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火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火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火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火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火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火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读右图,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参考答案:B2.下列农业区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A.古巴甘蔗园

B.美国的棉花带

C.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D.东亚季风水田区参考答案:C3.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参考答案:A4.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S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B.P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且速度较慢C.在莫霍界面,P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D.在古登堡界面S波完全消失参考答案:D横波只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纵波可以通过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且速度较快,AB错误;在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波速都突然增加,C错误;在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波速下降,D正确。故选D。5.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图)。晴朗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风的形成

B.岩浆喷发

C.煤的形成

D.海水蒸发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太阳能屋顶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分布集中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参考答案:5.B

6.D5.风的形成主要是太阳辐射分布的纬度差异造成地面冷热不均形成气压差,从而促使风的形成;岩浆喷发是来之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制热造成的;煤炭是过去植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转换形成的;海水蒸发是海面获得太阳辐射能造成的,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B。故选B。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不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A错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B错误;太阳能资源分布较为分散,C错误;上海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D正确。6.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9~20题。17.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18.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参考答案:17.D

18.C17.该地农业既发展种植业,又发展畜牧业,两者比例相当,所以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选择D。18.该地农业发展模式,没有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产出的农产品没有受到污染,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选择C。7.读下列气候类型降水柱状图,回答8—9题。8、关于甲和乙两图中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乙为地中海式气候D.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9、下列关于甲、乙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B.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C.甲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较少D.乙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参考答案:8.A

9.A8.广东盛产荔枝,山东盛产苹果。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受以下那种因素影响(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土壤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差异。荔枝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温带水果,故主导因素是热量。9.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大洋部分的平均厚度为约6千米,故四个选项中,大洋的地壳最薄。10.目前北京市中心区人口大量向郊区移动,甚至在北京与河北交界的远郊买房置业,发生产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是: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C.中心区农贸产品供不应求

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参考答案:B11.读图5(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7~18题。17.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A.西经90o

B.东经90o

C.180o

D.0o18.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此日在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参考答案:B

A12.读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3.下列现象主要出现在城市化第Ⅱ阶段的是(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C.住宅空置率高

D.招工难4.目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III阶段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参考答案:3.A

4.C3.城市化第Ⅱ阶段是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部分地区由于急速的城市化,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状况差等问题。故选A。4.第III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目前发达国家多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三个选项中只有德国属于发达国家,故C正确。13.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及某郊区土地利用图”。该城市位于116°E,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5°26′。据此回答22-23题。22.该城市计划在①②③④处空白地上新建一些工厂,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其中布局合理的是A.①处建机修厂

B.②处建水泥厂C.③处建电视机厂

D.④处建化工厂23.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该城市的郊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加工工业

②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地区发展粮棉基地

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参考答案:22.A23.B略14.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说明一定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一年B.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C.卫星出现了信号中断的现象,是由于黑子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的结果。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参考答案:D能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但不一定是黑子多,所以说不一定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一年,A错;黑子增多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B错;卫星出现了信号中断的现象,是由于太阳风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的结果,C错;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对。15.人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他的(

)A.右前方

B.左前方

C.右后方

D.左后方参考答案:D16.下图中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的是(单位:百帕)(

)A.

B.C.

D.参考答案:A北半球的反气旋是高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图A符合,A对。图B、图C、图D气流向中心辐合,B、C、D错。17.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4.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25.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26.黄河入海水量变化及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A.差异性

B.整体性

C.地域性

D.警戒性参考答案:24.D

25.B

26.B24.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展,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多,D对。上游水电站增多不影响全年径流量,A错。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不是径流量减少的原因,B错。下游是地上河,降水量不影响河流径流量,C错。25.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输送泥沙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B对。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A错。搬运泥沙能力下降,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可能下降,C错。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小,D错。26.黄河入海水量变化及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B对。差异性表现区域间的不同,A错。地域性指内部相似性,C错。不能体现警戒性,D错。18.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由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类等级一致A.总星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2.神舟十一号飞行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沈阳市昼长夜短

B.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北京市昼渐长夜渐短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参考答案:1.B

2.D1.读材料分析可知,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是绕地球运转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等级一致,B对。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级都高,A、C、D错。故答案选B项。2.神州十一号发射时,北京时间是10月17日7时30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沈阳市昼短夜长,A错。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B错。此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北京市昼渐短夜渐长,C错。地球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正在加快,D对。故答案选D项。19.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据此回答问题。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A.市区

B.郊区

C.远郊

D.农村参考答案:B20.读我国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与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对比图判断我国人口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A.我国人口将持续增长

