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起源-书评-2_第1页
心理学的起源-书评-2_第2页
心理学的起源-书评-2_第3页
心理学的起源-书评-2_第4页
心理学的起源-书评-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的起源——《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前言:书目简介:《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是安东尼·HYPERLINK"/item/%E6%96%AF%E6%89%98%E5%B0%94"\t"/_blank"斯托尔编著的一本图书。精神分析是在针对神经症的临床实践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理论与技术,是对人的精神结构有史以来最为深邃和细致的考察,拉康强调,精神分析就是对人的主体历史的重构,精神分析的目的是达到“你即如此”的狂喜。也就是说,精神分析表面上能够解决症状,实质上是在分析中对人的整个精神历史进行梳理,达到直面症状、重构人格的自我更新。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该书重点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原理,是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的一本重要书籍。作者简介:安东尼·斯托尔(AnthonyStorr),英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作家;牛津大学研究员;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和皇家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斯托尔的研究领域涉及从性欲错乱症到人类的侵略性、从人类对于孤独的需求到创造的冲动等诸多方面。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同时深受荣格影响,但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坚决拒绝职业中的教条主义,对已有的精神疾病划分极不赞同。他专注于分析人类的负面情绪,以富有创造力的理念治疗相关疾病。弗洛伊德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HYPERLINK"/item/%E7%B2%BE%E7%A5%9E%E7%97%85/920"\t"/_blank"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HYPERLINK"/item/%E7%B2%BE%E7%A5%9E%E5%88%86%E6%9E%90%E5%AD%A6%E6%B4%BE"\t"/_blank"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HYPERLINK"/item/%E7%BB%B4%E4%B9%9F%E7%BA%B3%E5%A4%A7%E5%AD%A6"\t"/_blank"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HYPERLINK"/item/%E7%97%85%E7%90%86%E5%AD%A6/5615392"\t"/_blank"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HYPERLINK"/item/%E6%AD%8C%E5%BE%B7%E5%A5%96"\t"/_blank"歌德奖。1936年成为HYPERLINK"/item/%E8%8B%B1%E5%9B%BD%E7%9A%87%E5%AE%B6%E5%AD%A6%E4%BC%9A"\t"/_blank"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HYPERLINK"/item/%E6%BD%9C%E6%84%8F%E8%AF%86/65867"\t"/_blank"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HYPERLINK"/item/%E5%8A%A8%E5%8A%9B%E5%BF%83%E7%90%86%E5%AD%A6"\t"/_blank"动力心理学、HYPERLINK"/item/%E4%BA%BA%E6%A0%BC%E5%BF%83%E7%90%86%E5%AD%A6"\t"/_blank"人格心理学和HYPERLINK"/item/%E5%8F%98%E6%80%81%E5%BF%83%E7%90%86%E5%AD%A6/1252434"\t"/_blank"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反应反应破坏抵制潜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的融合边界本我意识压抑对抗根源反应反映死本能性意识的压抑梦和幻想精神分析理论超我意识自我意识自省性爱欲本能早先创伤的压抑学术思想框架分析图:反应反应破坏抵制潜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的融合边界本我意识压抑对抗根源反应反映死本能性意识的压抑梦和幻想精神分析理论超我意识自我意识自省性爱欲本能早先创伤的压抑正文:壹:文本脉络梳理:第一节:弗洛伊德大事年录1856年5月6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于一个犹太羊毛商人的家里,母亲生育有八个孩子,他的母轻比父亲小二十多岁。