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指导书LTE部分
目录TOC\o"1-1"\h\z\u实训一、LTE概述 3实训二、EPC设备认知 13实训三、ENODEB设备认知 29实训四、EB实验软件的使用 43实训五、EPC硬件数据配置 55实训六、EPC网关APN数据配置 68实验七、EPC接口数据配置 75实验八、EPC签约用户数据配置 86实训九、ENODEB硬件安装规范 97实训十、eNodeB基本数据配置 108实训十一、eNodeB传输数据配置 124实训十二、eNodeB无线数据配置 134实训十三、手机写卡业务验证 143实训十四、LTE语音业务的实现 154实训十五、S1接口信令跟踪及分析 161实训十六、UU接口信令跟踪及分析 174实训十七、LTE与其他网络互联互通 185
实训一、LTE概述现代蜂窝移动通信所具有的移动性和个人化服务特性,适应了信息时代的需要,自诞生以来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截止到2010年底,全球移动通信普及率为76.8%,中国移动通信普及率为64.2%,中国移动通信普及率已有巨大提高,但距世界平均水平尚有距离。与其他技术相比,移动通信的换代特性更为明显,几乎是每十年研发一代,再十年部署运营一代,同时研发下一代。自1968年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概念以来,移动通信已经经历了三代系统的演变,目前正处于二代与三代混合运营阶段(截止到2011年6月底,3G渗透率为8.5%),并正在向着第四代系统迈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回顾起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下表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采用蜂窝技术组网、仅支持模拟语音通信的移动电话标准,其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FDMA)技术。以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MobilePhoneSystem,AMPS),英国的全接入移动通信系统(TotalAccessCommunicationsSystem,TACS)以及日本的JTAGS为代表。各标准彼此不能兼容,无法互通,不能支持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模拟话音直接调频;多信道共用和FDMA接入方式;频率复用的蜂窝小区组网方式和越区切换;无线信道的随机变参特征使无线电波受多径快衰落和阴影慢衰落的影响;环境噪声和多类电磁干扰的影响;无法与固定电信网络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据业务很难开展。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由于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本身的缺陷,如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业务种类单一、保密性差等,已使得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了基于数字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即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技术或者是窄带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技术。最具代表性的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GSM)和CDMA系统,这两大系统在目前世界移动通信市场占据着主要的份额。GSM是由欧洲提出的二代移动通信标准,较其他以前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其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CDMA移动通信技术是由美国提出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其最早是被军用通信所采用,直接扩频和抗干扰性是其突出的特点。第二代通信系统的核心网仍然以电路交换为基础,因此,语音业务仍然是其主要承载的业务,随着各种增值业务的不断增长,二代系统也可以传输低速的数据业务。