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快嘴王李海庆“快嘴王”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偌大一个说书的场子,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木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旧社会牡丹江老道巷子这地儿,各色人等混杂其中,这说书场子更是囊括林林总总,没名没号的且不论,有头有脸的坐成了片,能把这么大个场子震得住,且让你的喜怒哭笑任由摆弄,非快嘴王莫属了。快嘴王高挑个儿,人群中一站,本是高人一头,看官们坐在台下,又会矮人一截。仰头,伸脖,目不斜视,一场下来,看官们的脖子都酸了吧唧的,怪只怪快嘴王这张嘴了得,隔着八百年的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更让你听得如醉如痴。台下靠台子的地方摆了两排八仙桌,旁边摆着十来把太师椅,能坐在太师椅上听书的,自是老道巷子不一般的炮儿,是走黑道的走白道的且不论,人一屁股往那儿一坐,店伙计就会上前来,屁颠屁颠地给人家端茶倒水。大耳周就是前排听书的常客。大耳周坐下后,跷起矮粗腿,摇着纸折扇,时而喝下一口浓茶,时而冒出一句粗话,一把太师椅,硬是让他坐得地动山摇,吱吱直响。大耳周在日本关东军当差,认日本人当干爹,背上背的匣子枪,就是日本人亲手送给他的。而快嘴王一张嘴就是两样子的了,大耳周立马销了声,歪着胖脸,眯眼盯住快嘴王,竖起肥大的耳朵,生怕遗落了一个字。就有人传得非常邪乎了,快嘴王说书场子上讲过的段子,大耳周听过后,回去跟姨太太白白呼呼地重述一遍,竟不差毫厘。大耳周这异人之处是否真实,且不去考证,有一件事是确有其事——大耳周充当了日本人手底下的鹰犬,支楞着大胖耳朵四处探听消息,搜罗情报,把打听到的信儿,全盘汇报给日本人,因而博得了日本人对他的信赖,让他在关东军里挂了个衔。大耳周成了老道巷子的土皇帝,只要手头一紧,随手把匣子枪往谁家的店铺柜台上一放,店铺老板就会麻溜儿地掏出银票来,且必须满脸堆笑,苦着脸还不成,啪啪两个嘴巴会让你哭不出腔来。老道巷子这地儿,活生生地被搅成了一摊烂泥。大耳周四处吃白食,偏偏独好听书这一口儿,他来听书,专挑快嘴王的场子。快嘴王随意吐出一串儿话,钻进大耳周的耳朵,就会让大耳周稀罕得了不得——这快嘴王除了银票不会印,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儿啊,胸中皆智慧,腹内藏乾坤呢!快嘴王说书的时候,满眼冒光,环视四周,独独不往大耳周那儿扫上一眼,权当大耳周坐着的地儿是白地。这些天,大耳周不光自己听,还唤来了自己的爪牙来听,说书场子本来就挤得慌,这一下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周遭散发着的汗臭味,久久挥之不去。有一天,《曹刿论战》《伍子胥过关》《岳飞大战朱仙镇》——接连的这三个段子,一次又一次把说书场子推向高潮,看官们直呼过瘾,全力叫好。就在看官们期待快嘴王会拿出更出彩的活儿的时候,却未再见到快嘴王的身影,竟不知其去向。一股股热浪之后,却瞬间退潮,大家未免落寞。又让人咋舌的是,自快嘴王没了身影之后,大耳周在老道巷子也消失了踪迹。老道巷子一下子没了两个人。两个消息一好一坏,让人一喜一忧。本是扑朔迷离的事儿,更添了些许虚无缥缈的猜想。有人说,快嘴王向东投奔了抗日联军,临走送大耳周上了西天;也有人说,大耳周是个耳朵贼拉灵的汉奸,探听到快嘴王和抗联军队有联系,便加紧了对说书场子的盯防,可毫无收获,未见快嘴王和任何人接触;更有人说,快嘴王把日本岗哨守卫松懈的消息在说书之时,加以描绘传递给接头人,又暗示自己身份让人怀疑,让接头人趁早脱险。人们一拍脑门,一下子领悟到快嘴王那天要选那几个段子的缘由——《曹刿论战》应是在传达彼竭我盈的信息;《伍子胥过关》在暗示接头人要金蝉脱壳;至于《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快嘴王犹似在描述小日本碉堡被端掉时的鬼哭狼嚎……解放后,牡丹江地区文化站成立,第一任站长姓王,高挑个儿。有记者采访他,当年为什么要放弃说书场子去从戎?他只说了一句:国家这个大场子危急存亡,我岂可在一个小说书场子里苟且偷安……(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12上,有删改)文本二:小小说从民间崛起,是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精灵,是大众化的文体,是一种平民艺术。平民艺术的质朴与单纯,简洁与明朗,加上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使小小说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和力,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自杨晓敏《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场采用渲染烘托的手法,不断蓄势,快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本张力。B.小说中牡丹江老道巷子、说书场的杂乱环境和各色人物,是抗战时期敌占区的生活写照,体现了故事创作的时代性。C.小说通过对快嘴王的外貌及其说书时动作、神态、语言的细致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丰满立体的说书人形象。D.快嘴王在解放前突然不知去向,解放后化身文化站站长的情节,使故事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增强了艺术魅力。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仙镇之战中,岳家军势如破竹,击溃金兵,大获全胜,所以快嘴王选《岳飞大战朱仙镇》展现了克敌制胜的决心。B.民间传说伍子胥在东皋公的帮助下,更衣换装,混过昭关,所以快嘴王借《伍子胥过关》提醒接头人要“金蝉脱壳”。C.长勺之战,鲁国士气高昂,率先出击,以弱胜强,所以快嘴王用《曹刿论战》传达“彼竭我盈”“敌疲我打”的信息。D.“快嘴王”因国家危急存亡而不愿苟且偷安,放弃说书而从戎,所以《快嘴王》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歌颂和弘扬。7.“快嘴王”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尤其是“王”字,内涵非常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请根据文本二观点,分析文本一所体现的“平民艺术”特点。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梅梅【哥伦比亚】马尔克斯梅梅端来一盘甜点心和两个小咸面包,这还是她从我妈妈那里学来的。时钟敲过九点。在店铺后面,梅梅坐在我对面,味同嚼蜡地吃着。缅怀过去,梅梅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和惆怅之情。在柜台上那盏昏暗的油灯下,她显得憔悴多了,苍老多了。很明显,那天晚上梅梅特别怀念当年的生活,似乎这些年来她的年龄一直静止不动,时间也根本没有流逝,直到那天晚上回首往事,时间才又流动起来,她也才开始经历姗姗来迟的衰老。梅梅直着腰坐在那里,神色凄然。她谈起上世纪末大战以前我们家绚丽多彩的田园生活。她回忆起我妈妈。“她跟你长得一模一样。”梅梅说。而我真的相信她。我坐在梅梅对面,听她说话的口气,有时挺有把握,有时又含含糊糊,似乎在她的回忆中有许多是不可信的传闻。她说,战争期间我父母背井离乡,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马孔多落下脚来。为逃避兵祸,他们到处寻找一个又兴旺又静谧的安身之处,听人家说这一带有钱可赚,就找到这里。那时候,这儿还是个正在形成的村落,只有几户逃难的人家。