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文体学研究_第1页
功能文体学研究_第2页
功能文体学研究_第3页
功能文体学研究_第4页
功能文体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功能文体学研究功能文体学讨论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功能文体学讨论

n1989:92)。开端于60年月的功能文体学因而肩负着双重的使命:一方面需要与传统的文学批判界抗争,为文体学的合法性进行辩驳,强调语言学在文学语言分析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与形式主义文体学抗争,提出自己的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式。国内的文体学讨论在对详细文体进行分析时,往往区分功能文体(或者有用文体)和文学文体,张德禄(1998,2024)的功能文体学专著对两种文体都进行了争论。但是Halliday和Hasan的功能文体学最初主要关注的是文学语篇。他们(Hasan1989;Halliday2024)把文学语篇(literarytexts)或者高价值语篇(highlyvaluedtexts)与非文学语篇(non-literarytexts)或者日常语篇(everydaytexts)区分开来,认为把非文学语篇作为对象的语篇分析是以"语域'(register)理论为指导对某一语篇类型特征的分析,而把文学语篇作为分析对象的文体学关注的则是被视为具有独特性的高价值的语篇,其目的是揭示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的不同(Halliday1983:xii;1990:177)。

2.2功能文体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式

功能文体学的理论框架是Halliday和Hasan对刚刚提到的两个挑战的回应过程中确立和进展起来的,我们首先看一下Halliday和Hasan对语言学在文体学讨论中的必要性所作的辩护。

Halliday(1964)的辩护策略是首先淡化文学文本和其他类型文本的差别;他认为文学文本和其他文本一样都是意义单位,任何一个文本之所以有意义都不仅仅是由于它是什么,而且还由于它可能是什么(ibid,:6)。其次,他指出那些为了支持某个预先提出的文学主题(apreformulatedliterarythesis)而做出的随便的、主观的和没有任何选择标准的论述经常被当作是对文学作品的文本或者语言学分析,但是

...

功能文体学讨论

在这种分析和对文学作品以一般语言学理论和描写语言学为基础的分析之间存在着实质上的不同(1964:5),只有后者才能被称为"语言文体学'(linguisticstylistics)。最终,他指出语言在各个层次的组织都有模式(pattern),而文学语言的特性在于对这些模式变异的程式化(thepatterning0fthevariability0fthesepatterns)。以此为基础,Halliday(1964:5,6)指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离不开对语言学的应用,而文体学就是通过一般语言学的方法,也就是使用对语言整体进行描述的范畴,对文学文本的描写和对比。

与Halliday相比,Hasan的辩护更为直接。她(1971:300;1989:91;2024:16)指出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一种,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分在于它是一种言语艺术(verbalan),也就是说,言语艺术中的"艺术'经由语言加工而成;因而语言是言语艺术讨论的中心。Hasan(1989:26-28;2024:17-21)还指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观赏'言语艺术,从言语艺术中能够得到欢乐;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特殊是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他们会被要求明确说出他们对一首诗歌的反映,去把这首诗歌和其它作品进行比较和评判。这个转变意味着"观赏'要让位于"评价',个体的行为要变成公共话语,内在的感受必需外在化。这个转变也就使基于某种框架的分析成为一种必要,由于对任何现象的评价都需要首先确立评判标准,需要一套能够借此对评价对象进行描述的语言体系。

功能文体学的其次个使命就是为文体分析的功能取向进行辩护。以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的形式主义文体学认为,两个表层结构可以从同一个深层结构转换而来并因而具有相同的意义,它们的表面差异就是文体的不同(刘世生、朱瑞青2024:52);他们还把变异(deviation)和不合语法性

中国论文联盟.LWlm.(ungranmmticality)看作是文学文体的区分性特征(Hasan1989:92)。这两点在Halliday和Hasan看来都是不行接受的。

Halliday

...