目前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在得到广泛的使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有下述特征:有效利用频谱:数字方式比模拟方式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随着更好的语音信号压缩算法的推出,每信道所需的传输带宽越来越窄;高保密性:模拟系统使用调频技术,很难进行加密,而数字调制是在信息本身编码后再进行调制,故容易引入数字加密技术;可灵活地进行信息变换及存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尽管基于话音业务的移动通信网已经足以满足人们对于话音移动通信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高,已不再满足以话音业务为主的移动通信网所提供的服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语音和数据的速率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目前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的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运营的CDMA2000(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2000),中国联通运营的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和中国移动运营的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由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采用不需配对频谱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ing,TDD)工作方式,以及FDMA/TDMA/CDMA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载波带宽为1.6MHz,对支持上下行不对称业务有优势。TD-SCDMA系统还采用了智能天线、同步CDMA、自适应功率控制、联合检测及接力切换等技术,使其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容量大等特点。WCDMA源于欧洲,同时与日本几种技术相融合,是一个宽带直扩码分多址(DS-CDMA)系统。其核心网是基于演进的GSM/GPRS网络技术,载波带宽为5MHz,可支持384Kbps~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同一传输信道中,WCDMA可以同时提供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服务,提高了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WCDMA支持同步/异步基站运行模式、采用上下行快速功率控制、下行发射分集等技术。CDMA2000由高通公司为主导提出,是在IS-95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分两个阶段:CDMA20001xEV-DO(DataOptimized)和CDMA20001xEV-DV(DataandVoice)。CDMA2000的空中接口保持了许多IS-95空中接口设计的特征,为了支持高速数据业务,还提出了许多新技术:前向发射分集,前向快速功率控制,增加了快速寻呼信道、上行导频信道等。第三代移动通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大的系统容量;能提供高质量业务,并具有多媒体接口:快速移动环境,最高速率达144kbps;室外到室内或系统环境,最高速率达384kbps;室内环境,最高速率达2Mbps;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这是由于其宽带特性,可以通过扩频通信抵抗干扰;支持频间无缝切换,从而支持多层次小区结构;经过2G向3G的过渡、演进,并与固网兼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尽管目前3G已大规模商用,但3G系统仍存在很多不足,如网络节点过多,最大传输速率还无法满足用户高带宽要求;多种标准难以实现全球漫游等。正是由于3G的局限性推动了人们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研究和期待。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称为广带接入和分布式网络,其网络结构将是一个采用全IP的网络结构。4G网络采用许多关键技术来支撑,包括:正交频率复用技术(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AMC)技术,MIMO和智能天线技术,基于IP的核心网,软件无线电技术以及网络优化和安全性等。另外,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联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4G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征:传输速率更快: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h)数据速率为2Mbp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km/h)数据速率为20Mbp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Mbps;频谱利用效率更高:4G在开发