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PAGEPAGE90榆林镇北台长城、款贡城、易马城遗址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目录TOC\o"1-2"\u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概况 1第二节编制依据 1第三节研究范围 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4第一节项目背景 4第二节文物价值评估 8第三节项目建设必要性 11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6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16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4第一节建设目标 24第二节建设规模及内容 24第五章建设方案 28第一节指导思想 28第二节建设原则 29第三节建设风貌 31第四节技术工艺 31第六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影响分析 33第一节编制依据 33第二节环境保护建议 33第三节节能措施 38第七章消防与劳动安全卫生 40第一节消防措施 40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43第八章招标方式 48第九章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50第一节机构设置 50第二节项目管理 50第三节项目工程设计管理 50第四节建设项目合同与管理 51第五节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54第十章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57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8第一节估算依据 58第二节投资估算 59第三节资金筹措 60第十二章效益评价 61第一节社会效益评价 61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 62第三节经济效益评价 63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 66第一节结论 66第二节建议 66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地点: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项目建设单位:礼县文物局建设规模与内容:(详见第四章第二节建设规模与内容)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详见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有项目的建设资金总计3923.1万元。其中资金的60%来源于国债资金,剩余40%地方自筹。即国债资金2353.9万元,自筹1569.2万元。第二节编制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修正);《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文化部《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2008);《关于5单位联合对礼县西汉水流域早期秦文化展开考古调查第一阶段工作的汇报》;礼县大堡子遗址及墓群(即秦西垂陵园遗址)保护规划;甘肃省政府和文物局对大堡子山秦公陵园遗址总体规划会议记要精神;《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规划》;与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国家相关标准;项目相关资料以及现场调研的资料;甲方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第三节研究范围本报告研究范围为“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开发建设可行性研究。依据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等文件规定的可行性研究深度及要求,通过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现状情况的调查,确定“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开发建设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计划、配套设施及规划设计方案、初步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条件、环保与节能、消防安全、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管理机构等的分析论证,对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复及资金筹措提供科学依据。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陇南市概况1.城市概况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辖一区八县(一区即武都区,八县即两当县、宕昌县、成县、西和县、康县、文县、礼县、辉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80万人,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2.经济状况近年来,陇南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市委总体发展思路和把握大局、确定目标,抓牢重点、强化措施,深度落实、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扎实推进灾后重建,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全力夯实基础设施,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2008年陇南市实现生产总值1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59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12亿元,降低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90亿元,增长19.0%。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2.6%、-15.8%和93.2%,第一、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396元,比上年增加329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29.3:26.4:44.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8.5个百分点。2009年,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克服诸多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9%,达到1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达到2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达到23.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达到17.14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2%,达到17亿元。其中,市县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5%,达到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5%,达到35.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达到9477元,净增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1%,达到1995元(含灾后重建因素为2300元),净增215元;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完成了计划控制目标。3.旅游优势近年来,陇南市旅游业的宏观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初步形成了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旅游发展区域布局趋于合理、产业格局初步确立,基础服务设施也得到逐步改善,旅游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35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建设进程,完成了十大名牌景区和十大重点景区(点)一系列开发建设工程,完善了景区(点)交通、环卫、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服务设施,新建了一批档次较高的宾馆饭店。同时,大力推进行业改革与发展,加强行业质量规范与管理,使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卓有成效的宣传推介工作使陇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同时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旅游文化内涵挖掘、区域合作也进一步加大。另外,陇南市旅游发展目标明确。2010年陇南市旅游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明确提出旅游发展五年目标:旅游实力显著提升、旅游特色更加鲜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服务争创一流、旅游效益不断提高。同时确定今后五年的开发重点是:依托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三大旅游资源,全力建设宕昌官鹅沟、康县阳坝、文县天池、礼县秦西垂陵园、成县鸡峰山五大精品景区,完善提升武都万象洞、宕昌哈达铺、成县西狭颂、西和晚霞湖四大名牌景区,积极培育徽县三滩、两当云屏三峡等有发展潜力的景区,五年内争创两个国家5A级景区,形成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全省叫得响的旅游拳头产品,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旅游开发整体上水平。二、礼县概况1.基本概况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共辖2镇34个乡,总人口10.35万户,50.13万人。礼县深居内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平均气温9.9℃,年均降雨量488.2毫米,全年日照1968.1小时,无霜期183天。