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物理-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物理-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物理-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物理-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宇宙航行》PAGE1PAGE课标分析本节课是以学生已掌握的曲线运动一章中的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等知识以及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原因和人造卫星的速度问题。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奠定了基础,而且本节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卫星定位系统与自动导航汽车等,更值得大家瞩目的是:我国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神舟十号”等宇宙飞船,圆了国人盼望已久的飞天之梦,为以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2016年4月7日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介绍了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本节内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具体运用,是航天科学技术理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顺利、流畅地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平抛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诱导,按照迁移规律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究,获得新知。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五官体验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就都能获得发展和提高。《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介绍了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本节内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具体运用,是航天科学技术理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顺利、流畅地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平抛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诱导,按照迁移规律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究,获得新知。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五官体验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就都能获得发展和提高。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涵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3、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卫星运动的有关问题4、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培养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模型难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卫星运动的有关问题五、教法与学法: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情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探索等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师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六、教学环境:硬件资源:电子教室软件资源:PowerPoint,电子教室。七、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二)探究探究一:第一宇宙速度问题:1、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2、向高轨道发射卫星与发射近地卫星相比哪个需要的发射速度大?3、在高的圆轨道运行的卫星与近地卫星相比哪个的运行速度大?4、卫星最小发射速度是多少?最大环绕速度是多少?探究二:人造卫星的特点讨论1、人造卫星的轨道特点?有卫星的轨道圆心不是地心的吗?2、卫星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若轨道半径变大了,卫星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如何变化?探究三:变轨问题思考:人造卫星在低轨道上运行,要想让其在高轨道上运行,应采取什么措施?(三)规律总结1、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v=7.9km/s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是卫星挣脱地球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16.7km/s,是挣脱太阳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2、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或人造卫星的向心力.评测练习 1.是否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卫星,使其圆轨道()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的同心圆C.与地球表面上赤道线是共面的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的同心圆,但卫星相对地球是运动的2.对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们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不同卫星的轨道半径可以不同,卫星的加速度为零B.它们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相对地球静止C.不同卫星的轨道半径都相同,且一定在赤道的正上方,它们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D.它们可在我国北京上空运行,故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3.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其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点,2、3相切于Q点。当卫星分别在1、2、3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QP2¡¤31AQP2¡¤31B、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1上的角速度C、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速率等于在轨道3上经过Q点时的速率D、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现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教学效果显著,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学生思维活跃,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和谐,课堂学习氛围良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观课记录值得学习的地方:1、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2、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1)重视课标要求的落实,确定重难点。(2)以人为本,重视学法指导。会学比学会更重要。(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教学内容呈现方面发生根本变化,勇于整合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再提高的地方:1、信任学生,大胆的放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团队精神。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3、增强课堂调控,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语言。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定位合理。2.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整合,教学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3.整个教学规范、结构完整、衔接自然,教学过程层次分明、任务递进、体现了学生不断探索进取的过程4.大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研究和思考问题。【不足与提高——】1.分层教学思想有体现,但任务本身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上分层性不够突出,可以尝试将任务细化分解,深入提高来解决。2.教学改革力度还不够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的习惯。3.教师语言不够精炼丰富【再教改进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