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生物-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生物-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生物-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生物-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伴性遗传》课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⑴伴性遗传的概念。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⑶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⑵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常见问题的关注。⑵形成学生认真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伴性遗传》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伴性遗传》评测练习课堂巩固1.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A、父亲和母亲B、儿子和女儿C、母亲和女儿D、父亲和儿子2.某人不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弟弟是色盲,那么色盲基因传递的过程为()

A.祖父→父亲→弟弟B.祖母→父亲→弟弟

C.外祖父→母亲→弟弟D.外祖母→母亲→弟弟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父亲均为色盲患者,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儿子患色盲的概率是()A、25% B、50%C、75% D、100%课后习题1.优生学是利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一门科学。以下属于优生措施的是()①避免近亲结婚②提倡适龄生育 ③选择剖腹分娩 ④鼓励婚前检查 ⑤进行产前诊断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2.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A.男孩男孩B.女孩女孩C.男孩女孩D.女孩男孩3.Vitamin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4.一对患同种遗传病的夫妻,生了一个不患此病的正常女孩,那么该病的遗传方式为()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C.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5.某男子患色盲病,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C.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D.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6.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A.9/16B.3/4C.3/16D.1/47.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D.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5.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B.父亲不色盲,儿子一定不色盲

C.母亲不色盲,儿子和女儿一定不色盲

D.女儿色盲,母亲一定色盲【题型】遗传系谱图1.(2013江苏卷,31)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Ⅱ-2的基因型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2008广东)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乙病属于。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伴Y染色体遗传病(2)Ⅱ一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Ⅱ一6的基因型为,Ⅲ一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3)假如Ⅲ一10和Ⅲ一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不患病的概率是。济宁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议课记录单学校:授课人:学科:生物日期:2016年4月28日议课人数:6人负责人:魏红课题伴性遗传班级高二、6班节次第六节教学过程评价主要优点1.课堂教学灵活多变,语言幽默诙谐,与学生关系和谐亲近。2.实施学案导学,发挥其对学生导学、导思、导练的作用,为学生的预复习、思考与练习提供了有效的载体。3.情境设计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注重了角度的多面性和层次性;问题的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迪性。4.较好地落实了“学生学习中心”型的课堂理念。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存在问题1.个别材料的选取过于陈旧,设问个别过于简单,缺少思维含量。2.课堂语言有时随意,评价方式和语言比较单一。3.没有很好体现高效课堂的理念。改进建议1.习题的选择可更具时代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2.课堂语言要精炼、精细化。课堂要评价多元化。注:本表作为学校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存档必备材料。《伴性遗传》教材分析《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⑴伴性遗传的概念。