功能文体学讨论

(1971,1978:112-113)认为语言系统是一个意义潜势,该意义潜势可以分为三类:概念意义潜势、人际意义潜势和语篇意义潜势。全部这三种意义潜势都存在于说话人的语篇组织方案内,说话人在一次语言活动中会依据情景语境从这三种资源的系统网络中做出选择,而全部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从这三个系统网络中做出的选择都有文体意义。以此为动身点,Halliday(1971:9708)指出把文体视为一种表达,而与概念意义(或者认知意义)对立起来,把文体看作是没有意义的特征的作法是错误的。他认为这不仅使我们无法熟悉到我们许多关于文学作品的直觉是以阅历意义为基础的,还相反地给那些最贴切表现我们对文学作品熟悉的语言选择贴上"非认知'的标签。因而,他宣称任何企图划分出文体所在的语言区域,哪怕这个区域在语言学意义上多么地微不足道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由于没有不存在文体的语言区域(97)。

Halliday(1971:99)接着对传统上所讲的变异和不合语法性绽开了争论。他指出,人们往往把全部能够引起人们留意的语言特征都看作是一种偏离(departure),这种偏离说对奇怪的东西(oddness)赐予了太高的评价,而使常规形式在文体讨论中失去了应有的位置。为了摆脱这种逆境,他提出用"突出'(prominence)这一概念概括语言特征以某种方式凸显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议使用"前景化'理论进行文体分析。

Halliday首先汲取了英国语言学家Leech的观点,把突出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性的,是违反常规的偏离;一类是确定性的,是对常规的强化;前者强调"质量上的'(qualitative)偏离,即"失协'(incongruity),后者强调"数量上的'(quantitative)偏离,即"失衡'(deflection)。他(1971:100-102)继而指出"失衡'现象在文体分析中更有意义,而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表达。不过他同时指明数据只能潜在地揭示突出的存在,并非全部的突出都有文体意义,只有那些有动因的(motiv

...

功能文体学讨论

ated)突出,也就是"前景化'(foregrounding)才是有文体价值的;而有动因的突出离不开"相关性标准'(criteriaofrelevance)的确立。他解释说,在诗歌或者散文中,我们常常可以发觉一些突出的模式,一些声音、文字或者结构上以某种方式凸显出来的规章(或许这些规章需要认真的阅读才能发觉),假如我们能够发觉这些突出为作品的整体意义做出了贡献,那么我们往往会因此而得出一些对文学作品的新见解;语言特征通过突出而对作品的整体意义做出的贡献是通过语言特征自身在语言系统中的价值也就是该语言特征的意义赖以产生的语言功能做出的;当这种功能与我们对所分析的文学作品的阐释相关时,这种突出就是一种有动因的突出(98)。

Hasan(2024:94)的论述连续围围着文学作品为何是言语艺术绽开。她首先指出把变异看作是文学作品的特征的看法是错误的,由于一个语言现象是否变异并不简单推断,而且变异本身不能把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区分开来。因而,她认为文体分析需要把讨论的重心从"文学的语言'(thelanguageofliterature)转换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thelanguageinliterature)上来,或者准确地说,转移到"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功能'(functionsoflanguageinliterature)上来。Hasan对"前景化'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前景化发生在一个已经确立的期盼的基础之上,假如一个事情违反确立的背景而凸显出来,我们就可以说该事情被前景化了。另外,她还指出前景化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留意是由于它的意义指向的稳定性(thestabilityofitsse,manticdirection)和语篇位置的稳定性(thestabilityofitstextuallocation):前者是指各种各样的前景化模式都指向同一种抽象的意义,而后者指有意义的前景化模式倾向于消失在语篇某个重要的位置。最终,她指出当一些模式的程式化有价值之后,我们会对它们进行关注,但是要想有价值,前景化的语言现象必需具有某种

...