他们竭力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恪守宗教习俗,努力饲养牲口。对我父母来说,马孔多是应许之地,是和平之乡,是金羊毛【注】。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就动手重建家园。没过几年,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梅梅不厌其详地追忆这些细节,谈到各种荒诞不经的事情,恨不得让它们都重演一遍,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为此她很伤心。她说:“一路上,倒也没遭什么罪,从没缺吃少喝。”就连那几头牲口也在蚊帐里睡觉。这倒不是因为爸爸是个疯子,或是有钱没处花,而是因为妈妈是个大慈大悲的人,特别讲究人道。她认为,在上帝看来,保护人不受蚊虫袭击和保护牲口不受蚊虫袭击,同样都是天大的好事。不管走到哪儿,我父母总是带着一大堆稀奇古怪、碍手碍脚的东西。箱子里装着祖辈的衣服,这些老人早在我父母出生以前就去世了,他们的尸骨即使掘地几十来也未见得能找到。盒子里的炊具早就没人用了,是我父母的远房亲戚传下来的。甚至还有一个装满圣像的箱子。每到一处,他们就用这些圣像搭起一座家用的神坛。梅梅回忆往事,不胜凄怆。看起来,她似乎把时光的流逝看成是个人的损失。她那被回忆揉碎的心灵在想:倘若时光静止不动,她岂不是还在路上游逛吗?长途跋涉对我父母来说固然是一次惩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像过节一样。她说,打那以后,事事就都不遂心了。上世纪末,疲惫不堪的一家来到刚刚出现的荒村——马孔多,对刚刚遭到战争破坏的往昔美好生活还恋恋不舍。梅梅想起了刚到这儿时我妈妈的情况。她偏着身子骑在一头骡子上,挺着个大肚子,面色焦黄,两只脚肿得沾不了地。我爸爸心里恐怕也不太满意,可他还是不顾风险浪恶,预备要在这儿扎下根来,等着妈妈临盆。在跋涉途中,孩子在妈妈腹内逐渐长大。然而越是临近分娩,死神离妈妈也越近。灯光照出梅梅的侧影。她那印第安人特有的粗犷神情,像马鬃或马尾一样波密平直的头发,让她看上去就像一尊正襟危坐的神像。坐在店铺后面这间热气腾腾的小屋子里,她的面色发青,好似幽灵,说起话来,恰如神在讲述自己如何饱经人间沧桑。我过去从没有和她接近过。可是这天晚上,她突然如此诚挚地向我表露出亲切的感情,我感到一种比血缘关系更牢固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一起了。梅梅暂时不说话了,一片愁云悄悄地遮住了她脸上的光彩。我明白了,为什么梅梅想起我们家先前的生活,显得那么留恋。如今,生活起了变化,日子好过多了,马孔多变成了喧闹的集镇。钱多得花不了,每逢周六晚上,人们都可以在镇上大肆挥霍一气。然而,梅梅对美好的昔日还是感到恋恋不舍。外面在大肆挥霍金钱,而在店铺后面,梅梅依然过着枯燥乏味、不为人知的生活、白天守着柜台。“小买卖做得怎么样?”我问。梅梅笑了笑。这是凄凉的惨笑,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现在情绪不佳,而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她笑得很笨,似乎平时难得一笑,连怎么正常笑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就那样。”说着,她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随即又沉默了,真叫人捉摸不透。我想我该走了,把盘子递给梅梅。只见她站起身来,把盘子撂在柜台上。从柜台那儿她瞧了我一眼,又重复了一句:“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刚才我坐在背灯影的地方,灯光从背后照过来,脸模糊不清。梅梅在谈话的时候,准是没看清楚。她走过来,又坐下了。她又追忆起妈妈刚到马孔多的那几天。妈妈一下骡子,就坐到一把摇椅上,一连三个月没动窝儿,饭也懒得吃。她感到死亡正从脚底板朝上蔓延。分娩的那天到了,临产的阵痛使她陡然振作起来。她自己站起身,然后由别人挽着她走完从走廊到卧室这二十步路。从摇椅到床边的这段路途,她经受了几个月长途跋涉中没有过的痛苦、折磨和刑罚。但是,在了却一生中最后一个心愿前,她终于去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梅梅说,妈妈一死,爸爸完全绝望了。他记得一本书上讲到过,亲人去世了,应该种一株茉莉,这样就能夜夜想起她。于是他在庭院靠墙根的地方种了一株茉莉。有几次,我觉得梅梅说着就要掉眼泪,可最后,她还是忍住了。她又笑了笑,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温柔的表情。她身子朝前一倾,似乎已经在心中理清了这笔痛苦的孽债,并且发现在美好的回忆中,总还是得大于失吧。她又笑了,脸上又现出原来那种宽厚、调皮的亲切劲儿。(节选自《枯枝败叶》,有删改)【注】金羊毛:希腊神话中一只会飞的公羊克律索马罗斯身上的毛,不仅象征着财富,更象征着对幸福的追求。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味同嚼蜡地吃着”写出了梅梅因对现在生活的厌倦,从而导致对食物也没有兴趣。B.结尾梅梅笑说明她已经发现在过去美好的回忆中,还是很有收获的,她已经释然了。C.小说通过主人公梅梅之回忆,主要叙述了战争期间“我”的父母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定居马孔多的艰难历程。D.马孔多的发展源自先辈建设“应许之地、和平之乡”的梦想。但是时代变了,条件变了,马孔多也有了变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两次提到梅梅说“我”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这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的作用。B.小说用“凄然”“凄恰”“一片愁云”等词写出了梅梅对过去生活的眷恋、惆怅,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之情。C.“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带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运用比拟的手法、化虚为实,表现了梅梅即使惨笑也异常僵硬的情态,深刻表现了她内心的苦闷与悲凉。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引起梅梅对“我”的母亲和过去生活的回忆,强化了梅梅对“我”的母亲的眷恋和对过去生活的缅怀。8.在梅梅的眼中“我”的父母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9.在这篇小说中,提到“马孔多”这个小镇状况的内容只有寥寥数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发展中能否给我们带来较为重要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东藏记(节选)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地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的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选文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空袭威胁着昆明”,在战乱中的人们的生活是异常艰难的,但人们精神不屈,充满了对侵略者的蔑视。B.“一声声爆炸”是对美丽祖国的破坏,是对人民生命的践踏!我军勇敢迎战,定能阻挡敌机黑云成片而来。C.警报声中先生坚持上课,讲数论,“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有力”表明先生年轻气盛。