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两则-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_第1页
第6讲《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两则-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_第2页
第6讲《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两则-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_第3页
第6讲《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两则-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_第4页
第6讲《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两则-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两则-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新课(六)《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两则

导入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知识竞赛题

1.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什么?

2.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谁?

3.“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耳朵”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4.“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5.“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6.“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7.“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8.“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的两则寓言故事。

(一)课文与注释

穿井得一人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穿,挖掘、开凿。《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宋之丁氏,____________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打水浇田,溉(gài),浇灌、灌溉汲(jí),从井里取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待,等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应答,回答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

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杞,周朝诸侯国。《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崩塌,坠落无(wú),没有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

告知,开导聚集的气体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你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纵使,即使(zhòng)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聚集的土块四方躇(chú),立;步,行;跐(cī),踩;蹈,跳。都是踩踏的意思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作品概述

《吕氏春秋》是公元前239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著作,又称《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吕氏春秋》中也有好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广为人知。

《列子》又称《冲虚经》《冲虚真经》,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都带有足以警世的教训,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三)内容分析与赏析

1.《穿井得一人》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2.《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四)课堂提问

《穿井得一人》

1.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

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杞人忧天》

1.杞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

2.杞人担忧到什么程度?

3.晓之者用了哪些话消除杞人的顾虑?他的答案科学吗?你怎么评价?

4.“晓之者”的话应该怎么读?

5.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忧?

6.“杞人忧天”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五)知识总结

1.《穿井得一人》

(1)古今异义

穿井得一人穿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国人道之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道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2)一词多义

①之

宋之于氏(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代词,代这件事)

国人道之(代词,代“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指这件事)

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求闻”)

②闻

有闻而传之者(动词,听说)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

求闻若之若此(名词,传闻,消息)

不若无闻也(动词,知道)

③其

a.及其家穿井(代词,他们,他)

b.其人曰(代词,那)

④于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向)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

(3)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杞人忧天

1.易写错的字

崩坠(zhuì);躇步(chú);废寝(qǐn);光耀(yào)

2.易读错的字

星宿(xiù)中伤(zhòng)充塞(sāi)舍然(shì)

3.通假字

身亡所寄“亡”通“无”

4.古今异义

①虚古义:处今义:空,虚伪

②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动词

③晓古义:开导今义:明白,知道

5.一词多义

(1)奈何

①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②奈地坏何(拿……怎么办)

(2)之

①因往晓之(代词,他)

②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结构助词,的)

6.词类活用

因往晓之使动用法,使……明白

7.重点实词

①杞国有忧天地崩坠(崩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忧愁、担心)

④若屈伸呼吸(就像)

⑤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和停留)

8.出自本寓言的成语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作业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题组1

1.解释词语意思:①崩坠()②只使()③四虚()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___________”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语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题组2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身亡所寄()②奈何忧崩坠乎()

③天果积气()④其人舍然大喜()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___________

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作业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①,家无井,出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⑤,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注释】:

①氏:姓。②汲:音jí,从井里打水。③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④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⑤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题组1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对曰()(4)若此()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题组2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不若无闻也(_)

2.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_____()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_()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3.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的危害。

作业

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闻而传之者()(2)及其家穿井()(3)不若无闻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B.本则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C.“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与“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意思是相同的。

D.《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列子·天瑞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新课(六)《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两则

导入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知识竞赛题

1.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什么?——东施

2.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谁?——井底之蛙

3.“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耳朵”出自哪个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4.“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出自哪个寓言故事?——画蛇添足

5.“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6.“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7.“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哪个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8.“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哪个寓言故事?——杯弓蛇影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的两则寓言故事。

(一)课文与注释

穿井得一人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穿,挖掘、开凿。《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宋之丁氏,____________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打水浇田,溉(gài),浇灌、灌溉汲(jí),从井里取水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待,等到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应答,回答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杞人忧天

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杞,周朝诸侯国。《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崩塌,坠落无(wú),没有依附,依托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

