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1.gi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2.gi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3.gi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4.gi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7b62ab11fbe03d73799be29c01e1c37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试卷答案第1页(共53页)广东医科大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答案(A卷)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专业:xxx题目部分,(卷面共有211题,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单选题(130小题,共0分)1、根据胃内容物的比重,可设计胃内漂浮制剂,为延长药物在胃肠道的()A、代谢时间B、释药时间C、滞留时间D、吸收时间答案:C2、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A、扩散B、转运C、代谢D、消除答案:B3、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答案:D4、生物药剂学是()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剂学新分支。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17世纪答案:C5、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A、转运B、消除C、处置D、处理答案:A6、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称为()。A、扩散B、转运C、处置D、消除答案:D7、漏槽条件下,药物溶出速度方程为()A、dC/dt=kSCsB、dC/dt=kS/CsC、dC/dt=k/SCsD、dC/dt=kCs答案:A8、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D、棕榈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E、棕榈氯霉素有效晶型的血液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液浓度高答案:D9、()主要分布于小肠、肺、肾等上皮细胞,主要生理功能是摄取消化道或体液内的小肽。A、肽类转运器B、核苷转运器C、葡萄糖转运器D、其他转运器答案:A10、药物理化性质毒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有利于吸收B、具有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有利于吸收,但脂溶性不可过大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大分子药物可通过上皮细胞含水膜孔转运吸收答案:E11、各类食物中,()的胃排空速率最快A、糖B、蛋白质C、脂肪D、均一样答案:A12、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C、均是D、均不是答案:A13、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Ph=A、lg(Ci/Cu)B、lg(Ci*Cu)C、lg(Ci-Cu)D、lg(Ci+Cu)答案:A14、在溶媒化合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D、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答案:D15、下列各种因素中除()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胃大部切除胃内容物黏度降低阿司匹林答案:D16、多晶型中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性B、亚稳定性C、不稳定性D、A、B、C均不是答案:B17、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是被动扩散过程,随着皮肤表面药物浓度的增加,渗透速率亦()。A、不变B、减小C、增大D、都不对答案:C18、药物经皮渗透速率随身体给部位而异。下列排序中属于从快到慢的排序为()A、头皮>手臂>腿部>胸部B、手臂>头皮>腿部>胸部C、头皮>腿部>手臂>胸部D、胸部>头皮>手臂>腿部答案:A19、对于直肠吸收差的药物,制成栓剂时可适当加入()。A、黏合剂B、吸收促进剂C、崩解剂D、致孔剂答案:B20、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B、某弱碱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C、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D、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答案:C21、经()是蛋白或多肽药物的最富前景的非静脉注射研究领域之一。A、口服给药B、肺部给药C、鼻腔给药D、皮肤给药答案:B22、一般药物由血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为A、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B、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C、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D、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E、肌肉、皮肤>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答案:B23、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B、无竞争性C、无饱和性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E、结合型可自由扩散答案:A24、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E、弱酸性药物易于向脑内转运答案:B25、红细胞的组成以()为主,还含有糖类、蛋白质、类脂、多糖、核酸、酶及电解质等。A、白蛋白B、血红蛋白C、糖蛋白D、脂蛋白答案:B26、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人体总体积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D、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E、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答案:D27、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人体总体积人体的体液总体积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答案:D28、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答案:B29、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答案:A30、()越大,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越强,对药物的贮存能力也越大。A、脂溶性B、水溶性C、疏水性D、K值答案:D31、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不能透过血管壁B、不能由肾小球滤过C、不能经肝代谢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答案:D32、老年人的肝血流量仅为青年人肝血流量的()%,这是造成药物代谢减慢的原因之一。A、10-20B、20-30C、40-50D、50-60答案:C33、肝脏时药物代谢酶的主要器官,肝脏发生病变显然会导致药物的生物转化能力()。A、增加B、无变化C、降低D、以上都不对答案:C34、主要针对药物结构中的羰基、羟基、硝基和偶氮基等功能基团进行的反应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答案:B35、酯类药物在体内,经过相关的代谢酶作用可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和醇。