2.区域优势礼县不仅遍布着许多很高价值的人文景观,而且山川秀美,特产富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主要有六大资源和七大优势。六大资源是:一是广阔的土地资源;二是丰富的水能资源;三是良好的气候资源;四是繁多的生物资源;五是丰富的矿产资源;六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七大优势是:一是初具规模、久负盛名的经济林果开发优势;二是历史悠久、链条完整的畜牧产业开发优势;三是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的中药材生产优势;四是潜力巨大、方兴未艾的蔬菜生产优势;五是蕴藏量大、梯级开发的水能资源优势;六是回报显著、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开发优势;七是富有特色、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优势。三、项目建设用地概况1、遗址区位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拟建地点位于礼县县城东13公里处永坪乡赵坪村和永兴乡文家村的交界处,距天水市区80公里,徐(徐家店)一礼(礼县)公路自东南蜿蜒从山前经过,区位条件优越。2、环境概况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属于黄土梁峁丘陵地区,北依大薄地峁塬,南滨西汉水,西临西汉水支流永坪河,遗址及墓群东部为开阔平坦的盐官盆地,西、南、北三面群山环抱,环境优美。墓葬区北面为徐礼公路,墓葬区内无正式修建的道路。所谓道路均为进出车辆及农民长期碾压所成。遗址区周围基本为农耕地,除散布的村落外无大体量建筑,视线较为开阔。本地区年平均气温10.6℃;最高气温33.8℃,最低气温-14℃,年降雨量504毫米,最大降雨量35.8毫米,年蒸发总量在1208.3毫米;无霜期在196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863.6小时。四、项目指导思想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应该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以全面保护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以合理复原秦早期陵园自然风貌为总体设想,以为考古科学研究、旅游、学习提供场所,更好地对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为目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是基于以上指导思想而编制的。第二节文物价值评估文物考古价值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在文化、科技、艺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国相继建成一批综合性保护陈列厅。甘肃省不但是文物大省,而且是文化遗址留存众多的地区,各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迄今已发现200处以上,像这种类型的遗址,在全国极为少见,对发展当地文化和旅游具有特殊的意义。考古发掘表明,大堡子山不是单纯的墓葬遗址,其不仅是秦国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且极有可能就是秦第一都邑西垂之所在。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应属于中国古代城邑、墓葬遗址。遗存年代为西周至秦汉时期。这一考古发现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史载秦国有四大陵园,一九八七年前,第二、三、四陵园位置已确定。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及圆顶山秦国人墓葬区的发现,证实了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是秦国第一陵园“西垂陵园”所在地。大堡子山遗址区内的建筑规划、墓葬形制、规格、葬品、葬式、葬俗等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信息以及历史、艺术价值,集中体现了西周至春秋初叶秦国早期文明的特征。和后来秦国历史上的三处陵园相联系,可以全面而系统地展现出秦国陵寝制度和葬丧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轨迹,以及秦文化渐次壮大的动态脉络。同时,为逐步探明秦国第一都邑西垂的地理位置,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方位依据。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的发现,使赢秦崛起于甘肃东南部那段辉煌而失落的文明公诸于世,印证了《史记》有关赢秦早期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填补了秦史研究中关键段落的空白。对于探讨、认识赢秦族和秦文化的渊源、流变,以及秦文化与中原文化、西北犬戎文化的关系等历史问题,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体系和内容,也启发人们重新审视早期秦文化所达到的高度及其历史地位。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出土了数量可观、级别甚高的青铜、金、铁、玉、石、陶、漆、骨器,被认为是20世纪继敦煌藏经洞、秦始皇兵马俑之后考古学界的又一重大发现。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秦公陵区大量文物被盗掘,流失海内外,导致在墓地性质、年代、墓主身份等关键性问题上,研究结论长期以来未尽统一,所幸10多年来通过各级政府、文博机构、爱国人士、专家学者的多方努力,流落海外的10多件带“秦公”字样铭文的青铜鼎、簋已入藏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国内外民间所藏文物信息也不断披露出来,尤其是2006年在原中字型大墓西南10余米处发现一座大型乐器祭祀坑,出土了带“秦子”字样的28字铭文青铜编钟1套(14件)。这些对于科学破解大堡子山墓地性质、年代、墓主身份等关键性问题,无疑是可喜的挽救性成果,也为今后该遗址及墓群的科学保护、开发及秦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遗址及墓群本身即是秦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加大对该遗址及墓群科学保护、开发的投入力度,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传统文化、美育、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带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给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构建和谐社会,其现实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的发现,揭示了赢秦崛起于甘肃东部那段被学术界忽视已久的历史,印证了《史记》有关赢秦早期活动的记载,填补了秦史研究中相当关键的一段空白,启发我们重新审视秦文化所达到的高度及其历史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丰实了华夏古文明的体系和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域位居秦国历史上四大陵域之首,其墓位布局规划、其墓葬形制规格、其葬品、葬式、葬俗等一系列资料数据。集中体现了春秋早期秦国陵寝特征。和另外早已被发现的三处陵域相配,可以全面而充分地体现出秦国茔域制度和葬丧文化的发展,演变脉络。此外,也为今后探寻秦国第一个都邑西垂的遗址,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方位依据。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的位置、时代和性质本身,即为秦史研究开拓了新视野。目前陵区所出的大部分实物.已被国内许多文博单位收藏;流落海外的器物信息,正不断地反馈回国。他们是研究秦代早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的珍贵资料。对于探讨、认识秦族和秦文化的渊源流变,以及秦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等重大课题,具有非常深切的意义,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第三节项目建设必要性一、项目的建设是树立和落实文物保护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文物工作者担负着推动我国由文物大国向文物保护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的重任,面临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宝藏和保护理念的更新,我们既有大可作为的良机,又受到无法回避的巨大挑战,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文物保护的科学发展观,重视对文物保护和文物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努力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使文物古迹得以真实、完整、长久地保存。二、项目的建设是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的重要举措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作为重要的文物,它的开发和保护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它对整个大堡子山区域的文物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日用品坏了,可以再生产制造,文物却不同,它不能再生产,再生产出的东西不是文物,是仿制品或赝品,是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三、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堡子山走向以文物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保护的健康发展道路随着项目的建设,大堡子山将成为一个以文物旅游为主的旅游景区,景区内的文物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多为国家珍宝,弥足珍惜,在开展文物旅游的同时,需要对文物及其赋存的环境进行严格的保护。