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及电价考察报告-XXXX7和电化学技术在新能源中的利用_第1页
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及电价考察报告-XXXX7和电化学技术在新能源中的利用_第2页
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及电价考察报告-XXXX7和电化学技术在新能源中的利用_第3页
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及电价考察报告-XXXX7和电化学技术在新能源中的利用_第4页
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及电价考察报告-XXXX7和电化学技术在新能源中的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澳大利亚电力市场与电价考察报告2010年6月23日至6月29日,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电网公司(简称越网公司)(TransGrid)、能源市场运营者(AEMO)邀请,经国家电网公司批准,由华中电网公司、湖南省物价局共6人(名单见附件一)组成的电力市场及电价考察团,访问了澳大利亚越网公司(TransGrid)、澳洲能源市场运营者(AEMO)等。通过对澳大利亚越网公司(TransGrid)和能源市场运营者(AEMO)的访问、考察,了解电力市场和电价改革体系及实施效果,特别是电网企业在适应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措施,如澳大利亚电网建设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回收机制如何?输电费如何确定,如何回收?澳大利亚智能电网建设情况如何?近几年,澳大利亚电力市场改革有哪些进展?终端用户电价如何分类,其构成包括哪些因素?澳大利亚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销售电价之间的比例如何,变化趋势如何?澳大利亚对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潮汐发电等)电价是否有补贴?如何补贴?其价格补贴是由谁承担?等方面的经验,同时与越网公司和有关机构建立联系。此次考察访问,旨在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华中电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电价机制探索与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供公司领导及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上述部门和单位对这次访问很重视,到访单位都进行了充分准备,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有关负责人亲自出面接待、介绍情况、参与讨论和交流。由于澳大利亚接待单位及中介机构的周密安排和认真接待,经过全体团员共同努力,考察获得圆满成功。一、澳大利亚电力工业概况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万,2009年底发电总装机4485万干瓦,其中火电85%,水电77%,其余主要来自天然气和燃油发电。目前,澳大利亚电力通过长达84.8万公里的输配网络为近900万个用户供电,预计未来15年用电量将年均增长2.3%左右。澳大利亚现有电力员工总数近3万人,80%从事配售电业务。澳大利亚全国有六大区域电网:包括南澳州、维多利亚州、斯诺威地区、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塔斯马尼亚州目前已经联网。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有500kV、330kV、275kV、220kV、132kV、110kV。澳大利亚在已有电网基础设施的地区积极开展区域电力市场竞争。国家电力市场宣布维多利亚州、新南维尔士州和昆士兰州已取得了完全可竞争的电力市场,并计划将竞争扩展到塔斯马尼亚岛和南澳大利亚。越网公司(TransGrid)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电网公司,属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所有,2009年底资产净值为45亿澳元,年收入6.2亿澳元,利润1.2亿澳元。主要负责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输电网的运营管理,包括电网规划、项目发展、设计、基建项目、电网运行与维护等。供电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约680万人。澳大利亚是最早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05年评估报告认为,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不仅高效而且健康,用户充分享受到了世界上最低的电价和稳定可靠的供应。据统计,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带动GDP增长5.5%,净增3万个就业机会,商业和居民用户的电价比国际平均电价分别低38%和31%,有力地提升了澳大利亚的综合竞争力。1995—2010年间,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直接收益将达到230亿澳元。澳大利亚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拥有了世界上最自由且充满活力的电力工业,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借鉴。二、澳大利亚的经验和做法(一)因地制宜实行市场化改革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体制,电力工业的发展主要由州政府实施,因此在各州和国家范围内进行电力公司的改革。1990年以前,在每个州和首都地区,电力工业都是由州政府所属或由几个州政府共同所属的机构对发电、输电和配售电垂直统一经营。1991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着手进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1993年维多利亚电网发、输、配进行分离,1994年维多利亚电力联合运行中心成立;1995年以来,澳大利亚以发展全国电网,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为目标,提出了立足全国的电力体制改革目标。1996年新南威尔士州电力市场建立,1997年以上两个市场合并为初期阶段的国家电力市场;1998年12月,国家电力市场(简称NEM)建立并正式营运,其核心是在电力生产、供应的每个阶段都形成竟争,过渡性的州立市场同时终止。国家电力市场设六个电力交易区,即新南威尔土、维多利亚、南澳、斯诺威地区、昆士兰和塔斯马尼亚州。六个区域电网互相联结,形成链式网络。1996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两个永久性的机构:国家电力法规管理公司(NECA)和国家电力市场管理有限公司(NEMMCO),目的是依法建立并运营国家电力市场。国家电力市场形成后,NEMMCO负责全国互联电网的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管理,NECA负责国家电力市场规则的管理和全国电力市场的监管。国家电力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NEMMCO)、电网服务供应商,以及各类发电商、用户和特殊参与者。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采取以电力联营体为核心的批发市场模式,供电方同时参加电力联营市场的竟争。其市场规则规定:在同一地点的单机或机组群的总额定功率在30MW及以上的发电公司必须按照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的调度发电,所发电量并不完全由一个本地零售商或位于同一网络接人点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发电公司必须通过现货市场将其所发电量全部卖出。澳大利亚电力市场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参与者依法登记,规范运作;实时交易全部通过中心交易市场(Pool);双边期货合同用于分解市场风险。(二)将电力市场运营统一纳入到能源市场运营管理组建协调运作的国家电力市场澳大利亚电力市场改革初期,东部各州之间的电网联系并不紧密,部分州甚至未与主网相联,国家电力市场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组建并运行的。实践证明,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不但可以保证市场的顺利运行,促进各州之间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这种管理系统还可起到为电网互联提供信息的积极有效的导向作用。1990年以前,在每个州和首都地区,电力工业都是由州政府所属或由几个州政府共同所属的机构对发电、输电和配售电垂直统一经营。1991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着手进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1993年维多利亚电网发、输、配进行分离,1994年维多利亚电力联合运行中心成立;1996年新南威尔士州电力市场建立,1997年以上两个市场合并为初期阶段的国家电力市场;1998年12月,国家电力市场(简称NEM)建立。国家电力市场覆盖了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南澳洲四个区域,塔斯马尼亚州和雪山不久也加入其中。六个区域电网互相联结,形成链式网络。截至2005年底,新南威尔士电网、维多利亚电网和南澳洲电网已有交流线路互联,只有昆士兰电网未与主网实现互联。建立电力市场运营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国家电力市场形成后,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简称NEMMCO)负责全国互联电网的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管理,国家电力市场法规行政局(简称NECA)负责国家电力市场规则的管理和全国电力市场的监管。全国电力市场管理公司(NEMMCO)是由股东按公司法成立的公司,股东为各参与州的政府,每个政府一股。