A、还原B、氧化C、结合D、水解答案:D36、谷胱甘肽的结合活性取决于它的(),通过去质子作用可增强巯基的亲核性。A、巯基B、羟基C、羰基D、羧基答案:A37、下列药物代谢酶中,在女性体内的代谢活性高于男性的是()。A、CYP2C19B、CYP3A4C、CYP2D6D、CYP2E1答案:B38、由氧化代谢酶参与的代谢反应属于()相反应。A、ⅠB、ⅡC、ⅢD、Ⅳ答案:A39、绝大多数的药物进入体内以后,会在细胞内()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反应,从而导致药物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变化。A、特异酶B、转运蛋白C、受体D、细胞器答案:A40、下列不属于药物氧化酶的是()A、细胞色素P450酶B、黄素单加氧酶C、单胺氧化酶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答案:D41、与具有酶诱导作用的药物合用时,由于代谢酶活性的增强,药物疗效会()。A、增强B、无变化C、减弱D、以上都不对答案:C42、当药物的排泄速度增大时,血中药物量(),药效降低甚至不能产生药效。A、增大B、不变C、减少D、以上都不对答案:C43、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肝B、肺C、脾D、肾答案:D44、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肝B、肺C、脾D、肺E、肾答案:E45、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的那一项A、肾小球过滤B、胆汁排泄C、重吸收D、肾小管分泌E、尿排泄过度答案:B46、尿量增加时,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重吸收减少。A、增大B、下降C、不变D、以上都对答案:B47、尿液pH影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药物的()。A、排泄B、吸收C、分布D、重吸收答案:D48、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小于125ml/min,表明该物质不仅经肾小球滤过,还被肾小管()A、重吸收B、排泄C、分泌D、分布答案:A49、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容积的血浆中该药物清除的能力被称为()A、肾排泄速度B、肾清除率C、肾小管分泌D、肾小球过滤速度答案:B50、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A、肾小球滤过率B、肾小管分泌C、肾小管重吸收D、尿量E、尿液酸碱性答案:C51、下列转运体中不属于摄取性转运体的是()A、葡萄糖转运体B、氨基酸转运体C、小肽转运体D、P-糖蛋白答案:D52、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2h,即表明该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为()(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A、1hB、4hC、2hD、0.5h答案:C53、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A、肾小球滤过率B、肾清除率C、速率常数D、分布容积E、药时曲线下面积答案:C54、表观分布容积是反映药物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若其值大,则表明该药()A、广泛分布于组织器官中B、主要在肝脏代谢C、主要分布在血液中D、主要分布在尿液答案:A55、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A、给药剂量B、尿药浓度C、血药浓度D、唾液中药物浓度E、粪便中药物浓度答案:C56、表观分布容积是反映药物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若其值大,则表明该药()A、分布广泛B、分布窄C、主要分布在血液中D、主要分布在尿中答案:A57、生物利用度是()A、评价药物制剂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B、就是绝对生物利用度C、与药一时曲线下面积无关D、无法比较两种制剂的吸收情况答案:A58、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A、隔室模型B、药动-药效结合模型C、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D、统计矩模型E、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答案:A59、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A、分布速度常数B、半衰期C、肝清除率D、表观分布容积E、吸收速率常数答案:D60、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一种变化规律A、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B、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C、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D、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E、药物体内分布随时间的变化答案:D61、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A、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B、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C、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D、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E、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答案:D62、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B、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C、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D、药物动力学是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E、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很长的路要走答案:E63、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因此该药物A、半衰期长B、半衰期短C、表观分布容积小D、表观分布容积大E、吸收速率常数大答案:D64、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有A、表观分布容积最大不能超过总体液B、无生理学意义C、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的真实容积D、可用来评价药物的靶向分布E、表观分布容积一般小于血液体积答案:B65、关于药物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B、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短C、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途径有关D、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释药速率有关E、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药物的吸收速率有关答案:B66、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消除相中,吸收速率一般小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物的消除情况。A、消除速率B、排泄速率C、转运速率D、分布速率答案:A67、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B、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液中的药物C、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D、清除率的表达式是E、清除率的表达式是答案:A68、药物动力学模型公式C=Xoe¯kt/V,k表示为()A、生物半衰期B、吸收速度常数C、消除速度D、消除速度常数答案:D69、以下表达式中,能反映重复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A、CssminCminB、Cssmax-CssminC、Cssmax-CssminCssmaxD、Cssmax-CssminCssmin答案:A70、药物半衰期主要取决于()A、分布容积