由于大堡子山景区面积较大,文物分布分散,景区内及周围村庄、农田密布,人为活动比较频繁,文物保护难度比较大,大堡子山每年在文物保护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本项目的建设,在促进大堡子山景区旅游发展的同时,将会为景区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堡子山景区走向一条“以文物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保护”的良性循环道路,使文物保护与文物旅游相互促进,两翼齐飞,使大堡子山的旅游产业和文物保护事业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四、项目的建设是是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先秦文化的窗口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在文化、科技、艺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国相继建成一批综合性保护陈列厅。甘肃省不但是文物大省,而且是文化遗址留存众多的地区,各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迄今已发现200处以上,像大堡子山这种类型的遗址,在全国极为少见,对发展当地文化和旅游具有特殊的意义。考古发掘表明,大堡子山不是单纯的墓葬遗址,其不仅是秦国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且极有可能就是秦第一都邑西垂之所在。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应属于中国古代城邑、墓葬遗址。史载秦国有四大陵园,一九八七年前,第二、三、四陵园位置已确定。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及圆顶山秦国人墓葬区的发现,证实了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是秦国第一陵园“西垂陵园”所在地。大堡子山遗址区内的建筑规划、墓葬形制、规格、葬品、葬式、葬俗等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信息以及历史、艺术价值,集中体现了西周至春秋初叶秦国早期文明的特征。和后来秦国历史上的三处陵园相联系,可以全面而系统地展现出秦国陵寝制度和葬丧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轨迹,以及秦文化渐次壮大的动态脉络。同时,为逐步探明秦国第一都邑西垂的地理位置,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方位依据。加大对该遗址及墓群科学保护、开发的投入力度,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传统文化、美育、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带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给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构建和谐社会,其现实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的发现,揭示了赢秦崛起于甘肃东部那段被学术界忽视已久的历史,印证了《史记》有关赢秦早期活动的记载,填补了秦史研究中相当关键的一段空白。启发我们重新审视秦文化所达到的高度及其历史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丰实了华夏古文明的体系和内容。五、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旅游及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需求的扩大,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文物保护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机遇、提供了条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使文化生活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城镇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的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目前国家对文化历史研究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事业也应更加注意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遗址保护园作为高雅的文化殿堂,是广大群众的终身教育学校,是健康文化、教育、休闲的重要场所,是向广大群众提供各种文化信息的载体。随着其内涵不断地扩大,其外延不断地延伸,其管理将更加成熟,其经营理念将更具独特,其生机和活力将不断地增强,各种国际文化交流频繁,商务往来增加,旅游人员增多,必然为遗址保护园增加客源,观众将会成倍地增加,扩展市场的经营空间。大堡子山遗址的重大考古成果经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之后,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前来视察工作的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包括一些港澳台同胞也专程到到遗址考察。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作为重要文物保护遗址,她将以历史文化为主线,通过对遗址保护性建设,结合现代展示手段的运用,将华夏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先秦文化展现给国内外观众,达到历史文脉的延续、共鸣和发展,创造高质量的文化、教育、休闲环境,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使其成为陇南市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也可带动一批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促进甘肃省国际交流、整体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一)、礼县地理位置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共辖2镇34个乡,总人口10.35万户,50.13万人。礼县深居内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平均气温9.9℃,年均降雨量488.2毫米,全年日照1968.1小时,无霜期183天。礼县地图(二)、项目地理位置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1992—1993年,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惨造群体性盗掘,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1994年3—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被盗大墓进行了劫后清理,发掘2座中字型大墓和2座车马坑(其中1座未清理)。1998年大堡子山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堡子山基本地形为西南和东北相连接的两个山丘。西南山丘顶部有清代夯土筑成的堡子,大堡子山因此而得名,其东北面地势较为平缓,现平整为多级梯地;东北山丘南坡地势由陡而渐趋平缓,其最南部(靠近西汉水一侧)几近平坦,面积可达3万平方米。二、地质地貌及土壤状况礼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重叠,坡陡谷深,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谷切断较深,山地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1%,而川坝地,沿西汉水的盐官、永兴、城关、石桥等地有极少部分,仅占全县总面积的9%。境内流水,由东北向西南径流,在西部、北部、南部的山区,有天然次生林,植被覆盖较好。礼县地貌特征明显,主要有四种: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属轻切断黄土梁峁中山区,面积为1044.749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297%,坡度15—25度,海拔1500—1900米,相对高差500米左右。区内沟壑纵横,梁峁相间,梁峁上黄土受到侵蚀,泥岩、砂砾岩裸露,遇到雨季,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泥石流发生频繁,阴雨季节常有滑坡出现。东南部为重切断土石中山区,这主要是西汉水下游河谷两岸山区,面积834.832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415%,海拔1100—2100米左右,相对高差1000米。这类地区,山势陡峻,峡谷幽深,基岩裸露,石质山顶覆盖薄层黄土,岩性以页岩、板岩为主,另外有未变质的砂岩,砂砾岩,地表是厚而疏松的风化层,岩石表层风化强烈,每遇洪涝,山体滑崩,泥石流遍地。西北、西南部为中切断石质中山及亚高山区,面积2207.103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330%,属秦岭石质山地,海拔1340一3312米,相对高差2000米左右,坡度25—35度,从山脚至山顶,古生代基岩处处皆是,土壤以褐色土、山地棕壤、山地草原草甸土和山地草原土为主,这类地区有大面积的礼县文物。森林,植被覆盖尚好,水土流失较轻。川坝河谷平原区,分布在西汉水及其支流的流域里,为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洪水冲积河谷平原,主要地形有河床、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平缓斜坡,面积213.176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95%,海拔一般在1400—1500米之间,相对高差100米左右,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全县的主要产粮地区三、气象气候条件礼县气候节特征明显,冬长夏短,春秋适中。春季,3月至5月,70天左右。入春后的天气,处于冷暖空气交替期,天气多变,冷暖起伏大。“有一日三变”现象,这时期常伴低温,有连阴雨天气发生。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是一年的第一个好季节。夏季,5月至8月。5月以后逐渐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雨量集中,暴雨频繁,偶有山洪暴发而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雨季结束早,降雨量少而造成高温伏旱。7、8月正值盛夏,以晴热天为主,午后到夜里多有雷阵雨。气温高、日照强、蒸发大,有一段干旱期。秋季,9月至11月,夏末秋初,冷暖空气再次交汇,9月以后,时值农历8月前后,一般有一段阴雨绵绵的天气。10月份天气比较稳定,常呈现天高云淡,爽气宜人的气象,这是一年第二个好季节。冬季,12月至2月。这个时期往往因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的侵入,气候寒冷,缺雪干燥,成为寒冷干燥季节,河水结冰、草树脱叶。次年“立春”后,因寒潮强度影响,出现霜冻灾害,气候反常时,有的年份出现春雪,果木花蕊受害,南山地区小麦受影响。