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一政治必修Ⅰ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原理,且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第二单元已经分析了“谁来生产”这个问题,接下来第七课就要介绍财富如何分配,也就是说要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问题。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题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与第二框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相联系。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这课,不仅可以为学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为以后高考做好准备。二学情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也比较少接触,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以自主探索和质疑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法,逐步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的意义。能力目标:学会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四教学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五教学方法下面,为了讲清楚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考虑到高一学生的现状和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2、小组讨论法3、多媒体展示法4、讲授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详讲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导入新课、教授新课、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3分钟)1、旧知识导入: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按性质分,我国的企业分为哪几种?2、【案例导读】:(二)讲授新课(30分钟)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什么是按劳分配?先让学生看教材P55,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按劳分配?它是由什么决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对于按劳分配这个含义从五个方面来讲,即地位、范围、分配的客观依据、分配的对象、分配的结果。这样使学生既清晰又明了。并且结合教材P55的“议一议”,让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明白,按劳分配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同步富裕。再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按劳分配的地位、作用、含义,让学生在课本中很好地加以落实。)2、合作探究(1)忆一忆什么是公有制经济?并举例说明具体按劳分配的形式有:学生:合作探究老师;点拨,结论国有企业中: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等。集体经济中: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所得;乡镇集体企业中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事业、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奖金、津贴。(2)“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也一定都是按劳分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点拨,纠正,结论析:从按劳分配的实行范围角度,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所以前半句是对的。公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不体现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差别,因此,不属于按劳分配;我国过去实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尽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但他无视劳动的差别,因此也不是按劳分配,而是与此相对立的一种分配;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以技术、资本入股所得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以后半句是错的。(3)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吗?学生:探究,解答老师:点拨,结论析: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里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分配所得不可能相同。等量的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只存在于同等经营状况的企业里,但这并违背按劳分配的本意。结论:按劳分配不一定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4)学生:合作探究老师:总结:注意点(1)按劳分配的使用范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贸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2)分配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是指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如国家税收、企业成本与利润)之后的个人消费品部分,不是分配全部社会财富。(3)分配尺度是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不是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4)“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是指现在的劳动,劳动者离开公有制经济或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不属于按劳分配。(5)分配标准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6)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会取得等量报酬,因为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相联系的。(7)公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不体现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差别,不属于按劳分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用李力在新的工作中,遇到关于分配中的新困惑,解答困惑。并根据问题“多种分配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浏览课本,来解答。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讲解。1、用多媒体显示按劳分配与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的区别点的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这样给学生以一个直观的感觉,既能理清思路,又能轻松的掌握知识。2、对于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由于小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易搞混,通过看课件——讲解——练习的方式进行。(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3)、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一年净赚2.5万。先让学生思考分析,再挑一些学生进行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把知识点真正地落到实处。3、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对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会难以理解。采取具体——抽象——具体的方式进行讲解。还是让学生仔细的阅读教材,对此有一个大致的理解,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三个方面并且结合图示,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最后用实践加以证明。(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通过归纳小结,既强调了重点,又巩固了本节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便于课后理解记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这也是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的目标。而十五大报告却进一步明确指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矛盾吗?为什么?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再以代表的形式发表意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最后老师加以总结,为进一步阐释初次分配再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打下基础,加深学生的理解。(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那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又是什么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兼顾效率与公平。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再分配如何实现公平,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也比较少接触,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的意义。能力目标:学会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以自主探索和质疑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法,逐步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教材地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一政治必修Ⅰ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原理,且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第二单元已经分析了“谁来生产”这个问题,接下来第七课就要介绍财富如何分配,也就是说要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问题。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题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与第二框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相联系。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这课,不仅可以为学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为以后高考做好准备。从现实生活来看,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理顺分配关系,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体系,理顺分配关系。所以,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
一教材地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一政治必修Ⅰ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原理,且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第二单元已经分析了“谁来生产”这个问题,接下来第七课就要介绍财富如何分配,也就是说要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问题。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题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与第二框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相联系。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这课,不仅可以为学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为以后高考做好准备。二学情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也比较少接触,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以自主探索和质疑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法,逐步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的意义。能力目标:学会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四教学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效果分析针对这一框题的教材内容,学生实际,高考的出题形式,我主要设计了一些选择题、辨析题,以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提高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和针对性训练,学生较系统的掌握了课本内容。对误区的问题设计,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对问题的综合分析,也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部分知识在选择题中极易考查,所以对误区的设计、理解、掌握也就极为重要。因为常以错误项的形式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业务副院长职责(五篇)
- 网络课程设计的分类
- 网页课程设计摘要模板
- 网上书店c 课程设计
- 微机原理通讯录课程设计
- 联想记忆课程设计
- 电话礼仪课程设计
- 职工系统Delphi课程设计
- 家政保洁公司营业员服务总结
- 美的物流课程设计
-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全册历史期末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南平武夷高新技术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年 基于Python的电影弹幕数据分析》范文
- 三支一扶协议书模板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理检查表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小英新人教版PEP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测评卷
- 供应链管理规章制度
- 2023非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 2024年3月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