B、剂量C、给药途径
D、消除速率答案:D71、下列模型中,属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是A、B、C、D、E、都不是答案:D72、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答案:C73、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1,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A、0.693hB、1hC、1.5hD、2.0hE、4h答案:D74、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A、单次静脉注射给药B、多次静脉注射给药C、首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D、单次口服给药E、多次口服给药答案:C75、静脉注射某药物100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1,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5LB、10LC、50LD、100LE、1000L答案:D76、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C=C0e¯kt中,k表示为()A、生物半衰期B、吸收速度常数C、消除速度D、消除速度常数答案:D77、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A、时间B、mg/时间C、mL/时间D、时间的倒数答案:D78、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答案:B79、某药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A、50%B、75%C、88%D、94%E、99%答案:C80、以下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稳态后,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值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稳态最小血药浓度D、半衰期越长,稳态血药浓度越小答案:C81、以下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稳态后,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值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稳态最小血药浓度D、增加给药频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差值减少答案:C82、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C、药物的清除过程已经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答案:D83、药物动力学中把一条曲线分段分解成若干指数函数的常用方法为()A、残数法B、速率法C、亏量法D、最小二乘法答案:A84、在尿药法中,以log(Xu∞–Xu)对t作图,斜率为-K/2.303,本法称为()A、速度法B、累积尿药法C、亏量法D、尿药量法答案:C85、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B、kaC、VD、ClE、AUC答案:E86、单室模型口服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公式为()A、Xu=kaXo(1-e¯kt)/kB、C=kaFXo(e¯kt-e¯kat)/v(ka-k)C、fss=1-e¯ktD、Cn=Xo/V(1-e¯nkτ/1-e¯kτ)e¯kt(O≤t≤τ)答案:B87、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B、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C、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D、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E、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无关答案:D88、药物动力学α、β与K10,K12,K21的关系是().A、α+β=k10+k21+k12,α*β=k21k10B、α+β=k10+k21+k12,α*β=k12k21C、α–β=k10+k21–k12,α*β=k21k10D、α–β=k10+k21–k12,α*β=k21k10答案:A89、口服给药的负荷剂量与下列哪些参数有关()A、X0、τ、k、F
B、X0、ka、k、τ
C、Css、V
D、X0、τ、ka、F答案:B90、求算混杂参数α,β,Α,Β可采用()A、残数法B、亏量法C、速率法D、血药浓度法答案:A91、下列哪一项是混杂参数()A、α,β,Α,Β
B、K10,K12,K21C、Ka,K,β,α
D、T1/2,CL,V,A,B答案:A92、在临床用药时,若药物的溶解度小或有副作用,快速静脉注射有困难,此时应选择()给药。A、静脉滴注B、皮下注射C、肌肉注射D、口服给药答案:A93、口服给药的负荷剂量与下列哪些参数有关()A、X0,τ,k,FB、X0,τ,k,kA、C、Css,VD、X0,τ,F,ka答案:B9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答案:B95、静脉注射多次给药,达稳态时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可用()表示。A、Css=ko(1-eˉkt)/VkB、Css=k/VkC、Css=Xo/kVτD、Css=X/kV答案:C96、可用于表示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是A、RB、DFC、D、E、答案:B97、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为A、B、C、D、E、答案:C98、不常作为评价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是()A、消除速度常数B、达峰时间C、达峰浓度D、药-时曲线下的面积答案:A99、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A、单室模型B、双室模型C、静脉注射给药D、等剂量,等间隔答案:D100、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A、单室模型B、双室模型C、静脉注射给药D、等剂量,等间隔E、血管内给药答案:D101、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A、增加0.5倍B、增加1倍C、增加2倍D、增加3倍E、增加4倍答案:B102、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A、B、C、D、E、答案:B103、药物的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A、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B、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C、药物排泄的速度D、药物在靶器官的浓度答案:D104、以下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稳态后,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值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稳态最小血药浓度D、增加给药频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差值减少E、半衰期越长,稳态血药浓度越小答案:C105、以下表达式中,能反映重复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A、B、C、D、E、答案:A106、静脉注射多次给药,达稳态时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可用()表示。