NEMMCO负责按电力法运行电力市场,并不断发展电力市场,提高运行效率。NEMMCO承担了“市场和系统运行者的职能”,独立于输电公司。选择这种模式时,在维多利亚运行的市场中,市场运行和系统运行与输电是分开的,而在新南威尔士运行的市场中,市场运行机构和系统运行机构与输电合为一体,全国市场在比较了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后做出了选择。电力规则管理局(NECA)是一个公司,由各州入股组成,负责监管全国电力市场,包括规则修改的审批,规则的实施和违规的处罚。全国电力规则是一个法律工具(类似于条例),是在与公众协商,NECA和ACCC批准的基础上形成的。全国电力市场是一个趸售市场,有多个买方(零售商)和卖方(发电商),独立的输电网络业务和独立的配电网络业务,市场与1998年12月启动。1999年7月,根据市场规则中有关输电业务的条款,输电网络业务(输价格和服务质量)的监管由州监管部门移交到了ACCC。配电业务的监管仍由州负责,待州同意后再移交ACCC。除非它们要求中央政府帮助或它们的政策影响到趸售市场,州政府仍负责发展零售市场。尽管零售市场是这样分工的,州政府的零售竞争政策应符合全国竞争法的原则,如果违反了竞争法,ACCC有权干预。目前,澳大利亚政府的重点是发展零售市场,零售市场规则涉及到对全国市场规则的修改,也涉及到新规则的制定以保护用户。州政府正在协调工作,以制定出全国性的零售政策,但各州也必须考虑到零售改革对本州的不同影响。2009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运营机构(NEMMCO)停止运营,其原来的职能和义务全部转移到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机构(AEMO)。AEMO运营整个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它的建立将给所有的澳大利亚的能源消费者带来效率和利益。AEMO将在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以及首都地区运营现有的电力和燃气能源市场。同时,AEMO将会执行重要的规划功能,包括新的全国输电规划,并且还将负责制定年度燃气投资方向。这些功能将会帮助提高澳大利亚能源市场的竞争力。除了政府参与外,AEMO的成员还包括工业代表,以促进AEMO运营的透明度并加强问责性。AEMO将会带来更有效的市场引入更多的竞争,这将支撑澳大利亚能源的未来发展,并加强能源工业的基础和服务设施的投资机会。2009年7月1日,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机构(AEMO)在除西澳、北领地之外的澳大利亚各州开始作为一单一的综合能源市场运营机构和国家电力传输计划者进行运作。AEMO于2007年4月由澳大利亚政府理事会通过决议成立。随后,澳大利亚联邦、各相关州、前国家能源市场运营机构以及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公司(过渡性质)一起通过开展实施符合澳大利亚7个州要求的监管政策变化等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为设立AEMO作准备。AEMO负责其下属澳大利亚各州的电力和天然气市场运作,并通过预测能源市场需求及供应负荷量鼓励对能源基础设施领域高效及时地投入。这些职能对于澳大利亚能源领域的持续运营、发展及改革至关重要,并在澳大利亚《国家电力法》(NEL)和《国家天然气法》中通过详细的法规体系阐述。将商业市场的日常运作与澳大利亚东南部各能源领域的未来展望相结合,AEMO将从独特的综合角度实现其相关职AEMO是根据澳大利亚《公司法2001》(联邦)下成立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分散于澳大利亚各州及领地。澳大利亚联邦共同拥有该公司60%的股份,其余的40%股份由能源行业拥有。在AEMO监管下各市场的注册参加者都可以申请成为AEMO会员。关于AEMOAEMO在下述领域运作:在南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首都特区、塔斯马尼亚州和昆士兰州的国家电力批发市场(NEM)维多利亚州的天然气批发市场和新南威尔士州天然气持续计划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首都特区和昆士兰州的天然气零售市场(将于2009年10月1日管理南澳州的天然气零售市场)全国天然气规则下的天然气服务公告牌,以及维多利亚电力传输系统AEMO负责南澳州政府先前由电力供应行业计划委员会(ESIPC)负责的电力系统规划和咨询服务为国家利益相关者指导委员会根据《国家电力法》所创设的智能仪表提供服务AEMO还有一些新的职能,例如开发国家传输网络计划(NTND计划)。该计划将设计和评估发展国家传输网络的有效途径。该规划的实现定位在至少20年。AEMO还将计划用10年时间,在《国家天然气法》下形成一系列天然气(投资)机会声明。在电力和天然气领域,AEMO必须与以关注消费者长期利益,兼顾能源供给的价格、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市场目标采取一致的步调来履行其职能。为实现这一任务,AEMO结合了前市场经营者和网络规划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作为始自1990年代初期的澳大利亚能源市场改革的最后一个要素,AEMO的设立为澳大利亚各州统一其能源市场,全国范围内网络规划的创建(比如南澳州的电力供应行业计划委员会,和基于《国家天然气法》的天然气投资机会声明),以及应用于电力和天然气行业的统一国家规范(例如澳大利亚能源监督机构的设立)提供了有关能源改革的具体措施(如国家电力批发市场的建立)。AEMO的成立是澳大利亚能源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并为今后能源市场的统一和高效运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三)电力市场实行分区电价机制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采用分区定价的机制: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覆盖了其东部、南部范围广阔的几个州,绵延几千公里。各州电网之间联络线及州内电网部分线路存在输电功率约束问题,在很多时段,不能按照国家电力市场范围内全部发电价格一致的调度方式运行。因此,引入分区定价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电力市场内电网不同部分之间输电潮流出现阻塞时,根据阻塞线路将电网划分为区域,分别计算市场价格。即电力送出区域的市场价格低,电力输人区域的市场价格高,产生了不同区域市场价格的差异。根据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区域定价原则,区内电价以满足负荷要求的最高价格为准。国家电力市场的运行,一方面使澳大利亚东部的发电企业处于全面的竞争状态,实现了州际间竞价的电力交换,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得到了优化配置,促进了电价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各州之间输电容量的限制,各州的市场电价有所差异,为联网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激励机制。同时通过统一管理,减少了争议并加快了解决争议的过程。(四)电网企业收益实行收入上限法监管虽然澳大利亚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其电价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属于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是,工业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排除澳大利亚富有廉价能源这一因素后,澳大利亚的电力供应成本还是相当高的,这主要反映在低劳动生产率,低设备使用率,缺乏州际之间的联网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高储备容量。电力系统在政府直接管理下,政治上和社会上对他的要求往往高于对它在经济效益上的要求,因此,在价格上,某种类别的用户承受着补贴其他用户的承重负担。近年来,投入巨额资金加入新南威尔士州、南澳州、维多利亚州的联网,建立国家电网,调整各州电力装机容量盈缺不均衡的状况,追求已有设备在全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理论上讲,折旧用于投资属于简单再生产,纯利润用于投资属于扩大再生产,为了增加电力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投资功能,澳大利亚非常重视重视增加电网企业的自有资金,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资产重估、缩短折旧年限、降低运行成本、保持适当利润率以及在建项目费用及早分摊到用户等。基于这一思想,澳大利亚在输电价格定价过程中,要求管制方法具有鼓励电网公司获得合理收益,避免造成不合理定价而打击投资、降低服务标准和经济效益的现象。使用具CPI-X的激励型的收入上限形式监管机构对输电业务实施收益上限监管,首先构建模型,将输电公司允许收益分为资产回报、设备折旧、运行和维护费等三块,并加以细化。据此,输电企业核成本和合理收益后,向能源监管机构申请由其确定最大允许收益,并定期对此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在经济利益上直接剌激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输电公司在获准最大允许收益后,将此转换成输电电价:确定输电公司的年度收入目标,按照资产类型分摊到各种输电服务成本,再分摊到用户或用户节点的输电服务成本,最后转换成输电电价。新监管方式意味着监管机构不对输电业务具体定价,而是通过核定其最大允许收益来实现经济性监管,输电公司的赢利和售电量脱钩,可以大大调动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四)推行强制型可再生能源目标模式"澳大利亚义务可再生能源目标计划”(MRET)要求所有的澳大利亚电力零售商和批发商从可再生能源发电商中购取一定比例的电能,并且要求逐年扩大这一比例。这种模式的州政府目标是:在电网中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构建,减少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一种可行性战略,激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可再生能源在商业竞争中求得发展提供一个长远政策支持;适应国际竞争模式,以便能更有效地参与新兴的亚洲能源市场。这种“标准和认证”模式是建立在可再生能源证书(RECs)基础上的,表示1MWh可再生能源的电能(可以从新的发电机组,也可从现存发电机组的附加输出)。