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寓言二则教案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_第1页
3 寓言二则教案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_第2页
3 寓言二则教案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_第3页
3 寓言二则教案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_第4页
3 寓言二则教案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3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承受等。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故事,所以就是“二则”。(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zéjīn寓言则喘气白费一大截筋疲力尽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三)整体感知课文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四)讲读课文1.默读第一自然段。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明确: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2)“巴望”是什么意思?明确:希望、盼望的意思。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急切的心情。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急切的心情呢?明确:天天到田里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明确: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们长。(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明确:因为他巴望禾苗快长,所以就想办法帮它长。(5)指导朗读。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明确:应读出焦急、焦急的语气,突出人物的迫切心情。“巴望”、“天天”、“好像一点”也没长、“焦急”、“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2.默读二、三段。(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明确:往高里拔。“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明确:“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说明这个办法是很不容易想出来的,一旦想出来办法,马上就举动起来。(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明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明确: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明确:他地里的禾苗很多,这么多采苗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说明他干得很认真,从中午一直到忙到太阳落山,所以才筋疲力尽。(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明确:他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从他回家说的话知道他对自己的办法很满意。(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明确:白白浪费;说明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很值得。(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明确:说明自认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6)总结:二、三段写了什么?明确:用拔高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7)指导朗读。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明确:他这样做的结果是禾苗都枯死了。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5.讨论:(1)禾苗为什么会枯死?(2)他错在哪里?(3)他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和养分了,必定会枯死;他错就错在不懂得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要让禾苗长得快些,要靠采苗本身的力量,人工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锄草、灭虫等办法。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五)总结、扩展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六)布置作业1.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2.抄写生字。3.预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教学步骤:(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卡片:喘、筋疲力尽、枯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三)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四)分段理解课文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少了一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明确: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①先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②看图理解养羊人此时的心情。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默读二、三自然段后回答。明确: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3)“还修羊圈干什么”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把养羊人的想法说一说。(4)同桌讨论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读起来应各用什么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5)指名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6)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练习,指名再读。3.第四自然段。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和街坊的想法也不一样。结果怎么样呢?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课文中用了两个“又”分别指什么?说明了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4.第五自然段。(1)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了?请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勾出有关句子。(3)他为什么这样想,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