和研制过程中使用和引入许多功能强大的突破性技术,无线频谱的利用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有效得多,而且速度相当快,下载速率可达到5Mbps~10Mbps;网络频谱更宽:每个4G信道将会占用100MHz或是更多的带宽,而3G网络的带宽则在5~20MHz之间;容量更大:4G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如空分多址技术等)来极大地提高系统容量,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灵活性更强:4G系统采用智能技术,可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收发。另外,用户将使用各式各样的设备接入到4G系统;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4G网络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信道传送出去,让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到系统中,因此4G也是一种实时的宽带的以及无缝覆盖的多媒体移动通信;兼容性更平滑:4G系统应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第二代平稳过渡等特点;通信费用更加便宜。TDD-LTE技术特点3GPP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项目是关于UTRA和UTRAN改进的项目,是对包括核心网在内的全网的技术演进。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具有100Mbps的峰值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LTE是一个高数据率、低时延和基于全分组的移动通信系统,具体的目标主要包括:实现灵活的频谱带宽配置,支持1.25~20MHz的可变带宽;在数据率和频谱利用率方面,实现下行峰值速率100Mbps,上行峰值速率50Mbps;频谱利用率为HSPA的2~4倍,用户平均吞吐量为HSPA的2~4倍;提高小区边缘传输速率,改善用户在小区边缘的业务体验,增强3GPPLTE系统的覆盖性能;用户面内部(单向)延迟小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低于50ms,UE从待机状态到开始传输数据,时延不超过100ms(不包括下行寻呼时延);支持增强型的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MBMS);降低建网成本,实现低成本演进;取消电路交换(CS)域,采用基于全分组的包交换,CS域业务在PS域实现,语音部分由VoIP实现;实现合理的终端复杂度,降低终端成本并延长待机时间;实现与3G和其他通信系统的共存。TD-LTE系统为了满足LTE对系统容量、性能指标、传输时延、部署方式、业务质量、复杂性、网络架构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需求,在网络架构、空中高层协议以及物理层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革新。TD-LTE网络架构2006年3月的会议上,3GPP确定LTE接入网络主要由E-UTRAN基站(eNodeB)和接入网关(AGW)组成。采用扁平架构,简化网络接口,优化网元间功能划分。如图所示:演进后的LTE系统接入网络更加扁平化,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络结构。网络架构比较大的变化是仅支持分组交换域,接入网络为单层结构。eNodeB是E-UTRAN的唯一节点。eNodeB在NodeB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RNC的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和相邻小区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提供相当于原来的RLC/MAC/PHY以及RRC层的功能。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采用网格(mesh)方式互连,每个eNodeB又和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PacketCorenetwork,EPC)通过S1接口相连。S1接口的用户面终止在服务网关(ServingGW,S-GW)上,S1接口的控制面终止在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上。TD-LTE物理层技术传输技术:LTE物理层采用带有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的正交频分多址技术(OFDMA)作为下行多址方式,上行采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A)传输技术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DMA,SC-FDMA),其特点为峰均比低,子载波间隔为15kHz。