的忧愁、担心告知,开导聚集的气体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你身体四肢的活动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

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如果星宿(xiù),泛指星辰。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纵使,即使(zhòng)伤害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陷下去)了(又)怎么办呢?”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聚集的土块四方躇(chú),立;步,行;跐(cī),踩;蹈,跳。都是踩踏的意思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作品概述

《吕氏春秋》是公元前239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著作,又称《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吕氏春秋》中也有好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广为人知。

《列子》又称《冲虚经》《冲虚真经》,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都带有足以警世的教训,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三)内容分析与赏析

1.《穿井得一人》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2.《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四)课堂提问

《穿井得一人》

1.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

明确:我家因为打井从而节省了一个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

明确:丁氏打井挖出来一个大活人。

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

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要验证,去伪存真。

《杞人忧天》

1.杞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杞人担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废寝食”。

3.晓之者用了哪些话消除杞人的顾虑?他的答案科学吗?你怎么评价?

明确:“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他的解释并不科学,只能代表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关心他人,积极地开导他人,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晓之者”的话应该怎么读?

明确:淡然、从容。适合用平静的语气来读。

5.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忧?

明确:他知识丰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看事物比较透彻。看来拥有丰富的知识就不会因无知而忧虑了。

6.“杞人忧天”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讽刺毫无根据、没有必要的忧虑

(五)知识总结

1.《穿井得一人》

(1)古今异义

穿井得一人穿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国人道之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道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2)一词多义

①之

宋之于氏(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代词,代这件事)

国人道之(代词,代“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指这件事)

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求闻”)

②闻

有闻而传之者(动词,听说)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

求闻若之若此(名词,传闻,消息)

不若无闻也(动词,知道)

③其

a.及其家穿井(代词,他们,他)

b.其人曰(代词,那)

④于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向)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

(3)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杞人忧天

1.易写错的字

崩坠(zhuì);躇步(chú);废寝(qǐn);光耀(yào)

2.易读错的字

星宿(xiù)中伤(zhòng)充塞(sāi)舍然(shì)

3.通假字

身亡所寄“亡”通“无”

4.古今异义

①虚古义:处今义:空,虚伪

②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动词

③晓古义:开导今义:明白,知道

5.一词多义

(1)奈何

①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②奈地坏何(拿……怎么办)

(2)之

①因往晓之(代词,他)

②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结构助词,的)

6.词类活用

因往晓之使动用法,使……明白

7.重点实词

①杞国有忧天地崩坠(崩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忧愁、担心)

④若屈伸呼吸(就像)

⑤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和停留)

8.出自本寓言的成语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作业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题组1

1.解释词语意思:①崩坠()②只使()③四虚()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___________”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语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倒塌,坠落。②纵使,即使。③四方。

2.杞人忧天

3.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4.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题组2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身亡所寄()②奈何忧崩坠乎()

③天果积气()④其人舍然大喜()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___________

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

【答案】

1.①无,没有②掉下③果真④通“释”,解除,消除。

2.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3.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作业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①,家无井,出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⑤,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注释】:

①氏:姓。②汲:音jí,从井里打水。③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④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⑤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题组1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对曰()(4)若此()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1)等到(2)谈论(3)回答(4)像

2.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3.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题组2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不若无闻也(_)

2.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_____()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_()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3.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的危害。

【答案】

1.不如

2.(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

3.(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4.以讹传讹

作业

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闻而传之者()(2)及其家穿井()(3)不若无闻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B.本则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C.“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与“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意思是相同的。

D.《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答案】

1.(1)传播(2)等到(3)不如

2.(1)国都中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传”,古今异义,今义为“传递,传送”,古义为“传播”;“及”,一词多义,有“追赶上,抓住”“至,达到”“等到”“比得上”“遭受”等意,本句中,意为“等到”;“不若”,“若”的意思是“如,像”,“不若”,意为“不如”。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国,国都;道,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