功能文体学讨论

意义后果(asemanticconsequence)。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并且结合Halliday提出的语言模型,她提出了一个言语艺术的符号系统模型(1989:99)(图1):

这个模型由"语言符号系统'和"言语艺术符号系统'两部分交互组成,每部分又分为三个层次。言语表达(verbalization)是"言语艺术符号系统'的最下面的或者第三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上,文学作品和其他任何语篇一样:我们需要懂得语篇的语言以得知编码于语篇中的意义;与这个层次相关的是某个语言团体的全部语言资源。主题(theme)则是这个系统最上面的或者第一个层次,从本质上来说,文学作品的主题特别接近抽象概括,可以被看作是对社会人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看法和理论。这两个层次通过其次个层次(中间层次)象征表达(symbolicar-tieulation)建立联系,该层次与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词汇语法层类似,由生成最高层次意义的符号系统构成。前景化或模式的程式化在把其次层次的意义归属到第一层次意义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前景化是其次层次意义指称过程的工具,其次层次的意义又通过前景化成为第一层次意义的隐喻。Hasan(1989:100,101)认为言语艺术的艺术成分就栖身于一部作品的象征性表达之中。

Halliday(1983,1987:151-152)粗略勾画了文体分析的步骤和分析的每个阶段所关注的问题,结合Hasan提出了言语艺术符号模式,功能文体分析可以归纳为下面三个阶段(参考张德禄2024:43-44)。第一阶段为言语表达层面的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文学作品被等同于其他类别的语篇,通过对文学作品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从语义、词汇语法以及音系三个层次的分析,我们能够明白要分析的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容。其次阶段为象征性表达层面的阐释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将确定这些突出特征是否有价值,也就是是否形成前景化,用Hasan的话说,就是看这些突出除了表达字面意义之外,是否还隐喻地表达另外一层意义,是否和谐、全都地指向同一个主题(Hasan1971)。第三个阶段是结合主题层面的评价阶段;Hasan(1989:100,101)指出言语艺术的根本在于言语艺术的象征性

...

功能文体学讨论

表达层,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个文学作品的评价要基于对象征表达层的分析,假如象征性表达层既连贯、胜利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又在言语表达层得到清楚地体现,那么这个文学作品毫无疑问就是一部好的作品;这个阶段的重点或许在于对各种语言模式意义指向的稳定性和语篇位置的稳定性的分析(Hasan1989:95)。

2.3功能文体学的后期进展

功能文体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进展,功能文体学也在进展。功能文体学在Halliday和Hasan的经典讨论之后的第一个进展应当是Fowler(1989)、HodgeKress(1993)等人把文学视为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社会语篇、从社会符号视角对文化作品和其他语篇进行解读的理论(Halliday1987:150151)。功能文体学这一阶段的进展还带来了一个讨论对象的扩展,申丹(2024:190)指出在Kress和Fowler等人的讨论中,文学和非文学之间的界限已经消逝了,也就是说像新闻报道这样的功能或者有用文体也进入到了功能文体学的讨论视野。BirchOToole(1988)编辑的《文体的功能》一书收录了多篇反映这一进展的论文。

在进入新的世纪之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理论方面的进展当推评价理论(appraisaltheory)的提出(如Martin2000,White2024),在方法论方面的创新当属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的结合(如Butler2024)。这两个方面的进展也已经在功能文体学的讨论中得到体现:应用评价理论对详细文本进行分析的有Martin(2000)、Miller(2024),把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结合起来分析文学作品的功能文体学讨论可参见Turci(2024)。

3中国的功能文体学讨论

功能文体学既是文体学的一个流派,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讨论的一部分;关于文体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进展和讨论状况的文章基本上都会提到功能文体学:前者如胡壮麟(1996)、胡壮麟、刘世生(2000),后者如胡壮麟、陈冬梅(1990)、黄国文(2024)。在

...