B.人口老龄化问题极为严重

C.性别比例失调将越来越明显

D.老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参考答案:B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批城市修建了管道口径小、埋藏浅的“地下管网式”排水系统。这些城市在大雨之后常出现积水回流现象,积水从管道口喷涌而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城市积水严重,主要是由于城市道路、建筑等人类活动干预了水循环的A.蒸发环节 B.降水环节 C.下渗环节 D.径流环节18.造成这些城市积水回流的主要原因是排水管道A.口径小 B.埋藏浅C.密度大 D.质量差19.我国大部分城市不适合修建这种“地下管网式”排水系统,主要是因为我国A.降水较集中,季节分配不均 B.地势低平,排水不通畅C.经济发达,污水排放量大 D.人口稠密,建设用地少参考答案:17.C

18.A

19.A17.城市化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而且改变了地表性质,从而减少了水体下渗,因而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故答案选C项。18.城市由于下渗减少,地表水量增大,由于排水管道口径小,排泄能力不足,从导致城市积水回流,故答案选A项。19.原苏联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小,排泄水量较小,不易积水,也不易产生回流,而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产生洪涝灾害,排泄水量大,易产生回流,因此原苏联的“地下管网式”排水系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修建,故答案选A项。22.图3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7.当地球位于二至日中的甲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流域处于汛期

B.芜湖春江水暖鸭先知C.华北平原一片种麦繁忙景象

D.芜湖沃尔玛正在做圣诞营销活动8.地球从二至日中的甲运行到乙期间,芜湖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9.上述期间,关于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线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角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线速度持续增大

D.角速度持续减小参考答案:D

B

A2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活动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煤、石油的形成

D.火山的爆发参考答案:D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转化而形成的,火山的爆发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所以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D正确。24.读我国关中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城市甲所处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6.关于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位于地势的第三阶梯C.土壤类型为红壤 D.河流都为外流河参考答案:5.C

6.D5.根据材料,城市甲位于渭河谷地,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质构造为地堑,C对。背斜、向斜是岩层褶皱形成,地垒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体,而该地是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故ABD不对,答案选C。6.该地位于秦岭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土壤类型为黄土;河流注入太平洋,主要为外流河;故ABC不对,答案选D。【点睛】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有背斜和向斜,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断层是有断裂并且有位移,上升的岩块为地垒,下降的岩块为地堑。25.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B.②时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滑参考答案:C略26.2018年1月网文“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少整整200万,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部分专家甚至推测2100年,中国人口消失一半。下图为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上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

)A.1950——1960年 B.1960——1970年C.1970——1980年 D.1980——1990年4.“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指(

)A.出生人口数量太少 B.全面两孩政策失效C.目前老龄段人口占各年龄段比重最大 D.整体人口将急剧萎缩参考答案:3.B

4.D3.读图可知,图中20-24,25-29和40-44,45-49为两处明显的高峰,结合常识如女生育年龄主要是20左右开始20-24,25-29可能40-44,45-49的后代,从而推测,最高峰应是40-44,45-49出生的时间,1971年中国开始全面计划生育,特别是70年代后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故选B。4.人口形勢雪崩,关键在于末来形式发展,出生数量比预期的少不是现有数量少,全面二孩受生育成本高,生育观改变等,效果没有达到,但不能定论失效。长期低出生率结合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出人口老龄化,未来会加速发展:民众整体生育意愿走低,如低生育率不能逆转,人口可能消失一半,人口雪崩主要指数量变化,故选D。二、填空题(共10分)27.读下图(阴影部分为黑夜,空白部分为白天),完成下列问题。

(1)该光照图是

(节气),D点距离日出还有

小时。(2)图中C地的经度为0°,则A地的地理坐标为

,D地的地理坐标为

。(3)图中A地的地方时为12时,则C地的地方时是

,与B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是

,此时北京时间是

,国际标准时间是

。(4)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

。(5)此日南阳市的日出方位是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正东参考答案:(1)冬至

4

(2)(23.5°S,60°E)(0°,90°W)

(3)8

D

16时

8时

(4)0°(5)B考查地球光照图、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地理意义。(1)主要考查了太阳光照图的判断,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D点位于赤道,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6点,而图中D地此时地方时为2时,所以D点距离日出还有4小时。(2)图中C地的经度为0°,则A地的经度为C地以东60°即60°E,所以A地理坐标为(23.5°S,60°E);同理,D地的经度为C地以西90°即90°W,所以D地的地理坐标为(0°,90°W)。(3)A点位于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C在A经线以西2格,即晚4时,则C地的地方时是8时;经线相同地方时相同,所以与B地方时相同的点是D。已知C地即0°经线的地方时是8时,计算得出此时北京时间是16时,国际标准时间即0°经线的地方时是8时。(4)B点在晨昏线上,此时的太阳高度是0°。(5)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此日河南省南阳市的日出方位是东南,故选B。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寻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处,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_____处。(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