在NEM的州市场中,电力经纪商是主要参与者,大客户可以直接从NEM购电,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要求在2010年达到其总购买电量的2%。然而,为了提高市场的稳定性,把这一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也就是9500MWh.这种目标是逐渐增加并维持到2020年。依据2001年4月模式的最初要求,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机组可以获取RECs认证。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力发电、生物能、风能、太阳能和大型燃煤电厂的生物能燃烧。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小发电机组也可以进行RECs认证。可再生能源办公室(theofficeoftherenewableenergyregulator:ORER)执行这个计划。ORER检定申请的发电商是否合格,并授予RECs认证,维护注册数据库和RECs的交易;决定其RECs成员的义务,并可以取消不尽义务的发电商的RECs资格。一旦符合标准,发电商可以获取RECs资格,但ORER不为RECs成员提供交易安排。由澳大利亚主要的能源公司构建起的基于Internet的交易模式提供绿色电力交易平台,可再生能源发电商与自愿购电商之间经常采用购电协议,也有一些积极的OTC对RECs成员进行撮合交易。MRET模式已经运行了近两年,自愿购电商也达到其预期目标,然而在“标准和认证”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需要修订的问题。①对于哪些是可再生能源存在分歧,如利用当地森林资源进行生物能发电是否属于可再生能源发电。②规制的目标相对较低。澳大利亚最近对2020年电力消费计划表明,与最初2010年9500GWh的目标相比将短缺2%,一些股东根据这一目标正在争取机会获取新增电量。与西欧一些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MRET中可再生资源目标相对较低。③现存大规模水电的标准如何确定,这可能是MRET模式下最明显的问题。最近的研究分析表明,澳大利亚大规模水电的标准明显低于他们的长期运行成本,如塔斯马尼亚岛的电力需求不断增加,以水电为主并且单独拥有水电工业,允许现存大规模水电机组获取RECs认证并且不承受任何附加投资。④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OILER来说,仅在单一年度进行RECs认证,而发电机组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取RECs认证。在现实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发电商尤其是大规模水电运营商可能隐藏其真实情况,许多运营商在投资项目的第一年获取RECs认证,但以后大量超出标准。澳大利亚国内煤炭资源丰富,燃煤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70%,预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燃煤发电将有所下降,到2025年达到63%,而天然气发电的比例预计将从2001年的10%达到2025年的19%。天然气发电将代替燃油和燃煤发电。在扩大天然气发电的同时,澳大利亚也推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若干举措。1997年政府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为小型可再生能源工程提供资金。政府于2000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电力生产商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的比例增加2%。目前澳大利亚在建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达到3900MW。澳大利亚政府历史上几乎没有支持风能发展政策,澳大利亚政府能源可持续发展会最近实施了一系列项目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例如,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RIP)支持新型可再生能源生产设备方面资金投入。另外,澳大利亚政府也有一些项目来鼓励公司投资于研发方面,这十分有益于早期风力发电公司发展。这包括研发启动(R&D)项目,这个值褒扬项目旨一系列补助款和贷款,来促进澳大利亚工业研发和商业化,等等。澳大利亚风能研发公共支出是最小。澳大利亚采用了强制可再生能源目标(MRET),要求到2010年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到95亿千瓦时。澳大利亚风力发电行业正游说力图实现更大风力发电目标到2010年5000MW,他们相信MRET没有足够能力来澳大利亚促使建成风机制造基。澳大利亚也有一些国家级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为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电力市场项目提供补助,贷款和资本金。(五)推行NSW温室标准模式澳大利亚是以煤炭为主要一次性能源的国家,储量极为丰富,是IEA国家中仅有的四个能源生产大于需求的国家之一(另外三个国家为加拿大、挪威和英国)。但在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方面不像发达国家,而更像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电力生产中的80%是煤电,产生的CO2排放占整个国家排放物总量的38%,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居世界第一。所以澳大利亚政府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极为关注,并把提高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源效率作为减排的一个重要措施。1998年,澳大利亚成立了温室气体办公室(AGO),负责协调有关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能效政策方面的工作。NSW温室标准模式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基于州的环境规制,其目标是使气候改变符合理想预期目标。这种模式设置NSW电力零售商的减排标准和电力行业每人州的排放目标,零售商认购低排污和高能效的发电商电量标准。州政府的这种模式取向在于减少“由于NSW电力消费带来的污染气体排放”。“标准和认证”交易模式是围绕NSW温室气体减排认证或NGACs进行的,采用人均减排目标来定义模式目标。这种指标与人口统计总量、州电力消费和基于州的发电商排放CO,的平均减排系数(t/CO2-e/MWh)有关。自愿参与者主要包括州电力零售商、直接从NEM购电的大客户、直接向消费者供电的购电商,以及申请直接参与的其它参与者。IPART依据参与者在州市场电力销售中所占份额,指定其排放总量目标,如果排量超出给定的当年目标则必需解约NGACs,并按每吨排放罚金标准支付一定的罚金。NGAC的认证方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参与人进行认证:①发电方的温室减排强度;②消费方在节能消费中获取较好效果;③利用森林资源采用碳隔离方式减少了碳。所有这些减排活动都建立一个标准,低排放发电商的协议与MRET方法中所考虑的问题有些类似。零排放标准的正式日期是以2001年作为起点,发电商每年的排放减少量是以NSW交易的平均tCO2-e/MWh为标准,及参与认证发电商的平均tCO2-e/MWh与之的差异来计算,需求侧减排活动必需试图采用现有可能的节能方式来完成节能计划。NSW独立定价、规制审查局(IPART)负责执行这种规制,其角色类似于MRET中的ORER。与MRET的主要区别在于NGAC证书提供者在申请人申请后的六个月内才决定授予其NGACS许可证。这种模式开始于2003年1月,并对模式某些方面工作进行了开展,如发放NGAC许可证。在模式运行中,由于模式设计过于抽象,引起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①排放归因。NSW温室标准采用可归因排放模式。而不是NSW电力交易下的物理排放模式,这可导致排放产生明显分流,例如:NSW的总体平均效率更精确一点可以描述为历史排放标准,通常指定一部分现存的发电厂作为统计基数,排放归因方式和必要标准规则使模式变得更加复杂,这对于模式的自愿参与人、规制管理者和运行透明度来说都将变得非常复杂。②多重规制相互影响。新增标准挑战NSW温室排放标准模式的可能与其它联邦和州政府政策措施存在冲突,例如。电力零售商可能宣布与他们在NSW电力销售中RECs义务相关的减排和NSW标准目标相冲突。③减排活动的可替代性。NSW模式把低排放发电机组、节能和碳隔离活动看作是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机制(NGAC)进行直接比较和参与交易,当这种供给经济利益与模式成本最小化目标相一致时。需要更多考虑依靠度量技术的不同活动成本。启示与借鉴:1、澳大利亚电价改革及能源市场等方面给我们的启示第一,考虑电力行业重构的未来发展变化,制定具有可延续的环境规制政策。澳大利亚的经验似乎具有世界范围的通用经历,电力市场重构将不一定能改善环境质量。主要原因是在电力市场竞争中环境外在性是不可估价的,因此这种污染行为对排污人的行为决策影响不大;电力重构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引入电力批发市场只是电力市场重构的开始,未来终端用户必须积极地参与,因此设计、规制和公共选择不应该仅倾向于技术集中的供给侧。第二,尽量使认证模式的标准具体化。前面讨论的澳大利亚模式对选择设计具有一定级别的抽象。对于“标准和认证”模式来说,合理的定义标准非常关键,许多类型的可更新能源项目与BAU进展相比明显激励参与人进行投资,这种类型可以很好地适应许可证管理。然而在MRET模式下必须解决从现有的大规模水力发电厂产生出的额外付出问题;对于许可证模式,考虑终端用户。给定技术进步和激励程度。其最大的困难是为需求侧的节能行为建立较宽范围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DSA模式,很难监管参与者是否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并且很难建立高效的可依赖标准。第三,制定规制政策应考虑不同模式之间的交互影响情况,以避免这种交互影响减少其总体效率。三种模式之间可能产生大量的交互作用,这些交互作用将导致整体的减排效率降低。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根据联邦MRET规则,NSW中的发电商有义务达到他们的NSW标准,但同时又需要符合州规制标准,受两种模式规制的电力行业其整体规制效率将降低,并且两种模式的可信度都将降低。