四、资源条件礼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资源丰富。最突出的有六大资源:一是广阔的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644.99万亩,人均近13亩,有耕地155万多亩,林地199万亩,草地144万亩,适宜于农林牧综合发展。二是丰富的水能资源:地表水资源丰富,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纵贯全县,有常年性河流14条,集水面积3755千平方米,季节性河流8条,集水面积497千平方米,水资源总量11亿立方米,年径流量67万立方米。三是良好的气候资源:县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利于糖分积累,适宜北方农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国内外果树专家公认的苹果最适宜栽培地区之一。四是繁多的生物资源:县内有木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287种,药用植物534种,素有“陇南药乡“之称。五是丰富的矿产资源:矿藏主要有金、锑、铅、锌、铁、冰洲石、玛瑙石、大理石、煤等。六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全县共有男女劳动力27万多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近9万多人,劳动力市场广阔,劳动力价格低、素质高,有利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开发。另外,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礼县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著名的名胜古迹有:赵孟兆页书赵世延家庙碑、文庙大殿、赤土山园林、香山风景区、翠峰寺、黄金寺、洮坪林区、大河边草原、红河水库、苗河水库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盐官盐井、祁山武侯祠、三国古战场铁笼山、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等,更是闻名遐迩,美不胜收。特别是先秦文化,随着大堡子山西垂陵区,圆顶山秦贵族墓地的发掘,震惊了世界,成为热门话题,它必将为礼县旅游的发展,提高礼县的知名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礼县必将成为陇上旅游胜地,成为人们神往的地方。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陇南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陇南市山大沟深,自古交通闭塞,现有公路均是新中国成立后陆续修建的。六十年代,兰州至重庆的国道212线贯通,修建了地与县之间的简易公路。宝成铁路从两当、徽县擦边而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陇南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投入2.5亿元,2001年投入2.3亿元,2002年已落实投资2.25亿元,以江武、江天二级公路的建成为标志,全市公路交通建设从质量、规模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市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山区群众“行路难,过河难,流通难”的问题都得到缓解。截止2001年底,全市242个乡镇通公路240个,占乡镇总数的99.2%,通客车的203个,占乡镇总数的83.06%。通油路的46个,占乡镇总数的19%。通汽车的行政村有270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7.4%。通公路的行政村有182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5.6%。通汽车的自然村有4485个,分别占自然村总数的54.8%、29.3%。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4113千米,其中等级公路2068千米,占总里程的50.3%;等外公路2045千米,占总里程的49.7%。有国道565千米,省道619千米,县道1686千米,乡道1025千米,专用公路219千米。有路面里程3018千米,占总里程的73%;无路面里程1096千米,占总里程的27%。其中,晴雨通车里程2634千米,占总里程的64%。2002年9月江武公路江小、甘高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江武二级公路正式全线贯通,标志着陇南山区从此结束了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国道212线陇南段的改造立项,积极争取兰渝铁路(陇南至广元)的立项建设。2003年完成货运周转量60362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3%,客运周转量3623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2004年,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6305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5%,客运周转量408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93%。2005年完成货运周转量6683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0%;客运周转量4448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0%。2006年,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105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3%;旅客周转量4822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475辆,其中轿车2284辆。陇南市今后将全力建设“六纵六横”公路主体骨架,实现省道国道达二级,县乡道路上等级,乡乡村村通公路,边远山区通农机的奋斗目标。二、礼县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礼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加强了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使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在生态环境上,礼县今年已完成退耕还林0.84万亩,荒山造林3.1万亩,林木综合管护129万亩,城区绿化造林1110亩,绿色通道建设154公里。交通建设上,完成礼武公路全线初步设计和大桥的地质勘测等工作,红河至宽川通乡油路工程、昌河坝十字路建设工程等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赵坪至固城等3条通乡油路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院,即将招投标开工建设,有11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已完成测设。城镇建设上,实施东扩北进南移战略,扩大城区面积,编制完成县城东片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和东新南路61.5亩征地工作,开工建设东新北路道路工程。城市中心公园、城区垃圾处理场、新关住宅小区等10个重点工程已启动实施。水利建设上,启动苗河水库加固、红河灌区节水改造、西汉水王城河堤等6项工程的实施,投资额893万元,完成总工程量19.33万立方米,恢复灌溉面积3万多亩,新增水浇地4800亩,集雨节灌面积7200万亩。电力能源建设上,城网改造及户户通电工程顺利启动建设,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礼县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李坝35千伏送变电工程、盐官35千伏送电工程建设,在短期内可以投入运行。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设新型沼气池2000多个。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第一节建设目标大堡子山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应能体现当代应具有的技术上的先进性。工艺流程上的合理性,设施装备上的可靠性和环境上的舒适性。应当高起点地建设,使本项目成为在国内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浓郁地方特色的项目。第二节建设规模及内容功能定位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是以文物发掘、保护、研究展示和社会服务为主要任务,兼做绿地与文化休闲场所的综合性多功能遗址展示保护厅。项目规模根据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的功能定位,需设置相应的设施和用房,建设内容拟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保护厅、展厅、办公室、综合服务用房、停车场、环境整治,总建筑面积为6200㎡。室外停车场和环境整治面积24000㎡。其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见下表: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模备注1保护厅㎡4300具体建设内容见下文2展厅㎡1000同上3办公室㎡400同上4综合服务用房㎡500同上5停车场㎡2000同上6环境整治㎡22000同上总计总建筑面积为6200㎡。室外停车场和环境整治面积24000㎡内容组成(1)保护厅建筑面积4300㎡保护厅位于现在正在发掘的遗址发掘现场。它除了能保护发掘现场不受风雨侵袭之外,还能向人们展示已发掘文物出土的现场和文物发掘的过程。根据已形成的发掘现场之实际面积和参观的需要,建筑面积初定为4300㎡。(2)展厅建筑面积1000㎡展厅拟按总量四分之一考虑展示,则有500件,预留发展500件展位,再加上高新技术“声、光、电”布置一些场景、历史传说、与外界交流活动路线、大件复制品等,总的平均按每件建筑面积1㎡考虑,约需展厅1000㎡。它们分别是:(3)办公室建筑面积400㎡主要用于行政办公、会议,约需400㎡。(4)综合用房建筑面积500㎡主要是利用文物的观赏价值实现文物对社会的延伸服务。如文物复制、纪念品的开发,扩大对社会影响力度,增强本项目的自身发展潜力。(5)停车场建筑面积2000㎡主要用于停车,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6)停车场面积22000㎡主要通过周边环境建设与整治,提高景区服务水平,以此来提高景区的吸引力与知名度、从而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建设标准(1)建设设计标准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是甘肃省和陇南市的重点文化设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项目。