OFDM技术将少数宽带信道分成多数相互正交的窄带信道传输数据,子载波之间可以相互重叠。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还可以将宽带的频率选择性信道转化为多个并行的平坦衰落性窄带信道,从而达到抗多径干扰的目的。这两种技术都能较好的支持频率选择性调度。多天线技术:LTE系统将设计可以适应宏小区、微小区、热点等各种环境的MIMO技术,基本的MIMO模型是22天线配置,基站最多可支持4天线,移动台最多可支持2天线。在上行传输中,一种特殊的被称为虚拟(Virtual)MIMO的技术在LTE中被采用。通常是22的虚拟MIMO,两个UE各自有一个发射天线,并共享相同的时频域资源。这些UE采用相互正交的参考信号图谱,以简化基站的处理。下行MIMO可支持多用户MIMO(MU-MIMO)。单用户MIMO和多用户MIMO之间的切换,由eNodeB半静态或动态控制。LTE物理层还包括一些其他技术,可参考其他详细资料。TD-LTE空口高层协议栈技术特点在TD-LTE空中高层协议栈总体架构方面,与现有的UTRAN系统差别不大。E-UTRAN主要对信道映射方式、RRC的协议状态进行了简化,优化了相关的控制信令流程,从而减少了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传输时延;并针对分组数据包传输的特点,通过对资源分配和调度机制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传输效率。在LTE系统中,由于直接采用了共享信道设计的方式,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映射关系得以简化。TD-LTE系统中的上、下行信道的映射关系图如下图所示。(a)TD-LTE上行信道映射关系(b)TD-LTE下行信道映射关系TD-LTE系统中对RRC的状态进行了简化。由原来UTRAN的五个状态简化为两个状态:空闲状态和RRC连接状态。因此,减少了各个RRC状态中移动性管理的工作量和状态之间的转移,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另外,LTE系统进一步优化了RRC的信令结构和流程。通过一条控制消息实现了多个控制功能替代UTRAN系统中多种控制消息的方式,将RRC协议具有的控制功能进一步收敛,提高了控制效率,缩短了控制的延时。TD-LTE与FDD-LTE系统的对比LTE系统定义了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双工方式FDD是指在对称的频率信道上接收和发送数据,通过保护频段分离发送和接收信道的方式。TDD是指通过时间分离发送和接收信道,发送和接收使用同一载波频率的不同时隙的方式。时间资源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分配,因此基站和移动台必须协同一致进行工作。TDD方式和FDD方式相比有一些独特的技术特点:能灵活配置频率,利用FDD系统不易使用的零散频段;TDD方式不需要对称使用频率,频谱利用率高;具有上下行信道互惠性,能够更好的采用传输预处理技术,如预RAKE技术、联合传输(JT)技术、智能天线技术等,能有效地降低移动终端的处理复杂性。但是,TDD双工方式相较于FDD,也存在明显的不足:TDD方式的时间资源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分配,因此基站和移动台必须协同一致进行工作,对于同步要求高,系统较FDD复杂;TDD系统上行受限,因此TDD基站的覆盖范围明显小于FDD基站;TDD系统收发信道同频,无法进行干扰隔离,系统内和系统间存在干扰;另外,TDD对高速运动物体的支持性不够。TD-LTE标准的演进当前,全球无线通信正呈现出移动化、宽带化和IP化的趋势,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极为激烈。基于WCDMA无线接入技术的3G移动通信技术已逐渐成熟,正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应用。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概念的出现,WiFi和WiMAX等无线接入方案迅猛发展,为了维持在移动通信行业中的竞争力和主导地位,3GPP在2004年1月启动了长期演进计划(LongTermEvolution,LTE),以实现3G技术向B3G和4G的平滑过渡。LTE计划是3GPP最近几年启动的最大科研项目,目标是在相当程度上推动3G技术的发展,并满足人们未来十年左右对于移动通信的技术要求。3GPP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低时延、低复杂度、低成本的要求,从而实现更高的用户容量、系统吞吐量和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3GPP的标准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SI(StudyItem)阶段,预计2006年6月完成,主要完成目标需求的定义,明确LTE的概念,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但由于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研究阶段推迟到2006年9月才结束。