D.“似要遮住一切”,但敌人的残暴和丑陋是遮不住的,“一任浓烟缠绕”,说明我们对敌人毫无办法。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交代故事发生地点,用反复的笔法强调了天的“蓝”,富有象征意义,这是我们可爱的昆明,是我们可爱的祖国。B.“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暗示了空袭下人们不安定的生活,“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展现了人们的乐观主义精神。C.小说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了敌机轰炸、城市燃烧、百姓和师生死伤等场景,构造出虽简略却极富有时代特征的生活背景。D.小说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讲述了逃难师生和战火中的人们艰苦顽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在日寇残暴侵略下倔强而坚韧的精神面貌。8.庄卣辰这一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请简要概括并分析。9.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多使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旨,比如《范进中举》《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多角度对比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并简要分析。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箱子岩(节选)沈从文①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薪削的石壁,夹江高嘉,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地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地搁在木梁上。岩壁断折缺口处,看得见人家茅棚同水码头,上岸喝酒下船过渡人也得从这缺口通过。②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浆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潮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③当时我心想:多古怪的一切!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他不被放逐,疯疯癫癫来到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那么两千年来的读书人,或许就没有福分读《九歌》那类文章,中国文学史也就不会如现在的样子了。在这一段长长岁月中,世界上多少民族皆堕落了,衰老了,灭亡了。即如号称东亚大国的一片土地,也已经有过多少次被来自西北方沙漠中的蛮族,骑了膘壮的马匹,手持强弓硬弩,长枪大戟,到处践踏蹂蹦!(辛亥革命前夕,在这苗蛮杂处的一个边镇上,向土民最后一次大规模施行杀戮的统治者,就是一个北方清朝的宗室!辛亥以后,老袁梦想做皇帝时,又有两师北佬在这里和漠军作战了大半年。)然而这地方的一切,在历史中照样发生不断的杀戮、争夺,以及一到改朝换代时,派人民担负种种不幸命运,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发、剪发,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种种限制与支配。然而细细一想,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像今古相同,不分彼此。这时节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④日头落尽云影无光时,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暮色里。两岸看船人呼喝声越来越少,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除了从锣鼓声中尚能辨别那些龙船方向,此外已别无所见。然而岩壁缺口处却人声嘈杂,且闻有小孩子哭声,有妇女们尖锐叫唤声,综合给人一种悠然不尽的感觉。待到把晚饭吃过,爬出舱外一看,呀,好一轮圆月!月光下石壁同河面,一切都镀了银,已完全变换了一种调子。提起这件事,使我重新感到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俭。那一派声音,那一种情调,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事情,⑤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把小船停泊在箱子岩下。这一天是十二月七号,快要过年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到搁龙船处看了一下,旧船已不知坏了还是早被水冲去了,只见有四只新船搁在石梁上,船头还贴有鸡血同鸡毛,一望就明白是今年方下水的。出得洞口时,见岩下左边泊定五只渔船,有几个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渔网。⑥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默默地望着那个火光煜煜的枯树根,在我脚边很快乐地燃着,爆炸出轻微的声音。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有些来烘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正直善良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和编制竹缆工人。若我的估计不错,那个坐在我身旁,伸出两只手向火,中指节有个放光顶针的,肯定还是一位乡村里的成衣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都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特别是隆冬严寒天气,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地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虽然也同样有人事上的得失,到恩怨纠纷成一团时,就陆续发生庆贺或仇杀。然而从整个说来,这些人的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地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而且在这种过程中,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还知道的更多一些。⑦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办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节选自《湘行散记》)【注】本文写作于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札,便是此行的产物。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详细描写十五年前河中人过大端阳节赛龙舟的情景,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洋溢着纯真快乐、英勇热忧的生命活力。