因此本项目从总平面规划、到单体建筑设计,到材料设备的选用都应当具有较高的标准,使之达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建筑设计应体现遗址先秦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个性。大堡子山遗址保护项目的设计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便于观众参观,利于文物保护,建筑材料选择适当,建筑形象质朴高雅,不追求豪华奢侈,有较高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大堡子山遗址保护项目应当体现建筑与环境自然而有机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展陈环境,形成一处人们乐于前来参观游览和进行文化休闲的理想场所。(2)建筑工程标准本项目由多栋建筑组成,其主要建筑的耐久年限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3)结构工程标准遗址展厅拟采用大跨度钢结构拱形钢架或网架结构。抗震应达到本地抗震设防烈度。(4)公用工程标准参照各专业的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确定。(5)建筑防火标准本项目的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附页:规划总平面图第五章建设方案第一节指导思想文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财富。保护文物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也关系到广大公众的个人利益,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推动文物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1、严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保护与建设项目;2、明确遗址保护范围,控制建设地带,对于各项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各种法规,规范与标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3、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合理地确定建设项目规划与标准,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尽可能按照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水平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发展使用要求;4、大堡子山遗址文物保护项目的规划与建设,起到弘扬礼县及陇南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的独特功能,使其成为礼县乃至陇南市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促进礼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5、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表现出地域特点。体现出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键,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调等必须与环境协调相互辉映,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6、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充分考虑节约、节能,节约投资,方便管理。项目设置要充分考虑展示厅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一定的配套设施,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确保展示厅建成后的运营和发展。7、坚持科学保护、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经济适用、安全可靠,改善文物保护和观众参观环境。第二节建设原则1、重点保护区(1)任何保护均应严格遵守不改变遗迹原状的原则;(2)尽可能完整地保留遗址所包含的历史信息;(3)遗址范围内除必要的保护措施之外,不得设置任何其它设施;(4)保护措施不得破坏遗址现状,或对遗址构成威胁;(5)保护与展示的设置不得破坏遗址地面;(6)保护与展示设施应考虑未来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需要;(7)保护和展示配套设施的设置应与遗址的整体环境与历史氛围相协调;(8)在对遗址进行保护之前,各项保护措施都要进行实验,取得经验后方可实施;(9)建筑物的位置、规模、形式、色彩应与遗址的整体环境氛围相协调。2、一般保护区(1)所有拟建项目的方案必须经过文物主管部门审批;(2)严禁建设带有污染性质的项目;(3)新建或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的外观不得破坏墓地的整体环境风貌,高度要有所控制;(4)现有建筑物(体量或造型、色彩)对遗址环境构成严重不良视觉影响的应考虑拆迁或改建;(5)加强环境绿化;(6)禁止开山取土、采石等破坏地形地貌的活动;(7)逐步搬迁周边成片庄户,另择宅基地安置,农业人口逐步实现就业转移,长期坚持植树绿化为主的环境整治工程。3、建设控制地带(1)控制建设用地的性质,规模、确保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遗址的外部景观质量;(2)一切可能影响环境,景观的活动均须经过行政及文物主管部门的审查,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占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项目,严禁进行带有污染性质的项目;(3)绿化率不低于70%。第三节建设风貌本项目的保护与整治工作要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坚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遗迹、信息,尽量少干预,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的文物保护理念。根据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的不同残损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实施维修与保护,尽可能多地保存残留下来的遗迹,最大限度地保持遗址的原有风貌。如果说,大堡子山遗址构成了这一文物景区的“外形”之美的话,那么,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这个文物景区的“精神”所在,所以本项目保护和整治工程的可研报告若能得到批复,修缮管理工作将采取整体性和立体式推进,使得修复后的整个大堡子山景区成为一个形神兼备的文物旅游景区,一个负载着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旅游景区。第四节技术工艺已挖掘的遗址坑下面,仍有可能遗存有文物,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破坏未挖掘文物。根据室外文物保护措施标准要求,必须分析与评估这些文物环境质量的现状,在文物材质腐蚀,受损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环境中某污染对某种文物所产生不良影响和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等资料。以此推出控制保存环境质量的标准即考虑技术的可能又符合经济管理要求,制订切实、可行、有效地保护文物的分类、分级的标准。在改善当地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应把重点放在控制环境污染的影响,力求改善保护区周围的小环境,加大绿化力度,严格控制保护区生产生活排水,防止对遗址发生损害。有条件的话,应考虑设置环境检测,随时了解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文物风化变异的观察记录、地基沉陷等问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损坏,延缓文物寿命。对于修建构筑物,必须以文物保护为前提,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建筑外形尽量简洁,不宜张扬,体量、尺寸要适宜,色调材料选择要与环境相协调,做到没有对比区别又很和谐一致。坑内可采用双路回廊形式,增多参观角度,但要控制参观容量,避免参观性的破坏。坑的周围按通透或封闭的形式,分别采用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如采用人工照明其照明度层次,要突出对文物的照明,用光引导观众,使注意力集中到主要文物展品上,照明设计中要注意照明标准,光的均匀性,色温,显色性。注意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对文物的损害以及节能、高效等问题。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应该在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的文物保护原则的同时,提倡现代技术和新型环保材料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运用,倡导传统材料、传统技术与新技术、新材料的有机结合。第六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影响分析第一节编制依据按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项目建成使用后,污染物的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253号令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6、《建筑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GB87-85;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第二节环境保护建议“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的开发建设,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景区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景区文物保护工作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以创建良好的旅游环境为中心,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一、生态保护与治理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区的生态条件较为脆弱。