少年时代的弗洛伊德智力超前异常勤奋。他连续六年在班里名列第一。而且到毕业时他就已经掌握了九门语言。但是,弗洛伊德的童年却十分的孤独。他小时候从来不和非犹太人交往,并且和自己的妹妹关系紧张,因为自己过度专注于学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不多。1873年秋天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他受厄恩斯特·布吕特的影响认为所有的生命过程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来解释。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成为了决定论者。这对他以后的精神分析研究,无不影响。1885年10月,夏尔克关于歇斯底里研究激起了佛洛依德对神经官能症问题而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兴趣。弗洛伊德由此转向精神分析研究。1895年,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罗伊尔合作完成《关于歇斯底里症的研究》,正式开始了他精神分析的研究生涯。1897年,弗洛伊德父亲去逝。他开始了对自己的自我分析,尤其是对自己梦境和性格的分析,在这之后他写成《梦的解析》。并于1899年出版。1902年成立心理分析协会,主要成员有弗洛伊德,荣格,蓝特,费登,阿德勒。1905年他发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其中一本就是最有争议的《性学三论》,书中他表达了关于婴儿期性欲以及其与性倒错和神经症之间关系的观点。1914—1915年精神分析学派分裂。阿德勒,荣格正式与弗洛伊德风道扬镳,两人分别创立个体心理学与分析心理学。1913年弗洛伊德出版《图腾与禁忌》,并正式提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1920年弗洛伊德26岁的女儿去世,两个儿子被卷入战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于1920年创立能了死本能理论,即死的愿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对立面。1923年春,弗洛伊德患上口腔癌。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伦敦去世。第二节:核心思想——创伤压抑和潜意识形成 1885至1886年间弗洛伊德在巴黎的短暂停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夏尔克的理论使弗洛伊德意识到思想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可能是成为神经官能症综合征的起因。夏尔克在研究中,发现病人从未患上由某个外围神经损耗而造成的麻痹,但是却出现了某个肢体的瘫痪。他进一步这样证明,歇斯底里症可以通过催眠治疗,治愈和再次人为引发。弗洛伊德从催眠实验中发现,要了解神经官能症,必须从心理学,而不是从神经病学入手。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他认识到潜意识里出现的心理过程可能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紧接着弗洛伊德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首篇文章,《歇斯底里症研究》中写道:“当我们成功的将引发症状及产生情感影响的那个事件的记忆重新追回当病人将整个事件及其后果,极尽详细的描述之后那个歇斯底里的症状,便立刻永久的消失了。”引用原文。引用原文。这些回想是病人,曾经经历过的创伤性记忆。而这些记忆只有在特定情况下被某种特定因素触发才能被重新回忆。而这些记忆被回忆的时候也是病人病症发作之时。弗洛伊德进一步认识的,人脑内部存在着一种自我防卫体制——它力图进入意识里,将创伤性的记忆和创伤情感从脑中试图去除出去。但是这些创伤性的情感和创伤性记忆不可能从脑中被彻底抹去。因此他们被压抑下来,被压抑下来的负面情感和创伤隐藏在人脑中,并逐渐形成了潜意识。潜意识一般在人清醒,或者是在人有自主意识的时候被压抑着。只有当人不自觉的,或者是非清醒状态下潜意识才会换被唤醒。弗洛伊德在接下来断言:“在许多病症中创伤,虽然表面上出发了症状,但是它的影响,通常太微小,不足以成为决定因素。”引用原文。引用原文。这也促使弗洛伊德去寻找一个最初的创伤性记忆。1913年,弗洛伊德发表《性学三论》。并在《性学三论》中提出:“一套理论开始形成,他产品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信誉涵停留在或者被带回到了一种婴儿状态。”原文。原文。弗洛伊德接着论述婴儿性欲由松散的性本能组成。它们最初去独立存在,但后来合并成为成年人的性欲。这些性本能包括性虐待和受虐待,同性恋,裸漏癖,恋物症等。所有的这些子本能能在成年人身上都能找到痕迹,但是在特殊群体身上特别突出。但不论如何,当这些子本能被压抑的时候早期的创伤就会形成,当成年人的性本能再次受到压抑的时候就会唤起早年前的创伤。弗洛伊德在日后研究俄狄浦斯情结时,意外发现,不单单现实创伤会被压抑,得不到实现的幻想也会被压抑。不论存在还是不存在现实创伤,只要本能冲动被压抑,日后就会引起潜意识和精神变化。