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种群和群落(2017•新课标III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內的个体曲亍标记,A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増扣样方的数量,JD错误°【考点定位】样方法【名师点睛】样方法的注意事项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国I□□□□□□□□□□国I□□□□□□□□□□(2017•新课标I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种群数量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D。【考点定位】种群数量S型增长模型。【名师点睛】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对种群数量变化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是解题的关键,把种群数量看成是时间,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2017•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犬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鼠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倉』不杲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吐种內竞争増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亀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名师点睛】明确种群数量变化会导致种内竞争,而环境资源有限是解题关键。(2017・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Z)后,乙生长期孔害虫血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陰欣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豈到了抑制”可判断岀乙和害虫虫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考点定位】群落结构【名师点睛】没注意到害虫和植物之间不会存在竞争关系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2017•江苏卷.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020246810时间⑹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答案】B【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由于起始数量少,则生长缓慢,A错误;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转速150r/min时,可预测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正确;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应采取血细胞计数法,C错误;酵母菌的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考点定位】酵母菌培养,血细胞计数板。【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培养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曲线图理解酵母菌在不同时间变化的原因。(2017•北京卷.3)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答案】A【解析】棍捋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皱,而樟树的高度汾有明显差异,可直接推出酸雨对楝樹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卫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臺响,则一些其他生物的生长也会受酸雨的影响,故釀雨能臺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虞C不符合题意;棟树的生长受酸雨的戢响」不能说明群落中其他树种都受酸雨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考点定位】种群,群落【名师点睛】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判断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2017•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程度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呈正相关,同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2017•江苏卷.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D【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诽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萝的地方,蜘軼数量釦则结果偏高,A错误;熱帯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枸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小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冋竟争关系』C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髀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样方法取样的关键,理解种间关系的特点,理解群落垂直结构的含义。(2016海南卷.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答案】D【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一走自然区域內所有生物个人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考点;群落【名师点睛】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2016新课标2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容易题,记住并理解样方法的含义就能准确作答。(2016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増至数百余只3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看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參样性増加A正碌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Z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他B错误。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髀数量増加浸有改变丰富度;C错误。引入T区的豹后,引入的雌和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群落、基因频率、生物多样性。【名师点睛】需要明确的知识点:①明确不同生命层次上研究的问题不同。例如种群水平的研究内容有:种群的数量的数量动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生物的生殖、进化、遗传多样性等问题;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有:丰富度、优势种、不同种群间的关系及其占据的生态位、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等。②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2016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D【解析】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而生牧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內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所以丝瓜地的丝瓜和昆虫不能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项错误;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包括该种群的全制个体,而不只是成年个体,故廿项错氓链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个体数量的比倩,匚项错冕根拐题育和團示可推知丝瓜、昆虫甲和昆虫乙构成的貫物链为丝瓜"昆虫甲r昆虫乙,乙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甲种群个体数量减少,进而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倉量,故D项正蘇【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功能。【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和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属于容易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本题易错选B,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种群概念。(2016浙江卷.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乙D.乙D.【答案】A【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正确、B错误。【考点定位】年龄结构【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年龄结构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本题要求学生注意教材知识的描述,禅在教材中有明确的一个描述,如果学生不注意教材的阅读,此题回答将会非常困难。(2015•课标I卷.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苔藓阶段一草本阶段一灌木阶段一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度加强,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的相关知识点。【名师点睛】本题以群落演替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不同群落的结构、物种丰富度、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能都依据情境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断,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考生在学习中还要进行扩展,例如随着演替的进行,物质、能量的输入情况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有什么变化,做到牵一发知全身。(2015•江苏卷.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答案】B【解析】行道树灌木越是长方略调查其中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也错误;杂食性鸟类的首物种类大于其他倉性乌类,则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鸟类Q正确,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稳定性取块于生物种类和数邕C错误」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藝是捕倉和躲避敌害」故为异种生物传递物理信息』【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名师点睛】本题结合生物与环境中实例考查了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某些生物学现象的能力。目的在与引导学生不能纯粹死学、死记生物理论知识,还要善于结合实际生物学现象真正理解相关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才能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2015•海南卷.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B【解析】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C正确;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D正确。