第四,在维护自由竞争交易模式的同时应出台相应的辅助政策,否则会影响整体政策。当交易允许参与人用一种方法达到温室排放标准并且减少所有社会成本时。这种交易模式要求具有更强的可信性。如:现存水电模式具有大量低成本可更新能源,这将威胁到对一些可更新能源发电厂的投资,受竞争压力,参与者多是寻求低成本行动,这种行为将导致整体政策失效。第五,2、突出经济监管手段,切实提高监管能力。突出经济监管手段,加强监管程序化建设,是现代监管能力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监管机构提出的基本要求。经济监管的目的主要是矫正市场失灵、克服信息不对称、控制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同于行政管理手段,经济监管手段能有效地与市场机制相互协调,发挥“疏”而不是“堵’”的作用,对市场主体进行因势利导,在达到促进经济效率、维护公平、保护合法利益的同时,并不违背电力工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对电力行业进行经济监管的对象主要是垄断环节的输配企业,经济监管的核心内容是对输配价格实施监管。从国际实践经验来看监管机构在价格监管中并不是直接参与具体定价,而是采取激励性的监管方式来控制收益率空间或价格调整空间,如基于绩效的价格上限或收益上限的监管方式。这样既有利于激励输配企业提高效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同时又保证了输配企业的合理、稳定的收益预期,发挥投资激励的作用。实施经济性监管的前提是建立价格的形成机制,尽可能采取模块化、公式化的设计原则,将财务成本界定清晰并细化,尽可能避免交叉补贴,同时在确保简单可行的前提下底分体现公平公正。我国当前应确定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根据现阶段的实际,该机制可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确定,体现政府对全社会综合效益和政策引导的把握;而对价格的具体监管则应由监管机构来实施,加强程序化建设,更好地发挥专业性监管的操作优势。(一)根据国情和市场规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市场体系的相关研究根据我国的国情,完整的电力市场体系应包括国家、区域、省级三级电力市场,区域电力市场只是电力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三级电力市场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是历史延续下来的、符合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而且有利于实现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事实上,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是以区域电力市场为主,而且仍处于试点运行阶段,而国家电力市场和省电力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电力市场体系不完整,这种状况使得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体系。虽然电力市场试点已经运行,但配套的电价机制。投资机制、监管体制等不健全,市场规则不完善、不统一,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解决电力市场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1)电力市场化的支持政策或法律法规先行:由于电力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需要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有关电力市场化的支持政策或法律法规。没有这些政策或法律法规的支持,电力市场化改革难以顺利推进,即使推进了,也会出现方向偏差或者根本就达不到市场化改革的初衷。(2)加强电力系统工程研究与应用:由于电力工业发输配售瞬间平衡的特性,电力市场化改革要统一规划、协调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问题,并结合国情,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需要在改革前搞好统一的规划,改革时要协调推进。(3)加强电力复杂系统科学研究与应用:由于电力市场化建设的复杂性,电力市场建设要在不同阶段适时进行改进,需要逐步推进,不断总结经验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案,逐步实现理想的市场运作模式。(二)协调、整体优化电力资源,提高市场效率我国电力工业已进人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的发展时期,随着三峡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全面建设,跨区域的电力交易已形成一定规模,迫切需要国家电力市场为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机制保障,实现国内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国内电力资源与相邻国家电力资源之间的自由交易。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电力市场建设要确保系统安全运行优先,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电网建设。我国进行电力市场建设,要通过构造更加合理的电网架构,来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提高系统稳定运行水平,发挥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水火互济和跨流域补偿能力,促进水电基地和煤电基地集约化开发,促进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区域。省级三级电力市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成为运作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由于电力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电力市场是由小区域、大区域。全国甚至更大范围市场组成的,而各区域的差异性,在一个较大范围进行强制交易可能引发很多利益冲突,应开展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电力市场交易,并随着市场条件的不断成熟,将交易范围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市场的“高投人。高消耗。低效率”问题较为突出,借鉴澳大利亚电力市场中的整体优化经验,来提高市场效率。调整。优化电源结构,优化电网架构,优化电力调度,提高市场效率。《三)研究新型的电力定价机制,建设电力和谐社会微观经济学认为,正确的价格信号是市场高效运行的基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不完善的原因很多,但是价格机制无法适应市场化的要求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市场机制下,电价信号应能够反映供需关系、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促进用户节能、促进环保,但目前我国的电价体系、电价联动机制还不健全,电价信号对电力消费和生产的市场引导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国家发改委在《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报告中,分析了电力企业的经济状况:2005年电力全行业亏损企业1280户,亏损额127亿元,其中火力发电亏损企业数增长3.4%,亏损额增长10.l%。报告指出,从总体看来,火力发电企业在销售收人增长19%的情况下,利润只增长2%,亏损有所加大,应收账款增加,负债率上升,经营状况有所恶化。电力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面临全行业危机,根源在于电力定价体制,也就是近年来纷争不断、逐步升级的“煤电之争”。发电越多亏损越大的尴尬,折射的正是电力定价体制的困局。业内人士还分析了电力利润下降的另一个原因:高耗煤机组大负荷运转,低耗煤的先进机组“吃不饱”。煤炭市场研究专家李朝林指出,电力企业的亏损井不仅仅在于电煤价格上涨,电力企业本身的市场化程度低下、员工福利过高、主辅业没有彻底分离、企业办社会等问题都是造成电力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因此从电力供应链管理新视角,通过电力供应链的成本分析,疏通价格传导机制,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协调电力供应链各环节利益,建设电力和谐社会。2、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借鉴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未来我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加快电力法规修改和改革立法工作,为电力改革提供法律保障立法先行、依法改革是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的共同经验。美国2005年能源法涉及内容广泛,对美国电力工业的影响既立竿见影又意义深远;印度首先颁布了2003年电力法来指导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印度各邦改革的纲领性法律;欧盟虽然对其成员国发布了电力市场改革指令,但也要求各国首先对电力改革进行立法,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电力市场改革;俄罗斯在2002年颁布了电力法等一揽子改革法律法规,将改革的各项目标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我国已经颁布了多个改革文件,但尚未从法制的角度对现有法律进行相应的修订,这使得电力相关法律建设滞后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我国需借鉴国外经验,加快电力法规的修改和改革立法工作,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二)深入研究我国电力行业中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的作用和地位,提出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系统化方案我国自2002年实施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对行业结构进行了重组,对电力市场建设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核心在于对我国电力行业现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竞争十监管”模式缺乏统一共识,对政府监管的职责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界定不清晰。