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朽的秋思》——《观沧海》《天净沙秋思》整合课教学设计一导入操场上,甬道内飘零的落叶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或许在值日生眼中,秋天意味着繁忙的劳动,但是在文人墨客眼中,秋天却是“不朽”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以“不朽的秋思”为题,整合一下我们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两首以“秋”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体会不同诗人笔下不同的秋景,感受诗人不同心境。二、作者介绍第一位诗人,毛主席曾在自己的诗词中给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赞语。而以品三国著称于当今社会的易中天又是这样评价他。他是谁?(PPT)“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易中天第二位是元代著名散曲家,他被后人称赞为“战文场,曲状元”他的代表作又被赞颂为“秋思之祖”,他又是谁呢?三.这是我们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古诗,除了掌握背诵默写外,我们还要掌握哪些内容呢?请看大屏幕。叩响诵读的门槛,体会诗意;咀嚼名句的滋味,理解主旨;斟词酌句,把握表现手法;四.朗读感悟1.请每位同学分别将两首诗歌读两遍要求: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2.同位两人互读要求:每人读一首3.展示,评价。五、再现诗歌内容通过朗读,我们能初步感受两部作品感情基调的不同,有人说两部作品就是两幅画,一幅是壮丽的沧海图,一幅是深秋晚景图。我们能否将这两幅画中的景致,用我们的笔表现出来呢?注意用第一人称,任选一首诗中的一两个景,大胆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展现画面。学生来练笔交流。总结:用文学的语言解读作者笔下的景色,可以不拘泥于诗句的意思,顺序,大胆的想象,运用修辞,融作者的情感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这样会使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这就叫做以文读诗发。六.理解主旨通过我们的妙笔我们已经再现了诗歌的内容,作者借这样的景物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提高一种好办法找诗歌中的抒情关键句。《观沧海》中就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个千古名句。这个句子的意思。表现大海什么特征。背景介绍理解主旨。《天净沙秋思》的主旨,运用比较阅读法比较“断肠人在天涯”与“断肠人去天涯”。七.理解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羁旅之思。作者运用寄情于景的写法使眼前的秋景成为断肠人的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所谓“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就是这个道理。发现两首诗歌共同的写法:情景交融。总结: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瑰丽的花,他的音乐美,意境美,趣味美,情感美令人陶醉,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古代诗歌的方法我们就连就了发现美的火眼金睛。学情分析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初中的学生并不陌生,《静夜思》、《春晓》等耳熟能详,张口就来。我国的诗词源远流长,但由于古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诗歌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诗派诗风的多样性,等等,都造成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或是理解上的困难,或是情绪上的排斥。具体来看,一部分学生对于诗歌这一体裁比较喜欢,也具备一定的感受力,但很多学生古诗词积累甚少,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古诗词鉴赏并未入门。于是我就收罗了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几十首(句)名家名诗,在鉴赏辅导课上,我一字一顿地吟诵,学生认真地跟诵,大家十分投入。我又不失时机地让这些耳熟能详的诗作在学生面前鲜活起来,立体化起来。如吟诵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引导学生感受“日照”、“紫烟”、“瀑布”、“银河”的色彩美,“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的线条美,前两者构成的庐山风景的雄壮美以及诗句的音韵美、文字美。面对那么多极浅显极优美的诗句,他们欣喜地发现其实古诗也很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更有那么多美妙之处尚待探究和发现。这样就激发起了他们对诗歌的朦胧的情感,这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引导学生把握诵读主线,实现含英咀华。诵读是语文课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教学中应以层次性多样性的诵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实现诵读、领会、品评、鉴赏这样的学习目标。(一)大胆初读,走近诗境。初读是整体感知诗词、品味诗词意境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之初,充分让学生自读,在读中获得感性上的顿悟和发现,这是后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前提。在这一板块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本诗情景进行“吟读”,而不能像小和尚念经。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启发学生用轻读读出月下的静谧,用延长的拖音品味闲适、恬静的气氛。一开始可以有意识地读得夸张一些,其中,可以教师范读,可以自由练读,可以互读互评,可以配乐营造气氛,可以配图加强直观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样。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大胆地、兴味盎然地去吟读,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马观花。在初读多遍之后,让学生闭目暝想,并把所读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然后演演诗人当时的神情举止,说说诗中描绘的山川景物,谈谈脑中闪出的特写镜头,教师要珍视学生在初读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走近诗人,走近诗境。(二)点拨诵读,感悟诗境。要想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必须探究诗作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缩小时空差距,还必须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联想和想象,来探求和再现诗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得到审美发现的满足和艺术欣赏的美感。关于诗人和写作背景资料,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在课上由学生进行口头介绍。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作适当地提示和补充。了解了这一些,学生便能很快领悟诗歌的大意,感情自然就会上来,有感情地诵读也就不成问题了。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固然要讲,但不宜讲得太多太繁,应边点拨边诵读,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和体会,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初读阶段已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感悟和领会,但往往只是一种模糊的只能“意会”的感受。古诗词语言凝练,表达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穷之意,教师在教学中的相机点拨,能够促使学生深入其中,真切体会简练语言中的无穷之意,并得到情意上的熏陶。效果分析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贵在诵读,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很讲究声律,朗读时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特点,在吟咏中感受诗歌节奏的美,细心揣摩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诗歌情感倾向把握就会比较到位了。