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
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徐琪忠☆“语文要素”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体系。
双线组元,宽泛的人文主题,鲜明渐进的语文要素。
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即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
☆“语文要素”
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三年级始,每个单元均有鲜明的语文要素,阅读和表达两方面设计,统领单元教学。每课课后练习,分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低年级的语文要素在课后练习、文中泡泡提示、语文园地中。学习预测练习预测巩固预测
鲜明的语文要素鲜明的语文要素(三年级上册)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一学校生活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二金秋时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三童话世界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四策略单元:预测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五习作单元:观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六祖国河山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七我与自然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八美好品质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鲜明的语文要素(三年级下册)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一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二阅读策略单元:提问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三留心观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四神话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五习作单元:把一件事写清楚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六童年生活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七家国情怀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八古代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鲜明的语文要素(四年级上册)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一田园生活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科普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三现代诗(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四动物朋友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五习作单元:按游览顺序写景物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六儿童成长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七人物品质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八中外经典童话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鲜明的语文要素(四年级下册)鲜明的语文要素(五年级上册)鲜明的语文要素(五年级下册)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一触摸自然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二革命岁月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三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四小说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五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六保护环境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七艺术之美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八走近鲁迅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鲜明的语文要素(六年级上册)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一民风民俗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二外国名著了解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三习作单元:写出真情实感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四志向与心愿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科学精神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六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鲜明的语文要素(六年级下册)☆语文要素与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为主线构建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发展体系,为一线教师解决语文“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让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有了一定的确定性、规定性,明确了每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给了一线教师保底的教学抓手。
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关注语文要素,
以语文要素为抓手,设计有效的教学,让语文要素在课堂真实落地,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升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朗读:
读准字音(正确)读好句子之间的停顿、读好长句子(流利)读好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朗读课文,注重语气和重音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关于朗读,两个落点:一是句子之间、长句子的停顿;二是分角色朗读(一问一答的对话;问答语气)一下《雨点儿》
——语文要素,即是把得住的“干货”。一课一得,落实语文要素,转化为语文关键能力。(二下园地一)
学习读重音(二下园地五)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语气(语速、语调、轻重)统编教材三上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学中,每个板块都要致力于落实语文要素。学习《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品味“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轻快的山中小曲”等语言,感受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大自然的声音描摹得具体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学习《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凝神静气的像树一样兀立的父亲”等语言,感受作者多个修饰语连用,使语言具有鲜明的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学习《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自主体会文本语言的生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请学生仿照“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等句子,写“妈妈累得……”,尝试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交流平台”指导积累喜欢语句的方法。关注语文要素,各板块有效落实,才能丰富言语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