A、Css=ko(1-eˉkt)/VkB、Css=k/VkC、Css=Xo/kVτD、Css=X/kV答案:C107、肾小管的主动分泌的两种机制—阴离子转运系统和阳离子转运系统,其转运机制不同的特点是A、均需能量B、逆浓度转运C、存在转运饱和现象D、适合转运有机酸或有机碱答案:D108、在用于判断体外酶代谢、细胞或膜转运与体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解析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时,应该使用下述哪个药动学参数A、B、CD、答案:A109、在小肠吸收过程中,某个药物是外排型载体P-糖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A、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B、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C、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D、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答案:D110、下述描述自身酶抑制作用不正确的是A、时间依赖药物动力学B、非线性药物动力学C、米曼型动力学D、产物抑制答案:C111、药物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药物B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药物A单用时t1/2为4h,如药物A与药物B合用,则药物A的t1/2为()A、小于4hB、不变C、大于4hD、大于8h答案:B112、治疗指数低的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主要在肝脏代谢发生羟基化反应,生成无药理活性的羟基苯妥英钠(占50%~70%),其代谢过程可被饱和,这样随着剂量的增加,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B、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C、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D、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答案:D113、青篙素连续给药后可诱导自身药物代谢酶,连续给药7天后,关于清除率和AUC的叙述正确的是A、口服清除率和AUC均降低B、口服清除率和AUC均增加C、口服清除率降低和AUC增加D、口服清除率增加和AUC降低答案:D114、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中哪一个叙述不正确A、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B、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C、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不会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D、其他药物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答案:C115、当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酶抑制剂合用时比单独应用的效应()A、无效B、减弱C、不变D、增强答案:D116、抗心律失常药丙吡胺在治疗剂量时会出现明显的可饱和血浆蛋白结合过程。当剂量增加时,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A、按剂量的比例下降B、按剂量的比例增加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D、/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答案:C117、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不正确A、此种结合是可逆过程B、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C、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D、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答案:B118、Km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为Vm的一半时所对应的()。A、血药浓度B、消除速率常数C、吸收速率常数D、排泄速率常数答案:A119、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曲嗪是小肠吸收型载体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时,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B、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C、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D、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答案:C120、静脉注射后,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单指数项方程特征情况下,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所需要的时间A、50%B、25%C、63.2%D、73.2%答案:C121、对于静脉注射后具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A、1.693B、0.693C、0.3465D、2.693答案:B122、一阶矩定义为()与血药浓度的乘积与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表观分布容积B、时间C、血药浓度D、清除率答案:B123、应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隔室的分析方法。它主要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的药物。A、隔室B、非隔室C、线性D、非线性答案:C124、零阶矩阵的数学表达式为A、B、C、D、答案:A125、对于静脉注射后具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t1/2=()×MRTivA、1.693
B、0.693C、0.3465D、2.693答案:B126、用矩量估算药动学参数的药物体内过程必须符合条件为()。A、线性动力学过程B、非线性动力学过程C、一级动力学过程D、零级动力学过程答案:A127、静脉滴注给药的为A、B、C、D、答案:B128、药-时曲线下的总面积称为A、一阶矩B、零阶矩C、三阶矩D、二阶矩答案:B129、静脉注射后,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单指数项方程特征情况下,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所需要的时间A、50%B、25%C、63.2%D、73.2%答案:C130、应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隔室的分析方法,它主要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的药物。A、隔室B、非隔室C、线性D、非线性答案:C二、多选题(52小题,共0分)1、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答案:CDE2、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答案:ACDE3、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B、P-gp药泵作用C、胃排空速率增加D、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E、溶媒牵引效应答案:AB4、下列()属于生理因素A、种族差异B、年龄差异C、性别差异D、生理与病理条件差异E、遗传因素差异答案:ABCDE5、改善跨细胞膜途径吸收机制有A、改变黏液的流变学性质B、提高膜的流动性C、膜成分的溶解作用D、溶解拖动能力的增加E、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答案:ABCE6、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A、组织流动室法B、外翻肠囊法C、外翻环法D、肠道灌流法E、肠襻法答案:ABC7、以下哪几条是被动扩散的特征()A、不消化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答案:AC8、药物在肺部沉积的机制主要有()A、雾化吸入B、惯性碰撞C、沉降D、扩散答案:BCD9、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流失C、弱碱性药物调节制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答案:AB10、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流失C、弱酸性药物调节制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答案:AB11、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B、酞氨苄青霉素是氨苄西林的前体药物,在肝脏转化为后者而发挥作用。