在市场建设过程中,如何将促进政府监管与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很好结合,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下一步改革中,我国需要系统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阶段和特点,重新对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其中,方案重点需要系统设计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机制之间的衔接关系、目标和阶段发展重点。(三)加强电网建设尤其是跨省区输电网建设,为跨省区交易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坚强支撑我国的资源禀赋特征、能源和负荷逆向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电力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平衡,决定了只有建设全国坚强的电网,尤其是建设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网,才能更好地支撑全国范围内跨省区电力交易和资源优化配置。长期以来我国电网滞后于电源建设,网架结构相对薄弱,尤其是跨省区联络线输电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快电网建设尤其是跨省区输电线路建设,以满足增长迅速的跨省区电力交易的需求。(四)逐步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实现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负荷分布不均衡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存在全国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求。多年来我国实施的西电东送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效益,目前西部等煤炭资源大省正在积极与东部省份洽谈长期跨省区送电交易事宜,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实行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势在必行。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特高压电网将为大范围的电力交易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已经正式投产运行。因此,在我国电力深化改革中对电力市场的设计应着眼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并制定与全国电力市场相适应的市场过渡方案,逐步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五)尽快建立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我国已经提出进行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思路,电价市场化改革的趋势逐步得到认同。但考虑到电力的特殊性和我国国情,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正在稳妥推进,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仍有待完善。一方面,尽快使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2008年,我国针对电煤价格持续大幅攀升进行了两次电价上调,部分实现了电价与煤价的联动,但煤电联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按照成本加收益的管制方式逐步建立独立的、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六)研究制定我国电源多元化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制约我国长期以来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但随着能源匮乏和环境制约的压力越来越大,逐步优化电源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已经对核电、风电制定了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仍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电源多元化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发展情况、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电源发展技术方向,加大对核电、洁净煤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研发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促进核电、洁净煤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投资机制、配套电网发展及其定价机制。(七)建立市场交易平台和相关配套机制,积极规范和推动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大用户直接交易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处于初期试点阶段,需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尽快完善准入制度、建立规范交易行为、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将大用户直接交易纳入电力市场的总体建设方案中,在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内容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推广,有效推进竞争市场的建设。(八)加快农网建设,逐步深化农电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农电工作提出了“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提高农村供电设施抗灾保障能力”等具体要求。农电发展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农电基础设施薄弱和农电管理体制等问题制约着农电的发展。我国农电存在直供直管、股份制、代管、自供自管等多种管理体制,并且尚未理顺,许多体制性问题已制约农电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建立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要求的农电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明确政府在农村电力发展中的作用,建立电力普遍服务政策,加大政府对农村电网的投资力度;二是逐步建立促进农村电网可持续发展的价格机制,形成合理补偿成本、有效引导消费的价格结构,通过直接补贴来体现社会公益;三是理顺农电体制,因地制宜地选择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村电网发展、提高供电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农电管理体制,以支撑农电的快速发展。电价改革政策体系澳大利亚电力现状及预测澳大利亚国内煤炭资源丰富,燃煤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70%,预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燃煤发电将有所下降,到2025年达到63%,而天然气发电的比例预计将从2001年的10%达到2025年的19%。天然气发电将代替燃油和燃煤发电。在扩大天然气发电的同时,澳大利亚也推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若干举措。1997年政府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为小型可再生能源工程提供资金。政府于2000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电力生产商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的比例增加2%。目前澳大利亚在建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达到3900MW。澳大利亚全国有五大区域电网:包括南澳州、维多利亚州、斯诺威地区、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目前已经联网。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有500kV、330kV、275kV、220kV、132kV、110kV。澳大利亚在已有电网基础设施的地区积极开展区域电力市场竞争。国家电力市场宣布维多利亚州、新南维尔士州和昆士兰州已取得了完全可竞争的电力市场,并计划将竞争扩展到塔斯马尼亚岛和南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于1996年5月9日成立了全国电力市场规则管理委员会(NECA)和全国电力市场管理机构(NEMMCO),以管理全国电力市场的运作。全国电力市场准则管理机构〔NEW负责电力市场规则的管理,包括规则的制定和修改。而全国电力市场管理机构(NEMMCO)则作为电力市场运作者,负责根据电力市场规则的各项规定组织电力市场的运营。本文来自:输配电线路论坛()详细文章参考:

