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中国区域差异_第1页
小专题中国区域差异_第2页
小专题中国区域差异_第3页
小专题中国区域差异_第4页
小专题中国区域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专题30中国区域差异考纲研读考点剖析考纲研读章节考试内容及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考查点拨3.1.4区域差异区域差异①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b)②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b)③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b)④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b)⑤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c)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常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以中国地图为背景分析区域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特别是必修1、必修2主干知识与中国地图整合是考试的重点考点剖析

一、中国自然差异【例题体验1】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1)~(2)题:【参考答案】(1)C【解析】第(1)题,根据空间位置可知①为西北地区,②为青藏地区,③为南方地区,④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由于是常绿阔叶林,因此为绿色中国;青藏地区雪山较多为银色中国;西北地区由于沙漠较多,因此为金色中国;北方地区为黄色中国。(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参考答案】(2)B【解析】第(2)题,黄色中国主要是由于海拔低,黄沙沉积;金色中国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降水较少;银色中国是因海拔较高;绿色中国主要是由于纬度低,处于沿海地区,降水较多。(2)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所致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考点对接1.我国三大自然区名称及范围东部季风区:大兴安岭、长城和青藏高原以东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兴安岭、长城以西,青藏高原以北地区。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原。2.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气候和地形。3.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点分析方法分析某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是:“一纬二位三洋四势五风”的分析模式。自然地理特征的各要素存在着联系,一纬就是看纬度位置,高中低或热温寒;二位就是处于沿海还是内陆;三洋就是受洋流及海洋的影响程度;四势就是地形对气温降水的影响;五风就是该地的大气环流的影响程度。例如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形与海陆位置造成“干旱”特色;青藏高原主要是海拔高,导致寒的特点及垂直性特色;东部季风区主要是沿海和夏季风的影响导致季风性显著。方法提升二、中国人文差异【例题体验2】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下表为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表。读图表,回答(1)~(3)题: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①34.3532.51865.815.8②53.51539.1727.915.0③51.9542.4404.40.4④31.1361.0184.62.0(1)图中地形类型相对单一的省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1)D【解析】第(1)题,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省(区)分别为四川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和江苏省。江苏省位于东部平原,地形较单一;四川省西部是高原和山地,东部为盆地和平原;黑龙江省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甘肃省地形有山地、高原和平原。(2)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乙省(区)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C.丙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D.丁省(区)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参考答案】(2)B【解析】第(2)题,甲省种植业分布在东部;乙省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丙省南部农业可以达到一年两熟;丁省农业以种植业为主。(3)甲、乙、丙、丁四省(区)分别对应表中的序号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参考答案】(3)B【解析】第(3)题,东部经济发达,城镇人口比重高,四川省和甘肃省城镇人口比重低;黑龙江省有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广大;黑龙江省和四川省的木材蓄积量较丰富。由此综合判断甲、乙、丙、丁四省(区)分别对应表中的序号是①②④③。1.我国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考点对接名称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范围冀、京、津、鲁、苏、浙、沪、闽、粤、琼等13个省级行政区中部晋、豫、皖、鄂、湘和赣等6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内蒙古、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和桂等12个省级行政区黑、吉、辽等3个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差异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工业或综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工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化差异进程快,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进程相对滞后,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进程快,以传统工业为主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城市化水平低,综合实力弱,城市分布密度小城市化水平较高对外开放程度差异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程度低,吸纳外资的能力弱近十年来开放程度明显提升,吸引外资的能力迅速增强2.南北方差异(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南方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低山、丘陵为主,类型多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水文河湖较少,水资源缺乏河湖密布,水资源丰富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草原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土壤黑土、棕壤红壤、砖红壤(2)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对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北方南方农业生产以旱作农业为主,小麦、玉米、花生等是主要农作物,东北地区是重要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水稻、油菜等是主要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工业生产重要的重工业区和能源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长江沿岸工业带、南部沿海工业带(3)划分界线及其意义:秦岭—淮河一线。①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⑤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⑥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⑦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3.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意义:①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②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1)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①自然环境要素差异a.气候差异的形成方法提升b.地貌差异的形成c.水文差异的形成d.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②人类活动要素差异人类活动具体表现差异成因农业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工业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人口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城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交通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2)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