设计步骤1:学生先自读诗歌两遍,然后请1到2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一起点评,最后齐读。老师提出朗读期待:1、读出情感(假设自己是诗人),2、把握节奏读出诗意的起伏变化,3、注意古诗与现代文的区别,要舒缓一些,忌快。二、疏通文意,读懂诗意阅读古典诗歌时虽不要求字字讲得清楚,但读懂句中关键的词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首诗歌,只有读懂了,才能进一步去欣赏它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它的思想内容。诗词“寓万于一”“言简意丰”的语言特点,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很多阅读的困难,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学生。像省略句、倒装句、古今异义词等都是横在诗歌鉴赏路上的石头。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如不理解的请提出来。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其”代指大海。请1-2名学生翻译诗歌大意。三、联想想象,置身诗境新课标十分重视想象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写道:“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没有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想象的产物,诗歌也需要想象来丰富它的内容,学生紧扣意象通过想象,再现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就有了一个和诗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更容易把握诗歌情感。诗中描写了两种不同的秋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的两幅画面。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第三单元的第五课,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学习本课要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其中《观沧海》讲的是曹操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天净沙•秋思》则体现了深秋的黄昏,风尘仆仆的游子肝肠寸断的乡愁。【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古代诗歌,教学本课有必要向学生简要介绍古典诗词曲常识,意在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整体系统的印象。同时在授课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以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引导孩子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直至熟练背诵诗歌。2.培养学生感悟和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品味语言,体味五首诗词曲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像联想感悟诗歌内容。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热情,提高审美和品鉴能力。[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曲的意境美和韵律美。评测练习一.再现诗歌内容通过朗读,初步感受两部作品感情基调的不同,将这两幅画中的景致,用我们的笔表现出来。注意用第一人称,任选一首诗中的一两个景,大胆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展现画面。二、背诵默写1.,,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2.,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课后反思】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赶教学进度,诵读教学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学生习惯了默读等阅读方式。为激起学生的阅读的热情,在《不朽的秋思》这篇诗歌的教学中,我用诵读贯穿了整节课堂。
在课前的导入过程中,我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曹操的赫赫战功和显赫的军事、文学地位以及本诗创作的背景。接下来就进行诵读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范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先入为主。然后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本诗,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第三步是赏析诗歌。让学生通过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诵读的效果作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内涵。
除了整段的诵读外,我特意挑选了某些句子来让学生体味诵读,比如:“东临碣石,以不朽的秋思”,“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诵读过程中,有几位学生能够饱含感情地诵读。对于学生读得不够味的地方,我及时加以指点,使学生很快得到了提高。但在这个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我要求学生个别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我认为:(1)长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诵读是一种累赘与负担。(2)可能因为有听课老师的存在,原本活泼的课堂显得比平时要呆板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不够细致,使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握诗作中所蕴含的感情。最后我原本安排的是五分钟左右的学生自由诵读时间,力争当堂成诵,体会作品的内涵。但由于前面环节安排的不尽合理,使得本环节只能一带而过,错失了我的本意。总的来说,通过对这次汇报课的反思,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作品的情感是以语言为依托的,离开语言去分析情感如同隔靴搔痒。2、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课堂语言过于书面化,与学生的交流有隔膜。3、虽然本节课是以诵读为纲,但我仍感觉教学设计上,安排学生读的时间太少。如果我再上《不朽的秋思》这节课,我想做这样的改进:一、教学上仍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要以理解、投入感情为基础。二、加强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主动思考发言.课标分析诗歌作为我国科学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史的一个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曼德拉英语课件
- 西南林业大学《茶文化与茶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医学统计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电气控制与PLC》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FundamentalsofManagementAccounting》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数字电子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举一反三系列1.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含答案))
-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统计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生儿液体疗法PPT课件.ppt
-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 2022年可吸收骨钉(1)
- 精装修工程投标书
- 厂房压缩空气管道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完整
- 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及评分记录表
- 2017年中成药医保目录
- 城市商业综合体地产项目造价估算指标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口袋书
-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 小学食堂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