《带刺的朋友》课后要求学生“找出刺猬偷枣的内容,多读几遍,体会生动的语言”。如何落实这一要素?教学中,有的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10自然段,圈出写刺猬偷枣的动词,学生找到“爬来爬去、归拢、就地打一个滚儿、扎、驮、急火火地跑”等动词;引导学生借助动词,边读边想象刺猬偷枣的有趣画面,进而体会作者运用成串的动词,把刺猬偷枣的画面写得具体可感且富有情趣。初步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自主阅读刺猬偷枣的内容,寻找并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匆匆地爬来爬去”等词句,发现作者用不同的词语修饰同一个“爬”,写出刺猬偷枣时不同的情态,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体会到“长”字把扎满红枣的小刺猬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读来富有情趣,感受到语言的准确与形象;对小刺猬称呼的变化中蕴含着作者由好奇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感受到语言的温度。☆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
最后,教师请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或结尾说一段话,借助成串动词生动介绍小刺猬偷枣的过程。
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设计有效的语文活动,单元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地,在体会生动语言、复述刺猬偷枣过程的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言语经验,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二下《小马过河》是大家熟悉的经典故事,“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等三项课后练习,旨在提升学生的朗读力、故事力、思辨力等。
教学中,教师需打破老课文的教学惯性,努力寻找文本资源,落实本课语文要素。☆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故事中有小马和妈妈、老牛、松鼠等的对话,需引导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小马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心情,在理解人物心情的基础上,引导读出“恰当的语气”,如以轻快上扬的语调读出小马接受任务时“连蹦带跳”的欢快,以缓慢低沉的语气读出没能完成任务时的“难为情”等,提升朗读力。☆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课后练习2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提供了四组关键词,可引导学生以提示为线索,有序讲故事,培养故事力。课后练习3提供的“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等说法,具有开放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结合生活经验,自主思辨,说出自己的理由,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课后练习2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提供了四组关键词,可引导学生以提示为线索,有序讲故事,培养故事力。课后练习3提供的“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等说法,具有开放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结合生活经验,自主思辨,说出自己的理由,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注要素,让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地,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单元语文要素: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认识说理文,理解观点道理,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观点选择事例,安排说理顺序;尝试实践学说理☆关注语文要素,让要素在课堂落地
由题切入,就题质疑,理解含义及启示:“一百个问号”指的是什么?真理真的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吗?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明白“一百个问号”就是对身边熟悉事物、细小的事物一直保有一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探究欲;“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含义,如果一人个人能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坚持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四年级学过提问,后续年级不断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带着批判的眼光、理性的思考进行主动的阅读探究,最终消解疑问,把“?”拉直为“!”,理解并认同作者观点。
探究作者如何说理: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道理的?选了哪些事例?怎样的顺序介绍?为什么这么写?这样说理真的能让人信服吗?带着问题作深入的阅读分析与思考探究,品析行文结构,发现作者在首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而后列举三个典型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升华观点。
三个事例都是先写观察到的平常细小的现象,再写研究者产生的问题,不断地追问,最后写反复的实验、研究,最后有所发现、发明与创造。发现全文条理清晰,说理有序有据,选取的事例典型有力证明观点。
探究事例叙述顺序:作者为什么按照现象-问题-实验-真理这样的顺序写事例?思辨探究,发现这样的顺序安排,有力地说明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源于敏锐的观察,持续深入的追问思考和不懈的实验探究,即产生并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能诞生、发现真理。作者材料的选择及介绍顺序的安排都为观点服务,析理严谨,令人信服。
追问思辨,尝试实践:如果本文要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观点,那么,同样三个事例,可以怎样叙述着三个事例?还有别的事例?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明白如果要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事例重点叙述的应该是实验过程,如何克服困难等找到答案。联系阅读链接中“詹天佑”的材料,改写成事例证明观点。——把握要素,培植能力:深层理解能力(课题含义);质疑思辨,深度思考能力;围绕观点,准确选材,有序有理说理能力。传统语文教学缺乏整合与联系的意识:单篇课文琐碎讲,学生不善于整合语言信息深入理解文本;单元课文孤立教,不能打通单元及同类文本之间的联系,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更不能举三归一,归类梳理,把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与规律。
统编教材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教学中需打通文本、单元、学段之间联系,整合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学习问题,把握学习方法与规律,建构语文能力☆注重整合,让语文要素能逐层落实渐进的语文要素渐进的语文要素渐进的语文要素渐进的语文要素渐进的语文要素渐进的语文要素渐进的语文要素渐进的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横向关系密切,纵向层次也清晰。