第二阶段:WI(WorkItem)阶段,完成LTE的标准化工作,同时与LTE相配合的SAE项目SI也开始进行。TD-LTE标准的提出TD-LTE是TDD版本的LTE的技术,FDD-LTE的技术是FDD版本的LTE技术。TDD和FDD的差别就是TD采用的是不对称频率是用时间进行双工的,而FDD是采用对称频率来进行双工的。TD-LTETDD-LongTermEvolution)是我国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是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是一种专门为移动高宽带应用而设计的无线通信标准,沿用了TD-SCDMA的帧结构。TD-SCDMA向LTE的演进路线为,首先是在TD-SCDMA的基础上采用单载波的HSDPA技术,速率达到2.8Mbps;而后采用多载波的HSDPA,速率达到7.2Mbps;接着到HSPA+阶段,速率将超过10Mbps,并继续逐步提高它的上行接入能力。最后从HSPA+演进到TD-LTE。TD-LTE的技术优势体现在速率、时延和频谱利用率等多个领域,使得运营商能够在有限的频谱带宽资源上具备更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另外,在TD-LTE的标准化过程中,还要考虑和TD-SCDMA的共存性要求。TD-LTER8版本3GPP于2008年12月发布LTE第一版(Release8),R8版本为LTE标准的基础版本。目前,R8版本已非常稳定。R8版本重点针对LTE/SAE网络的系统架构、无线传输关键技术、接口协议与功能、基本消息流程、系统安全等方面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标准化。在无线接入网方面,将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提高至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在核心网方面,引入了纯分组域核心网系统架构,并支持多种非3GPP接入网技术接入统一的核心网。从2004年年底概念提出,到2008年年底发布R8版本,LTE的商用标准文本制定及发布整整经历了4年时间。对于TDD的方式而言,在R8版本中,明确采用Type2类型作为唯一的TDD物理层帧结构,并且规定了相关物理层的具体参数,即TD-LTE方案,这为今后其后续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TD-LTER9版本2010年3月发布第二版(Release9)LTE标准,R9版本为LTE的增强版本。R9版本与R8版本相比,将针对SAE紧急呼叫、增强型MBMS(E-MBMS)、基于控制面的定位业务,及LTE与WiMAX系统间的单射频切换优化等课题进行标准化。另外,R9版本还将开展一些新课题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包括公共告警系统(PublicWarningSystem,PWS)、业务管理与迁移(ServiceAlignmentandMigration,SAM)、个性回铃音CRS、多PDN接入及IP流的移动性、Home(e)NodeB安全性,及LTE技术的进一步演进与增强(LTE-Advanced)等。TD-LTE的未来演进2008年3月,在LTE标准化终于接近于完成之时,一个在LTE基础上继续演进的项目——先进的LTE(LTE-Advanced)项目又在3GPP拉开了序幕。LTE-A是在LTER8/R9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和增强的标准,它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满足ITU-R关于IMT-A(4G)标准的需求。同时,为了维持3GPP标准的竞争力,3GPP制定的LTE技术需求指标要高于IMT-A的指标。LTE相对于3G技术,名为“演进”,实为“革命”,但是LTE-Advanced将不会成为再一次的“革命”,而是作为LTE基础上的平滑演进。LTE-Advanced系统应自然地支持原LTE的全部功能,并支持与LTE的前后向兼容性,即R8LTE的终端可以介入未来的LTE-Advanced系统,LTE-Advanced系统也可以接入R8LTE系统。在LTE基础上,LTE-Advanced的技术发展更多的集中在RRM技术和网络层的优化方面,主要使用了如下一些新技术:载波聚合:核心思想是把连续频谱或若干离散频谱划分为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允许终端在多个子频带上同时进行数据收发。通过载波聚合,LTE-A系统可以支持最大100MHz带宽,系统/终端最大峰值速率可达1Gbps以上。增强上下行MIMO:LTER8/R9下行支持最多4数据流的单用户MIMO,上行只支持多用户MIMO。LTE-A为提高吞吐量和峰值速率,在下行支持最高8数据流单用户MIMO,上行支持最高4数据流单用户MIMO。中继(Relay)技术:基站不直接将信号发送给UE,而是先发给一个中继站(RelayStation,RS),然后再由RS将信号转发给UE。无线中继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直放站的干扰问题,不但可以为蜂窝网络带来容量提升、覆盖扩展等性能增强,更可以提供灵活、快速的部署,弥补回传链路缺失的问题。