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隆中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隆中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隆中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隆中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隆中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隆中对》课标分析《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这是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总体目标要求。语言文字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是表情达意的最好工具,要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意蕴情感,所传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就必须从解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入手,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隆中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反复诵读,学生将跨域时空的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学习这个单元,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隆中对》学情分析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展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可推荐学习网站,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初中五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词,已具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了人物传记这种文体,但九年级课文文言文课文较长,若以“句句串讲,字字落实”的模式来学习,则显得高耗低效,效果不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或查找工具书解决阅读,了解大意即可。对于学生因认知水平的不同,记忆程度不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阅读理解的疑问,教师可发动学生通过分组学习置疑、答疑,交流等形式解决这些问题。《隆中对》测评练习一、解释句中的词语(抢答题)1.由是先主遂诣亮2.然志犹未已3.此诚不可与争锋4.凡三往5.遂用猖蹶6.汉室倾颓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8.先主器之9.亮躬耕陇亩10.将军宜枉驾顾之11.孤之有孔明12.此用武之国13.隆中对14.挟天子而令诸侯1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6.此人可就见17.利尽南海18.孤不度德量力19.因屏人20.谓为信然(谓先主曰)21.欲信大义于天下2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⒈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8、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9.时人莫之许也。10.贤能为之用。1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1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这篇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隆中对》教材分析《隆中对》选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的内容。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意于天下”而问“计”所做的回答。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待到时机成熟,再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开头和结尾几段则从不同方面来显示诸葛亮的非凡才能。作为文言文,识记字词,疏通文意是我们这节可课的重点,所以要想掌握好,必定要让学生、结合注释、反复诵读。对隆中对策的分析则是文中的难点,这一段较长,学生较难理解。故而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会概括分析。《隆中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疏通文意。2、评价人物,了解写法。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2、评价人物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疏通文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解决字词。2、积累文言词语。教学方法:朗读法、结合注释翻译法、引导法。教学内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疏通文意。评价人物,了解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由学生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导入在三国的星空中,刘备和诸葛亮是两颗最璀璨的明星。今天,就让我们赴隆中,去茅庐,拜千古英雄,赏安定天下之对策。二、解题.简介作者

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三、简介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四、出示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疏通文意。2、评价人物,了解写法。五、活动过程活动一:读准课文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2、指名朗读,全班评议活动二:读懂课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小组合作,最后全班释疑。2、解释重点词语,翻译句子。解释句中的词语。(抢答题)1.由是先主遂诣亮2.然志犹未已3.此诚不可与争锋4.凡三往5.遂用猖蹶6.汉室倾颓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8.先主器之9.亮躬耕陇亩10.将军宜枉驾顾之11.孤之有孔明12.此用武之国13.隆中对14.挟天子而令诸侯1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6.此人可就见17.利尽南海18.孤不度德量力19.因屏人20.谓为信然(谓先主曰)21.欲信大义于天下2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⒈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8、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9.时人莫之许也。10.贤能为之用。1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1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识记文言词语,顺带点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句式等。)活动三:读中析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写法。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表现人物形象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六、拓展延伸有关诸葛亮的成语、俗语、名言、诗句等,你知道哪些?七、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悉心品味了《隆中对》,汲取了史学文学精华。诸葛亮“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中定乾坤”即为刘备定下了政治蓝图,也为后辈留下了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八、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并识记注释。2、《配套练习册》九、板书设计隆中对陈寿诸葛亮:远见卓识胸怀大志《隆中对》效果分析教师方面:课堂引入巧妙有效。由新颖别致的猜谜诗句导入,切入本课的主要内容。2、目标明确,层次清楚。3、课堂设计以“诸葛亮”贯穿,又环环相扣。对“隆中对”的理解逐步深入,每一步都紧密相连。4、注重教学整合度。目标整体达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内容综合。5、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动笔墨读书和小组合作学习。二、学生方面:1、参与度:学生参与活动真实有效,学生参与活动的面达百分之百。2、合作度:合作学习真实有效,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合作讨论。3、兴趣度:学生对课堂活动很感兴趣,争相抢答。4、掌握度:这一节课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情况良好。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