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_第1页
职业安全健康_第2页
职业安全健康_第3页
职业安全健康_第4页
职业安全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安全健康第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专项法律法规为主体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第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内容简介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内容职业安全健康常用术语我厂常见毒物对人体的危害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第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宪法》是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法规的法律依据,任何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均不得违背《宪法》规定的原则。《宪法》对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做了如下规定。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第48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第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一部分

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内容简介

第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第七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法,是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律体系的核心。第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安全生产法》共七章97条。其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是我国境内的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第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内容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和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是制定和执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的依据。该法共十三章107条。第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华人民其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法共七章79条。第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职业病防治工作

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管理原则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致病源头抓起,做好前期预防。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针对造成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不同及危害程度不同,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需要分类进行。第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为了避免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项目盲目上马,再走先危害后治理的老路,《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从根本上控制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即从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源头”进行管理,实施预评价制度。第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储存,用人单位应当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第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用人单位应当按造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发现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停止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职业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方可重新开工”。第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社会保障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作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第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第二部分

职业安全健康常用术语

第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规范的术语是研究安全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对安全健康知识的基本认识。《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中,对职业安全健康术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第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安全是指免受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因而,避免这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安全第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危害是指可能带来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害也可理解为危险源或事故隐患。对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果按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则可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害因素;此外,也可根据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危害第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与人的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的因素,其中,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称为有害目素。第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为危害辨识。通过辨识,应确定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状况,以及伤害(危害)的方式、途径和性质等。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应辨识的主要危害部位包括:厂区平面布局、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机械设备、有害(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作业点及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第二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事故是指造成主观上不希望出现的结果或意外发生的事件,其产生的后果可分为死亡、疾病(包括职业病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等5大类。事故第二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通常,通过检查、分析可以发现和察觉它们的存在。事故隐患在本质上属于危险、有害因素的一部分。事故隐患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目前公布的职业病有十大类115种。职业病第二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国策,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第二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采取组织的和技术的措施,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及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及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第二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劳动安全健康

劳动安全健康是指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培训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第二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第二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管理要素体系,其运行包括计划、行动、检查、改进等四个相关联的环节。第二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三部分

我厂常见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第二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化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等,及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废气大多数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质。它们多是主要原料或中间产品,以气体或尘雾状态存在。在设备密封不好,或因设备管道腐蚀造成泄漏、设备检修、操作失误、发生事故等情况下,有毒有害物质迅速外泄并污染环境,如防护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则很容易发生中毒,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且有些气态毒物无色无臭,泄漏后不易被人察觉,往往会更大的危害。第三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一、毒物

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者。第三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职业中毒

在职业活动中,由毒物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即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一般发病很急,病情较为严重,病情变化也较快。慢性中毒:是指长期少量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此类毒物大多数有蓄积性,慢性中毒病情轻,发病慢,病程的进展也比较慢。亚急性中毒: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的情况。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三、毒物的形态

工业毒物在劳动环境中常以下五种形态存在: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大于0.1μm的固体微粒。烟尘:又称烟雾或是烟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多为金属熔融后在空气中氧化冷却的结果。雾:混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由蒸气冷凝或喷洒形成,。蒸气: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成。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第三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四、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

所有的工业毒物只要污染了空气,就可能随着呼吸的空气进入到肺里,由肺再吸收到血液中,是一条最常见最危险的侵入途径。皮肤

有些工业毒物可以通过无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消化道

主要由于毒物污染食物后,随着食物进入消化道。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五、毒物的排泄肾脏:绝大多数毒物和它的代谢产物,都可以通过肾脏随着尿液排出。呼吸道:在体内不分解的气体或挥发性很强的物质,主要由肺部排出。消化道:有的毒物可以通过肝脏由胆道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皮肤:有些毒物还可以通过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排出,不过排出的数量一般较少。第三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六、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初期:血液中毒物浓度最高,毒物在器官、组织内的浓度主要与供血量有关。中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几小时或几天),血液中毒浓度降低,体内未排出的毒物主要按它对各器官组织的亲和力大小而重新分布,并通过血液循环维持动态平衡。后期:体内如有长时间不能排出的剩余毒物,则大部分贮留在作为“贮存库”的器官或组织中,然后缓慢释放入血液,进行新的循环。第三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氨(NH3)理化特性

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比重0.5971,极易溶于水,遇水后生成氢氧化铵呈碱性,PH值为11.7。氨在常温下加压即可液化成液氨,一旦大量泄漏,其蒸汽可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气团,飘散到较远的地方,遇到火源并迅速回火到泄漏处,引起火灾、爆炸。第三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毒机理氨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和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并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损伤,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吸收入血的氨,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及羧酸循环障碍,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的作用,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氨在肝脏中解毒形成尿素。第三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毒后表现轻度中毒:眼、鼻、咽有辛辣刺激感,可出现流泪、喷嚏、咳嗽、咳痰、咳血、胸闷、胸骨区疼痛,咽喉刺痛,声音嘶哑,嗅觉减退,头昏、头痛、疲劳等症状。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发生喉头水肿,喉痉挛而引起窒息。由于氨的腐蚀性、穿透性强,可发生纵膈水肿、呼吸道出血,感染等表现。重证患者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液氨溅入眼内,可出现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虹膜炎、晶体混浊,甚至角膜穿孔而失明。国家规定氨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第三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一氧化碳(CO)理化特性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比重0.968,与空气混合能爆炸。中毒机理一氧化碳被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又不易解离,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第四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毒后表现接触低浓度的CO,或者浓度较高而接触时间较短时,开始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随后可有心慌、两腿发软等症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在10-30%左右,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在40%以上时,可有昏厥,甚至昏迷。此时,如能及时离开有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后,可以迅速苏醒,于1-2小时后恢复。如果接触高浓度CO,则可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出现四肢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搏及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皮肤、粘膜有时不呈樱桃红色,而是苍白或青紫色。