协作多点传输技术(CoordinativeMultiplePoint,CoMP):LTE-A中为了实现干扰规避和干扰利用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包括两类: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CoordinatedScheduling),也称为“干扰避免”;协作式MIMO技术(JointProcessing),也称为“干扰利用”。两种方式通过不同的技术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和系统的吞吐量。针对室内和热点场景进行优化:未来移动网络中除了传统的宏蜂窝,微蜂窝,还有微微蜂窝以及家庭基站,这些新节点的引入使得网络拓扑结构更加复杂,形成了多种类型节点共同竞争相同无线资源的全新干扰环境。LTE-Advanced的重点工作之一应该放在对室内场景进行优化方面。
实训二、EPC设备认知一、实训目的了解eCNS600的硬件系统结构掌握单板的功能和配置原则掌握对外接口和线缆连接掌握各单板间信号流程二、实训器材eCNS600设备一套三、实训内容1、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eCNS600的结构。2、了解eCNS600的硬件组成中机框单板的作用。3、了解eCN600内部线缆的连接四、认知准备1、eCNS600产品基于高集成度的LTE-EPC方案实现。2、HUAWEIeCNS600实现了MME,HSS和GW三个模块功能。MME:负责控制面的移动性管理,包括用户上下文和移动状态管理,分配用户临时身份标识等。HSS:负责用户签约数据的存储和管理。GW:负责接入管理和数据转发。3、eCN600在网络中的位置:五、设备认知1、eCN600硬件结构--整体介绍.1.1、eCN600机柜介绍N68E-22机柜包括框架、前面板、后面板以及侧面板:(1)N68E-22机柜前后门采用单扇左开方式,便于前后门的安装和内部组件的操作。机柜侧门采用外侧螺钉锁定的方式,便于侧门的安装。(2)机柜前方孔条用于安装和固定内部组件;后方孔条提供了接地点,用于各种内部组件的接地和机柜间保护地线的互连。(3)当N68E-22机柜可安装在防静电地板上或者直接安装在水泥地板上。当N68E-22机柜安装在防静电地板时,必须要使用N6X支架。1.2、eCN600机柜介绍1.3、硬件逻辑结构SPM:服务处理模块(包括UPB和USI)系统的硬件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子系统:处理器子系统交换子系统机电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处理器子系统:包括处理器单板、可插拨硬盘、接口板,是OSTA2.0系统的业务处理中心。交换子系统:包括交换板和接口板,均遵从PICMG3.0和PICMG3.1标准。交换子系统主要实现数据交换功能,采用双星型体系结构技术,提供系统控制和业务平面的交换及互联功能。机电子系统: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EM)、风扇(FAN)、背板等。设备管理子系统:包括SMM板及其相关接口板,负责OSTA2.0系统的硬件设备管理和控制。总线:整个系统由3种总线连接在一起:IPMB总线,Base总线,Fabric总线1.4、系统总线系统总线作为子系统之间的通讯通道,连接了eCNS600的各个子系统和功能。eCNS600配置以下几种类型的总线:IPMB总线负责管理系统内的所有设备,它连接系统内所有的模块和单板。BASE总线是系统的管理控制平面。FABRIC总线提供系统业务平面的数据通道。1.5、IPMB总线IPMB:智能平台管理总线BMC:主板管理控制单元IPMB(IntelligentPlatformManagementbus)总线是OSTA2.0机框的所有单板。通过IPMB总线,SMM单板实现了以下功能:设备管理、事件管理、资产管理、远程管理、配置存储、节能控制、电源监测、风速调整。此外,SMM通过IPMB总线发出监控命令并且发送监控消息给各个单板、风扇盒以及配电盒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IPMC)。通过IPMB总线与系统SMM连接,系统完成各FRU(FieldReplaceableUnit)的监控管理功能:单板温度测量、电压检测、复位控制。风扇在位检测、风扇转速检测。电源框电压检测、电流检测。当检测到异常时,FRU内部的IPMC(IntelligentPlatformManagementController)向SMM上报告警消息。IPMB总线采用双星型和双总线拓扑结构。每块SMM单板拥有40个IPMB总线接口,这些接口用于与机框内多种单板的主板管理控制单元相连。机框内每块单板拥有两个IPMB总线可连接到系统的IPMB总线,以确保它们可与SMM单板进行通讯。主备SMM板之间通过两条IPMB总线连接,用于板间的数据同步。1.6、BASE总线BASE总线是OSTA2.0机框的管理控制总线,主要作为软件加载、告警和维护信息的通道使用。SWU是整个Base平面的交换核心,它提供了系统控制平面信息的交换,并提供Base平面的级联接口。所有单板均通过Base平面与SWU相连,通过SWU的交换完成各单板之间的控制平面消息的交互。BASE总线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每块SWU对外提供24个10/100/1000MBASE-TBase总线接口:12个端口分别连接到12个通用处理器板槽位。2个端口跟主备SMM板相连。