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论大课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第1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第2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1.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当前第3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当前第4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当前第5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当前第6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2.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当前第7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当前第8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2002年9月,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2004年10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当前第9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2006年10月8-11日在京召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引亿万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当前第10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视频当前第11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一、这是我们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性。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第12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概论大课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第13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当前第14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当前第15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1.何谓“社会”
当前第16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当前第17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2005年2月,胡锦涛主席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当前第18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当前第19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当前第20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当前第21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当前第22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当前第23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当前第24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篇_标清.flv当前第25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
当前第26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二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前第27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当前第28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
三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有人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你认为呢?
当前第29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适用于抽象简约及相关类别演示POWEPOIN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当前第30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概论大课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第31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の重要意义当前第32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第33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No.1理论意义No.2实际意义当前第34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No.1理论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当前第35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No.1理论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社会和谐精神文明政治民主经济富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当前第36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No.1理论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当前第37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No.2实际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三、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当前第38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让座——物管1301作品当前第39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故事在这里发生。。。当前第40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演员表青年乙——段晶晶抱娃妇女——段熔熔司机——高攀战士甲——孙如坤孕妇——王薇售票员——王冠琳战士乙——闫超老爷子——叶星青年甲——张雪梅当前第41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谢谢观赏!当前第42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概论大课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第43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当前第44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重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当前第45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全面发展。当前第46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工作方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当前第47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主要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当前第48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通过民主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当前第49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当前第50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根本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当前第51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富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当前第52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全社会创在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性国家基本形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当前第53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概论大课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第54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主体是什么?自然是和谐社会的人民了那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民的生存……当前第55页\共有65页\编于星期五\2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什么是民生为什么要改善民生改善民生从哪些方面入手从哪些方面实际落实当前第56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开户银行合同范本
- 个体老板合同范本
- vr公司合同范本
- 2025年烟台驾驶资格证模拟考试
- 化妆店转租上海合同范本
- 兽医诊所转让合同范本
- 副业兼职合同范本
- 二手车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 军旅衣服租赁合同范本
- 农村房屋场地出租合同范本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 山东省济南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真题答案】
- 综合应用能力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 Unit1Lesson2HowDoWeLikeTeachers'Feedback-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
- 香港(2024年-2025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人教版摸底考试试卷(含答案)
- 民法典物权编详细解读课件
- DL∕T 5136-2012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 《推力和拉力》课件
-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表格式全册教案
- 娱乐场所安全承诺声明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数学高一下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