B.选文第③段既联想到屈原的长歌当哭,还联想到遥远的惨烈杀戮,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欢乐,文化渊源的光荣和生命杀戮的惨痛紧密交织,展现作者思绪。C.作者在选文中既写出了乡亲们平日里过着“简单”的日子,又认为他们“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的生命是一种悲剧,对这种“按照一种分定”的生活加以严厉批判。D.选文中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家乡的人文景观融合,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真实情感,而且透露出一种深刻思想。7.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段环境描写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体现了湘西美丽古朴、和谐静谧的特点,表现了湘西人民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淳朴和平。B.第④段中的环境描写由人声嘈杂、一片喧嚣的日落后的竞舟场景转化为温柔的圆月以及宁静和谐的月光下的河面,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竞舟结束后的失落和惆怅。C.第⑤段中的景物描写非常细致,描述了木叶子萎落和渔婆缩颈敛手的动作,15年后的箱子岩与15年前的箱子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湘西在这15年内的衰败。D.第⑤段属于环境描写,描述了一个安静乃至有些破败的箱子岩,作者没有看到新年热闹的场景,却感受到了天气的寒冷,这样反差正说明箱子岩的冷清。8.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作者说到“另外尚有一批人”的作用。9.作者曾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请简要分析“蕴藏的热情”和“隐伏的悲痛”在选文中所指的具体含义。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得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竟大有深意,忽见她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她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她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她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听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她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到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道我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她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前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保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地往我那里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回身去了。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地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可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哪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得跺脚,悄悄地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地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玉听了宝钗“心里也疼”等话语,非常感动,觉得纵使死后做了糊涂鬼祟也是值得的。B.在袭人提到薛蟠时宝玉急忙制止,怕宝钗了解实情后不好意思,岂知宝钗其实早已知晓。C.黛玉对宝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实是希望宝玉从此关心仕途经济,以免再次挨打。D.先是宝钗,后是黛玉,接着是凤姐等人前来探望,在一定程度上可见宝玉在贾府地位之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对宝钗的形象,既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宝玉的心理活动揭示宝钗的思想感情。B.宝玉躺在床上时“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挨打后的痛苦,让人感同身受,对其挨打之重有了深入的理解。C.宝玉责备林黛玉跑来看望,对她说“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是在心疼黛玉,安慰黛玉,不希望她因自己挨打的事过于痛苦。D.林黛玉“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说明她已经哭了很长时间。这样的肖像描写,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能增强读者对黛玉的理解。8.宝玉挨打,原因有多个。请结合文本指出其中两个。(4分)9.钗、黛二人在探望宝玉时,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盲人看毕淑敏每逢放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晚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往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块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线的攻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褚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桶破星天。靠近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线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他愣愣地用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拳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向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却是新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太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二胡质劣导致技艺发挥不出来,盲人尽管演奏着哀伤的曲调,却无法打动行路的人。