以下为本节思维框图:精神病变精神病变突变本能冲动创伤多重压抑压抑体潜意识体突变本能冲动创伤多重压抑压抑体潜意识体肢体病变肢体病变第三节俄狄浦斯情结的发现弗洛伊德接下来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与父亲和母亲间的关系,包括身体上亲密接触效果,都可能影响他成年后与同龄人形成温暖友爱的关系的能力。当婴儿在幼年时期受到家庭中的来自于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伤害”时,尤其是性本能的压制。而这些创伤会被大脑的自我防卫机制给压抑下来,被压抑的创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潜意识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节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辩驳说这是一个非常西方式的观点,尤其是那些核心小家庭似的西方家庭。同时这个观点也是值得质疑的,因为弗洛伊德并没有进行足够的样本分析。而且他提出这个观点也有他童年时期的原因,弗洛伊德在童年时期曾经目睹自己母亲沐浴的样子,并且他坦言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了爱慕心理。弗洛伊德到错误在于,他将性心理发展,至于如此核心的地位。以至于其他所有形式的社会和情感发展都被认为源出于此。在他的关于列奥纳多的论文中,弗洛伊德甚至将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归结出性心理。弗洛伊德是如此的坚持性欲是原动力,认为升华了的婴儿性欲为研究人类继续追求知识提供了动力。但是大多数学者依然认为人际关系困难,也许和早年经历的与性毫无关系的不安全感有关,但是这也可以同样导致日后的性问题出现。第四节:梦与幻想弗洛伊德在进行神经官能症治疗的同时也革新着自己的治疗手段。在1892年他放弃了催眠法,转而用自由联想疗法进行治疗。这种革新了的治疗方法使他发现了更多关于心理的奥秘。因为自由联想要求病人保持更多的自主权。因此,精神分析成为了一种帮助病人自助的手段。别人可以在自由联想过程中所看见到的一些精神上的现象对精神分析师反应。病人在自由联想时常常会告诉精神分析他的梦境。因为梦通常是令人印象深刻,和不安的精神现象。弗洛伊德偶然在对病人进行梦境分析的时候发现了梦与潜意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弗洛伊德在进行了精神病理分析之后断言:“除极少数情况外,梦都是被压抑愿望的一种体现,是一种虚幻的实现。”原文。原文。这样一来,就把精神分析扩展到了具有普众性的心理理论分析做出了贡献。以下为本栏思维框图:移情现象自由联想催眠法移情现象自由联想催眠法梦境解析梦境解析潜意识内心幻想外界刺激潜意识内心幻想外界刺激移情现象的重要发现。弗洛伊德在应用自由联想方法来进行精神分析治疗的同时也阴差阳错地发现了移情的现象。因为病人在进行精神治疗和自由联想的时候总是会对现实状况进行潜意识的补充,或者是对心理分析师进行心理倾诉。这种方式无意中会带给病人也安全感和对心理分析师的可信任感,或者是加剧自我防卫与攻击倾向。病人会对心理分析师产生一种幻觉。这种幻觉是有病人先前的幻觉进行投射。他们往往会把心理分析师看做是自己的父亲,母亲一样的人,或者是自己的梦中情人,更或者是和自己有深仇大恨的仇人。或许这也就是心理学为什么永远不能被称为科学的原因。科学要求科学家个人情感不能影响任何正在进行的实验。但是精神分析师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客观地看待病人,但只有在使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时才能够理解病人。而主观判断是有差异的,不能完全作为标准。因此,心理学不能被称为科学。自由联想以下为本栏思维框图:自由联想意识补充意识补充先前幻想反射攻击欲安全感;与可信任感心理倾诉先前幻想反射攻击欲安全感;与可信任感心理倾诉第五节:自我·本我·超我自恋倾向与死本能: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源欲朝向两个方向,一个朝向自己(自我情欲)和朝向他人(对象情欲)。自恋倾向的极端表现为精神分裂症。病人认为世界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指向他自己。在癫狂的状态下病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在忧郁状态下表现为过分担忧一位关注自己的状况,而不考虑其他事情。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恋倾向的一个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只会对自己的源欲进行投入,而对对象与产生情欲,要在这个阶段之后,他将此阶段描述为初级阶段。因此弗洛伊德推断出自我保存的本能是一种爱欲本能。当自我保存的本能,无论是自我情愿或者是对象,情欲被伤害之后。病人就会转向封闭式自恋。这种状况是极端的,它表现为最大程度上的自我防卫。但当对这种自我保存本能受到更为严重的压抑时,极端的自我防卫本能就会转换为一种破坏本能。这时候人体源欲中的恨意就会表现为死本能。其死本能表现为对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怀有仇恨,想要毁灭一切,这是本人的本质是自恋的极端。爱欲的本质是自恋的初级状态。爱欲和死本能共同构成了本我中的两个基本本能。弗洛伊德继续论述恨在于对象的关系里恨欲先于爱欲。它源于自恋偏向,是对外界融入的刺激所才取的自我抵抗。这一句话说明了两个结论:“死本能和自我保护本能保持着密切关系。因此死本能和自我保护本能会很容易发展成对立面,在爱恨之间进行往复。”原文。