功能文体学讨论

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本节将集中探讨我国功能文体学的讨论状况。

3.1讨论队伍

目前我国在文体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讨论领域都成立了特地的讨论机构,功能文体学的讨论人员也主要来源于这两高校术团体。黄国文(2024)对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学术活动的开展状况和参加人员进行了具体介绍,我们这里只介绍一下中国外语界文体学大型学术活动的开展状况。

1963年王佐良先生发表了"关于英语的文体、风格讨论'的论文,标志着我国外语界文体学讨论的正式开头。1985年训练部制订英语文体学教学大纲,文体学正式成为国内高校外语专业开设的课程。1999年6月首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召开。2024年在河南高校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上,成立了"中国修辞学会文体学研讨会',简称"中国文体学讨论会'。截止到目前,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已经召开了6届,并且从在清华高校和北京高校召开的第五届研讨会开头,全国文体学研讨会与国际文体学研讨会同时召开。

除此之外,由于功能文体学对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都有助益,因此,在训练界,尤其是在中国的外语教学领域,有大批的功能文体学讨论者和爱好者。

3.2讨论成果

依据胡壮麟、陈冬梅(1990)的综述,我国的功能文体学讨论应当开头于20世纪的80年月,侯维瑞(1983)争论了语域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胡文仲(1984)以文体学的"英国学派'为名介绍了Halliday的基本观点并加以评述,胡壮麟(1985)通过对一首诗歌的分析,提出形式的选择主要打算于内容表达的需要,张德禄(1988)比较全面地介绍了Halliday的观点,并且总结出了一个"前景化'的模式。下面尝试以年月为划分标准,对中国功能文体学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20世纪80年月的中国功能文体学讨论。通过上面提到的几篇文章可以看出,这个时期我国的功能文体学讨论者还主要是对Halliday文体思想的介绍;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篇文章,秦秀白(1986)、侯维瑞(1988)等几部文体学的教材也提及了Halliday的文体学思想。不过在这一时期有一点值得提出,

...

功能文体学讨论

Liu(1988)已经建议把文体讨论与中国英语专业的文学教学结合起来。

加世纪90年月的中国功能文体学讨论。进入90年月,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讨论在我国的升温,功能文体学方面的讨论也有了长足进展。虽然通过"中国知网'以"功能文体学'为关键词只能检索到4篇文章,但是其中的3篇刘世生(1994)、申丹(1997)和张德禄(1999)为我国的功能文体学的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文章完整地向中国的文体学讨论者介绍了Halli,day的功能文体理论,并且通过争鸣澄清了HaIliday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它们在其后的讨论中都多次被引用。这一时期还出版了刘世生(1997)和张德禄(1998)的两本专著。前者以Halliday的功能文体学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式:"语境语义文学心理'文体学;后者则是一部功能文体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在这一时期,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界还出版了5本论文集,其收录的论文中有12篇涉及到功能文体学理论探讨的文章,如杨信彰(1993)、Liu(1997,1998),6篇运用功能文体学框架详细分析文本的文章,如Ren(1993)、Li(1998)。

中国功能文体学在新世纪的进展。进入新的世纪,中国功能文体学有了迅猛进展。申丹(2024)发表了她对功能文体学进一步思索的成果,张德禄(2024)也对他的功能文体学著作进行了修订。在"中国知网'通过以"功能文体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151篇文章,其中期刊论文96篇,硕士论文52篇,博士论文3篇。这些讨论有的是进行功能文体理论方面的探讨,如林文治、刘家荣(2000)、申丹(2024);有的是详细的文学作品分析,如管淑红(2024);有的探讨功能文体学与翻译的结合,如王瑾(2024);有的争论功能文体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如王璐(2024);还有的把功能文体学应用于对比分析,如徐佳佳(2024)。同期出版的一系列论文集中也有大量的功能文体学方面的论文,也是既有理论探讨,如Yu(2024);也有详细文学文本的分析,如肖袆、王扬(2024)。

4

...

功能文体学讨论

功能文体学的进展前景

黄国文(2024)和刘世生(2024)分别对中国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中国的文体学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且指出了两者将来进展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