B.面对“我”关于蜡烛的质问,盲人半天才答复,且语气吞吐,有一丝做了亏心事的慌张。C.盲人没拿过50元这么大面额的钞票,而反复摩挲钞票正反面,可见他是一个谨慎的人。D.盲人虽看不见这个世界,但他却有着质朴而美好的心灵,他心里装着这个世界的真善美。(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标题看似矛盾,实则表明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胸中却装着美好的世界,他是用心去“看”世界的。B.小说以盲人接孩子放学作为开头,又以盲人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着孩子结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写法高明。C.小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了作者对窗人的两次误解,而实质上要表达的是对盲人的赞美之情。D.小说语言生动,表现力很强,如“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蚊穴”等都能体现这一特点。(3)有人说毕淑敏是一位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作家,本文中的盲人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4)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方式?有何效果?文学类文本阅读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快嘴王李海庆“快嘴王”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偌大一个说书的场子,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木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旧社会牡丹江老道巷子这地儿,各色人等混杂其中,这说书场子更是囊括林林总总,没名没号的且不论,有头有脸的坐成了片,能把这么大个场子震得住,且让你的喜怒哭笑任由摆弄,非快嘴王莫属了。快嘴王高挑个儿,人群中一站,本是高人一头,看官们坐在台下,又会矮人一截。仰头,伸脖,目不斜视,一场下来,看官们的脖子都酸了吧唧的,怪只怪快嘴王这张嘴了得,隔着八百年的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更让你听得如醉如痴。台下靠台子的地方摆了两排八仙桌,旁边摆着十来把太师椅,能坐在太师椅上听书的,自是老道巷子不一般的炮儿,是走黑道的走白道的且不论,人一屁股往那儿一坐,店伙计就会上前来,屁颠屁颠地给人家端茶倒水。大耳周就是前排听书的常客。大耳周坐下后,跷起矮粗腿,摇着纸折扇,时而喝下一口浓茶,时而冒出一句粗话,一把太师椅,硬是让他坐得地动山摇,吱吱直响。大耳周在日本关东军当差,认日本人当干爹,背上背的匣子枪,就是日本人亲手送给他的。而快嘴王一张嘴就是两样子的了,大耳周立马销了声,歪着胖脸,眯眼盯住快嘴王,竖起肥大的耳朵,生怕遗落了一个字。就有人传得非常邪乎了,快嘴王说书场子上讲过的段子,大耳周听过后,回去跟姨太太白白呼呼地重述一遍,竟不差毫厘。大耳周这异人之处是否真实,且不去考证,有一件事是确有其事——大耳周充当了日本人手底下的鹰犬,支楞着大胖耳朵四处探听消息,搜罗情报,把打听到的信儿,全盘汇报给日本人,因而博得了日本人对他的信赖,让他在关东军里挂了个衔。大耳周成了老道巷子的土皇帝,只要手头一紧,随手把匣子枪往谁家的店铺柜台上一放,店铺老板就会麻溜儿地掏出银票来,且必须满脸堆笑,苦着脸还不成,啪啪两个嘴巴会让你哭不出腔来。老道巷子这地儿,活生生地被搅成了一摊烂泥。大耳周四处吃白食,偏偏独好听书这一口儿,他来听书,专挑快嘴王的场子。快嘴王随意吐出一串儿话,钻进大耳周的耳朵,就会让大耳周稀罕得了不得——这快嘴王除了银票不会印,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儿啊,胸中皆智慧,腹内藏乾坤呢!快嘴王说书的时候,满眼冒光,环视四周,独独不往大耳周那儿扫上一眼,权当大耳周坐着的地儿是白地。这些天,大耳周不光自己听,还唤来了自己的爪牙来听,说书场子本来就挤得慌,这一下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周遭散发着的汗臭味,久久挥之不去。有一天,《曹刿论战》《伍子胥过关》《岳飞大战朱仙镇》——接连的这三个段子,一次又一次把说书场子推向高潮,看官们直呼过瘾,全力叫好。就在看官们期待快嘴王会拿出更出彩的活儿的时候,却未再见到快嘴王的身影,竟不知其去向。一股股热浪之后,却瞬间退潮,大家未免落寞。又让人咋舌的是,自快嘴王没了身影之后,大耳周在老道巷子也消失了踪迹。老道巷子一下子没了两个人。两个消息一好一坏,让人一喜一忧。本是扑朔迷离的事儿,更添了些许虚无缥缈的猜想。有人说,快嘴王向东投奔了抗日联军,临走送大耳周上了西天;也有人说,大耳周是个耳朵贼拉灵的汉奸,探听到快嘴王和抗联军队有联系,便加紧了对说书场子的盯防,可毫无收获,未见快嘴王和任何人接触;更有人说,快嘴王把日本岗哨守卫松懈的消息在说书之时,加以描绘传递给接头人,又暗示自己身份让人怀疑,让接头人趁早脱险。人们一拍脑门,一下子领悟到快嘴王那天要选那几个段子的缘由——《曹刿论战》应是在传达彼竭我盈的信息;《伍子胥过关》在暗示接头人要金蝉脱壳;至于《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快嘴王犹似在描述小日本碉堡被端掉时的鬼哭狼嚎……解放后,牡丹江地区文化站成立,第一任站长姓王,高挑个儿。有记者采访他,当年为什么要放弃说书场子去从戎?他只说了一句:国家这个大场子危急存亡,我岂可在一个小说书场子里苟且偷安……(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12上,有删改)文本二:小小说从民间崛起,是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精灵,是大众化的文体,是一种平民艺术。平民艺术的质朴与单纯,简洁与明朗,加上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使小小说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和力,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自杨晓敏《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场采用渲染烘托的手法,不断蓄势,快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本张力。B.小说中牡丹江老道巷子、说书场的杂乱环境和各色人物,是抗战时期敌占区的生活写照,体现了故事创作的时代性。C.小说通过对快嘴王的外貌及其说书时动作、神态、语言的细致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丰满立体的说书人形象。D.快嘴王在解放前突然不知去向,解放后化身文化站站长的情节,使故事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增强了艺术魅力。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仙镇之战中,岳家军势如破竹,击溃金兵,大获全胜,所以快嘴王选《岳飞大战朱仙镇》展现了克敌制胜的决心。B.民间传说伍子胥在东皋公的帮助下,更衣换装,混过昭关,所以快嘴王借《伍子胥过关》提醒接头人要“金蝉脱壳”。C.长勺之战,鲁国士气高昂,率先出击,以弱胜强,所以快嘴王用《曹刿论战》传达“彼竭我盈”“敌疲我打”的信息。D.