【考点定位】群落和生态系统【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及群落等相关知识,旨在检测学生对群落概念的理解能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区分种间关系、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2015•浙江卷.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B【解析】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即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也1E确。遠种改变只是灌木种薛在空间上的井布变佻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注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的所需的空间较尢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正蘇幼小和小灌木的集醉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名师点睛】群落的结构知识拓展:(1)大鱼吃小鱼同种鱼一一种内斗争不同种鱼一一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3)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一一温度;东西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一一水分。(2015•江苏卷.22)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春熨秋整采样时何c睜VO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C【解析】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则不同水体中藻类种群不同,是影响水体中藻类种群娈化的重要因素,A正确该发生富营养化」则薄大量繁殖「数量増加,种类不一定増旭B错误5图示表明夏季藻类种类最多,以養类为食的浮游动物种类可能最多C正确」浮游蕩类的能量大约有10辽醃进入浮游动物』元素等物质不存在谡比例关系,D错臬【考点定位】实验的结果分析(探究生态因素对种群数量和群落丰富度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调查湖泊中藻类的数量和种类情况的所得的柱形图结果,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2015•天津卷.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由團示的从属关系可知:甲是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卫错凰种群数蚩达到环境容纳量(Kft)后,围绕K值上下滅动;E错误。依JE群落的定义可知群落包含了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井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枸成』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蘇【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的部分知识、种群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名师点睛】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是理解从属关系的关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知识的识记是正确作答的必要条件。识记并理解群落的定义,从而就可以判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015•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X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答案】A【解析】通过题干表述可以知道,对小蚂蚁出现率的研究方法为样方法小正确F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定时灌溉会导致小蚂蚁出现率增加』说明灌溉后土垣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小蚂蚁的出现,即D正确;而笺走了大蚂蚁,在相同条件下小蚂蚁出现率则增加,说明大酣蚁的存在对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即犬蚂蚁的存在会抑制小蚂蚁的出现率,所以正确,血错。【考点定位】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分析【名师点睛】本题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探究实验设计和处理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对于生物实验的设计和分析,首先要围绕实验目的展开,弄清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最后才能得出可靠的结果和结论。(2015•四川卷.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青网光皐僚点(pmd)14066372214251255976924(光补»点¥光合速率爭于*?祖舉时的光孫;光他和■亂迖到施大光冬遶率所轉的童小光强)光强大于140卩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02全部进入线粒体光强小于1255u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02浓度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答案】D【解析】140[IjuoI•m"3-昇为马尾松植株的光补偿点;当光强大于140P-mol-m-3-?马尾松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旳除进人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部‘止错误。光强小于1佃心门•if3-门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影响苦棉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jB错误。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总和是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jC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因而更适应弱光环境j因此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増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増加.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同时涉及细胞内部相应的物质变化及去向、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以及群落演替时相应变化。【名师点睛】光的补偿点是指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的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在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该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转折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影响光合速率,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子。(2015•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蝎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642oi61-1*1-_1-42o5mm
642oi61-1*1-_1-42o5mm
]0W8642OoooO08641200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A【解析】随看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F止错误。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种內互助越弱「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夫,B正确。距石头的远近可改糜群落中蜥蝎个体数、喔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的生物量,因而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結构变化的重寒因素;匚正輪草地上放眾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咅盼JD正确o【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群落的结构,涉及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知识点,本题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名师点睛】对群落结构的理解:(1)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2015•广东卷.4)图1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1408-X102030405060701408-X10203040506070培养时闾(h)A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入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000个【答案】D【解析】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増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酣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帀恥:V表示丁型増长曲线汁项错误应采用血球计数扳法对酹母菌进行计数,C项错i是在10mL培养体系中培养到50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二120000个.D项正确°【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考察了基因频率的计算,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基因频率的定义,并用定义进行计算。(2017•新课标II卷.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TOC\o"1-5"\h\z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型。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地。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答案】(1)J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1)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2)药物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增长的类型、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名师点睛】第二问为失分点,题目比较灵活,对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第四问考查年龄结构的概念,注意平时学习过程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2017•天津卷.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3)阔叶树⑷S3【解析】⑴火烧后的林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亂与草本灌木相比『针阔混交林生物种类和数目轨具有复杂的垂直绪枸,对光能的利用更荒分。⑵揺團可知,火烧店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姜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由于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所以.火烧后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辄以A1快氮磷循环。⑷由于乔木、灌木、草本的个体大小逐渐减小』则从曲线可知乔木物种数达到最丈值所需的最小样方面积杲S.0【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过程,要求考生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变化,同时要结合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大小区别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选取的样方面积。(2017•江苏卷.