针对这种现状,本报告认为:应当以《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为依据,建立大堡子山遗址文物景区的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制度,坚持不懈,全面进行遗址文物景区植树绿化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采取“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划分区片,单位承包;保种保活,讲求绩效”的绿化方式。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广泛政策宣传、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自觉地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参与者。将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进行植树绿化与发展社会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地方条件营造生态林、经济林和果木林,扩大农民的致富渠道。植树绿化应以适合本地自然生长的树种为主体,按照植物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配置,结合水土保持的治理来实现生态绿化,提高乾陵遗址文物景区的环境质量。对文物景区范围内山梁、沟道、崖坎、陡坡上面生长的草灌类植物群落,禁止采割和烧荒,保护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主要植物有:油松、樟子松、侧柏、沙地柏等常青树种。中槐、榆树、香椿、旱柳、箭杆杨等落叶大乔木。火炬树、桃树、杏树、枣树等观赏性小乔木。沙棘、柠条、酸枣、连翘、迎春、刺梅、紫穗槐等花灌木。二、环境保护要求环境保护要求针对大气环境保护、水体保护、噪声控制、地质灾害防治、植物病虫害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出要求,要点如下:1、大气环境保护文物景区范围内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外来机动车辆应停放在文物景区范围外,文物景区范围内的文物展示景点之间采用无污染的电力驱动观光车。文物景区范围内严禁使用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建设控制地带允许使用燃油或燃气锅炉,建议使用电力锅炉。2、水体保护文物景区范围内的任何沟道禁止作为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载体。文物景区范围内不得建造任何排放生活污水设施。3、噪声控制文物景区范围内应当加强对于运输车辆、施工机械、振动设备、电子功放设备等噪声源的控制与管理,做好减噪降噪,维护环境安静。4、地质灾害防治文物景区范围内的修路、盖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防治大面积地损毁或破坏自然地形地貌。禁止大规模的炸山取土或采石。为防止雨季的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对游客的伤害,道路的选线应尽量避免沟谷、河道、陡崖等地段,建筑选址应避免具有地质隐患的地段。5、植物病虫害防治保护区范围内的植物品种应当多样化种植,防治植被单一,有利于防止病虫害的产生;依据国家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对引进的树木和花卉,严把植物检疫关,消除隐患,防止生物性侵害。6、固体废弃物处理在文物景区范围外建设垃圾收集站,负责文物景区生活垃圾和旅游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和转运。生活垃圾和旅游垃圾要做到“定点投放、随时保洁、定时清理、每日清运”的处理措施。施工垃圾应在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以外的地点集中处理(可利用城区的垃圾处理厂)。文物景区范围内的建设施工现场应做好降尘、防尘工作,减少二次扬尘,并建议制定有关奖惩措施。三、环境保护规划指标文物景区范围内有关环境质量应达到下列要求:1、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以上;2、地面水质量达到国家《地面水质量(GB3838-2002)》Ⅱ类标准;3、污水排放控制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Ⅱ类污染物的Ⅰ级排放标准;4、噪声控制指标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一类标准;5、餐饮业油烟废气控制标准达到国家《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有关旅游区的指标;6、固体废弃物主要指旅游垃圾和施工垃圾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率≥90%。固体废物收集处理率100%;清运垃圾作业的机械化率达到80%。四、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大堡子山遗址文物景区应当创造一个与总体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治理相适应的清洁、卫生、方便、舒心的游览环境,为游人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文物景区范围内设置环境卫生管理岗位,专职负责环境卫生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环境卫生的执行要求和具体措施,严格管理和监督。文物景区范围内应在游览道路两旁和停歇处设置垃圾箱(筒),每个间隔控制在50米左右。垃圾箱(筒)的造型和材料应当与文物景区的自然风貌相协调,构造做法应便于清除和清洗。垃圾箱(筒)要定人定时清除和打扫。有条件的话,垃圾箱(筒)应设计成分类收集的形式。保护区范围内实行禁烟制度,文物景区必须制定严格的禁烟制度,张贴禁烟标志,制定奖惩措施。吸烟行为应当严格限制在展示服务区的指定吸烟点。指定吸烟点应放置灭烟沙盘、配置沙箱和灭火器。公共活动区域必须设置式水冲公共厕所,蹲位和便斗的数量按日环境容量的1-1.5%设置,每处不少于6个蹲位和4个便斗,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500米。公共厕所要专人定责,定时打扫,定期消毒。有条件的话,公共厕所应当设计残障人专用位置,粪便应做到无害化处理。加强对餐馆、茶吧等饮食场所和摊点的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对于从业人员和食品卫生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加强对游人的公共环境卫生的宣传和教育,设立公共卫生警示牌,制定并实行必要的奖罚制度。定期组织环境卫生的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卫生出现的隐患和问题。第三节节能措施一、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二、节能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节能技术大纲》的要求,以及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2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文件精神,以及自2005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建设部和国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本项目建设与运营在节约能源方面做如下考虑:1、建筑节能设计。采取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让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消耗。用电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以节约电耗;2、土建工程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采用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炉渣、磷石膏、脱硫石膏等新型墙体原料,生产砖、砌块、板、加气混凝土制品等各种非粘土砖的新型墙材制品,实现节能建筑;3、供热方案力求布置合理,尽量缩短供热网的管线,采取保温措施;4、散热器上设温控阀进行调节。5、室内采暖系统按建筑节能进行设计,单体建筑入口装置按青02N1—24,设热计量表进行分区计量。管井内按分户计量要求进行分户计量。6、合理确定供排水方案,选用节能型管网,安装计量仪表,节约用水;7、建筑外墙、屋面、顶层保温层,减少能量损耗;8、根据《国家节能技术大纲》要求,本项目对有关照明等各类电器设备,采用节能产品,同时要做好建筑的采暖及采光照明系统方面的设计,更好的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9、加强对水、电的计量工作,建立严格的计量管理制度,杜绝跑、冒、滴、漏。第七章消防与劳动安全卫生第一节消防措施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森林防火条例》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1-82)二、消防措施及要求1、施工企业的消防必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一名主要领导负责此项工作。施工现场消防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企业负责。分包企业向总承包企业负责,接受总承包企业的统一领导和监督检查。2、施工企业应当建立消防教育制度,加强对职工消防的培训,未经教育培训人员,不得上岗作业。3、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规模,对其项目建立相应的消防组织,配备保卫、消防人员。4、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消防措施方案及设施平面图,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公安监督机关审批或备案。5、施工现场应实行区域管理,施工区与生活区要有严格明确的划分。6、施工现场发生火灾事故要立即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公安部门,并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7、施工现场要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施工现场的义务消防队员,要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并将培训资料存入内业档案中。8、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得小于3.5m,并保证临时消防车道的畅通,禁止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堆料或挤占临时消防车道。9、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做到布局合理。