“快嘴王”因国家危急存亡而不愿苟且偷安,放弃说书而从戎,所以《快嘴王》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歌颂和弘扬。7.“快嘴王”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尤其是“王”字,内涵非常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请根据文本二观点,分析文本一所体现的“平民艺术”特点。【答案】5.C6.C7.(1)“王”字的浅层含义是指“快嘴王”在说书界称王,他说书时“嘴快”,说书内容生动,能让听者如醉如痴。(2)“王”字的第二个含义是,“快嘴王”机智机警。他通过说书为抗联传递消息,不但惩治了大耳周,而且打击了日本鬼子,自己还成功脱身。(3)“王”字的第三层含义是,“快嘴王”嫉恶如仇,弃说从戎,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值得人们尊敬。8.(1)内容单纯、语言质朴。小说讲述的就是“快嘴王”利用说书的身份为抗联传递情报、惩治汉奸大耳周的故事,内容单纯;用词准确,拟声词、口语词等的运用使语言质朴生动。(2)情节简洁明朗。小说主要写“快嘴王”说书、大耳周听书、二人双双消失、人们的猜测等,情节简单明快。(3)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具有亲和力。如运用夸张、侧面描写等烘托“快嘴王”说书艺术的高超,富有艺术趣味;写人们对“快嘴王”的种种猜测又具有理性成分,这样写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和故事的传奇色彩,符合人们对于“故事”的期待,具有亲和力。【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说书时……语言的细致描写”错,文章没有描写快嘴王说书时的语言,只有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如“快嘴王高挑个儿”“扇子一摇,醒木一拍”“满眼冒光”,没有描写他说书时的语言。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鲁国……率先出击”错,长勺之战中是齐国率先出击,鲁国一直等到“齐人三鼓”之后才出击。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王”字的浅层含义是指“快嘴王”在说书界称王。文章描写他“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偌大一个说书的场子,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木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一场下来,看官们的脖子都酸了吧唧的,怪只怪快嘴王这张嘴了得,隔着八百年的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更让你听得如醉如痴”,可见他说书时“嘴快”,说书内容生动,能让听者如醉如痴。“王”字的第二个含义是,“快嘴王”机智机警。文章描写他通过说书为抗联传递消息,“有一天,《曹刿论战》《伍子胥过关》《岳飞大战朱仙镇》——接连的这三个段子,一次又一次把说书场子推向高潮,看官们直呼过瘾,全力叫好”“人们一拍脑门,一下子领悟到快嘴王那天要选那几个段子的缘由——《曹刿论战》应是在传达彼竭我盈的信息;《伍子胥过关》在暗示接头人要金蝉脱壳;至于《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快嘴王犹似在描述小日本碉堡被端掉时的鬼哭狼嚎……”,最终不但惩治了大耳周,而且打击了日本鬼子,自己还成功脱身。“王”字的第三层含义是,“快嘴王”嫉恶如仇,弃说从戎,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值得人们尊敬。文章写他说书时“满眼冒光,环视四周,独独不往大耳周那儿扫上一眼,权当大耳周坐着的地儿是白地”,表现出他对大耳周这个汉奸的厌恶;“有人说,快嘴王向东投奔了抗日联军,临走送大耳周上了西天”,写出他的嫉恶如仇;“国家这个大场子危急存亡,我岂可在一个小说书场子里苟且偷安……”,写出他的深明大义,爱国情怀。【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本二说“平民艺术的质朴与单纯,简洁与明朗,加上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使小小说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和力”,从中可概括出“平民艺术”的三个特征:内容单纯、语言质朴;情节简洁明朗;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具有亲和力。内容单纯、语言质朴。《快嘴王》这篇小说讲述就是“快嘴王”利用说书的身份为抗联传递情报、惩治汉奸大耳周的故事,内容单纯;语言质朴体现在如“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蹦”,形象地写出那些字仿佛是从“快嘴王”嘴里跳出来一样,写出他“嘴快”的特点;“噼里啪啦”是拟声词,与“像珠子一样”搭配,生动地写出“快嘴王”语速之快、声音之脆;“音儿”是儿化音,富有生活气息。情节简洁明朗。《快嘴王》这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主要描写了“快嘴王”说书、大耳周听书、二人双双消失、人们的猜测等内容,全部都是顺叙,没有多余的枝蔓,情节简单明快。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具有亲和力。《快嘴王》前半部分主要描写“快嘴王”说书艺术高超,通过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展现,如“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木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仰头,伸脖,目不斜视,一场下来,看官们的脖子都酸了吧唧的,怪只怪快嘴王这张嘴了得,隔着八百年的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更让你听得如醉如痴”“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这些描写具有艺术趣味;而后半段写“快嘴王”消失之后人们的种种猜测,又充满理性,如“人们一拍脑门,一下子领悟到快嘴王那天要选那几个段子的缘由——《曹刿论战》应是在传达彼竭我盈的信息;《伍子胥过关》在暗示接头人要金蝉脱壳;至于《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快嘴王犹似在描述小日本碉堡被端掉时的鬼哭狼嚎……”。文章写众人关于快嘴王和大耳周同时消失的种种猜想,为故事情节增添了波澜,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和故事的传奇色彩,符合人们对于“故事”的期待,具有亲和力。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梅梅【哥伦比亚】马尔克斯梅梅端来一盘甜点心和两个小咸面包,这还是她从我妈妈那里学来的。时钟敲过九点。在店铺后面,梅梅坐在我对面,味同嚼蜡地吃着。缅怀过去,梅梅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和惆怅之情。在柜台上那盏昏暗的油灯下,她显得憔悴多了,苍老多了。很明显,那天晚上梅梅特别怀念当年的生活,似乎这些年来她的年龄一直静止不动,时间也根本没有流逝,直到那天晚上回首往事,时间才又流动起来,她也才开始经历姗姗来迟的衰老。梅梅直着腰坐在那里,神色凄然。她谈起上世纪末大战以前我们家绚丽多彩的田园生活。她回忆起我妈妈。