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理力三碰撞试验_第1页
实验报告理力三碰撞试验_第2页
实验报告理力三碰撞试验_第3页
实验报告理力三碰撞试验_第4页
实验报告理力三碰撞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三碰撞试验结合实验介绍三碰撞问题的简化处理方法e三碰撞简化处理方法的介绍 1 2立

6与8之间可滑动,调A、B7与8之间可转动,调碰撞面A2与5之间可转动,调碰撞面B4与55

4速度为V1,则v1=√2gh0,V1=−√2ghmax。恢复系数为e=−V1−VA=V1=v1− 式中vA,VA分别为碰撞块A碰撞前后的速度,且vA=VA=0碰撞前钢球的质心速度为v=√2gh0,量为vt,法向分量为vn;碰撞后速度为V,其切]从O-YZ坐标系到o-nt坐标系的坐标转换矩阵为A= −sinα,] t t

0=[vsinα],[Vt]=

cosα]

−1

cosα] 其中Vn=−evn,复系数e已测出,故[V]= ]=

cosα{VY=Vtcosα+evcosαsinα——(1)VZ=−Vtsinα+evcos2αy碰撞后,钢球在O-YZ平面内作斜抛运动如图,轨迹方程为z=a+VZy−y

y2数b

aV2+bV

−0.5gb2=0——

Y,

oxbazVt−oxbaz

μ= =|

Vn−实验中,钢球从下落,相继与碰撞块A和碰撞块B发生碰撞,最后落到底板上。在碰撞的描述中,使用自然坐标系。以被碰撞平面的外法向为坐标系的法向,以钢次法向,得到自然坐标系o-ntb。设在某次碰撞前后钢球的质心速度分别为=(vnvtvb)T和=(VnVtVb)T,且被碰Vt=vt+μ(1+设第i次碰撞时的碰撞点为:(X,Y,Z)T,碰撞后的末速度为=(VxVyVz)T,则随后的x=X+ y=Y+z=Z+Vzt−h0256.0(mm);钢球半径R5123456hihmax=(Σhi/6)-R=204.95 e=ꇌ(hmax/h0)=0.89475取α3α=12°48′a= h0=256.0(mm);v1ꇌ2gh0=123456b=(Σbi/6)=302.6冲量比μ=α=12°48′β=测量落地位置(取平均值X=165.0mm、Y=7.5

△X=23.716mmα=18.38°β=测量落地位置(取平均值X=212.0mm、

α=12°48′测量落地位置(取平均值X=266.0mm、Y=91.0

带来一定的系统误差,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有一些的差距,恢复系数e与冲量比μ均偏小,三维碰撞落地位置Y方向坐标与实际测量值偏差较大。然而受实验装置以及测量条件的限制,这些也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