国家规定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第四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CO中毒事故坠落现场第四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硫化氢(H2S)理化特性

无色具有特殊臭鸡蛋的气味,比重1.19,硫化氢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硫化氢易燃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中毒机理硫化氢有刺激性又是窒息性的毒气,它与粘膜接触,溶于水并与钠离子形成硫化钠,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使组织细胞发生内窒息。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呼吸道局部也有刺激作用。

第四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毒后表现如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可出现眼睛刺痛、怕光、流泪,眼晴里好象有砂子的感觉,眼睑痉挛等症状,还有嗓子刺痒、灼热感、轻度咳嗽和胸闷等。一般经过几个小时或几天即能自愈。血液中的硫化氢可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传递氧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首先受到影响,轻者出现头痛、头晕、无力、恶心、呕吐、心慌,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等症状,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当吸入浓度很高的硫化氢时(1000mg/m3以上),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发生窒息,像触电一样很快死亡,所以叫做“电击样”中毒。国家规定硫化氢的车间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第四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违章以竹梯代替架板1第四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2004年11月19日工程公司职工张勇在兖鲁科技公司硫回收现场工作时,途经二级液硫封处,瞬时吸入过量的H2S气体中毒死亡。伤者卧位二级液硫封第四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甲醇(CH3OH)理化特性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蒸汽有淡酒精的气味。属易燃液体,为甲类防火危险物。中毒机理有显著的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危害最为严重,危及血管,损害视觉。吸入甲醇50mg/m3(38PPM)能刺激鼻和喉,产生头痛、呕吐、恶心,头昏醉感,呼吸困难和视力模糊,随着大量暴露会导致失眠,昏迷和死亡。口服5~10毫升即可引起严重中毒;15毫升可能双目失明,30毫升致人死亡。

第四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毒后表现急性甲醇中毒,开始时全身无力、精神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眼球疼痛、看物模糊;严重时,会引起抽搐、呼吸困难、青紫,最后可能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如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醇,可能发生结膜炎、疲倦无力、头痛、头晕、耳鸣、眼球震颤、恶心、呕吐、腹绞痛、便秘、呼吸困难,看东西不清、复视、视神经炎发展到视神经萎缩,最后失明,另外,也有皮肤发痒的感觉,出现湿疹或皮炎等症状。国家规定甲醇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50mg/m3。第四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四部分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第四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就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于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中的有害因素与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第五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职业病从广义上讲,职业病是指作业者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但从法律意义上讲,职业病是有一定范围的,仅指由政府部门或立法机构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第五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职业中毒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的类型

职业病按其发病的快慢一般分为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中毒两种类型。常见的职业中毒铅作业及铅中毒、苯作业及苯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职业中毒的预防第五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粉尘的危害及尘肺的预防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矿山开采、爆破,冶金工业中金属或矿石的切削、研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破碎、清砂,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等。在生产环境中,单一粉尘存在的情况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第五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牵肺病或其他肺部疾患。中毒吸入铅、锰、砷等粉尘,可导致全身性中毒。呼吸系统肿瘤石棉、放射性矿物、镍、铬等粉尘均可导致肺部肿瘤。局部刺激性疾病如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第五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预防尘肺病的措施

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第五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防止噪声与振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噪声与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

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振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第五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防止噪声与振动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控制噪声、振动的传播如采用吸声、隔声、隔振、阻尼等手段。做好个人防护如果作业场所的噪声、振动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加强个人防护是避免遭受危害的有效措施。

第五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电磁辐射的防护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射频辐射对健康的影响红外线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激光对健康的影响第五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电离辐射及其引起的职业病凡能直接或间接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α、β等带电粒子能直接引起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不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称为放射病,有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两种。除全身性放射病外,电离辐射还可造成局部的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白内障。第五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电磁辐射的防护非电离辐射的防护

由于电磁场辐射源所产生的场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所以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尽量远离辐射源;避免在辐射流的正前方作业,可有效防止微波辐射。为防止辐射线直接作用于人体,合理地使用防护用品是十分重要的。

