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_第1页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_第2页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_第3页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_第4页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学生:陈 晨学 号:1534001263416指导老师:胡丹2017年8月1日1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方法、湿化液的温湿度及选择,并在出现并发症时采取措施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选择对人体健康起到决定作用结论应提高人工气道湿化的技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词】气道湿化;化液;护;不良应2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进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道通道正常时,人体的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当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以上各种功能,吸入气体完全由下呼吸道加温和加湿。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下降,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分泌物不易排出,使肺部感染率身高,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阻塞。由于分泌物]的阻塞可出现肺不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致肺顺应性下降造成通气量减少[1。]]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伴随气道湿化极度的降低而升[2。因此,合理的呼吸道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气道湿化的方法,给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意见。1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吸入气体未经温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并发[3。气体湿化不足可以破坏气道纤]毛和黏液腺、使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基膜破坏、气管支气管黏膜细胞膜和细胞质变性、细胞脱落、黏膜溃疡和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等。气道内绝对湿度低限为20mg/人工气道建立后可以接受的低限为30mg/研究表明,在37℃时气道内的湿度为100,即44mg/L才能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临床常规流量设置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可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患者气道内有效湿化的重要性。2湿化方法2.1加热湿化器加热湿化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方法是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减少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直接刺激,使气体进入呼吸道后温度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并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致的分泌物粘稠和排除障碍。在使用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避免湿化器温度过高而引起气道黏膜烧伤及气道狭窄痉挛。具体措施有:提高湿化器温度缩短通气管(因为气体在软管中传送时每10cm传送管道度3下降1度在5内在4吸日3应换1。2(E)统凝人和(m适合于连接通气机和管道。人工鼻适用一些呼吸道黏膜条件好或有自主排痰能力的患者。使用简单、安全(没有电和热的危险)但是因为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因此,对于那些原来就存在脱水、低温或肺疾患引起的分泌物滞留者,人工鼻并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人工鼻存在内部无效腔并具有一定的阻力,成人无效腔量为50-100m,阻力为2.5cmHO(LS,无效腔和阻2力的存在降低了通气,增加了呼吸功能,对于潮气量较小或微机困难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人工鼻人工鼻每24小时更换一次被痰液感染或堵塞时应随时更换人工鼻清洗、消毒后会失去湿化、过滤作用,故不能反复使用。如果发现人工鼻内壁的水珠很多,证实湿气产出量高,湿化效果好。2.3湿化液推注法2.3.1间断推注法临床上通常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3-5m,脱去针头将湿化液直接注入气管内,但注入时机没有明确的规定。李莉娟、邓琼芳等人认为在病人吸气时沿导管[]壁滴入能使病人将湿化液吸入气管深处从而提高其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4[]虽然注射器间断注入湿化法是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湿化液方法,但大多数人认为此法由于一次气道滴药量大,易引起病人产生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SPO下2]降、血压升高等并发[5。同时,由于刺激性咳嗽,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42.3.2持续滴注法对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咳嗽。使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减少咳嗽次数及其对气道黏膜的损[6。持续给药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使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效果明显优于间断给药。2.3.3输管续注减静输针,脉液排将皮针管人气道内管管入1-8m管开入58m定管以0.2.mmn]的度续注[7。此方床材、济作便不准制入]速及化。2.3.4持续泵注法用输液泵持续注入湿化液,能将湿化液稳定、缓慢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功能。该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小,患者感觉舒适,几乎不引起刺激性咳嗽,改变了输液管持续持续滴入湿化液不易控制湿化过程的缺点。该法符合人体气道湿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减轻痰液粘稠度,不易引起痰痂保证了呼吸道通畅此法临床普遍适用评价效果较高取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连接好延长管直接连接到导管内深度同输液管发并用胶布固定于外围,再将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泵上,调节好推注速度,一般为4-6ml/。