“她跟你长得一模一样。”梅梅说。而我真的相信她。我坐在梅梅对面,听她说话的口气,有时挺有把握,有时又含含糊糊,似乎在她的回忆中有许多是不可信的传闻。她说,战争期间我父母背井离乡,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马孔多落下脚来。为逃避兵祸,他们到处寻找一个又兴旺又静谧的安身之处,听人家说这一带有钱可赚,就找到这里。那时候,这儿还是个正在形成的村落,只有几户逃难的人家。他们竭力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恪守宗教习俗,努力饲养牲口。对我父母来说,马孔多是应许之地,是和平之乡,是金羊毛【注】。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就动手重建家园。没过几年,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梅梅不厌其详地追忆这些细节,谈到各种荒诞不经的事情,恨不得让它们都重演一遍,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为此她很伤心。她说:“一路上,倒也没遭什么罪,从没缺吃少喝。”就连那几头牲口也在蚊帐里睡觉。这倒不是因为爸爸是个疯子,或是有钱没处花,而是因为妈妈是个大慈大悲的人,特别讲究人道。她认为,在上帝看来,保护人不受蚊虫袭击和保护牲口不受蚊虫袭击,同样都是天大的好事。不管走到哪儿,我父母总是带着一大堆稀奇古怪、碍手碍脚的东西。箱子里装着祖辈的衣服,这些老人早在我父母出生以前就去世了,他们的尸骨即使掘地几十来也未见得能找到。盒子里的炊具早就没人用了,是我父母的远房亲戚传下来的。甚至还有一个装满圣像的箱子。每到一处,他们就用这些圣像搭起一座家用的神坛。梅梅回忆往事,不胜凄怆。看起来,她似乎把时光的流逝看成是个人的损失。她那被回忆揉碎的心灵在想:倘若时光静止不动,她岂不是还在路上游逛吗?长途跋涉对我父母来说固然是一次惩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像过节一样。她说,打那以后,事事就都不遂心了。上世纪末,疲惫不堪的一家来到刚刚出现的荒村——马孔多,对刚刚遭到战争破坏的往昔美好生活还恋恋不舍。梅梅想起了刚到这儿时我妈妈的情况。她偏着身子骑在一头骡子上,挺着个大肚子,面色焦黄,两只脚肿得沾不了地。我爸爸心里恐怕也不太满意,可他还是不顾风险浪恶,预备要在这儿扎下根来,等着妈妈临盆。在跋涉途中,孩子在妈妈腹内逐渐长大。然而越是临近分娩,死神离妈妈也越近。灯光照出梅梅的侧影。她那印第安人特有的粗犷神情,像马鬃或马尾一样波密平直的头发,让她看上去就像一尊正襟危坐的神像。坐在店铺后面这间热气腾腾的小屋子里,她的面色发青,好似幽灵,说起话来,恰如神在讲述自己如何饱经人间沧桑。我过去从没有和她接近过。可是这天晚上,她突然如此诚挚地向我表露出亲切的感情,我感到一种比血缘关系更牢固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一起了。梅梅暂时不说话了,一片愁云悄悄地遮住了她脸上的光彩。我明白了,为什么梅梅想起我们家先前的生活,显得那么留恋。如今,生活起了变化,日子好过多了,马孔多变成了喧闹的集镇。钱多得花不了,每逢周六晚上,人们都可以在镇上大肆挥霍一气。然而,梅梅对美好的昔日还是感到恋恋不舍。外面在大肆挥霍金钱,而在店铺后面,梅梅依然过着枯燥乏味、不为人知的生活、白天守着柜台。“小买卖做得怎么样?”我问。梅梅笑了笑。这是凄凉的惨笑,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现在情绪不佳,而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她笑得很笨,似乎平时难得一笑,连怎么正常笑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就那样。”说着,她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随即又沉默了,真叫人捉摸不透。我想我该走了,把盘子递给梅梅。只见她站起身来,把盘子撂在柜台上。从柜台那儿她瞧了我一眼,又重复了一句:“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刚才我坐在背灯影的地方,灯光从背后照过来,脸模糊不清。梅梅在谈话的时候,准是没看清楚。她走过来,又坐下了。她又追忆起妈妈刚到马孔多的那几天。妈妈一下骡子,就坐到一把摇椅上,一连三个月没动窝儿,饭也懒得吃。她感到死亡正从脚底板朝上蔓延。分娩的那天到了,临产的阵痛使她陡然振作起来。她自己站起身,然后由别人挽着她走完从走廊到卧室这二十步路。从摇椅到床边的这段路途,她经受了几个月长途跋涉中没有过的痛苦、折磨和刑罚。但是,在了却一生中最后一个心愿前,她终于去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梅梅说,妈妈一死,爸爸完全绝望了。他记得一本书上讲到过,亲人去世了,应该种一株茉莉,这样就能夜夜想起她。于是他在庭院靠墙根的地方种了一株茉莉。有几次,我觉得梅梅说着就要掉眼泪,可最后,她还是忍住了。她又笑了笑,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温柔的表情。她身子朝前一倾,似乎已经在心中理清了这笔痛苦的孽债,并且发现在美好的回忆中,总还是得大于失吧。她又笑了,脸上又现出原来那种宽厚、调皮的亲切劲儿。(节选自《枯枝败叶》,有删改)【注】金羊毛:希腊神话中一只会飞的公羊克律索马罗斯身上的毛,不仅象征着财富,更象征着对幸福的追求。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味同嚼蜡地吃着”写出了梅梅因对现在生活的厌倦,从而导致对食物也没有兴趣。B.结尾梅梅笑说明她已经发现在过去美好的回忆中,还是很有收获的,她已经释然了。C.小说通过主人公梅梅之回忆,主要叙述了战争期间“我”的父母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定居马孔多的艰难历程。D.马孔多的发展源自先辈建设“应许之地、和平之乡”的梦想。但是时代变了,条件变了,马孔多也有了变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两次提到梅梅说“我”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这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的作用。B.小说用“凄然”“凄恰”“一片愁云”等词写出了梅梅对过去生活的眷恋、惆怅,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之情。C.“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带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运用比拟的手法、化虚为实,表现了梅梅即使惨笑也异常僵硬的情态,深刻表现了她内心的苦闷与悲凉。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引起梅梅对“我”的母亲和过去生活的回忆,强化了梅梅对“我”的母亲的眷恋和对过去生活的缅怀。8.在梅梅的眼中“我”的父母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9.在这篇小说中,提到“马孔多”这个小镇状况的内容只有寥寥数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发展中能否给我们带来较为重要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答案】6.A7.D8.在梅梅的眼中,“我”的父母是执着追求幸福的人。他们勤毅顽强,坚忍不拔;重视传统,非常守旧;热爱家庭,善待生灵;崇尚节俭,敝帚自珍。9.(1)马孔多原先是一座静谧的荒村,社会习俗传统而保守,但具有发展潜力;现在却成为一个喧闹的集镇,物质充裕而精神贫瘠,挥霍之风盛行。
