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简史读后感3000字_第1页
审计简史读后感3000字_第2页
审计简史读后感3000字_第3页
审计简史读后感3000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一直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和监管部门关注和重视的问题。200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一个大国的总理如此重视假账问题,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促进提升财务信息的可信赖度方面,注册会计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专业的审计意见。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可以据此判断相关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从而采取相应对策。注册会计师职业在不同的国家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英国作为商品经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注册会计师职业出现得比较早,并且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地产生和发展,受外界的干扰相对较少,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观察和研究审计产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因及变化的形态。周华、莫彩华翻译的德里克·马修斯(DerekMatthews)《审计简史》一书,为读者了解英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特别是该书较为详细地展示了审计流程和审计技术发展的前世今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审计流程和审计技术的发展《审计简史》一书详细探讨了英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流程和主要审计技术在一个多世纪内的发展历程,包括账项基础审计、审计文件、测试和抽样、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计算机和审计、分析性复核等。账项基础审计是英国19世纪早期至20世纪60年代最主要的审计类型。由于该时期大部分的家族企业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来完成会计工作,因此,账项基础审计常常包括为客户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服务。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有三分之二的审计师为客户企业提供会计服务,这使审计师不得不把主要的工作精力都放在检查交易、验证计算和查验账簿方面。此外,账项基础审计一般还包括检查过账、验算合计数等基础性工作。这类审计的程序往往比较机械,且要消耗大量时间,一家上市公司的审计项目平均需要2—4名审计师花费1—3个月的时间完成,相较于检查具体的交易记录,账项基础审计对资产负债表的关注较少,审计师通常默认管理层提供的存货等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是真实的。早期审计所涉及的文件因事务所而异。20世纪60年代,有50%—60%的事务所每次或者经常使用审计计划书。事务所使用审计计划书主要是为了对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影响使用审计计划书频率的主要因素是客户规模。审计计划书(auditprogrammes实际上是具体审计事项的审计流程表,与我国读者一般观念中的审计计划是不同的概念)一般都和审计记录簿联系在一起,后者用于记录已执行审计工作的内容及其执行人。早期审计中很多事务所并没有具体的审计计划书,这些事务所会根据高级审计师头脑中的计划来执行审计。随着账项基础审计的减少,美国的事务所倾向于在审计过程中编制审计工作底稿。20世纪60年代以后,审计计划书和审计工作底稿开始流行,也越来越标准化和正规化。早期账项基础审计的一大特征是尽可能地检查所有项目,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对大客户的审计,因此抽样的方法就被采用。通过抽样如果发现了错误,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在职业审计产生之初,审计师会借助客户用于防止员工造假的内部检查系统来寻找审计证据。之后,内部检查系统逐渐发展成由内部审计员工自己主导的内部审计。在英国,开始只有规模较大或者运营水平较高的公司拥有内部审计系统。而美国公司在这方面比较超前,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利用内部控制的测试结果进行审计。由于英国公司在内部控制系统方面的落后,制度基础审计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成为主要的审计方法。随着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用于指出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漏洞的管理意见书也逐渐发展起来。虽然19世纪越来越多的审计师关注资产负债表项目,但此时账项基础审计的重点仍然是具体交易。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审计主要聚焦于资产负债表,并借助于客户的内部控制系统执行审计。虽然英国审计一开始在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定义和重要性问题上产生了争议,但美国式的资产负债表审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普及开来。审计师意识到验证资产和负债的重要性是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体现在审计师参与客户存货盘存以及通过函证验证应收款项。20世纪后期的电子计算机为审计带来了极其重大的变化。60年代,审计工作以检查手工分录、分类账和过账为主,到90年代则逐渐变成在个人电脑上点击鼠标为主。最初,由于不了解计算机,审计师尝试绕过计算机进行审计,这种方法只关注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以追踪审计路径。70年代开始,由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审计界转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或者用客户系统模拟一个虚拟的数据并使用审计师自己的软件来检验计算程序的可靠性,即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但绕过计算机的审计至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1980年前后,审计师采用了很多新的审计技术,开始通过正式的方法评估客户的固有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以及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审计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审计高风险、易出错的薄弱环节。重要性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个概念,审计师更关注那些具有重大影响的账户。最后,审计师开始正式使用分析性复核来计划审计工作和复核审计结果。分析性复核包括:与客户以前年度数据对比、与类似企业数据对比以及对比一些重要科目的比率关系,如果发现异常则需要对此进行深入调查。