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曲对颈曲影响的动态下第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国传统医学有“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灵枢•经脉》)的论述。现代临床颈腰综合征已十分常见,尤其是在颈曲紊乱类颈椎病患者中,多伴有腰椎的症状。为探讨颈椎病、颈腰综合征在脊柱运动力学病理变化的原因,了解颈曲与腰曲有否内在联系,作者对青春期青年男女作站位和端坐1小时后,X线照片观测其腰曲与颈曲的变化,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第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无颈、腰痛健康青年男、女,志愿参加实验者39例。对所有志愿者均测量身高,检查颈腰运动功能,并先行站立位照颈腰椎侧位片。结果发现有12例颈腰功能严重受限,X线侧位片颈曲或腰曲消失(变直或反弓),即退出实验。第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余下27例颈腰活动功能基本正常,并在站立位照片颈腰曲存在曲度,选为本实验对象,完成受检实验过程。27例女性13例,男性14例;年龄18~24岁;身高156~180cm,平均167.52cm(见表)。第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2、研究方法:1.2.1、受检者在站立位(表中站立)下作颈椎、腰椎标准侧位X线照片,确认颈、腰曲存在曲度后,在摄照位置下坐下,坐姿为端坐椅上与躯干成90°左右,双膝屈曲90°,第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双髋关节屈曲90°,两手自然下垂,两目平视,原则上不能活动头颈和腰,1小时后,在端坐状态下摄照颈椎、腰椎标准X线侧位片。(表中为坐位)两组照片作为对照统计片。第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2.2、X线照片条件:受检者所照颈腰曲X线片均为常规标准侧位片:即颈椎侧位,站立位和坐位均取双肩自然下垂,两目平视,投照距离1米,中心对第4颈椎的标准侧位,第七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X线片中下颌角平第2颈椎下沿(图1);腰椎侧位:站立位和端坐位均取两手抱头,收腹挺胸,两目平视,投照距离1米,中心对第3腰椎。第八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2.3、测量方法:为了更准确观测颈腰曲的变化,对所有颈、腰曲X线片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计算前,先将X线侧位片按如下方法画线:第九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2.3.1、颈曲自寰椎棘突基底部(A)到第7颈椎后下缘(B点)连线。正常此线中心点经第4-5颈椎之间(C点)(图1);部份照片颈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第十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2.3.2、腰曲自第12胸椎后下缘(A点)到第1骶椎后上缘(B点),正常此线中点在第3腰椎中间(C点)(图2)。部份照片腰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2.3.3、C点与AB线中点D,作垂直延长线,此线与AC或BC线(图中虚线)中点E的垂直延长线相交点为G,即为扇形圆心。AG、BG交角即为圆心角α,DG线为三角形的高h,AG、BG为圆的半径r第十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2.4、计算法:测量AG、BG、AB、DG的长度,再测量∠AGB角度α,然后按照以下公式运算,即可测出弓形面积。第十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图1、正常颈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图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图片说明:图1颈曲A为寰椎棘突基底部下缘颈曲,B为C7后下缘。图2腰曲A为T12后下缘,B为腰曲S1后上缘,r为半径,α为圆心角,L为AB弦长,h为圆心至AB的垂直距离运算公式第十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例如:颈曲面积腰曲面积
第十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3、结果:27例受检者,在站立位和坐位1h后颈、腰椎动态X线侧位片显示(图3、4),腰曲和颈曲的弓形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同时缩小甚至消失为0(变直或反弓,即表中缩小100%者)。在站立位时,27例腰曲弓形面积平均值为27.02cm2,坐位1h后为12.66cm2,第十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坐后1h较站位缩小从22.58%到100%,平均缩小53.14%。颈曲弓形面积平均值在站立位为13.20cm2,坐位1h后为6.82cm2,坐后1h较站位缩小从22.58%到100%,平均缩小48.33%(表)。腰曲和颈曲站立位和坐位1h后椎曲弓形面积变化差别显著,经统计学处理P<0.05。第十七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颈腰曲缩小范围与受检者椎曲是否正常关系密切,表中显示:站位时椎曲弓形面积在正常范围者,则坐后缩小范围较大,(如表中前17例);站立时椎曲弓形面积较小者,其缩小范围也小。但所有受检者腰曲弓形面积缩小,颈曲也同时缩小。第十八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九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二十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图3、4X线片显示:黄××,23岁,身高173cm。图3:站位下腰曲弓形面积26.26cm2,颈曲弓形面积14.86cm2。图4:坐1h后腰曲弓形面积为0(反弓),颈曲弓形面积9.34cm2。图3图4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图5、6X线片显示:与图3、4同一人,坐1h后,即可站立照片显示腰曲和颈曲同时恢复,椎曲弓形面积腰曲为27.86cm2,颈曲为13.32cm2,近似坐前站立位(图3)。图7、8X线片显示:侧位片腰曲变直,正位片上段腰椎向右旋转,向左侧弯。图5图6图7图8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图9、10、11MRI成像:腰曲在不同形态下,椎间盘在椎间隙的位置和硬脊膜囊的关系。图9:正常腰曲下,椎间盘在椎间隙的中前方(本例腰5椎间盘突出)。图10:腰曲变直,椎间盘向硬脊膜囊膨出。图11:腰曲反弓,椎间盘突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囊。图9图10图11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图12、13、14MRI成像:颈曲在不同形态下,椎间盘在椎间隙的位置和硬脊膜囊的关系。图12:正常颈曲下,椎间盘在椎间隙的中前方。图13:颈曲变直,椎间盘向硬脊膜囊膨出。图14:颈曲反弓,椎间盘突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囊。