(2)角度一:马孔多从静谧之乡发展为堕落之地,这是主人公梅梅所深感痛惜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只有缅怀先辈,富不忘本,继续保持以前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把握新的机遇,取得更大的发展。
角度二:马孔多的发展源自先辈建设“应许之地、和平之乡”的梦想。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不能丢掉自己的梦想。一个富裕的社会,还需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富裕时代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建构能够传之久远的生活方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梅梅因对现在生活的厌倦,从而导致对食物也没有兴趣”错,强加因果。从后文的“缅怀过去,梅梅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和惆怅之情。…………那天晚上梅梅特别怀念当年的生活,……直到那天晚上回首往事,时间才又流动起来,她也才开始经历姗姗来迟的衰老”可知,梅梅是因为缅怀“无限的眷恋和惆怅”的过去,导致的对食物不感兴趣。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错,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梅梅的回忆,叙述了战争期间“我”的父母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定居马孔多的艰难历程,“梅梅”才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对我父母来说,马孔多是应许之地,是和平之乡,是金羊毛”,所以他们不惧劳累欣然前往,说明他们是执着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人。“没过几年,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体现了父母的勤毅顽强。“梅梅想起了刚到这儿时我妈妈的情况。她偏着身子骑在一头骡子上,挺着个大肚子,面色焦黄,两只脚肿得沾不了地”“在跋涉途中,孩子在妈妈腹内逐渐长大。然而越是临近分娩,死神离妈妈也越近”“她自己站起身,然后由别人挽着她走完从走廊到卧室这二十步路。从摇椅到床边的这段路途,她经受了几个月长途跋涉中没有过的痛苦、折磨和刑罚”,从经受的苦难看出父母的坚忍不拔。“甚至还有一个装满圣像的箱子。每到一处,他们就用这些圣像搭起一座家用的神坛”,从“圣像”“神坛”可以看出父母是重视传统,非常守旧的人。“妈妈一死,爸爸完全绝望了。他记得一本书上讲到过,亲人去世了,应该种一株茉莉,这样就能夜夜想起她。于是他在庭院靠墙根的地方种了一株茉莉”,从父亲对母亲的怀念可以看出他们是热爱家庭的人。“就连那几头牲口也在蚊帐里睡觉”“她认为,在上帝看来,保护人不受蚊虫袭击和保护牲口不受蚊虫袭击,同样都是天大的好事”,从母亲对于牲口的态度看出他们善待生灵。“箱子里装着祖辈的衣服”“盒子里的炊具早就没人用了,是我父母的远房亲戚传下来的”,从“祖辈的衣服”和“盒子里的炊具”可以看出他们崇尚节俭。【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战争期间我父母背井离乡,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马孔多落下脚来。为逃避兵祸,他们到处寻找一个又兴旺又静谧的安身之处,听人家说这一带有钱可赚,就找到这里。那时候,这儿还是个正在形成的村落,只有几户逃难的人家。他们竭力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恪守宗教习俗,努力饲养牲口”“如今,生活起了变化,日子好过多了,马孔多变成了喧闹的集镇。钱多得花不了,每逢周六晚上,人们都可以在镇上大肆挥霍一气。然而,梅梅对美好的昔日还是感到恋恋不舍。外面在大肆挥霍金钱,而在店铺后面,梅梅依然过着枯燥乏味、不为人知的生活、白天守着柜台”,马孔多的发展源自先辈建设“应许之地、和平之乡”的梦想。但是时代变了,条件变了,马孔多也有了变化。这里原先是一座静谧的荒村,社会习俗传统而保守,但具有发展潜力;现在却成为一个喧闹的集镇,物质充裕而精神贫瘠,挥霍之风盛行。角度一:马孔多从荒村发展为集镇,从物质匮乏发展为物质充裕,靠的是先辈勤劳节俭的精神。但是如今马孔多从静谧之乡发展为堕落之地,这是主人公梅梅所深感痛惜的。如果一味挥霍浪费,那么再多的财富也会坐吃山空;所以必须建市合理的消费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只有缅怀先辈,富不忘本,继续保持以前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把握新的机遇,建设美好家园。角度二:马孔多的发展源自先辈建设“应许之地、和平之乡”的梦想。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不能丢掉自己的梦想。马孔多从贫瘠的荒村发展为富裕的集镇,靠的是先辈艰苦奋斗、白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丧失这种精神,一个社会便会失去它前进的动力,势必逐渐没落,为历史所抛弃。一个富裕的社会,还需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富裕时代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建构能够传之久远的生活方式,不能挥霍浪费坐吃山空。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东藏记(节选)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地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的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选文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空袭威胁着昆明”,在战乱中的人们的生活是异常艰难的,但人们精神不屈,充满了对侵略者的蔑视。B.“一声声爆炸”是对美丽祖国的破坏,是对人民生命的践踏!我军勇敢迎战,定能阻挡敌机黑云成片而来。C.警报声中先生坚持上课,讲数论,“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有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习题及答案》课件
- 药物治疗颈外动脉闭塞长期效果-洞察分析
- 线下体验式营销升级-洞察分析
- 水污染生物降解机制-洞察分析
- 虚拟农场规划与管理-洞察分析
- 心脏扩大康复训练策略-洞察分析
- 先进制造技术在航空应用-洞察分析
- 脱硫自动化控制-洞察分析
- 《v消费者市场分析》课件
- 糖果巧克力市场趋势分析-洞察分析
- 国内工程建设招标招投标实务操作手册范本
- 城市智慧排水管网监测解决方案
- 报价单报价表
- DLT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服装投标技术方案全
- “尚美课堂”各学科课堂要求
- 2022年新高考山东地理高考真题(含答案)
- 预防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护理-PPT课件
- 卡通小学生万能PPT模板课件
- 口语话题10个
- 对硝基苯胺工艺操作规程0512仿邻硝基苯甲醚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