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_第1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_第2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_第3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_第4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表4.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定义】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⅓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具有以下特点:①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②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③保护外周静脉。④可在患者床旁插管。⑤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⑥感染发生率较CVC低,<3%。⑦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适用范围】1.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2.需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等。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等。5.其他:如家庭病床患者等。【禁用范围】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无合适穿刺血管。)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护理要点】1.血管的选择(表1)首选静脉: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次选静脉:肘正中静脉。末选静脉:头静脉——表浅,暴露良好,管径细,有分支,静脉瓣相对较多。表1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比较静脉名称血管直径(mm)血流量(ml/min)头静脉640贵要静脉895腋静脉16333锁骨下静脉19800无名静脉19800上腔静脉20~302000~25002.穿刺点选择肘下两横指处进针最佳。3.导管的选择(表2)(1)导管型号选择:成人通常选择4Fr;儿童3Fr;婴儿1.9Fr。(2)导管种类选择:可选择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侧孔式PICC导管。表2导管规格及流速规格(Fr)流速(ml/h)1.9353.0150~275血液反流进入导管。④冲、封管应遵循SASH原则: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⑤用生理盐水冲管。⑥用10~100U/ml稀释肝素盐水封管。输注与肝素不相容的药物或液体前后均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肝素盐水封管。⑦封管液量:封管液量应两倍于导管+辅助延长管容积。(2)更换肝素帽:①肝素帽每周更换1或2次,最多不超过7d。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需24h更换一次。②如果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或完整性受损,或从输液装置取下后,均应更换新的肝素帽。(3)更换敷料:①更换敷料时,自下而上去除敷料,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同时应注明更换敷料的时间及姓名。②纱布及纱布用于无菌透明敷料下的敷料形式,应每48h更换敷料。(4)其他注意事项:①严格无菌操作,不要用手触及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区域内皮肤。②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形弯曲,以降低导管张力,避免导管在体内外移动。③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于无菌透明敷料下,以避免发生感染。④不能将PICC通路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⑤用乙醇棉签消毒时应避开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患者教育】置管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优点、适应证、操作方法及并发症。置管中教育(1)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降低应急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2)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卧位和做好正确的转头动作。(3)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告诉操作者。3.置管后教育(1)告知患者置管近期注意事项①穿刺点出血及穿刺手臂肿胀的处理。②教会患者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告知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③告知患者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和接头的时间。④告知患者保持穿刺处皮肤的清洁干燥。如发现敷料有卷边、脱落或敷料因汗液而松动时,应及时更换敷料。⑤告知患者不要在置管侧手臂上方扎止血带、测血压,避免该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不能做托举哑铃等持重的锻炼。⑥告知患者注意保护外露的接头。防止导管损伤和将导管拉出体外。⑦告知患者PICC导管不能用于CT、磁共振检查时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⑧教会患者如何在携带PICC导管的情况下进行沐浴。⑨告知患者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请患者认真阅读PICC指导手册。出院指导①采取“看”“讲”“示”“练”的四步教育法,即:看护士操作;护士讲解家庭护理要点、注意事项;护士示范操作;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②严格遵守维护导管时间,不能随意拖延。③告知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穿刺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送管困难①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急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②确保穿刺鞘在血管中,即感觉送鞘顺利,回血好。③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静脉进行穿刺,如贵要静脉。送管速度不宜过快。④对于静脉瓣丰富的血管可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导管异位①摆好正确穿刺体位。患者穿刺侧上臂与身体成角90°。②送管将至颈部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肩部以阻断颈内静脉。必要时助手协助按压患者颈内静脉。③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匀速送管,防止粗暴操作。④若撤出导丝有困难,可重新将导管拔出至25cm处,重新送管。⑤置管后立刻拍X线片,确认导管位置,⑥若有异位应重新建立无菌区,拔导管至35cm处,按压好颈内静脉重新送管,再拍X线片确认。误伤动脉、神经①避免穿刺过深,进针时以15°~30°行静脉穿刺。②穿刺到动脉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并给予加压包扎止血。③避免在有静脉瓣处进针,以防止刺激瓣膜神经。若损伤神经可采用理疗。心律失常:①准确测量静脉的长度,避免导管插入过长。②若出现心律失常,应按照X线片显示,拔出导管至上腔静脉。2.留置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处理(1)穿刺点感染①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②处理:加强换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取局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机械性静脉炎①穿刺前,将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等冲洗干净,避免有粉手套直接接触导管,以防止其微粒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同时将导管充分地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增加润滑度,减少摩擦对血管内膜的损伤。