经过多年的努力,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以鼓励、引导和宣传为主,配合以强制性法规政策及相应的配套项目,促进节能环保事业发展”的基本能效政策框架体系。

(一)鼓励、引导和宣传性政策与措施

1.政府机构节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通过开展一系列使自身能效实现最大化的活动做出表率。所有联邦政府机构每年都要向工业、旅游资源部(DITR)报告其年度能耗状况,并提交国会,接受公众查阅。报告要概述联邦政府各部门总的能耗情况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联邦政府各部门所做的预算必须符合工业、旅游资源部规定的能耗目标,具体包括:采用能效更高的建筑物标准体系;对新建和翻新建筑物、办公设备和电器设备执行最低能效标准;通过开展最佳节能实践活动试点,探讨通过执行合约、发布告诫书、报告等手段,推广使用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新建筑租赁中加强对业主提高能效的鼓励措施,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并有效地执行审计建议;对政府交通工具执行新的燃料效率指标;开展生态办公室计划,强调在工作空间内节约能源并做好资源综合利用;联邦政府采购有关家电、办公器具时要购买能效级别至少在四星级以上的产品。联邦政府的成功方法激励着州政府在节能报告中采用相似的办法。

2.企业能源审计。1991年,联邦政府就建立了企业能源审计程序(EEAP),政府提供50%资助,以帮助企业量化和执行提高能效的措施。为促进能源审计程序的执行,联邦政府委托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对有资格的能源审计机构进行登记注册等管理工作。目前大约有200家登记注册的审核机构。

3.咨询、指导和自愿性活动。为提高能效,澳大利亚政府先后制定和开发了一系列有关能源管理的咨询、指导和自愿性项目。

咨询服务。政府为工商企业提供一定范围的基本的能效咨询服务,在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以及北部地区都开展了类似的节能信息传播工作。

联邦政府和工业界开展自愿行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联邦政府提出了一个“温室挑战计划”并予以双倍资助,目的在于增加参与者的数量。该计划几乎覆盖所有能源部门和大部分制造业部门。最新评估结果显示,通过工业终端用户节能产生的减排量效果明显,并建议加强对能效标准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资助,可起到更有效的减排作用。

4.能源之星标识。能源之星是一个自愿性的国际项目,所覆盖的产品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以及电视机、音响设备和DVD播放器等家电产品。凡是粘贴能源之星的产品具有较低的待机能耗。澳大利亚的能源之星项目由联邦政府、州和领地政府共同执行。澳大利亚所用能源之星标识的图案见附件二。

5.宣传、教育和培训。联邦政府的许多部门承担着社会公众的教育工作,通过公共出版物、网站、宣传点开展节能环保的宣传教育工作。州政府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社区和责任范围内,旨在提升公众对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意识。主要的活动包括印刷小册子、期刊、书籍、建立世界范围内的网站、实施示范工程和培训计划等。

(二)强制性的政策与措施

1.家电能效标准与标识。澳大利亚通过制定和实施能效标准与标识制度来达到提高能效和减排温室气体的目的。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国家家用电器设备能源效率项目”(NAEEEP),包含的产品和活动见附件三,由澳大利亚温室气体办公室(AGO)负责执行。据估计,在2000-2015年之间,由于强制性能源效率标识与标准的实施,大约可减少81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物。

澳大利亚的能效标识最初由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政府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设立。直到1992年,全国的强制性能效标识计划才得以统一实施。最初的标识以6星水平为基础,更多的星就意味着更高的能源效率以及消费者眼中更好的质量。由于最初的能源效率标识已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因为一旦生产商的效率达到6星水平,那么改进产品能效的市场营销动力将会消失。为此,从1998年起,澳大利亚政府开始修订能效标识指标,在广泛听取有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改变了星级效率规则和相关家电产品的能效标准,并从2000年9月启用新的标识(见附件二)。

澳大利亚的能效标识经过了一个相对长时间的发展和改进过程,并且逐渐从最初的家电能效标识扩展到了现今的家电和电器设备能效等级标识、建筑物能效等级标识、节水等级标识、灯具能效等级标识、能源之星标识、以及顶尖节能奖标识等。这其中不光有产品范围的扩展,也有标识样式的改进和实施监督体系的完善。这一切同澳大利亚联邦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足够的资金支持是分不开的。现在,家电生产商、出口商及其贸易伙伴,都认识到了能效标识的商业价值,统计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能效标识的认同率高达80%,星级高的家电销售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澳大利亚的能效标准研制方法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改进过程。目前,澳大利亚采取照搬国际先进水平的做法,即把国际上最先进水平的标准直接转换为本国的标准。

2.节水标识。澳大利亚的节水标识项目开始于2005年7月1日,其法律依据是《2005水效率标识和标准法案》,技术依据是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国家标准“用水产品——等级和标识”。最初是采用自愿的形式。从2006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政府将对用水效率标识与标准方案所覆盖的所有产品实行强制性的注册与标识制度,并收取一定的注册费用。节水标识项目主要涉及进口商和销售商。预计到2007年底,除了流体控制装置外,所有的洗衣机、洗碗机、淋浴器、抽水马桶、小便池以及某些类型的水龙头都将粘贴强制性节水标识,违规行为将会受到处罚。节水标识图案见附件二。

用水效率标准与标识通常只适用于新产品,对二手产品并不适用。但进口到澳大利亚的二手产品则必须符合要求。

3.建筑物能效标识。建筑物节能是澳大利亚政府节能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2004澳大利亚建筑法规》。维多利亚州是澳大利亚第一个实施五星级住宅建筑标准的地区。截止到2004年,维多利亚州的家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澳大利亚居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分之一。从2004年7月1日开始,维多利亚州引入了新的标准,所有的新建住宅都要求满足五星标准,过渡期为12个月。预计采用五星级的家庭建筑后,在五年时间内,仅在维多利亚州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00万吨,相当于在路面上减少了14万辆汽车。新的五星家庭在加热和制冷方面的用能效率将提高50%,而水的消耗量将减少25%,回收期少于五年。目前实施建筑物能效标识的有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新南威尔士州住宅建筑能效标识见附件二。

4.照明产品能效标识。除了“国家家用电器设备能源效率项目”外,AGO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澳大利亚绿色照明项目”方案,项目实施年限为2005年至2015年。该项目覆盖多种的产品,包括各种主要光源、镇流器、灯具、街灯、交通灯以及照明控制系统的最低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等。标识图案见附件二。

5.燃气效率转换计划。燃气是澳大利亚能源结构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有30%的家用能源来自天然气。为实现在今后20年消费者每年在天然气的支出上减少1.15亿美元,天然气的消耗量逐年减少5%以上的目标,在已实施自愿性燃气具能效标识项目的基础上,澳大利亚政府研究提出了2005-2015年燃气器具设备能效提高战略,明确要实施燃气效率转换计划,使之成为国家能效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燃气效率转换计划中,重新规划了燃气器具和设备能效项目,包括组建燃气器具和设备能效委员会,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立法机构,准备第一个三年工作计划中对能源节约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评估,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燃气具最低能效标准和标识等。已实施的自愿性燃气具能效标识覆盖的产品有燃气热水器、燃气取暖器等。标识图案见附件二。

