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里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王维初读诗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huáng///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幽深的竹林。深林:这里指“幽篁”。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注释理解诗意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只有一轮明月静静地与我相伴。诗意理解诗意请同学们找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描绘画面领悟诗情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一棵棵修长的竹子或直立、或歪斜,彼此之间枝叶相交,在夜风中轻轻颤抖,窸窸窣窣。独坐、弹琴复长啸——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手中拨弄琴弦,兴尽之时,仰天长啸。明月——漆黑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温柔的洒在竹林中,透过竹林的缝隙一束束月光洒在地上,洒在诗人的身上。画面领悟诗情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琴声,诗人的歌唱声。因为诗人告诉我们,他坐在竹林中弹琴且长啸;虫鸣声。如此美丽的景色,定不止诗人为之着迷,说不定小生物们也在美景中欢唱呢!风吹动竹子的萧萧声。流水潺潺声。作者的辋川别业以湖为中心,水要有源头,可能在深林之中还有潺潺的流水声。声音领悟诗情景是清幽之景,有景有声还有人,诗人在此独坐、弹琴、长啸,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气质?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说一说。感受形象领悟诗情景是清幽之景,人是________之人!人是孤独之人人是高雅之人人是潇洒之人人是悠闲之人人是抑郁之人形象领悟诗情景是清幽之景背景资料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画家,诗画成就都很高。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701-761)背景资料王维十五岁只身闯长安,二十岁出头一举夺魁中状元在中央为官。结识綦勿潜、张九龄、孟浩然等知己。但为官不足半年,因在岐王府中观看黄狮子舞而被贬。此后由于朝政及个人原因,多次辞官。因“黄狮子舞”贬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世俗的社会全然与诗人不合,诗人有没有因此而深陷忧郁无法自拔呢?领悟诗情诗人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渲染孤寂的情绪和气氛。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所以,诗人引以为知心的“朋友”。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为一体。此时哪还有“深林人不知”的抑郁,只剩月我两忘的安闲与淡泊!诗歌小结作者写了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以人在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诗人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造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旷的审美境界,又通过“坐”“弹”“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人物活动,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降临使人感觉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树的缝隙间洒下清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轻轻流淌;竹林喧响洗衣服的姑娘结队回家,莲叶轻轻摇动,是渔舟在莲叶下划行。春日的花草任由它消歇,秋日山中的王孙自可久留。诗意拓展阅读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赏析拓展阅读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间)山村(地点)美景和淳朴的民风,表现诗人寄情山水和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之情。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初读诗歌玉笛:笛子的美称。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故园:故乡,家乡。注释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理解诗意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能不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诗意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理解诗意怎样理解诗歌的题目“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暗”“满”二字应如何理解?说说诗人听到笛声后,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领悟诗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背景资料(701—762)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春夜洛城闻笛》背景资料怎样理解诗歌的题目“春夜洛城闻笛”?诗人因闻笛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情感“暗”“满”二字应如何理解?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变客体为主体,以主观写客观。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情感“暗”“满”二字应如何理解?“散”是均匀、遍布之意。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同时写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之心切。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情感说说诗人听到笛声后,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思乡的情怀。《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诗人听到这首《折杨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情感诗歌小结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岑参逢入京使初读诗歌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凭:请求,烦劳。传语:捎口信。注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理解诗意离开长安好久了,回头望去,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涔涔的泪水还没有干。骑着马在路途中与返京使者相逢,没有纸笔(写信),烦劳您帮我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吧。诗意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理解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一、二句中“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中“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合作探究领悟诗情背景资料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岑参(约715—770年)背景资料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逢入京使》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诗人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无可寄托,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这两句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马上相逢”写出了彼此行色匆匆,因“无纸笔”,所以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这两句诗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这两句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体会情感诗歌小结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晚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韩愈初读诗歌晚春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榆荚无才思: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惟解:只知道。注释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诗意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竞相争芳斗艳,尽情展现生命的本色。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诗意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诗意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诗歌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人们历来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对这句诗的理解。合作探究领悟诗情背景资料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768—824)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诗人用了草树、杨花、榆荚等意象表现晚春景色。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一个“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花草树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有了个性,成了精灵,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情趣。诗歌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天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借此表达了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请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对这句诗的理解。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请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对这句诗的理解。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领悟诗情“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诗歌小结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选择了“百般红紫”和“杨花榆荚”两个群体意象,前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后者朴实无华、随风飞舞,共同表现出“晚春”之美,并营造出广阔的审美空间。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竹里馆1.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3.体会诗歌情感。学习目标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新课导入【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走近作者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
【代表作】诗作《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huáng整体感知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深的竹林。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这里指“幽篁”。大意: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细节探究“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景物:“幽篁”“深林”“明月”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宁静闲适——淡泊惬意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小结
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抑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春夜洛城闻笛【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走近作者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整体感知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的美称。故乡,家乡。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大意: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细节探究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散入春风满洛城”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
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小结结合自己的体会再读诗歌,读出感情。逢入京使【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走近作者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拓展延伸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整体感知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路途遥远的样子。捎口信。请求,烦劳。泪流纵横的样子。大意: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想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故园东望路漫漫”
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双袖龙钟泪不干”
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集中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语出自然又含蓄凝练。名家点评:唐汝询评曰:“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
(《唐诗解》)徐增评曰:“‘马上相逢无纸笔’,此句人人道好,惟在玉关故妙,若在近处则不为妙矣。”(《而庵说唐诗》)沈德潜评:“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小结1.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项消防工程项目实施协议范本版
- 二零二五版大型吊车货物运输租赁及售后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租赁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设备租赁与智能化运维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行社与旅游交通公司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行社与烧烤餐厅美食之旅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节能空调安装与碳排放达标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保密信息共享与保密义务协议4篇
- 2025版智慧社区毛坯店面租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场部保密设施建设合同范本4篇
- 智慧财务综合实训
-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3
- 教育专家报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3-2024)
- 肝脏肿瘤护理查房
- 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应对策略
- 2023年日语考试:大学日语六级真题模拟汇编(共479题)
- 皮带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 ISO9001(2015版)质量体系标准讲解
- 《培训资料紧固》课件
- 黑龙江省政府采购评标专家考试题
- 成品烟道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