周1.兴起: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

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周武王时重用⑧

吕尚

、周公等人,周

部落日益强盛。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2.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⑨

镐京

,史称西

周。3.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正是该制度的反映)(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内容:周王根据⑩

血缘关系

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

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

较大的

独立性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3)等级形式: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作用: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

统治范围。(5)局限性:从长远看,会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

统一。西周的分封制为春秋战国的纷争埋下祸根。4.暴君: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

国人暴动

”。5.灭亡:周幽王在位时,朝政腐败。

公元前771

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6.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从社会发展趋势而言:春秋是我

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是我国封建

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加油小站1.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

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虽

然奴隶制国家存在着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但是从原始社

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生产发展、私有财产出现的结果。奴隶主

阶级拥有大量的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能够有力地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大量的文明成果,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

社会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2.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区别禅让制针对的是氏族社会晚期的父系社会制度,世袭制针对的是

奴隶社会以及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实行禅让制时,国家

尚未产生,而世袭制伴随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而逐渐发展。从“禅让”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

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3.商汤灭夏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原因:夏桀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商

汤伐无道、诛暴君,深得民心;商汤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启示:统治者的暴政必然导致其统治的灭亡。说明得民心者得天

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4.夏、商、周的朝代更替朝代

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君主重要制度夏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阳城禹桀世袭制商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亳,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汤纣—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分封制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洛邑周平王周赧王—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5.分封制出现在西周时期,处于我国奴隶社会阶段。其目的是维

护封建统治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图解历史1.图1

分封制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解说:西周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了

分封制

,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周天子的其他儿子与贵族、

功臣等被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为诸侯,余子被封为卿大夫;卿

大夫的嫡长子被封为卿大夫,余子为士;士的嫡长子为士,余子就只能是平民了。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2.图2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解说: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

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

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知识点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习要求掌握战国七雄的形成及兼并战争;掌握商鞅变法的原因、目的、

内容、影响等有关内容;明确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人物、功能及

影响。知识梳理一、战国七雄1.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晋);齐国由大

夫田氏取代(田氏代齐)。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①

战国七雄

”。2.兼并战争(1)目的:拓展疆域,维护统治。(2)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3)重要战役名称诸侯国成语②

桂陵

之战齐、魏、赵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魏、韩减灶诱敌③

长平

之战(东方六国无力抗秦)秦、赵纸上谈兵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4)影响:战国中期以后,西部的④

秦国

成为实力最强大

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原因(1)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新兴⑤

地主阶级

的势力增强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⑥

富国强兵

,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时间、人物⑦

公元前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内容(1)政治方面:建立⑧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⑨

法度

,禁止私斗(2)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⑩

土地

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3)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封建性改革启示(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勇于变革,与时俱进(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遭受巨大的阻力。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献身的精神(3)改革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二、商鞅变法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时间

公元前256

年人物秦国蜀郡郡守

李冰

主持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功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1)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天府之国

”(2)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

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加油小站1.《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结果商鞅被处死。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

么?成功了。因为一切变法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

法的人生与死,而是看变法的目的有没有达到。经过变法,秦国的

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

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商鞅变法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2.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1)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

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它顺应了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2)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

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

起来又非常坚决。(3)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3.假如你生活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你所在的县远离国都,为了推行

变法,人们都在传言商鞅派了一个能干的县令。这种事可信吗?

为什么?不可信。因为法令规定: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图解历史1.图1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解说:图中最东边是齐国,最西边是秦国,南边是楚国,北边是燕

国。中间从上到下的A、B、C分别是由晋国分成的赵、魏、韩三个诸侯国。战国相比春秋时期,消失的大国:

。2.图2

都江堰示意图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解说: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

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

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

江用于排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

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在2008年5

月20日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水利工程除鱼嘴部分的地表出现裂

缝,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部分基本完好。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知识点三百家争鸣学习要求掌握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明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形成的背景、概念及影响;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人物时期、地位主张作品、影响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①

道家

学派创始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②

顺应自然

作品:道家经典④《

道德经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政治上主张③“

无为而治

知识梳理一、老子和孔子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⑤“

”,提出“仁者爱人”作品: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⑧

道德规范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主张⑥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应实行德政

教育上:创办⑦

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二、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

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

说,史称⑨“

诸子百家

”。2.定义:当时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

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

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

面,历史上称为⑩“

百家争鸣

”。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30分3.诸子百家的学派、思想主张思想家地位思想主张墨子墨家的创始人主张

兼爱

”“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孟子儒家的代表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庄子道家的代表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