1个端口跟另外1块SWU的Base平面交换网互连。8个端口连接到后插板,由SWI提供8个对外网口,作为级联扩展接口。1个备用接口SMM板和每块处理器单板都提供两个Base平面总线接口,分别连接到Base平面双总线上,通过SWU交换,实现系统信息的交互。1.7、Fabric总线FABRIC总线提供系统业务平面的数据通道,主要用于承载系统内跟业务相关的信息。SWU是整个FABRIC总线的交换核心,它提供了系统业务数据平面的交换,通过SWU的交换完成各单板之间的业务消息的交互。FABRIC总线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每块SWU对外提供24个10/100/1000MBASE-BXFabric总线接口:12个端口分别连接到12个通用处理器板槽位。1个端口跟另外1块SWU的Fabric交换网互连。8个端口连接到后插板,由SWI提供8个对外网口,作为级联扩展接口。3个备用端口。每块处理器单板提供两个Fabric平面总线接口,分别连接到Fabric平面双总线上,通过SWU交换,实现系统信息的交互。2.硬件结构单板介绍2.1、单板按逻辑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前插板功能OMU作为操作维护单元,负责整个系统的配置、维护、告警、性能等功能。ISU通用业务处理板,负责控制面和用户面业务。SWU作为交换网板,通过Base交换平面与Fabric交换平面,完成对内(指同一机框内)和对外(指机框外)的信息交换功SMU完成机框设备管理、传感器/事件管理、用户管理、风扇框/配电盒管理、远程维护等功能后插板功能USI作为OMU单板的后插板,提供精确时间和维护GE接口。QXIQXI单板为宽带接口处理后插板,作为ISU单板的后插板SWI作为SWU单板的后插板,完成时钟分发和接收功能SDM作为机框的数据模块,通过其8位拔码开关定义机框号。它还记录了机框信息、系统性能参数等2.2、物理单板和逻辑单板的对应关系及单板配置原则2.3、单板介绍SMM:ShelfManagementModule,机框管理模块。功能:对机框中的所有硬件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热插拔管理、告警管理、日志管理、资产管理、功率管理等功能。支持KVMOverIP功能。SMM板位于机框正面底部,共两个槽位。1+1冗余,主备工作方式。主备SMM板之间通过专用的IPMB和网口连接来同步数据。接口:SMM板提供40路双星型IPMB(IntelligentPlatformManagementBus)总线接口,这些接口与背板相连,通过背板与各类单板的BMC(BaseboardManagementController)模块连接。提供四个10/100MBase-T的FE网口。其中两个网口通过背板与交换板相连;一个同步网口,用于两个SMM板之间的状态、数据同步;一个维护网口接到SMM面板。前面板外出一个RS232串口。目前SMM板新增SMME,可平滑替代SMMD,两者外观不同。两个机框管理模块SMM单板以及两个机框数据模块SDM单板位于机框的底部。SMM单板位于机框的前侧。SDM单板位于机框的后侧。SWUB1单板为交换单元,提供网络交换、设备管理、配置恢复等功能,支持热插拔。其配置为:交换承载板+1个GE扣板+1个TDM扣板。SWUB1单板安装在机框的第6、7号槽位,通过机框背板实现与各单板、机框管理板之间的网络数据交换,并通过交换网板接口板提供业务级联接口。SWUB1单板提供Base平面交换功能和Fabric平面GE交换功能,这两个交换平面相互独立。硬件单板类型:SWUB1SWUB1单板提供独立的BMC(BaseboardManagementController)模块和冗余备份的IPMB(IntelligentPlatformManagementBUS)总线,BMC向机框管理板提供交换板的硬件状态及告警等信息,实现对交换板的设备管理。BMCCOM串口 本地升级或加载BMC软件的串口,进入BMC模块命令行的串口SYSCOM串口 本地管理/维护/调试Base/Fabric平面的串口LAN0网口加载/内部调试网口LAN1网口 维护网口SWI板是交换网板的接口板,必须同交换网板配套使用,安装在机框后插6号和7号槽位。SWI单板的主要作用是为交换网板提供对外业务接口和级联接口。提供8个10/100/1000MBASE-TBase平面的级联端口,承载Base平面级联和TDM时钟级联信息。以及提供8个10/100/1000MBASE-TFabric平面的级联端口。Base平面级联端口用于发送Base平面和TDM时钟的级联信息。SWI单板支持2路线路时钟输入以及1路线路时钟输入。TMI单板也提供stratum-2或stratum-3时钟,执行时钟相位锁定功能。硬件单板类型:SWIB1ISU执行与控制面相关的处理功能。硬件板类型:UPBA6硬件配置:CPU:2个Intel@Xeon@低功耗四核处理器,四核处理器支持12MBL2缓存,支持1333MHzFSB(FrontSideBus),提供21Gbit/s传输速率。内存:6个VLPDDR2RDIMM内存,内存总容量为24GB,每个内存容量为4GBDualRanks,支持ECC,支持最高工作频率为667MHz且向下兼容低于533MHz的VLPDDR2RDIMM。硬盘:1个可热插拔的2.5英寸SSD硬盘,容量64GB,在出厂前已经完成配置。扣板:无。2.5、系统内业务数据流(1)、移动性管理功能是eCNS600的基本功能,用来跟踪和处理用户的入网/退网以及用户的位置移动的管理eCNS600涉及的EMM(E-UTRAN移动性管理)主要信令流程Attachprocedure:附着流程,功能主要是在PS模式下,UE附着到EPS网络,以便进行EPS业务。