繆争[8]主张根据病人痰液的性质调整微泵速度,痰少为4-8ml/;痰液粘稠,量多者速度调至8-20ml/以保证湿化气道使痰液稀释而张晴[9]主张视室温体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病人出入量多少痰液量和性质适当调整吕淑[10]强调用微量泵控制湿化滴速,速度可以与常规相同,但要先将滴入针头穿入在吸氧管1/3至1/2处,更能充分湿化吸入的氧气,经比较,作者认为微量泵调节的湿化速度应根据患者痰液的性质进行个体调节。微量泵的使用,提高了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并且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2.4超声雾化超声雾化是利用超生声能为动力,将湿化液撞击成直径0.5-1.0um的雾滴,有较高的穿透性,并随患者的呼吸进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从而达到湿化和药物治疗的目的。超声雾化优点具有雾滴均匀、无噪声、可调节雾量等。缺点是较长时间雾5化可导致肺不张,血氧分压下降,所以,临床上应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每h入n温。3湿化液的选择3.1无菌蒸馏水属低渗液体,因不含杂质,被广泛用于呼吸机常规呼吸道湿化。蒸馏水稀释黏液的作用较强,但刺激性较生理盐水大,可应用在分泌物粘稠、量多、需要积极排痰的患者。3.20.45%盐水采用0.45氯化钠溶液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它吸收后在气道内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11。提倡选择0.45%氯化钠溶液作为湿化液。]3.31.25%碳酸氢钠陈超男[12]通过实验证明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其碱性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软化,痰液变稀薄,其湿化效果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此外,真菌在碱性环境中不宜生存,故碳酸氢钠还有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研究表明碱性溶液具有皂化功能,使用1.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呼吸道冲洗,局部形成弱碱性环境,使痰痂]薄[3加]]肿[4用%染]。4湿化液的温度湿化液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2-3℃,进入呼吸道后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可使相对湿度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若需要加强湿化,应相应提高吸入气体温度,但不应40℃。如温度40℃,即使水蒸气饱和,纤毛活动也会消失,并有喉痉挛、发热、出汗、呼吸功能增加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气道烧伤,高热反应。因为正常人体内热量的放散约90皮肤负担7%-8由肺负担,如长时间吸入温度过高气体,即肺的散热功能丧失,吸入的热量皮肤来不及放散时,导致体温升高。为增加皮肤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外周循环血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荷。温度30℃,纤毛运动也会受到抑制,温度过低失去湿化作用,气道过敏者易诱发哮喘发作,个别患6者可引起寒战反应。所以,在采取湿化措施的同时,还要控制气体的温度,才能发挥湿化的应有作用。调节吸入管道气体温度,使之保持在32-3℃的范围内,避免]在管道内形成冷凝液,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VA)的发[15。]5湿化液的量及速度湿化液量取决于室温、体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患者吸入气量的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质等因素,以每日不少于250ml,速度以10-20ml/h为宜,但确切的量需视临床情况调整。痰液粘稠程度和引流是否通畅是衡量湿化的可靠指标,如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粘液块咳出,表明湿化满意;如痰液过分稀薄,而且咳嗽频繁,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需要经常吸痰,提示湿化过度应酌量减少湿化量反之湿化不够姜超[1将痰液粘稠度分为Ⅰ(稀液,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玻璃接管内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Ⅰ度粘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管内壁有痰次l隔h度次l隔h次l隔h。6气道湿化的不良反应及处理6.1人工气道湿化的常见并发症湿损于0引、大细水脱。2施7在湿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湿化时不良反应,随时调整湿化液的量及速度以及吸入气体温度等,规范操作,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7小结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湿化的各种方法均有显著疗效,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性地为病人进行气道湿化,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以达到最佳的湿化疗效,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8致谢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胡丹老师从一开始的选题和写作过程中,胡丹老师给我提供了各种意见与支持,并引导我逐步解决各种问题,使我的毕业论文条理化、规范化,同时使我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水平。胡丹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作为我的指导老师让我感动万分的荣幸。在此,衷心的感谢胡丹老师对我的指导!感谢电大所有的老师及同学对我的帮助。9参考文献[1]徐玉花.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87320-22[2]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9.[3]李有莲,郭搂英.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41.[4]李莉娟.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改进[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6(7):35-37[5]郎玉琴,张美娴付美花.止痛泵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9):521.[6]张建美,杨丰娟.气道湿化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45-46.[7]赵青,张青燕李爱军.气管切开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35.[8]繆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9]张晴.气管湿化护理现状与发展[J].现代护理,2002,8(11):857.[10]吕淑华.气道管理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1,17(2):6.[11]杨军平,张宏.呼吸道管理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