心理机制的建构经过的前四节的全面思考,弗洛伊德构想出一种新的心灵模式,它包括三部分,自我,本我和超我。本我意识被定义为心灵最深处,最古老的那一部分,其他的结构也都源于此,因此本我意识也被称作初意识。在本我意识中保存着死本能;爱欲本能;原始思维,非理性思考,好感性的非逻辑领域。自我意识,则代表自身意识的那部分心灵。它对外籍刺激做出反应和推理,还和内心本能的推动进行回应。自我意识,实际上是一个与感知器官紧密相连的特殊组织。因为它最初是由外界刺激冲击感官而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本质上也是身体表面的一种投射,自我意识使个体在和外界的环境中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充当着“我”和外界之间的媒介。自我意识的基础功能是自我保存与自我防卫。超我意识实际上是一种从儿童时期便被培养和学习来的意识。超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想要达到的理想自我,还有一种致力于观察自心的自我观察的力量。超我意识对自我意识和本我意识进行着判定。一旦自我或者本我没有达到超我意识的理想自我的要求时,超我意识就会通过自我意识进行反思性谴责。因此,自我不稳定的平衡与外界本我和超我三者之间。人类行为,有时显得摇摆不定和犹豫不决就不足为奇了。3.死本能的外化与攻击性的体现。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弗洛伊德确信只有两种基本本能存在:其一为爱欲本能,其二为死本能。第一个本能的目标是建立更大的联合体,并保持这种联合的统一。第二个本能的目标,则是取消联合体并使他们化为虚无。人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实际上是源于转向外部世界的死本能。当死本能突破了自我意识和超我意识的约束,从内部世界,转向外部世界时,攻击性也就被体现出来了。当死本能只向外的对象时,给予自我满足了重要需求的满足感和对自然的控制力时。攻击性和占有欲就会表现出来。4.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在对人体自我,本我,超我意识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偶然发现了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一方面人本身具有的爱欲本能。使的人千方百计的想要将个体,家庭,种族,国家,和人民结合在一起,形成大统一,人类的统一。但是人体自身的死本能外化出的攻击性使得个体对集体,集体对个体的敌对,则与文明进程对立。正如我们人类历史变得那要错综复杂。这种爱本能和死本能之间的斗争,构成了所有生命的基本部分与人类文明的演变。独立理性自我存在本节思维框图:独立理性自我存在攻击欲理想死本能攻击欲理想死本能爱本能批判本我外界批评批判混沌无序超我自我

爱本能批判本我外界批评批判混沌无序超我自我贰:文本文学性探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对弗洛伊德教授的生平和著作贡献的介绍,还是一本文学性十足的传记。这本书中,不仅仅是对弗洛伊德的赞扬和怀念,还是对弗洛伊德教授的批判与反思。为了达到这个双重目的,本书用运了很多文学语言和文学结构,是这本书在现在语境中成为一本名副其实的文学作品。下面,逐条分析此书的文学性特点。:文学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展示:本书第一章便对弗洛伊德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将弗洛伊德的童年和成长经历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在尽快的时间内就可以去把握弗洛伊德教授的一生经历——这对读者理解本书中一系列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学说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同时,全景式的人物描写与人物生平叙述,也可以将读者的思维带入到对文学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当中,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形成一种超保护意识,在理解和认同中去保护文本。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已经不是把文本当做说明书一样的文字来进行阅读,相反的,读者是在文本中去寻找自己的一面,去寻找自己的故事,去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去解析自己的心灵……文本真实性架构这本对弗洛伊德教授以及其理论介绍与分析的书,本来就是一本传记性质的文本,读者在阅读时本就会带着真实性和考证性的眼光去分析。文本中也用到了例证式投影的艺术效果去对文本的真实性做进一本的叙述。文本中,多处引用弗洛伊德教授的原话去例证理论或者去例证文本中心,比如,在说明弗洛伊德有关神经官能症的起因是由被压抑的心理创伤引起的理论时,作者引用:“神经官能症并不与直接实际的现实相关,而是与一些幻想有关,就神经官能症而言,心理现实比物理现实更为重要。”原文。原文。:审美效果的探讨文本无目的性的目的性:无目的性的目的性——这也就是这本学术性很强的人物传记最吸引人的文学审美之处了吧。文本没有直接赞扬弗洛伊德教授与他的理论,但是却处处在文中安排伏笔——这些伏笔,并不是只有对弗洛伊德教授直面的批判,更多的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