6.顶尖节能奖标识。顶尖节能奖标识(TopEnergySaverAwardWinnerLabel)是澳大利亚政府为识别市场上能效最好的星级产品而制定的一个奖励体系,每年评选一次。所适用的产品为带有星级能效标识的电器和燃气产品。该标识可以使消费者快速识别市场上能效最高的产品。如果一个产品上粘贴有顶尖节能奖标识,可以确信它一定是同类产品中能效最好的产品。目前粘贴有顶尖节能奖标识的产品有:电冰箱、冷冻箱、洗衣机、干衣机、洗碗机、空调、燃气热水器、房间燃气取暖器、管道式燃气加热器和容积式热水器。标识的样式见附件二。

7.工业企业能效评估。澳大利亚政府在其2004年的白皮书中宣布了“能源效率评估项目”。该项目是澳大利亚政府增强经济繁荣、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确保能源安全的众多措施中的一部分。白皮书中的其他措施还包括支持低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旨在提高政府、建筑物和社区能效的措施。“能源效率评估项目”的目标是找出大型企业中提高能效的机会。2005年9月14日,澳大利亚议会颁布了“2005能源效率评估法案”。该法案规定了该项目的要求大纲,具体的法规和指南等计划在2006年出台。

该项目由澳大利亚工业、旅游资源部和环境与遗产部共同负责,其中工业、旅游资源部作为牵头单位。项目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用能大户的识别及评估其能效改进的能力,鼓励其实施高成本效益的提高能效的措施。为达到此目标,要求用能大户首先对自己的能源效率进行一次最低限度的评估,以便发现和提出改进能效的措施;另外,要将评估的经过和改进措施提交给政府并公之于众,以便向政府和公众表明他们对能源效率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积极的改进,而具体采取什么措施则不在政府管辖范围之内。

从2006年7月起,年用能量超过0.5PJ(折1.38亿度电)的企业,将被要求每五年进行一次严格的能源效率评估,并向政府和公众公布其评估和改进结果。澳大利亚每年用能超过0.5PJ的企业约有250家,这些用能大户的用能量约占全国用能总量的40%,工业用能量的60%左右。提高这些用能大户的用能效率,对推进全国的节能工作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四、对完善我国能效政策与节能机制的启示

(一)政府对节能工作高度重视,设立机构,增加投入

澳大利亚虽然资源丰富,能源生产大于能源消耗,但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较高,所以澳大利亚对提高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源效率问题极为关注,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促进产品能效水平的提高。新西兰虽然能源的自给程度也非常高,但对能源问题仍然能够做到未雨绸缪,非常注意节能,重视能效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两国政府制定有明确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能效提高目标。为了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注重加强机构建设,设定专门的机构实施节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如在澳大利亚温室气体办公室下设有能效办公室,专门负责能效标准与标识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在公共财政方面,两国政府都设立专款,加大旨在提高能效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节能投入。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每年仅用于能效标准和标识的研究经费就达250万美元;2005年建立的低排放技术示范基金计划15年投入5亿澳元。

(二)完整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设计良好的配套项目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经过多年努力,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本国特点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框架体系,以及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同时针对各种措施建立专项基金,设计出具体的配套项目,保障并促进其有效实施。如节水标识制度,澳大利亚先是出台《2005水效率标识和标准法案》,明确了制度的有关内容,接着制定了有关节水标识的技术标准,之后又组织完成了州和领地补充规章,明确了各州和领地在节水标识方面的监督职责和任务,使节水标识的推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样,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的推行也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每年有专门的项目用于政策的完善、制度的宣传、标识的推广等。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能效标准与标识等强制性制度

两国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实施了强制性的能效标识与标准制度,用于引导产品,特别是家用电器提高能效。在推进制度的过程中,两国政府不断研究和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及时查找分析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以能效标准为例,由于澳大利亚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家用电器是进口的,为此,能效限定值指标的确定由以本国市场上产品能效为依据改进为国际最先进水平照搬办法,由此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保护消费者权益。又如能效标识实施6年后,由于市场上的产品能效水平普遍提高,大都达到了5-6星的最高水平。为了进一步驱动能效的提高,澳政府及时修订标识样式和指标,修正和完善制度,使能效标识始终发挥持续提高能效的积极作用。此外,两国政府还定期修订各项节能战略和计划,指导各项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开展,也让社会和公众随时了解未来一段时间政府的工作方案。如新近出台的2005—2015年澳大利亚燃气器具能效提高战略。

(四)政府带头示范开展节能

为了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两国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率先开展节能,使用符合能效标准要求的节能设备和办公用品,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品。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定期向工业旅游资源部报告能源消耗状况,而且各部门所作的预算必须符合工业旅游资源部确定的能耗目标,同时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并有效执行审计提出的改进建议等,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的节能。

(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建筑节能的管理

工业企业和建筑物耗能在两国的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比例,提高这些用能大户的用能效率,对推进全国的节能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工业和建筑节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工业和建筑节能管理的法规和措施。如澳大利亚颁布了《2005能源效率评估法案》和《2004澳大利亚建筑法规》,明确了职责和具体要求。政府要求企业每5年必须作一次全面的能源利用状况评估,并据此提出改进能效的措施和建议。建筑物能效标识中规定,五星家庭在加热和制冷方面的用能效率将提高50%,而水的消耗量将减少25%。

(六)实施强有力的监督与处罚机制

政策实施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的程度,建立行之有效有的政府和市场监管机制。两国政府都充分认识到实施监督环节的重要性,在有关的法规中明确了监督要求、执法手段和处罚措施,并制定了有效的、极具威慑力的处罚办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处罚。同时也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发挥市场调节的监管作用。如能效标识的实施主要由各州负责,为此各州都制定了有关的地方法规,明确能效标识的注册、管理要求和程序,各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对零售商的处罚规定。若销售的电器没有标识或标识不正确,将按照产品个数进行高额处罚,维多利亚州规定不符合标识要求的产品每个处罚525澳元,迫使销售商严格依法行事。

(七)依靠中介机构广泛参与

两国政府在推进节能、提高能效的过程中,建立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如协会、检测与评定机构的积极合作以及企业的广泛参与保障了政府节能政策和措施的顺利实施。澳大利亚的节能工作,是通过分布在各个州和地区的可持续能源机构及电力监管中心来实施的。新西兰则是由能源效率与节约委员会(EECA)通过和地区、城市的地方政府来具体实施的。但具体到细节问题,两国都是采取适当的措施,通过具体的协会并调动企业广泛参与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激励政策,也有对违规者的严厉惩罚。