C、黄体酮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D、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皮肤、鼻腔、直肠、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答案:CD12、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包括A、氧化B、还原C、水解D、结合答案:ABC13、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A、药酶有一定的数量,因此可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B、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型药物灭活,井从体内排出。C、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D、盐酸羟苄丝肼为脱羧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入脑量。答案:ACD14、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A、葡萄糖醛酸B、乙酰辅酶AC、S-腺苷甲硫氨酸D、硫酸答案:ABCD15、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B、酞氨苄青霉素是氨苄西林的前体药物,在肝脏转化为后者而发挥作用C、黄体酮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D、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皮肤、鼻腔、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答案:CD16、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A、葡萄糖醛酸B、乙酰辅酶AC、S-腺苷甲硫酸氨D、硫酸答案:ABCD17、体内的总消除情况包括()A、肾排泄B、胆汁排泄C、生物转化D、体内消除的一切其他可能的途径答案:ABCD18、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将药物体内转运的速率过程分为()A、一级速率过程B、零级速率过程C、非线性速率过程D、以上都对答案:ABCD19、零级速度过程的特点是()A、药物吸收速度是恒定的B、药物消除速度是恒定的C、剂量与AUC成正比D、尿药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答案:AB20、下列关于生物半衰期t1/2正确描述的是()A、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t1/2短B、代谢慢、排泄慢的药物,其t1/2长C、同一药物用于不同个体时,t1/2可能不同D、在联合用药情况下,t1/2可能发生变化答案:ABCD21、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描述的是()A、血药浓度高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小B、血药浓度低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大C、血药浓度高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大D、血药浓度低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小答案:AB22、一级速度过程的特点是()A、半衰期与剂量无关B、速度是恒定C、剂量与AUC成正比D、尿药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答案:ACD23、关于生物利用度叙述正确的是()A、系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是试验制剂与静脉注射制剂相比较C、生物利用程度常用AUC表示D、研究所用的参比制剂必须安全有效答案:CD24、药物动力学可包括()A、隔室模型B、基于统计矩原理的非隔室模型C、非线性药动学模型D、生理药动学模型答案:ABCD25、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隔室模型可分为()A、单室模型B、双室模型C、多室模型D、封闭型模型答案:ABC26、以尿药排泄数据法求算药动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A、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泄B、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C、大部分药物可以不是原形从尿中排泄D、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答案:AB27、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A、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B、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C、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D、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E、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答案:ACE28、下列哪一类药物一般不宜给予负荷剂量()A、半衰期短的药物(t1/2<30min) B、半衰期中等的药物(t1/2=3~8min)C、半衰期长的药物(t1/2>24h)D、治疗指数窄的药物答案:AD29、某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血管外重复给药时()A、稳态的达峰时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B、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C、每一次给药周期的峰浓度在两次给药间隔内D、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以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答案:BC30、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A、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进制C→t作图B、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t作图C、当药物代谢产物的消除速率常数大于原形药物的消除速率时,药物代谢产物血浆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作图D、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作图E、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作图答案:BCDE31、尿药排泄速度法的特点是()A、要求集尿7个半衰期B、不需要全部尿液,C、适合于半衰期长的药物D、对尿药排泄速度的波动不敏感答案:BC32、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由以下相组成()A、吸收相B、分布相C、消除相D、转运相答案:AC33、尿药排泄亏量法的特点是()A、要求集尿7个半衰期B、不需要全部尿液,C、适合于半衰期长的药物D、对尿药排泄速度的波动不敏感答案:AD3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A、有利于药物进一步吸收B、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易发生竞争置换现象C、加快药物发生作用D、血浆蛋白量低者易发生药物中毒答案:BD35、血药浓度法应用广泛,但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困