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在县域高中的实践研究_第1页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在县域高中的实践研究_第2页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在县域高中的实践研究_第3页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在县域高中的实践研究_第4页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在县域高中的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在县中的实践研究【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方针。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日益显著,优秀教师和生源不断向市区学校聚集,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面临生源、师资双流失,教学质量下滑等诸多问题,被称为“县中塌陷”现象。笔者在县中已经任教十年并长期分管电教工作,深切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县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缩短与市区学校差距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从县中教育现状、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的路径三方面探讨一些实践和认识。【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县中一、县中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现状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2020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如期实现普及目标。截至目前,我国县中规模超过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总数一半,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县中就读,可以说县中是连接城乡教育的枢纽,肩负着带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学生接受公平、有质量教育的美好期望。办好县中,对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服务国家乡村振兴和人才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县中与市区学校差距正日益扩大,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每年中考全县前100名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考生留在了县中,其余均选择了教育资源更加优秀的市区高中甚至是省内其他市区强校。同时自2013年以来,笔者所在的学校累计有40多名年轻骨干教师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市区中学和辞去公职去待遇更加优厚的私立高中,尤其是新入职的研究生学历教师几乎流失殆尽。这就造成市区学校师资力量越来越好,家长也更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优质资源学校就读,市区学校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而县中则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即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多,30岁以下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多,而中青年骨干教师则很少。特别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实行选课走班,县中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都制约了县中的发展。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如果得不到良好发展,我们整个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所以必须把县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而整体提升我国普通高中发展水平。二、推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21年12月,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5年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针对县中师生流失问题,《计划》一方面加强招生统筹管理,落实地市招生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坚决遏制县中优质生源过度流失,坚决遏制一些学校跨区域特别是跨市域、跨县域争抢生源的问题;另一方面,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老师,防止优秀骨干教师过度流失。“教育公平是社会正义的重要基础,要继续推动教育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造福全民,通过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近十年来,我国先后实施高中总体改造规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4570所,大班额比例明显下降。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仪器设备价达到4968元,配备体育、音乐、艺术器材、科学实验仪器的学校占比超过95%。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达100%,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将32个省级平台全部接入,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为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十年来,笔者所在的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全县学校网络与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目前两所县中所有班级全部配备了教学触控一体机,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出口带宽均达到了800兆以上,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改善,搭乘着信息化的快车,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正不断缩小。三、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的实践路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因此教育系统要立足于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顺势而为,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教育现代化,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力引擎。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县中应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多元化、特色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策略,积极打造科技赋能的现代学校,探索新时代学校发展新路径,不断缩短与市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差距。从县中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探索教育信息化实践路径:1.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县中与市区学校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市区学校的老师拥有更高的学历水平、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而县中教师拥有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获取信息化资源的能力也很弱。因此,建立远程教师培训平台和教师自主学习平台,加强县中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县中教师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互联网远程培训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能够和教育发达地区的老师在线交流,互相探讨学习。县中学校应围绕教学应用主线,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提升培训活动,逐步帮助教师理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进而建构校本信息化培训体系。自2020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协调中央电教馆在笔者所在的县开展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协调北京师范大学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本县师生教育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专家指导和帮助本县教师参加线上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活动,有力地支撑了“停课不停学”工作开展。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本县的教育正在“弯道超车”。2.丰富信息化教育资源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逐步缩小县中与市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差距,有力推进教育公平。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平台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赋能社会、教育创新等功能,是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也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县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类国家平台,获取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根据学校实际,组建学科信息化骨干队伍,开发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课程资源,建立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信息高度共享,使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方便的进行教育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同时借助国家实施的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充分对接名校资源,积极探索县中教师和名校名师“教研教学共同体建设”,推行“线上名师+县中教师”的“双师教学模式”,畅通信息互动交流渠道,实现远程集体备课,不断加强校际间教学和科研合作,全面提升县中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笔者所在的县先后获得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以及社会各界捐助专项资金持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受捐赠的“教育信息化2.0公益平台”在新冠疫情期间,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确保全县学校“教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学进度没有收到丝毫影响,使得本县的线上教学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全面提升了教师的线上教育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3.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5G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悄然融入现代教育,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概念指导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重新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进行预习,通过网上测评系统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课中,借助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利用视频、动画、电子教材等信息化教育资源,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和性格特征画像,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推送差异性作业,巩固扩展课堂知识,助力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丰富信息化教育模式和文化,在课堂实践中,注重积累成功的教学案例,认真分析和研究,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加以推广。总之,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在和谐融洽的交流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和情感交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4.完善信息化教育评价体系教育信息化为县中学校跨越式发展带来全新机遇,在新兴技术不断融入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县中学校要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担当作为,利用信息技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使教育评价更加客观、公平和准确。在信息化教育评价过程中,强化评价主体和手段的多元性,注重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学校可以跟踪和监测教学的全过程,如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变化、作业完成情况等,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提供动态、实时的评价结果反馈,实现以评促教,为学校的教育决策和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完善信息化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