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⑶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⑵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常见问题的关注。⑵形成学生认真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三)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采取引导式思维探究的方法:道尔顿发现小情境剧激发兴趣,以道尔顿家庭中色盲遗传的探究为主线,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带着问题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综合归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又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在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尝试到探索性学习的乐趣呢,我的教学过程是如下设计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起关注通过红绿色盲的测试引起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的兴趣。设计本环节意图:通过生动的图片呈现形式,达到对学生情感目标的教育。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2.展示图片,资料说明,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红绿色盲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道尔顿发现的色盲在社会调查中发现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问题引导:①这些性状的遗传都和什么相关联?②为什么这几种性状的表现在性别上不一样?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交流,得出结论。形成结论:与性别相关联,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1.归纳概念:伴性遗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2.思维探究,突破难点①资料分析,寻找突破展示人类染色体的组成:问题引导:a.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观察XY染色体符合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吗?b.X和Y染色体之间存在什么差异?对比分析: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分组讨论,产生质疑,并请代表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设计本环节意图:带着问题,根据直观的图片感知性染色体之间的区别,纯思维的探究路线,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本环节要求学生表达过程中强调出X和Y染色体上有着其独特的基因,并将色盲基因定位在XY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自然过渡:色盲遗传是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那么致使道尔顿得色盲的基因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呢?②剧情分析,确定位置回忆剧情:道尔顿的父母色觉是否正常,道尔顿和他弟弟又是怎样?提出问题:a.如果道尔顿的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差别部分上,这个家庭的系谱图会是什么情况?(得出色盲基因应该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呢?)b.分析系谱图,色盲的遗传符合前面常染色体遗传分析显隐性时的哪一种情况?c.道尔顿的色盲基因来自于谁?引导探究: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分析色盲遗传是一种什么样的遗传方式。学生回答: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色盲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的情况,所以色盲遗传应该是隐性遗传病,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话,由于道尔顿的Y染色体来自他的父亲,所以他的父亲也应该是色盲,但是父亲不是色盲,所以色盲基因应该位于X染色体上,道尔顿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那么他的色盲基因就只能来自母亲。(意思对即可)设计本环节意图:回忆剧情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其分析,并学会反正法判断问题,最后确定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区别部分,并利用此图谱得出是隐性遗传。带着问题,根据直观的图片感知性染色体之间的区别,纯思维的探究路线,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质疑过渡:道尔顿家庭中只有男性色盲,母亲有色盲基因,但不患色盲,不是女性中没有色盲呢?(母亲有两条X染色体,另一条上是显性的正常基因)③趁热打铁,继续深挖填写表格:男女婚配方式:XBXBXXBYXBXbXXBYXbXbXXBYXBXBXXbYXBXbXXbYXbXbXXbY情境一:A女士是一名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她的丈夫是红绿色盲症患者,请分析后代患色盲症的情况。情境二:B女士是一名红绿色盲症患者,她的丈夫色觉正常,请分析后代患色盲症的情况。让学生演示遗传方式设计本环节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其更加深入的理解分离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并在教师的纠错过程中加深印象。总合婚配形式:将四种婚配方式绘制成一个家族简单的总合图。(三)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归纳特点: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3.女病父子必病,男正母女必正。判断依据:顺口溜: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设计此环节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归纳的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问题、归纳结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类比分析:幻灯片显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X显)的系谱图,根据分析过程,对比分析并归纳特点。归纳特点: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显)的特点:1.女多于男;2.男病母女必病,女正父子必正。顺口溜: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设计此环节意图:类比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系谱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相类似问题的分析能力,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归纳特点:伴Y遗传的特点:特点: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即限雄遗传(四)学以致用,课堂反馈1.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为农业生产服务(区分雏鸡雌雄)(2)指导人类优生优育学以致用实例:(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诊断为是红绿色盲患者(伴X隐性遗传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你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五)当堂检测五、板书设计第3节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二、种类及特点:1.伴X隐性遗传2.伴X显性遗传3.伴Y遗传三、伴性遗传的应用1、遗传咨询2、农业生产六、教学反思《伴性遗传》效果分析本课“伴性遗传”是一节经典的传统老课,如何能上出新意,突出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导学”理念?我认为就是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对他们的生活非常有用的生物学知识。这里的“学到”是指:在他们将来的生活中,历经遗忘后能留下的知识,是能够终生受用的知识。为此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主要体现再以下二个亮点。第一个亮点: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性遗传病的典型。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都是将该病的遗传性质直接告之学生,让学生运用该知识点分析伴性遗传病的发病规律。我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运用已经学到的两大遗传学规律自主分析出该病的遗传性质。所以此处,我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将课本的直接呈现形式设计为探究活动形式:探究“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性质,并且结合之前的“发现色盲”的故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道尔顿的家族之谜”,达到了教学环环相扣,和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获得了新知,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分析伴性遗传病的方法。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授之以渔”的目的所在吧。我认为本节课的第二个亮点是“应用”教学环节。绝对不可再使用传统的课堂做几道习题的方式来巩固新知了。如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知识被进一步深化和内化的目的呢?最佳的方案当然就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即刻就能体会到课本所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实践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成为一名“遗传咨询师”,帮助咨询者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伴性遗传问题。之后由两个小组将他们的遗传咨询过程再现于全班同学眼前。同学们火焰般的思维和诙谐生动的语言,竟将抽象的理论演绎地如此酣畅、形象!《伴性遗传》教学反思在“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大量的使用了提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应用启发性、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式的教学策略,以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并重,同时灵活穿插其它的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综合灵活的应用。在探究、合作、讲授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即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力争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因此,尽管问题得以解决,但没有时间进行总结巩固,本节的教学效果只能属于一般。学生的站板时间也比较少,不能很好训练学生书写遗传图解的能力。本课“伴性遗传”是一节经典的传统老课,如何能上出新意,突出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