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TOC\o"1-5"\h\z(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1)荒地存在土壤,适于植物生长,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一一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10~30cm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营养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1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种间关系,信息传递,食物网。【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区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理解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2016江苏卷.27)(7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古辛兀素吕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法,分别统计的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好氧②光合放氧③厌氧④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答案】(1)蛋白质(2)N、P(3)五点取样法各种害虫(4)①③④(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解析】d)E是蛋曰质中的标志元素4<2)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的叭P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3)该稻田呈正方形,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杳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⑷稻田中有机韧的分解主要通过好氧撒生物、厌氧微生物以及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⑹水稻与蔼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鼠徵生物等产生杀荡物氐导錢蔼类数量减少.【考点定位】物质循环,种群密度调查【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联系,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盐和co2,供生产者再次利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间存在竞争关系,结果导致一种生物数量增加,一种生物数量减少;另外,调查种群密度的取样方法决定于地块的形状,若为正方形,常用五点取样法,若为长方形,常用等距取样法。(2016新课标III卷.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TOC\o"1-5"\h\z(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即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所以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不会很长。【考点定位】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分析(1)单向流动: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只要理解了所学知识的要点,比较容易得分。(2016四川卷.9)(11)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分组第七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2.008.702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处理组1.132.192.03(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型增长。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答案】(1)样方法S(2)二、三分解者(3)氨互利共生(4)利马豆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解析】⑴调查豌豆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龍用蔬果剂后,豌豆酚种群密度有所增加,但不会由于环境限制,种群数量将呈S型増长。⑵蝉大眼嬉可取食利2豆及两类害虫,厲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蜻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咅盼流向分解者,一咅盼测单大眼搐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肓輩殖。(3)根瘤菌可以^空气中的氮转变为氨供剂巴豆利用,利巳豆三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且⑷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蜻主要取食利2民因対利巳豆豆英减少后,豌豆妍和鱗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力X而蝉大眼蜻密度减少°【考点定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本题以“利马豆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为背景,用数据表格的形式呈现施用疏果剂后相关动物种群密度的变化信息,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①认真读题、审题,从而获取有效信息,如题干中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可推知,蝉大眼蝽在食物链中的位置;②对于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③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如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对象。(2016海南卷.28)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能够传递下去。(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者和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答案】(9分)(1)杂交(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基因(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竞争捕食标志重捕法(每空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1)也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E只雄乌,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s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2)建立的人工血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止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考点定位】种群与群落【名师点睛】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2015•课标I卷.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2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TOC\o"1-5"\h\z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2)1:1:1稳定(3)活动能力(4)单向性逐级递减【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幼年(0+1+2+):400个,成年(3+4+5+6+7+8+):400个,老年(9+10+11+212):400个,故幼年:成年:老年=1:1:1,故稳定型,稳定型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2)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性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中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密度,涉及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名师点睛】本题以调查的结果汇总表为背景,结合题中的信息,考查考生对年龄组成知识的理解情况。这里要求考生还需要知道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知道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适用范围;识记能量流动的特点。总之本题看似繁琐,实际考查的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2015•课标II卷.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一乙种动物一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3)在甲种植物一乙种动物一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头/km2(2分)2头/km2(2分)(2)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大于(1分)【解析1(1)550头允50kn氏・2头加代种群数量避UK/2时」増长速度最快旅卩;(灿0头⑵酒OkuZ头/km3;(2)由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分析可知」当丙种动物増爭时』捕食的乙种动物增梦,导致乙种动物数量下降‘乙种动物数量下降,捕食的甲种植物减少,导致甲种植物魏量增參。(2)依据能量传递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推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特征中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对不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知识。【名师点睛】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某生物的个体数量。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再结合种群密度的定义计算出该时期的种群密度。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因此在“甲种植物一乙种动物一丙种动物”这样的食物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wc -引领未来的数字化领导力模型
- 海-气相互作用和环流异常(讲义)-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 2024年文教体育用品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炮塔式铣床资金筹措计划书
- 强化管理-有效教育-交通安全-常抓不懈1
- 经济数学-教学日历
-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 习题及答案汇 张银南 ch01-21 Python程序设计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中文词云
- 关于青春无悔演讲稿范文分享(33篇)
- 设计单元教学计划
- 【沪科】第三次月考卷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物理试卷
- 农业作物收获技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人类简史完整版本
- 服装厂的账务处理实例-记账实操
- 2024湖北咸宁市咸安区经发集团(第二批)人才招聘9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Unit1-Project:Set-up-a-student-club-名师教学设计
- 2024年T电梯修理考试100题及答案
- 译林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考试作文练习题(含答案范文)
- 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
- 2024年事业单位自主公开招聘 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报名登记表
- 财务报表分析(共138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