五、对推动我国节能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工作紧迫性的认识

世界各国对节能重要性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加深了对能源问题的忧患意识,奠定了朝野上下研究制定节能政策的思想基础,节能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其核心作用就是通过节能、控制能源的有效供应来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第二阶段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近些年来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节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提高能效成为各国政府能源环境政策的首选政策工具。节能的重要性从未向今天这样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已形成以下共识:一是节能成为发达国家解决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措施。澳大利亚并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但和新西兰一样,都在围绕减排要求,积极调整能源政策,成立专门的能效管理机构,增加编制和预算,大大强化了节能管理的力度。二是节能成为各国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筹码。如今,澳大利亚在国际能效领域的活动中十分活跃,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由此也大大提升了澳大利亚的国际地位。我国虽然没有承诺减排温室气体的具体义务,但作为一个排放大国,面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做好节能工作是我国在国际能源和环境事务中取得主动的重要筹码。三是节能成为各国政府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问题已摆在我国面前,所以抓紧解决资源战略问题首先要求做好节能工作。四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效成为各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澳大利亚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展的“自愿行动”以及重点工业企业能源评估项目,除了实现减排的环保目标外,重要一条就是引导企业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效,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五是能效已成为一些国家贸易活动中的绿色壁垒。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美国、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能效标准,建立和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其目的不仅在于引导消费者选择高能效产品,而且在于保护国内的高能效产品。所以,能效标准和标识已成为一种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我国加入WTO后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应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国际上节能发展的新动态和新趋势,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加强政府对节能工作的宏观指导

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水平是一个国家和政府有效利用资源、维护能源安全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提高能效需要大量资金、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的投入,其收益却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依靠市场手段会存在一定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需要政府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手段积极引导和推进。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特别是澳、新节能的作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从政府层面加强节能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创造积极的政策环境。组织《节能法》修订,加强配套法规及政策建设,进一步强化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节能管理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和处罚力度,依法监督和管理节能工作,同时研究出台相关的限制和鼓励政策,创造一个有利于节能的政策环境。二是建立节能基金,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加大对节能的支持力度。节能工作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重点支持法规及标准制订、节能制度的实施、公众宣传与教育培训、信息服务、课题研究等,同时组织引导企业对产业的关键、共性、前瞻性节能技术进行开发、示范,引导节能技术的推广,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三是加快能效标准研制,扩大能效标识实施。重点是建立能效标准的定期修订机制,逐步提高标准水平,推动终端用能产品节能技术进步,依据能效标准建立高耗能产品淘汰制度。扩大能效标识的产品范围,完善能效标识的实施监督机制,并探索建立国际互认制度,消除能效领域的绿色壁垒。四是发挥节能中介机构作用,协助政府开展节能的研究、宣传、培训和信息服务,形成节能的工作网络,探索建立政府与行业、企业间通过自愿协议的方式实现节能目标。五是加强对重点工业用能单位和建筑物的节能管理,推动政府机构自身节能。我国工业和建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必须加强对这些用能大户的用能管理,包括对这些耗能大户的能源使用状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建立能耗报告和公示制度制定,重点耗能行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强化准入管理等。

(三)加大节能信息传播以及宣传和培训力度

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上到下,从政府到企事业单位,从社会到个人,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节能工作中来,才会最大限度地达到节能要求,实现节能目标。为此,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信息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和咨询体系,形成快捷、高效、完善的政策、技术、管理信息传播渠道。其次要改变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出版物、小册子、广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尤其是现代信息手段,多方位开展宣传,为社会、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信息。第三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和各级领导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策划并组织好每年一次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此外要开展多层次的节能培训,要从小学教育抓起,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生产者都应纳入培训对象中,建立节能培训网络,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四)建立有效的节能监管机制

节能法规、措施、项目实施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监管的力度。澳新两国是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市场进行管理,并采取高额罚款和向公众公布等方式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国应该加强节能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当然,政府监管工作成本很高,但资金是有限的,还需要建立有效地运用市场的监管机制,开发社会监管渠道,作为对政府监管的有机补充。为此,应当积极引导行业协会、检测机构、消费者以及销售商等社会监督力量,多渠道、多环节进行监督,同时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和诚信节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监管作用。附件一:考察团成员名单

团长:赵家荣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

团员:吕文斌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处长

韩文科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

李爱仙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所所长

李铁男

中标认证中心主任

刘静茹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高工澳大利亚电力改革概况2005年7月,澳大利亚启动了以重建监管体系为核心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其改革思路和监管经验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电力工业现状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万,2004年底发电总装机近4500万千瓦,其中火电85%,水电7.7%,其余为燃气和燃油电力等。输配电网线路有85万公里,为近900万个用户供电。预计未来15年,用电量将年均增长2.3%左右。澳大利亚现有电力员工约3万人,大部分从事配售电业务。

二、电力改革进程

澳大利亚是最早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国际能源署评估报告认为,澳大利亚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拥有了世界上最自由且充满活力的电力工业。其电力市场化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电力工业结构性重组阶段。电力工业结构性的改革重组,为建立电力市场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第二,构建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阶段。目前,全国电力市场中除昆士兰州外,各州用户都可以自主选择供电零售商,有的州30%的用户更换了供电零售商。政府的目标是电力零售业务全面实行市场化。

第三,重新建立电力监管体系阶段。在改革初期,澳大利亚并没有成立全国性电力监管机构。2005年7月,根据2004年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议定书,组建了全国性监管机构,即国家能源市场委员会和国家能源监管机构,标志着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电力市场建设

(一)电力市场采取了全电量竞争加差价合约的模式,在促进竞争效率的同时,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

(二)推动零售侧竞争市场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能源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各州零售市场建设大致都经历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有选择地引入大用户进入市场购电;

第二步,大用户进入1—5年里,陆续引入其他零售商进入市场提供零售服务;

第三步,建立了零售竞争市场,以减少合同转换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

第四步,各类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供电零售商,实现电力零售业务完全市场化。

(三)通过结构调整和机制设计,促进电力理性投资,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

(四)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保障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制定全国性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方案,以保证不同类型机组在电力市场上的公平竞争。

四、电力市场化的成效

国际能源署评估报告认为,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不仅高效而且健康,用户充分享受到了世界上最低的电价和稳定可靠的供应。据统计,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带动GDP增长5.5%,净增3万个就业机会,商业和居民用户的电价比国际平均电价分别低38%和31%,有力地提升了澳大利亚的综合竞争力。据预测,1995—2010年间,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直接收益将达到230亿澳元。

这不仅坚定了澳大利亚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的决心,而且对天然气等相关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借鉴和促进作用。2004年政府发布的《确保澳大利亚能源未来》,制定了21世纪指导澳大利亚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政策和原则,具体配套措施包括:建立低排放技术示范基金,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行动,建设太阳能城市,发展先进电力储存技术,进行能源效率机会评估等。目的是为了促进澳大利亚经济社会的繁荣、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五、能源监管体制改革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开始电力市场化改革,1994年维多利亚洲率先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并试点取得成功,1998年东部4州和首都地区的国家电力市场开始运作,而地广人稀的坦斯马尼亚州、西澳州及北领地区未加入。截止2005年7月以前,澳大利亚实施电力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是,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国家电力市场法规行政局、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及各州政府监管机构。

为适应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澳大利亚对电力市场监管体系进行国家层面上的整合。根据由联邦政府牵头、各州共同鉴署的2004年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议定书,2005年7月初成立了专设的澳大利亚能源政策机构—能源部级理事会,成员由联邦政府和各州的能源部长组成。同时,将电力监管职能整合到两个新成立的机构,一个是国家能源市场委员会,另一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