详略分明:讲述英国审计的历史历史专题的著作可以有多种写法,可以面面俱到大而全,也可以突出重点不及其余,本书显然属于后者。本书原文标题为AHistoryofAuditing:thechangingauditprocessinBritainfromthenineteenthcenturytothepresentday,可以直译为《审计的历史:英国十九世纪以来审计流程的变迁》。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研究英国审计历史的所有方面,而是重点选取了审计程序及其相关的主要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作者自己也说“诸如审计目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等问题则不是本书的关注重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确实是“略”的,译者将书名简化为《审计简史》是合适的。但从既定专题内容的阐述来看,则又是比较全面详细的,应该是详史。作者收集口述史材料,访谈了大量退休和在职的特许会计师,还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向各时期参与审计工作的当事人了解情况;收集了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审计费用数据,并深入分析了审计报告的内容;采用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法,即对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教材进行分析。此外,还对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不同时期的考试内容(尤其是与审计技术相关的试题)进行了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了解审计的发展历史。根据上述翔实的材料,刻画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的真实状况,为学术论证提供了扎实的证据基础。本书要素齐全,引言介绍了审计史研究的现状、收集史料的途径、各章专题,各章结尾有归纳性小结,便于读者了解总体的情况;引用的资料都以脚注的形式注明具体来源,读者如果想了解进一步的内容,可以根据提供的线索查阅相关资料;译者以适当的形式保留了必要的英文原文,如书名既有中文译名又保留了英文书名,专有名词后括号内附了英文(附原文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原著的内容),人名、脚注、参考文献直接用英文(有利于读者回溯查阅),对有英文基础的读者来说是特别方便有用的。引发思考:以更宏观的视野认识审计虽然中国国家审计历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比较迟缓,与其相应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也相对较晚。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注册会计师中介机构随西方列强势力登陆中国,先在租界内执业,后扩展到各大城市;先承揽外国商人会计事务,后独揽中国和外国商家会计事务。在华人和外国人商事纠纷处理中,这些机构往往使华商无端遭受欺侮和经济损失,所以中国经济界希望有自己的注册会计师,秉公而断。为此,北京政府农商部1918年9月7日颁布施行《会计师暂行章程》,就注册会计师资格、申请执业手续、执业范围及取酬、执业纪律及处分等进行了规范。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早期,政府就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并进行了管理。英国注册会计师职业产生的背景则截然不同,经历了从无到有、缓慢自然的演化过程,审计人员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服务,不同的客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审计技术方法。读者可以从书中细细品味英国审计流程和各种审计技术方法的逐渐演化过程。本书很多内容对于读者特别是审计人员来说似曾相识,与本书访谈者可能会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书中描述的审计技术方法目前仍被不同程度地使用,一些基本的要素仍被有关方面所关注和重视。从目前状况来看,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量不大的单位时,或进行舞弊审计时,仍会使用账项基础审计的方法。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测试和抽样、内部控制系统评价、资产负债表审计、计算机和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和分析性复核等,仍是目前广大审计人员常用的审计技术方法或工作内容。审计的深度和质量仍是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主管部门、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普遍关注的事项。读者可以从书中众多访谈者娓娓道来的经历和感受中,体悟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方方面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位置分析现象,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书中列举了学术界对审计史兴趣不大的现象,如在各种会计史论文汇编中,鲜有审计方面的文章;在为数不多的会计学通史中,审计多多少少曾被提及,但其所占篇幅与审计在实践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完全是不匹配的;仅有少量论文围绕审计史这一话题展开过精彩的论述,这些论文只能算是主流学术之外的少数派,史学家在审计史领域的研究不足,与数十年来业界对当代审计问题的重大关切形成了强烈对比。作者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审计实践的历史记录相对贫乏,过去会计师事务所大多不保存旧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操作手册;审计是相对机密的行为,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将其审计方法视为机密,不对外公布;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审计教材中的内容仅仅是“审计应该是怎样的”,他们很难找到描述真正的审计实务程序的可靠信息,因为这些信息仅在商业杂志的司法案件报道中有少量提及。作者关于学术界对审计史兴趣不大的现象和原因的观察及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换一个视角也许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作者一直将审计局限于审计专用的技术方法上,实际上这些方法在审计人员实际使用的方法中只占一小部分,好比大洋中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水下部分的体积更大。审计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是会计、财务及相关业务的技术方法。一个人如果只懂得审计专用的技术方法,对会计、财务方面的技术方法和相关业务一无所知,那肯定做不好审计工作。相反,一个人如果精通会计、财务技术方法及相关业务,则只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审计专用的技术方法,前者占的比重更大,后者对审计人员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和常识,前者才是审计人员需要持续学习和加强的,审计人员应该比被审计单位更懂财务和业务,才能与被审计单位在一个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