C(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3)D

C(4)D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难度较小。第(1)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第(2)题考查地貌倒置及其成因,第(3)、(4)题考查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1)读图可知,A、B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错动、位移,为断层。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D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2)看地表形态可知,此时背斜成谷,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裂隙发育,容易被侵蚀成谷地。此时向斜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故寻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的D处。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故寻找地下水应在C处。(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点睛】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29.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处是____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____处(a或b)的风向一致。

(3)图甲中C处是____________气压带,C与D处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5)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____(动力或热力)原因。参考答案:(1)C

E(2)东北信

a(3)副热带高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4)B(5)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同时考查图表的分析解读能力。解读甲图时应依据文字信息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和N为北极点,确定图中字母各自所代表的地理意义分别是:A为赤道,此处以上升气流为主,属于赤道低气压带;B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C处对应的纬度为北纬30°,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中纬西风带(西南风);E处对应的纬度为北纬60°,来自南北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因动力原因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N处纬度高,气温低,大气收缩下沉在近地表集聚形成高气压,属于极地高气压带。解读图乙时,应注意此图为极点俯视图,从图中箭头表示的风向看,属于向右偏转形成的,说明是北半球部分,因此可以判断图中a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b处风带为中纬西风带(西南风);图乙中显示的气压带位置主要位于北纬30°以北,说明此季节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北移动了,对应的季节应是北半球的夏季,因此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因图乙表示北半球,故图中字母b处对应的纬度位置为北纬30°到北纬40°之间,经度位置约为东经120°附近,由此可以确定b处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此时为夏季,其气候特征应是高温多雨时期。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上海,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科技和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下图为该市主要制造业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2017年5月5日14点,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第四跑道成功首飞,这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用客机已经振翅翱翔,我国没有自主研发大型民用客机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材料三

美国波音公司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落户浙江舟山航空产业园,于2017年3月底开工。根据《舟山航空产业园总体规划》,该工业园以“一园两区”的方式协同布局。其中飞机制造园区位于朱家尖岛,用于飞机完工总装、交付试飞、航空运营、科研培训等产业,舟山民航机场也分布在该园区;零部件制造园区则位于舟山本岛北部的舟山经济开发区,用于航空零部件配套制造产业。(1)分析上海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保护上海城市大气环境角度看,上海石油化工基地应建设在城市的____________方向比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3)大型民用客机制造属于____________指向型工业,其布局应接近____________。(4)波音公司首个海外工厂落户我国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浙江舟山航空产业园两个园区产业高度集聚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交通发达;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更富且素质较高;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支持等。(2)西南

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3)技术高等院校或科技发达地区(4)市场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成本等。解析:(1)上海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交通发达、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更富且素质较高、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支持等。(2)根据风频图,西南风是上海的最小风频。从保护上海城市大气环境角度看,上海石油化工基地应建设在城市的西南方向比较合理,理由是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最少。(3)大型民用客机制造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用客机,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其布局应接近高等院校或科技发达地区。(4)波音公司首个海外工厂落户我国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浙江舟山航空产业园两个园区产业高度集聚,以“一园两区”的方式协同布局,意义有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成本等。三、综合题(共38分)31.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描述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哪些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8分)(2)图中六个中国城市中,寒潮发生次数最多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说出成都和南京出现寒潮的次数,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4)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4分)参考答案:(1)特点: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两侧递减。地区:青藏高原;滇南谷地等。(2)西安纬度高,距寒潮源地近,降温幅度大。(3)成都为0,南京为1~2次。地形。(4)春季和秋季。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特征判断: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两侧递减。结合图示可知青藏高原和滇南谷地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第(2)题,读图可知,西安发生寒潮次数最多。原因从纬度和距寒潮源地远近等方面分析。第(3)题,通过等值线判读,南京发生寒潮的次数为1~2次,成都发生寒潮次数为0次。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寒潮的入侵,降温较小。第(4)题,春季正处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返青复苏季节,也是春小麦等春播作物的播种季节;秋季是农作物的收获季节。故农作物受寒潮危害较大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32.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1)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是因

(水平、垂直)方向受力所致。乙处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形成了

(2分)(2)写出甲为

(背、向)斜成山、丙为

(背、向)斜成山。(2分)(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建在甲、乙、丙中的

地(1分)(4)在图中②、③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

;②是

;③是

。人类活动能影响到的环节是

(6分)(5)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4分)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参考答案:(1)水平断层

(2分)(2)向斜

;背斜,

(2分)

(3)丙(1分)

(4)②←(1分);③↑(1分)①地表径流;②水汽输送;③海水蒸发,

①(6分)(5)A、D(4分)33.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