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_第1页
中国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_第2页
中国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_第3页
中国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_第4页
中国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体报道中常见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定义:在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层面处于边缘和底层,没有或拥有少量话语权的人群。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外延,应主要包括生理性弱势人群、贫困农牧民、城市边缘人群体、失业下岗人员、天灾人祸中的困难者等等。当前第1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当前第2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媒体在对这类群体进行报道时,常出现人文关怀表面化、角色描述污名化、形象塑造对其侮辱等问题。在电视报道中,此种现象更为明显。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中有一种涵化理论,是美国宾州大学教授乔治格伯纳和他的合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电视所表现的符号现实,并非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因为电视在表现社会现实时,注入了一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观众在收看电视时,就会被电视节目内容所“涵化”,形成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现实”。新闻报道中的“涵化”现象当前第3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报道涵化现象一:

语言歧视,主观臆断现象严重。由于媒体本身所固有的偏见,致使他们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歧视现象广泛存在。语言轻薄,对受众造成了错误的引导。如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民工”、“三陪女”、“摆地摊的”、“跳楼秀”等字眼较多出现,透过这些字眼,人们看到的是媒体居高临下的态度,其优越感正表现了媒体对弱势群体人格的不尊重。更有些媒体在不了解弱势群体内心真正想法的情况下,从自己的想法出发,产生误解,造成了不好的社会效果。当前第4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2004年,燕赵都市报报道了赵某采取威胁跳楼的手段为工地上受伤的儿子讨要治疗费用,并称之为“跳楼秀”。当前第5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报道涵化现象二:

强调性别,过多作为弱势群体形象出现。在有些电视广告中,尤其是化妆品、内衣等广告中,女性大多数以一种特有的身份出现,广告拍摄的角度、主题都体现了对女性的不尊重,有些内衣广告中,女性俨然成了所买物品的饰物,给人一种宠物的感觉,无形中降低了女性在受众心中的形象,而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男性观众的眼球;农民工、童工、贫困学生等在电视中的露镜也多以背景人物出现,给人一种可被忽略的感觉,有些英雄遗孀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一遍又一遍地哭诉丈夫的生前事迹,不断承受着回忆的巨大痛苦……媒体的议程设置对弱势群体形象的塑造在观众心中形成了特定的形象,传播者的文化观念暴露无遗。当前第6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当前第7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报道涵化现象三:

成为猎奇的对象,多以被侮辱和损害形象出现。在一些报道中,女性成为猎奇的对象,并且多数被损害。如对一些女明星进行侮辱,用色情、暴露的字眼见之公众,有些女性遭毁容的报道,女性被拐卖的报道……媒体挑选这样的题材,主要也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在一些专题报道中,未成年儿童衣衫不整地站在垃圾堆旁的照片常常被刊登,多数并未经得当事人的同意。当前第8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2011年10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市宝安区一名社区治安联防队员涉嫌强奸案件。一时间所有媒体的镜头都对准这户人家,媒体的这一行为遭到了社会的骂声一片。传媒报道弱势群体缺乏尊重与关怀。传媒和记者只把关于弱势群体的事实与一般事实同等看待,采用一般的选择标准,而懒得深入挖掘关于弱势群体事实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只是凭感性对那些涉及性、血腥、暴力等内容感兴趣,不尊重弱势群体的尊严。当前第9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探究原因当前第10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历史文化原因。由于中国历史文化影响,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等级森严,农民历来是作为被统治阶级、被奴役阶级出现的,虽然在现代人人平等的社会,也难免存在对农民工的各种偏见。性别歧视存在了几千年,这一历史文化原因也使得女性在大众传媒中处于弱势地位。大众传媒追逐利润,只从经济角度对媒体进行运营。有些传媒机构为了迎合部分大众的心理,追逐利益,不免媚俗。“为受众服务”更多的指城市居民,弱势群体却成了为吸引眼球的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当前第11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经济、社会地位不同决定媒介表达权的不同。社会资源分配占有上的差异,使经济地位高者在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占据优势,成为传媒宠儿。相反,像农民工、女性、童工等弱势群体只有很小的媒介表达权,这样,他们在自身形象塑造上只有很小的主动权,在改变其形象上的作用微乎其微。社会地位低者的媒介表达权也很有限。信息来源的选择不同,在报道中也会造成一定的偏向。在电视摄像中,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拍摄位置下呈现的画面效果是不同的,比如仰角拍摄、俯角拍摄及水平拍摄对表现人物形象的效果。当前第12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媒体的精英主义意识媒体的商业利益追逐专业主义素养的缺乏当前第13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对此我们应该做的是。。。。当前第14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引导受众对弱势群体形成正确的看待新闻工作者在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中不应一味地追求刺激,也不应该为了吸引受众注意而不惜暴露和夸张,甚至描写暴力、色情镜头。一些媒体在报道被拐妇女遭受侮辱后,不关心这些妇女的内心感受和她们的不幸遭遇,而是将笔墨放在女性如何遭受暴力侵害的具体细节上,所谓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实则是对弱势群体人格和尊严的一种践踏。当前第15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客观地报道相关事件,依法行事除了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偏颇报道或对其形象进行损害外,在报道与其有关的法律纠纷时也不应该有所偏向。新闻工作者应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不可触犯法律法规。记者常会对弱势群体投以同情的目光,为其伸张正义,出发点虽好,但却忘记了记者的职责还在于客观公正地记录事件,尽量不要有太多的个人情绪。媒体不能充当仲裁者角色,了解事实真相和客观报道真相才是记者的首要职责。当前第16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弱势群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弱势群体经济困难,身体有缺陷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人格和尊严,相反,他们的心灵和情感更需要关爱和得到社会的尊重。弱势群体的隐私权也应受到尊重,媒体不宜播出的节目或图片就应尽量不登,须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南方某城市的一个痴呆女孩被人拐卖又被强迫卖淫,患上了严重的性病,新闻媒体对此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可是在电视上播出时,痴呆女孩的画面未做任何技术处理,我们看到的是痴呆女孩笑嘻嘻地讲述那些细节,相信每一个看过节目的观众心里都不是滋味。媒体在对弱势群体实施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常不能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他们,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当前第17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养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还应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当前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而造成的,既有个体原因,也有历史的、社会结构的和社会制度的原因。要使弱势群体回归其正常社会地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因此,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因而我们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也只有在全民道德水平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弱势群体的媒介表达才有可能公正、客观和真实。当前第18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新闻报道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弱势群体在报道中保持尊严。具体来说,媒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改善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当前第19页\共有21页\编于星期四\17点新闻媒体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应当常态化,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不能取决于政策调整和戏剧性突发事件的推动。媒体不能打着帮扶弱势群体的名义,为自身谋取受众的注意力和经济利益。

新闻媒体对于弱势群体的报道应避免将弱势群体标签化。这一方面要求记者在报道弱势群体的新闻时,不要为了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而制造过分煽情的标题;另一方面,媒体应避免将弱势群体中个人的不道德行为扩散到对整个群体的污名。

当需要受帮扶的弱势群体直接露面接受采访时,新闻媒体应该考虑他们的自尊,不要公开他们的形象和真实姓名。当他们采访受到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的时候,被采访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被帮扶的事实,在采访中也不愿露脸。媒体在处理这样报道的时候应该格外谨慎,并适时地询问被采访者的感受。

关注弱势群体的尊严,还应包括传媒为弱势群体预留一片表达空间,使得他们有机会和可能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广州日报开办的“欠薪追讨”热线,较为实在地保障了外来务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