②穿刺时,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增加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③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匀速送管,防止损伤血管内膜。④置管后从第1天开始,用毛巾热敷置管上臂皮肤10min,并用静脉炎膏涂抹以走行导管静脉为中心的术肢上臂皮肤,每日3次,连用10d,以防止静脉炎发生。⑤置管后注意观察有无静脉炎发生,如出现沿静脉走行的发红、疼痛、肿胀,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状改变时,可用紫外线治疗仪治疗。治疗方法:治疗强度为4~5生物剂量,距离皮肤15cm,第1天5s,第2天10s,第3天15s。治疗后皮肤变红即可起到治疗作用。或在肿胀部位给予敷用如意金黄散,每日1~2次;或采取热敷30min后涂抹非甾体抗炎药膏,每日3~4次。在患者体温升高和(或)伴有3级机械性静脉炎时可合并使用抗生素。⑥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可做握拳/松拳运动;湿热敷:每次20分钟,4/d;若处理3d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化学性静脉炎:①更换敷料使用乙醇消毒时应避开穿刺点1cm以上;②出现化学性静脉炎时,可在肿胀部位涂抹静脉炎膏,每日3或4次。细菌性静脉炎及导管感染①正确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②按时更换无菌敷料。③使用固定翼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自由出入人体。④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在无菌的透明敷料下。⑤做好自我护理的宣教。⑥患者体温>38℃时不做置管计划。⑦通过血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⑧必要时拔出导管做细菌培养并记录。(5)导管阻塞:分为非血凝性导管阻塞和血凝性导管阻塞。非血凝性导管阻塞①严禁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②输注血制品或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必须立即进行脉冲式冲管,再继续使用其他药物。③应给予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如为末端开口式导管,应使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后,再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如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则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即可。④置管后应行胸部X线片检查,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导管尖端是否到达上腔静脉。⑤解除导管阻塞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导管阻塞的物质所决定,如为脂肪乳剂引起阻塞,选择75%的乙醇有显著效果;如为药物沉积应根据药物的PH选择弱盐酸盐或碳酸氢钠。处理无效时应拔管。血凝性导管阻塞①保持导管固定良好。②执行正确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操作规程。③给予正确的冲、封管液(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冲管量(10~20ml)以及冲管频率(治疗期间每日冲管,间歇期每7d冲管1次)。④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如咳嗽等。⑤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预防导管阻塞的发生,如肝素盐水等。⑥溶栓治疗时,应使用负压注射技术,所用尿激酶的浓度为每毫升5000U。⑦对于末端开口的导管阻塞可以持续用力抽回。⑧发现导管阻塞时,首先检查是否存在导管打折等机械性堵管的情况;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如导管不通畅,不可暴力推注;各种方法处理无效时应拔管。(6)导管内自发返血①执行正确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操作规程。②连接正压接头,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③保持导管固定良好,防止导管异位造成的自发返血。④发现返血后,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⑤因导管异位造成自发返血时,应拔出部分导管或更换导管。(7)导管脱出移位:①正确固定导管,可使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②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首选贵要静脉穿刺。③更换敷料时,自下而上去除敷料,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④应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体外导管必须完全覆盖在透明敷料下以保证导管固定牢固。(8)导管断裂①预防:不要用暴力冲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正确固定;导管上不可用缝合或胶带缠绕;避免使用锐器。②处理:如为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如为体内部分断裂,应快速处理,立即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导管尖端已漂移至心室,应制动患者,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9)血栓形成①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②应保持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③穿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④对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如低分子肝素等。⑤应在患肢静脉输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或在患肢静脉泵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⑥若发现导管脱出至40cm处时,应将其拔至35cm处,以防止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因为40cm处锁骨下静脉处于平坦部位,当液体进入时易形成涡流造成此处血栓形成。(10)穿刺处渗血①穿刺时选择肘下两横指位置进针,在皮下走一段后再进血管。②置管后1周内尽量减少屈肘运动。③置管后立即用纱球压迫穿刺点,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但不要太紧,以防影响血液回流。④一旦出现渗血,应按压穿刺点局部10~15min,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⑤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随意出入。(11)穿刺处渗液:①穿刺处渗液多为纤维蛋白鞘形成所致,可遵医嘱使用尿激酶溶解纤维蛋白鞘。②出现穿刺处渗液时用紫外线照射治疗,同时合并使用抗生素。(12)接触性皮炎:使用通透性强的透明贴膜或无纺敷料固定导管。在透明贴膜使用前涂抹无痛保护膜,防止易过敏敷料直接接触皮肤。【护理文件记录】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使用主要药物名称。记录置入PICC导管的厂家、型号、使用冲、封管液的名称及浓度。记录穿刺位置、臂围长度、穿刺静脉名称、导管置入长度、外露长度。记录穿刺过程是否顺利。记录固定方法及状况。记录X线检查结果,导管尖端位置。记录穿刺者姓名、穿刺日期。记录维护导管时间及维护者姓名、导管状况、患者反应。记录是否有静脉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记录拔管后做导管培养的结果。【评价】1.置管前是否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了评估.2.置管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操作程序符合要求:①医生开医嘱后进行置管;②选择血管正确;③进行置管前患者教育;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准备用品齐全;⑥进行置管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