要害部位应配备不少于4具的灭火器,要有明显的防火标志,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保证灭火器材灵敏有效。10、施工现场消火栓应布局合理,消防干管直径不小于100mm,消火栓处昼夜要设有明显标志,配备足够的水龙带,周围3m内不准存放物品。地下消火栓必须符合防火规范。11、消防泵房应使用非燃材料建造,位置设置合理,便于操作,并设专人管理,保证消防供水。消防泵的专用配电线路,应引自施工现场总断路器的上端,要保证连续不间断供电。12、电焊工、气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焊切割作业,要有操作证和用大证。用火前,要对易燃、可燃物清除,采取隔离等措施,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器具,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隐患后方可离去。用火证当日有效。用火地点变换,要重新办理用火证手续。13、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与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m。建筑工程内禁止氧气瓶、乙炔瓶存放,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14、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临时用电必须安装过载保护装置,电闸箱内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严禁超负荷使用电气设备。施工现场存放易燃、可燃材料的库房、木工加工场所、油漆配料房及防水作业场所不得使用明露高热强光源灯具。15、易燃易爆物品,必须有严格的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安全。16、施工材料的存放、使用应符合防火要求。库房应采用非燃材料支搭,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存放,保持通风,用电符合防火规定。不准在工程内、库房内调配油漆、烯料。17、工程内不准作为仓库使用,不准存放易燃、可燃材料,因施工需要进入工程内的可燃材料,要根据工程计划限量进入并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废弃材料应及时清除。18、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密目式防尘网、保温材料,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使用时施工企业保卫部门必须严格审核,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使用。19、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未经保卫部门批准不得使用电热器具。严禁工程中明火保温施工及宿舍内明火取暖。20、从事油漆粉刷或防水等危险作业时,要有具体的防火要求,必要时派专人看护。21、生活区的设置必须符合消防管理规定。严禁使用可燃材料搭设,宿舍内不得卧床吸烟,房间内住20人以上必须设置不少于2处的安全门;居住100人以上,要有消防安全通道及人员疏散预案。22、生活区的用电要符合防火规定。用火要经保卫部门审批,食堂使用的燃料必须符合使用规定,用火点和燃料不能在同一房间内,使用时要有专人管理,停火时要将总开关关闭,经常检查有无泄漏。23、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消防作业资料,包括消防设施平面图;现场消防制度,方案,预案;消防组织机构、负责人、义务消防队;消防设施、器材等维修验收记录;密目式安全网、围网、保温材料、电气产品检验验收及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等资料;电气焊人员持证上岗记录及复印件;施工现场消防检查记录。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5、《甘肃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条例》二、劳动安全卫生概述劳动安全卫生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的各种措施。所谓劳动安全,一般是指防止中毒、触电、机械外伤、车祸、坠落、塌陷、爆炸、火灾等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所谓劳动卫生,是指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或者引起职业病的发生。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法》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三、可能产生的危害(一)、对施工人员安全的危害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由于各个工程分支之间,机械施工交叉多,现场各类人员流动性大,这些都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所有工程施工中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施工中,应当明确施工安全措施,建立相应的人员安全责任机制,施工操作严格遵循安全施工程序,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安全操作各种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确保机械、高压电源等安全隐患的保护工作。(二)、对工程的危害工程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安全使用,对道路工程而言,危险性因素较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应当及时配备井盖,防止人员滑落。(三)、危险废弃物的危害工程施工进行中及完成后,应当清理工程现场的各种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这主要包括,危险的残余化学品、剩余炸药、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如果没处理好这些危险废物,都可能给施工过程中或工程投入使用后带来安全隐患。四、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一)、施工企业应采取的措施1、企业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分别对企业、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负责;2、企业要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需要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管理人员;3、按照规定使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4、对职工进行实用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考核,对新录用人员和其他劳务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5、对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考核,持有关部门核发的证件上岗;6、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机具、机械设备和电气装置等,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全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不符合建筑安全施工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7、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机械、起重吊装设备、脚手架、架设高度在2米以上的操作平台和地下工程的安全设施安装、设置后,须经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机构检验合格,方可使用;8、无能力对本条第6项、第7项规定内容进行安全技术性能检测、检验的,应当委托有资格的单位检测或者检验。检测、检验单位要对其检测、检验结果负责;9、施工现场周边要设置围挡设施,实行封闭管理,悬挂张贴醒目的标志或者告示,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10、施工现场必须符合文明施工的规定,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生产和生活设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和卫生标准,落实各项除四害措施,工地内做到排水畅通,无污水外流或堵塞排水沟现象。11、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要及时清运。现场设置医务室,配备保健医药箱、急救器械,做好对卫生防病工作的宣传,定期检查现场卫生情况。(二)、建设单位应采取的措施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做到:1、向施工企业提供保障施工安全的水文、地质、地下管线等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安全防护条件;2、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法规,通过招投标选择与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等级相适应的施工企业,并监督其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组织施工;3、监督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工作,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拒不改正的,可向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要求调查处理;4、按照规定支付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因缩短工期或者特殊需要追加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要由原审批部门批准;5、不得任意降低工程类别、压低工程造价,影响建筑施工安全。6、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劳动安全卫生情况。(三)、施工操作人员应采取的措施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第八章招标方式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的有关规定,依法对于工程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材料采购进行公开招标。本项目招标方案详见下表:项目招标方案表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