以阅读策略单元为例,教材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主要目标整体编排单元内容,精读课文指导阅读策略,略读课文运用策略尝试实践,交流平台提炼阅读策略,单元各板块组、成整体,分层推进,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注重整合,让语文要素能逐层落实四上第二单元学习“提问”的策略,教学中,教师需强化整合意识,从第一篇课文开始,逐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单元首篇,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尝试提问题;借助课后练习中“问题清单”的提示,初知提问的角度——就全文内容或部分内容提问。☆注重整合,让语文要素能逐层落实学习《蝙蝠和雷达》,运用上一课所学方法,尝试在阅读中“就全文或部分内容”提出问题;借助旁批和问题清单,拓宽提问的角度和层次——针对文章的写法及得到的启示等提问;借助课后练习的提示,知晓处理问题的方法——按照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在了解策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阅读文本,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并将问题整理分类;带着不同角度的问题阅读,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注重整合,让语文要素能逐层落实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借助旁批、问题清单、练习提示等,进一步拓宽提问视角,继续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选出有助于理解文本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实践,筛选小组问题,带着有价值的问题再次阅读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注重整合,让语文要素能逐层落实
《蝴蝶的家》是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自主阅读,多角度提问,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筛选,尝试解决问题。
聚焦“提问”策略,整合单元资源,逐层落实语文要素,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边读边思、主动提问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注重整合,让语文要素能逐层落实
语文要素纵向层次也清晰。
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例,四上第四单元为神、话故事,主要以一件事表现神的形象,引导学生借助“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四上第七单元讲述周恩来、梅兰芳的故事,以几件事表现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注重整合,让语文要素能逐层落实四下第六单元讲述雨来等儿童成长故事,篇幅很长,引导学生借助小标题、空行等理清长文章层次,学习提炼小标题,将几部分内容合起来“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六下第二单元是名著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六上第八单元“交流平台”,对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整体回顾梳理,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也不同,阅读中,要依据文本特点灵活运用方法。
打通纵向联系,整合教学,不断在“温故”中“知新”,逐层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能力。☆注重整合,让语文要素能逐层落实语文要素编写在书本中,是静态的,语文要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活”起来,才是有价值的。活化语文要素,实现要素与能力“转化”的不二途径是语文实践。基于统编教材理念的语文教学,需实现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阅读、思考、表达、梳理等语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方法等迁移运用到具体情境,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重视实践,将语文要素转化为能力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与语文园地,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语文实践平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丰富言语经验,提升言语品质。
学习三上第八单元“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比较“陆续、连续、继续”三个词的意思及用法,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在实践中学习准确表达。四上第六单元“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仿例用一系列动作表现人物“害怕、生气、自豪”等心情,在实践中学习具体生动的表达。☆重视实践,将语文要素转化为能力三下《花钟》第1自然段,作者用“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等不同的说法来表达牵牛花等不同鲜花的开放,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填一填、写一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语言,比较思辨,体会言语表达的丰富性;在仿照例句填一填、写一写的实践中,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学习多样化的表达。
用好教材提供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真实经历实践过程,语文要素才可能切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重视实践,将语文要素转化为能力积累言语经验二年级上册“实践”“转化”学习正确地表达提升言语品质二上《场景歌》“实践”“转化”学习正确地表达——用词准确提升言语品质四上第三单元园地《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实践”“转化”四下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准确地表达——词语的感情色彩准确地表达——词语的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四下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学习具体地表达二上提升言语品质四上用动作描写把某种心情写具体——让心情看得见学习具体表达六上:P51第三单元六上:P66第四单元小说学习多样化表达二上《妈妈睡了》二上《寒号鸟》提升言语品质四年级修辞:设问、反问学习丰富地表达六上:P33第二单元不用“说”字来说六下:P15第一单元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六上:第八单元同一个词不同的用法学习形象、生动、有趣地表达二下《雷雨》二下《神州谣》二上《语文园地七》二上《语文园地四》提升言语品质学习准确平实简洁地表达六上:P108第七单元练写说明书提升言语品质分条表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有态度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六上:P52培养说理能力提升言语品质
三上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预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以表格、泡泡等,引导学习抓住题目、借助图画、情节内容、生活经验等,学习有依据地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文前阅读提示,课后习题,指导多种预测视角,进行预测实践,学会不断反思预测是否有依据,“修正”自己的预测;《不会叫的狗》阅读提示中引导预测不同结局,课后交流自己的预测及理由等。预测成为阅读“常态”,逐步形成预测“习惯”。
交流平台梳理预测方法。
——精读教阅读策略,略读迁移运用策略,反复实践,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实践”“转化”1.出示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总不倒?用什么做的?长什么样?有主人吗?有多老?……)2.出示老屋图,观察有多老?(裂痕、黑漆漆、树枯,门有洞……)3.师讲故事(1-3节)(一个小小的声音“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行吗?”
