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环境问题_第1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_第2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_第3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_第4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Ⅵ环境保护洞悉目标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bbc自然资源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5.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cbbcd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cbdb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2.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cb第一讲环境与环境问题考点研析章节演练考点研析考点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概述环境、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考向示例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形成①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2)说出②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3)说出③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解析: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断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图中①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第(2)题,图中②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第(3)题,图中③区域是我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其危害可以从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分析。答案:(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2)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3)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害人体健康。考点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酸雨(2)臭氧层破坏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问题成因分布危害植被破坏过度砍伐、开荒、放牧热带雨林尤为严重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区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水土流失自然暴雨集中、土质疏松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人为滥垦、滥伐荒漠化自然干旱、大风、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最严重的是非洲、其次是亚洲。我国西北、华北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沙尘暴天气增多人为植被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1)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2)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考向示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大量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1)热带雨林破坏所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有哪些?(2)分析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解析:第(1)题,雨林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全球变暖,其危害可从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的角度分析。第(2)题,首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较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截留的降水量多,涵养水源的能力更强。其次是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的保护,水分易散失,且土壤蓄水能力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因而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天然的雨林湿度低。答案:(1)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海岸侵蚀加剧,海水入侵,造成土地盐碱化等。(2)(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考点三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图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其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2.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3.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劳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4.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考向示例

(2019·江苏卷,30D)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ɡ/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ɡ/hm2,施用7种农药。下表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下图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土壤环境质量(mg/kg)水环境质量(mg/L)镉铜铅铬锌镍铜锌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区0.12231837130110.40.90.60.30.10.1B区0.646711291162360.31.70.90.80.51.3合格标准≤0.6≤100≤300≤300≤250≤50≤1≤2≤1.5≤1≤1≤1(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区大部分指标都合格,只有B区的镉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第(2)题,图中显示,无论是蜘蛛还是青蛙,都是A区的密度较大。第(3)题,根据题干描述,B区农药的使用次数、种类和使用量都大于A区,这是造成其有益生物密度小的原因。第(4)题,根据以上分析,要控制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可以考虑根据食物链规律进行生物防治。答案:(1)A区水、土各指标均合格;B区镉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2)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B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小)。(3)B区施用农药次数多;用量大;种类多。(4)控制农药使用的频率和用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加强对农户施用农药的指导。章节演练1.(2015·全国Ⅰ、Ⅱ卷改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材料二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1)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2)简述为改善贵州省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第(2)题,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在山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被、加强立法和宣传、经济补贴等。答案:(1)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采取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2)①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②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③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④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⑤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到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⑥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⑦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2.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1)~(2)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图中甲地处山地,坡度较陡,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防护林主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乙地处沿海,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容易受到风暴潮和扬沙影响,因此防护林主要起到降低风速、阻挡风沙的作用;丙地处海岸带,海岸易受海浪侵蚀,因此灌木有利于保护海岸、固沙阻浪。第(2)题,荒草地分布于图中山麓缓坡地带,可对径流起到涵蓄减沙作用,同时所在地区地下水位高,华北地区蒸发旺盛。因此,荒草地的减少会造成径流含沙量增加,使水质变差,使地表蒸发增强,加剧土地盐碱化,同时造成生态破坏,物种减少等。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3.(2020·浙江1月选考,29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是图1中丙地的气候资料。材料二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300米、宽3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根据题意“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是从开采入手分析,植被破坏导致生态问题、水资源问题。二是从冶炼入手分析环境污染问题。答案:用水量大,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排放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矿渣不合理处理,破坏地表生态环境。3.(2018·江苏卷,30D)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