招标方式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主要设备★★★重要材料★★★其他★★★本项目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通过公开招标可在较广的范围内选择信誉良好、技术过硬、具有专业特长和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和设备、建材供应商,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造价,防止劣质产品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第九章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第一节机构设置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旅游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全面提高甘肃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的具体行动。建设项目包括:保护厅、展厅、办公室、综合服务用房、停车场、环境整治六部分。由礼县文物局负责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负责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第二节项目管理项目实施采用项目法人负责制,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加强设计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严格资金的审计和使用管理,以确保项目能按要求完成。第三节项目工程设计管理一、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1、工程设计管理的目的工程设计管理的目标是:安全可靠、适用和经济性,以保障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控制目标的实现。2、工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工程设计过程不仅是施工前的工作,工程设计要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因此,项目办公室应对工程设计过程进行管理,中心任务是对设计的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应由项目办公室负责提供设备资料和外部协作条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准确的资料。二、工程设计外部协作条件管理1、环境影响及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自然保护许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动力供应:水源、电源及其供应线路、供应方式、供应指标。3、集散条件:交通储运、站场等设施。4、外部配套条件:热、气、汽等供应及输出接口。三、工程设计过程的管理1、工程设计过程管理的目的控制设计质量,即在保证设计工作进度的条件下,以较低工程投资建设项目向业主提交符合设计标准、适用的、便于实施、能满足使用功能与效益的设计成果,评价设计质量的最终标准是建设项目的功能和效益。2、工程设计过程管理的目标控制⑴从建设项目的条件和投资效益出发,控制设计的功能满足使用要求、符合标准,设计方案和工程投资既要符合投资效益最大化,又要为施工创造条件,符合法规、规定和政策的规定。⑵控制工程设计标准和设计工程质量及设计文件质量。⑶控制工程设计工作进度,满足建设项目工期与进度的要求。⑷控制设计方案的经济性,降低建设项目的总投资。第四节建设项目合同与管理一、建设项目合同根据国家及省市的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批流程图如下图。施工合同审批施工合同审批所需资料:1、法人企业营业执照2、
建筑企业资质证书3、
中标通知书4、完费证明5、法人代表证明书6、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7、委托代理人签约资格证书8、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投保手续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材料受理审批资料备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批流程图施工合同审批流程图二、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是以建设项目的计划工期、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以及批准概算等为项目管理的控制目标,以合同为管理依据,项目办公室通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工作,促使项目管理的各部门、各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在实现项目预定目标的前提下达到最优的结果,使项目验收合格并发挥预定功能。1、合同管理的主要任务(1)按照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和特点,确立合同体系。包括确定合同方式,选定合同类型,选择合同条件,准备合同草本。(2)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招标,组织合同谈判和订立合同。(3)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程序。(4)全过程跟踪合同执行情况,按照动态管理原理,对项目实施全面的监督、控制和调整,尽力实现合同规定的各项目标。(5)控制和处理合同变更,尽量减少对建设项目质量、计划工期和投资的影响。(6)分析和处理索赔,及时解决合同争议,减少对项目建设的影响。(7)建立协调和沟通制度,促进各方相互支持和积极合作,积极应对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8)建立合同档案,加强合同信息管理,做好各类合同信息的记录、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9)注意对合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根据需要开展法律及技术咨询。2、合同管理的主要措施(1)组建高素质、分层次的合同管理团队①要确立项目办公室在项目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机构中建立面向工程的最高决策机构,直接对工程负责,并负责及时就工程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②应给予工程监理应有的授权;③聘请在管理、合同问题处理和法律方面有经验的专家,组成合同管理咨询机构,为项目办公室和工程监理随时提供咨询意见;④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建立争议调解机构及时就合同争议问题进行调解;⑤合同管理人员应具备组织管理和协调沟通能力、观察分析和总结提高能力、判断决策和应急反应能力,以及技术业务能力,要有诚信热情、严谨执着、勤思机敏、好学上进的基本素质和严于自律的精神。(2)制订严密和明晰的合同管理程序①单项工程开工申请和批复程序;②进场设备、材料检验程序;③工程计量、签认程序;④工程款支付的审查程序(包括业主和工程监理方面);⑤图纸审查和批准程序;⑥工程变更申请和批准程序,包括设计发布通知、业主的批准、工程监理的指令、承包商提出改变单价申请、变更单价的确定等;⑦合同调价程序,包括劳务、材料和运输等方面费用的调整等;⑧索赔处理和争议调解的程序。(3)实行全员合同管理①要组织合同培训,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②确定合同管理任务、目标和责任,并将其细化和分解,将具体的合同管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身上。③建立信息管理系统(4)建立合同各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制度。定期地举行专题会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①现场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现场人员每天的碰头会、周进度会议、月进度会议;②关于变更和索赔处理的专题例会;③项目办公室、工程设计和工程监理之间的会议;④项目办公室、工程监理和各承包商之间的会议等。第五节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一、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满足顾客要求是生存的基础。(2)加强与顾客的沟通。(3)广义的顾客包括各过程输出的接收方。2、领导作用(1)领导的态度决定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成败。(2)领导制定并保持质量方针和目标。(3)领导确定各参与方在质量管理体系内的职责和权限。(4)领导决定资源的配置和管理。(5)领导为员工创造充分参与实现质量目标的工作环境。(6)领导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并决定持续改进的目标。3、全员参与(1)质量靠人去实现。(2)重视人的工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的培训。(3)培育团队意识。(4)人人追求“一次成功”和“零缺陷”。4、过程方法(1)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学三角形教学实践教案
- 2024年视角下的《屈原》:教学与技术的碰撞
- 《理想的翅膀》课件:2024年助力农业现代化
- 2024年工程制图教案:创新与传承
- 2024年BIM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创新应用
- 2ae基础培训教程2024版:开启你的影视制作之旅
- 广告合同案例
- 防灾减灾安全主题班会教案(9篇)
-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
- 2024年教育视野:《打瞌睡的房子》课件的新发展
- 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方法
- 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思路和措施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流程图
- 气管切开术及环甲膜穿刺术演示文稿
-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登记表上网
- 烟叶分级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建三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图册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中国专家共识
- 结节病课件完整版
- 用电安全专项检查表
- 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