图12图13图14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1、关于椎曲面积:有学者[1]提出用椎曲的弓弧与弓弦的夹角测椎曲值。为了较准确观测椎曲的量变,作者[2]采取数学几何学的弓形面积测量法,经观测240例正常颈曲和腰曲,测到国人成年男女腰曲弓形面积为32.36cm2(±5.26cm2),2、讨论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颈曲弓形面积为14.10cm2(±2.86cm2)。椎曲缩小,则弓形面积减少;变直或反弓则弓形面积消失为“0”。本研究27例青年并非都是正常颈、腰曲。课题目的是观察腰曲变化与颈曲的关系,因此选择实验者的颈腰存在曲度为条件。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结果显示,部份颈腰曲已变小的实验者,在坐1h后腰曲缩小,同时颈曲也缩小,但其缩小范围虽然小于正常颈腰曲者,但也相近站位时的1/4,即20%以上(表)。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2、腰曲变化影响颈曲的机理:人体脊柱运动,健康人在自然状态下,腰部屈曲、颈部也随之屈曲;腰部后伸、颈部也自然同样后伸。因此,本实验腰曲站、坐位的变化,颈曲随之变化,与人体自然活动是一致的。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作者[3]研究腰大肌与腰曲关系,曾阐明腰大肌对腰曲作用的重要性。本实验也进一步证实,当坐后腰曲失去了腰大肌的牵拉后,椎曲变直、椎间隙减小,整体腰椎短缩。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如果在坐后1h时立即站立照片,腰曲和颈曲同时恢复接近站立时的椎曲弓形面积(图5、6)。这是屈髋坐位时腰大肌松弛和伸髋站立位下腰大肌张力增高对腰曲的影响。第三十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腰曲变化对颈曲的影响,主要是脊柱韧带的传导力。当脊柱在屈曲位(椎曲变小或反弓)时,前纵韧带变松而椎间盘前部压缩(椎间隙前窄后宽),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颈部为项韧带)和椎间盘后部纤维紧张;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当在伸展位时(椎曲正常或加大),椎间盘后纤维压缩,前纵韧带、椎间盘前部纤维紧张。屈伸运动导致韧带张力的变化,以颈椎和腰椎明显[4]。而前、后纵韧带其纤维组织是连接3~4个椎体,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从枕骨基底部始(后纵韧带是枢椎)向下附着于各椎体前缘延伸到骶椎。因此,腰椎的活动,通过前、后纵韧带和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的传导而带动颈椎同步活动。这当然还有附着于脊柱的肌肉力量。所以,腰曲的动态也影响到颈曲。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另一方面,作者[5]研究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中,指出脊柱在矢状观,腰椎上段与颈椎上段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本实验发现:在腰曲和颈曲站/坐变化中,主要变化也是在腰椎的上段和颈椎的上段。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因此,腰曲影响颈曲,是脊柱在韧带及其肌肉的传导力作用下围绕中轴平衡,按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则运动维持平衡的。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3、椎曲改变与椎间盘的活动:椎曲是椎体相互之间的椎间隙前后距离所确定。正常颈、腰曲状态下,椎间隙是前宽后窄,椎间盘髓核处于椎间隙的中前方(图9、12);青年期的椎间盘含水量高,有滚动性,当椎间隙前后等宽时,椎曲变直后,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椎间盘髓核向后方滚动,随同纤维环膨出椎管内,与硬脊膜囊形成压迹(图10、13);如椎间隙前窄后宽,则椎曲反弓,椎间盘突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囊(图11、14)。如后缘黄韧带一旦肥厚,就造成椎管狭窄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从实验中虽然发现坐位后立即站起,颈腰曲也随之恢复。但是,如长时间久坐,颈腰曲长时间处于缩小、变直状态。腰大肌则逐渐出现废用,肌容积和张力下降;而竖脊肌也因长期紧张而充血、粘连、弹性改变。脊柱内部韧带也出现粘连、弹性下降。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椎间盘因椎间隙变窄受压而脱水、弹性下降而退变。久而久之,椎曲的回弹力一天比一天降低,弹簧的阻尼振动出现“谐振子的阻尼震动”——逐渐出现不可复位的变直、侧弯(图7、8)产生症状。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关于椎间盘突出及退变病因诸多,但机械压迫力是公认的原因之一。V.T.Battie[6]研究职业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指出,重体力负荷与非直立工作姿势的久坐关系密切,第四十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V.T.Battie是从职业和发病率调查得出的结论,因此A.M.KaigleHolm[7]等认为久坐是椎间盘退变的原因似欠证据。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本实验则提供了证据。O.K.NordbargC[8],通过实验证实在加载情况下,椎间盘的组织液流出,纤维环的胶原纤维延伸,导致椎间盘的高度和容量下降20%。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坐后由于腰曲失去了腰大肌的支撑力,椎间隙变窄,椎曲变小,椎间盘的容积和弹性也同时减小。不仅在腰椎如此,颈椎也是如此。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久坐引起颈腰曲如此变化,表明长期久坐,在头及上半身载荷应力下,由于椎间盘的组织液流失,最后导致椎间盘退变。颈椎虽承受头颅载荷不大,但由于腰曲变小,带动颈曲也变小,椎间盘高度和容积也同时减小,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久而久之椎间盘退变。另一方面,颈椎椎管比腰椎椎管小,而且还有通过横突孔的椎动脉,因此颈曲一旦紊乱,很容易产生症状,这是临床上颈椎病发病率高于腰椎病的原因之一。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临床意义:3.1、久坐是颈椎病和颈腰综合征的主要病因:颈椎病目前是高发病率,其致病原因虽多,但颈椎结构力学失衡始终是主要的病因病理。作者[9]曾观察颈曲紊乱的颈椎病占83%并有胸椎旋转侧凸。胸椎的侧凸实际上源自腰椎的侧弯。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