难,如()A、某些药物用量甚微,从而血药浓度过低,难以准确测定B、血浆成分复杂,杂质的干扰严重C、受体内基础浓度的影响D、多次采血对人体有损伤答案:ABCD36、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尿药排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A、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的药物B、用量太小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大的药物C、用量太大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小的药物D、血液中干扰性物质较多E、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答案:ABDE37、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由以下部分组成()A、吸收相B、分布相C、消除相D、转运相答案:ABC38、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有()A、作图判断B、AIC法C、F检验D、t检验答案:ABC39、某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血管外重复给药时()A、稳态的达峰时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B、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C、每一次给药周期的峰浓度在两次给药间隔内D、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以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答案:BC40、可用来反映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A、坪幅B、波动百分数C、波动度D、血药浓度变化率答案:BCD41、应用叠加法原理预测重复给药的前提是A、一次给药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动力学参数B、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同C、每次剂量的动力学性质各自独立D、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E、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可以不同答案:ACD42、多剂量函数式是A、B、C、D、E、答案:AD43、可用来反映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A、坪幅B、波动百分数C、波动度D、血药浓度变化率E、答案:BCD44、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A、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B、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C、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量有关D、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E、剂量加倍,稳态浓度也提高一倍答案:BCD45、以下有关重复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累积总是发生的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答案:ABD46、为便于研究,规定大剂量给药时的条件为()A、每次给药剂量相同B、给药间隔时间相等C、每次给药剂量可以不相同D、给药间隔时间可以不相等答案:AB47、以下关于重复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累计总是发生的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注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答案:ABD48、某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血管外重复给药时A、稳态的达峰时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B、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C、每一次给药周期的峰浓度在两次给药间隔内D、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以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仅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答案:BC49、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理分比所需的时间与以下因素有关A、半衰期B、给药次数C、生物利用度D、负荷剂量E、维持剂量答案:AB50、下列哪些参数可用于评价缓控释制剂的质量A、血药波动程度B、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吸收半衰期C、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末端消除半衰期D、AUCE、给药剂量答案:AB51、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A、是容量限制过程 B、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C、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不成正比D、酶系统和载体参与答案:ABCD52、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A、半衰期与剂量无关B、一级速度过程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C、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D、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答案:ABCD三、判断题(5小题,共0分)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答案:对2、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答案:对3、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个人考核总结(3篇)
- 2025年二级分销商合作协议(三篇)
- 2025年企业出纳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例(三篇)
- 2025年中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月活动总结例文(三篇)
- 2025年五年级体育教师工作总结参考(2篇)
- 2025年临时招用工人合同(三篇)
- 2025年人事部助理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样本(二篇)
- 2025年主治医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例(二篇)
- 2025年中学校本培训的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 2025年个人购房居间合同范文(2篇)
-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分享
- 《公有云服务架构与运维》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真题附答案
- 110kV变电站专项电气试验及调试方案
- 2024年广西桂盛金融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外卖星级(商家评分)计算表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外出检查病人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应急预案演练
-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DLT+5054-2016》详细解读
- 幕墙施工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