你在猜什么?(花草、小蚂蚁、小女孩)老人会答应吗?(答应、不答应)各自说出理由——猜读无对错,大胆猜4.教师继续讲故事(4-6节),猜对了吗?
学生交流,发现无论对错,都很有意思
——这就是猜读,读读猜猜,猜猜读读,一点儿都不难,叫“预测”(初知预测)
5.继续往下读,看老屋要倒下去的时候,先后有谁来求助?(学生大致交流故事人物、情节)6.再读课文,注意旁批,看课文做了哪些预测?学生交流(题目处、小猫声音出现处、小猫离开时、老屋再次想倒下时、又一个细小的声音出现时……)
这些猜测是否是随意猜、乱猜?
(学生发现有的根据题目、图画,有的根据内容等)——有理由、有依据地猜测、预测
——预测无对错,有根有据猜(激发预测兴趣)7.出示小猫离开又有人请求的那部分预测
文中预测不耐烦,依据?(生活中,一直有人请求,有点烦;年纪大了,站不动了,有点烦)
——根据生活经验、常识预测
你觉得老屋会答应吗?(可能会答应,有伴,不孤单)(不能厚此薄彼)
——也是根据生活经验、常识预测(标题说“总也倒不了”,才请求一次就倒,不可能)
——联系课题猜测(图中,老屋很慈祥,应该会答应)——依据插图预测。
——再次点:预测无对错,有根有据猜(实践中,学预测;知道预测无对错,只要有依据)8.小动物们为什么请求老屋不倒?交流、提炼
小猫安心睡觉母鸡安心孵蛋
小蜘蛛安心织网捉虫(梳理故事结构)9.小蜘蛛来求老屋前,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出现?会怎么求老屋呢?大胆预测,说一说。
学生仿照故事结构,预测编故事
毛毛虫等等几个月破茧成蝶又站蝶飞
蚂蚁等等两年洪水安心住下
关注时间,为什么是几个月、两年?(联系故事情节,一晚——二十一天——越来越长)
出示原文,熊宝宝——
预测无对错,有根有据猜
——创设情境,预测,创编故事,掌握预测策略10.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屋?(善良、乐于助人)11.最终,老屋倒下去没有?(没倒,还有小动物请求)你是小动物,会让老屋倒吗?(不会,孤单,陪伴)
——融进你们美好的愿望预测
出示结尾故事还没结束,还可以继续猜
指导思维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非黑即白”“非真即假”等思维习惯,认识失之偏颇。培养辩证思维,有助于学生客观分析问题,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西游记》猪八戒形象认识:“好吃懒做好色愚蠢”(三次进谗言、义激美猴王、盘丝洞痛打妖精……),并非一味好色、善恶不分。对八戒的形象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明白要善于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阅读文本。提升思维品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五上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提升思维品质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地阅读。信息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信息海洋,必须有选择地获取信息,通过审慎的思考与分析,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而不是未经思考,轻易接受信息或盲目同意他人观点与思想。同样,阅读文本,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及作者的意图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辩证的思考,对文章主旨、作者观点及写作方法等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与评价。五上《忆读书》提升思维品质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理性地反思。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外来的信息,也要学会利用元认知策略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及时发现并修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时常问自己,我正在怎么阅读(思考)?为什么这么阅读(思考)?我的阅读理解、阅读方法是否正确合理?与同伴相比,是否有改进之处?在反思中调整改进学习策略,提升阅读品质与能力;习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目的、材料选择、篇章架构、言语表达等作理性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言语品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三个能力指向:朗读能力——人物语气(角色、心情)思考能力——由言探究内心理解能力——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提升思维品质三年级《灰雀》