电离辐射的防护

作业人员要熟悉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前应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用具,清除放射性污染物;在离开作业场所时应洗手或沐浴。第六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五部分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第六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作业现场是由人、物和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产场所,它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工环境”。在这个人工环境里,有生产作业人员,有生产用的各种设备装置、原材物料、产成品、各类工具和其他杂物,还有作为设备动力源的蒸汽、电、燃油等。班组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就是从这三个因素着手,即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管理及对作业环境条件的调节和治理。第六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事故发生前人的心理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存放物体不当第六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途径规范操作人员的安全行为

为克服人的不安全行为,就需要对人的作业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即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者的行为,并经常教育操作人员自觉遵章守纪。目前,企业基本上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解决了无章可循的问题。但在一些班组中,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管理措施不力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发动班组成员共同制定章程第六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管理物的不安仝状态的类型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不全或存在缺陷如无防护罩或防护罩末在适当位置,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存在缺陷包括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第六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过程中总是存在的,其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物的不安全状态经过人们的检查、发现和整改而被消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不断进行,又可能重复出现或产生新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管理也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班组要结合各自作业场所的特点,做好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管理。第六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作业场所的布置

作业场所占有一定的生产面积,有必需的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物料。这些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物料等统称为元件。作业场所布置是指规划、安排与定位机器、设备、物质流程、各种管线。使它们的空间定位到达高效、协调、安全舒适。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场所,对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作业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六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作业场所布置不合理的状况作业场所的布置原则人机工程学原则从人机系统的整体来考虑,作业场所的布置最重要的是保证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准确地操作。重要性原则使用频率原则功能原则使用顺序原则保证适当的作业空间第六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合理布置作业场所总体布置操纵控制装置与显示装置的布置防止误操作将按钮或旋钮设置在凹人的底座之中,或加装栏杆等使操作人员的手部在越过控制装置时,手的运动方向与控制装置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在控制装置上加盖或加锁,也可增加操作阻力。按同定顺序操作的控制装置,可以设计成连锁的形式,使之必须依次操作才能动作。作业岗位布局第六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作业场所的清理与整顿作业场所的清理清理就是对作业场所的物品按需要和不需要两大类区分开并清除不需要的物品。区分的原则是,凡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品和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均为需要物品,如机器、设备、工具、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成品、半成品等。这些以外的物品都是不需要的物品,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废料等,不需要的物品必须及时清除。对于废料应在作业场所之外确定存放地点,封闭遮盖并及时清运;对于边角料则应确定适当的存放地点,不同的边角料分别存放,以便回收利用。第七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作业场所的整顿整顿就是把需要的物品以适当的方式放在合适的地点,以便于使用。确定物品的存放位置使用频率高,即经常使用的工具、物品放在附近。不常用的物品应整齐地放人箱、柜内,或者物品架上。很少用的物品应放进公用箱、柜内,由专人妥善保管。易燃易爆物质、毒品、腐蚀品、压缩气体等危险化学品,要有专门的场所存放、保管。任何时候,安全通道上都不允许存放物品。确定物品的放置方式第七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开展4S活动“4S”活动的内容

所谓“4s”活动,即是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整理、整顿的目的在于消除作业场所的混乱状况,创造安全的作业环境。第七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S”活动的开展开展“4S"活动,营造一个清洁、整齐、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不仅能使物流一目了然,大大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而且能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形成自觉按要求生产作业、按规定使用保养工器具的良好习惯。第七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作业场所隐患辨识和治理查找事故隐患的途径

查找事故隐患就是把运行系统、设备和设施存在的缺陷和危险因素以及工作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习惯性违章)查找出来。从本企业、本车间已发生过的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分析本班组的安全现状,检查判断本班组是否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尚未觉察到的危险和隐患。对本班组已发生的事故或未遂事件进行分析,检查目前是否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检查事故预防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将每个班组成员的习惯性违章行为逐一列出,与操作规程对照,提出具体整改措施。第七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辨识危险、查找隐患运行设备、系统有无异常情况设备的各种保护.运行设备、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安全标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危险品的贮存、易燃物品的保管和领用是否存在隐患,动火作业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是否达到工业卫生的控制标准,防尘设施是否正常投用;有毒有害气体物质排放点的通风换气装置是否正常投用。第七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现场的井、坑、孔、洞、栏杆、围栏、转动装置的防护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脚手架、平台、扶梯是否符合设计标准。(7)作业场所照明是否充足,是否按规定使用低压安全灯。(8)班组成员在作业时是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中有无习惯性违章行为。(9)班组成员是否按规定使用安全工器具,是否对其进行定期检查试验。第七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班组开展查找隐患活动的方法班组在开展辨识危险查找隐患活动中,可采用对照检查的方式,充分依靠班组成员的智慧和经验。在班组长主持开展、全体成员参加的辨识危险查找隐患对照检查活动过程中,班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信息,各抒己见。由班组长将已查出来的隐患项目按危险性的大小依次排列出来,贴在醒目的位置上,按岗位责任制逐项将整改任务确定到人。取得一致意见后,由班组长填写班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登记表,作为班组整改隐患的目标和安全教育与训练的重点。第七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治理事故隐患的原则和措施治理事故隐患的原则彻底消除原则降低隐患危害程度原则屏蔽和时间防护原则距离和不接近原则取代、停用原则第七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治理事故隐患的措施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采用自动化、机械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