活动一: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哪里看出列宁喜爱灰雀?默读,不出声,不指读,寻找关键词句,思考问题。学生能找到:“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还经常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教师引导:“每天到公园散步”“在周围树林中找遍了”(着急)“一定是……天气严寒,它怕冷”(担心)“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惋惜)“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前后行为、情绪连起来思考,理解才全面、深入
——多角度、全面阅读思考提升思维品质
活动二:探寻灰雀的去向1.“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学生自由表达,飞到别处去了,被小男孩捉走了……2.灰雀被小男孩捉走了?哪里看出来的?请学生从文中寻找依据证明是被小男孩捉走了
——【学做侦探破案】阅读课文,要善于围绕问题,从文本中找到依据,证明自己的看法,有依据地思考与表达
活动三:探究人物内心,印证依据是否可信
1.聚焦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默读思考,探究男孩说这些话时的内心活动。(1)3-6自然段A男孩说:“没……我没看见。”——省略号,说话吞吞吐吐,不是理直气壮,心中有点虚。(联系生活中,不知情、没做过这事,该怎么说?干脆、直接,“我没看见。”)
——反常的说话语气中,看出“可能”
活动三:探究人物内心,印证依据是否可信B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说明他看见过灰雀,刚才在撒谎。知道“灰雀没有死”,可见他知道灰雀在哪里。想讲又不敢讲,所以前面吞吞吐吐。——内心独白中看出更“可能”那个男孩当时想什么?(要不要告诉他灰雀在我家里?告诉他,他会批评我不该把灰雀捉回家吗?……)——吞吞吐吐的谎话背后读出的是小男孩的矛盾与犹豫
活动三:探究人物内心,印证依据是否可信(2)7-10自然段C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男孩反复说会飞回来,一次比一次肯定“会……一定会……一定会……!”“它还活着”可见,男孩知道灰雀下落——反复的话语中基本确定灰雀是男孩捉的
活动三:探究人物内心,印证依据是否可信(2)7-10自然段男孩心里可能在想什么?(他那么担心灰雀,为灰雀可惜,我真后悔把灰雀捉回去,明天就把灰雀放回来吧。我喜欢灰雀,别人也喜欢灰雀,不能一个人享受,让大家一起欣赏;明天我一定把鸟儿放回来)——反复又没说完的话语背后,是小男孩的后悔与放回灰雀的决心
活动三:探究人物内心,印证依据是否可信(3)11-13自然段D第二天……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灰雀真回来了。断定灰雀是小男孩捉的。小男孩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心里在说什么?(他会不会知道,他看到鸟儿回来这么开心,鸟儿那么开心,我以后不捉鸟儿回家了,大家分享,喜欢就要给鸟儿自由,给自由是真正的喜爱)——小男孩无声的话语背后,是小男孩的深刻领悟,美好的事物大家分享;捉回家是喜爱,放回来更喜爱,给鸟儿自由才是真正的喜爱
活动三:探究人物内心,印证依据是否可信(3)11-13自然段觉得小男孩怎样?(知错就改)(诚实)——点方法:故事中人物的话,有的是直说的(心里想的与口里说的一致),有的没有直说(心口不一致),就要善于透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的心里话,这样才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人物特点。——深度思考,从人物语言、神态、行为中读懂没有说出、没有说完、没有直说的心里话,进而体会人物形象。活动三:探究人物内心,印证依据是否可信2.自主探究列宁内心【迁移实践】(1)“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在说这句话时,知道昨天灰雀去哪儿了吗?(知道了)“看看男孩”“看看灰雀”“微笑”“已经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劳动合同规定
- 土建工程承包合同意向书
- 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合同书
- 支付劳动合同报酬
- 货物贸易的居间合同
- 协议合同草稿
- 合同转让变更协议
- 安保合同框架协议
- 复印合同协议拼音
- 合同分红协议
- JT∕T 324-2022 汽车喷烤漆房
- 网络安全设备巡检记录表
- DL-T 5604-2021太阳能热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PDF解密
- MOOC 地下铁道-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清版)TDT 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 非法捕捞与水生动植物保护规定
- JIT精益生产(最全最好的精益培训教材)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检查表
- 既有建筑混凝土结构改造设计规范DBJ-T 15-182-2020
- cecs31-2017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
- 改装店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