附着流程只能由UE发起。Detachprocedure:分离流程允许UE通知网络侧它不想再进入EPS,或是网络侧通知UE他不要再进入EPS。SPP进程处理请求后,向HSS发起位置更新流程。S1releaseprocedure:S1释放流程,释放S1-AP信令连接(overS1-MME)和所有的S1-U承载,用于UE空闲时节省资源。Servicerequestprocedure:服务请求流程,UE在空闲态下需要发起业务,通过服务请求流程恢复S1释放流程释放掉的连接。TrackingAreaUpdateprocedure:跟踪区域更新流程,UE通过该流程报告其当前所在的跟踪区域,便于网络侧快速搜索到该UE。Handoverprocedure:切换流程,UE可通过各个基站连接到核型心网,切换流程用于UE切换到提供更好服务的基站。Securityprocedure:安全流程,用于提供算法协商、鉴权、加密、完整性保护功能。(2)、会话管理的对象为EPS承载。EPS通过E-UTRAN网络和EPC网络,为UE提供了一条UE与PDN之间的IP连接,称为PDN(公共数据网络)连接。每个PDN连接都由EPS承载(EPSbearer)和IP连接组成。EPS承载定义为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流(ServiceDataFlow–SDF)的逻辑集合,这是为了满足一个承载级别粒度的QoS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当UE连接到PDN时,会建立一个EPS承载,这个承载在PDN连接的过程中不会被释放以提供到该PDN的永久性连接,这个承载被称为缺省承载。所有额外的到该PDN的EPS承载被称为专用承载。eCNS600涉及主要会话流程UErequestedbearerresourcemodification:UE发起的资源修改,会触发网络侧创建,或修改承载。UErequestedPDNconnection:UE请求PDN连接的目的是请求建立到一个PDN的缺省承载。UErequestPDNconnectivity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attach中,UE在初始附着消息中包含PDN连接请求消息发起的PDN连接建立流程,建立第一条PDN连接;另一种是在附着后,UE单独发起该流程,请求建立一个新的PDN连接。UEorMMErequestedPDNdisconnection:UE或MME请求断开PDN连接,用于删除某一个PDN连接,释放此PDN连接上包括缺省承载的全部承载。Beareractivation:激活承载,用于在已有的PDN连接下,建立一条或多条专有承载。Bearermodification:修改承载。Bearerdeactivation:去激活承载。
实训三、ENODEB设备认知实训目的通过对eNodeB技术及设备实物的讲解,让学生对eNodeB设备系统功能有个整体的了解和学习。实训器材华为eNodeB设备1套实训内容eNodeB简介eNodeB为EvolvedNodeB,即演进型NodeB的简称,LTE中基站的名称,相比现有3G中的NodeB,集成了部分RNC的功能,减少了通信时协议的层次。eNodeB基站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基本功能模块:基带控制单元BBU3900(BaseBandcontrolUnit)和射频拉远单元RRU(RemoteRadioUnit)。BBU3900与RRU均提供CPRI接口,两者通过光纤实现互连。DBS3900典型安装场景eNodeB在网络中的位置LTE系统包括E-UTRAN和EPC。eNodeB在无线网络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eNodeB(E-UTRANNodeB):演进型NodeBE-UTRAN:演进型UTRANEPC(EvolvedPacketCorenetwork):演进型分组核心网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S-GW(ServingGateway):业务网关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如上图所示,eNodeB是LTE系统的接入设备,一个或多个eNodeB组成一个E-UTRAN。eNodeB通过Uu接口与UE通信,通过X2接口与其他eNodeB通信,通过S1接口与EPC通信。各网元功能如下:eNodeB无线资源管理,包括无线承载控制、无线准入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和资源调度。数据包的压缩加密。用户面数据包到S-GW的路由。MME选择。广播消息、寻呼消息等的调度和发送。测量以及测量报告配置。MME寻呼消息的分发。安全控制。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SAE承载控制。非接入层信令的加密与完整性保护。S-GW终结由于寻呼原因产生的用户面数据包。支持由于UE移动性产生的用户面切换。OMCOMC为操作维护中心,包括M2000、CME、LMT等,用户可以通过OMC对eNodeB进行集中管理、维护等操作。eNodeB逻辑结构eNodB主要由BBU、RRU和天馈系统组成,其功能子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传输系统、监控系统、基带系统、射频系统、天馈系统和电源系统。eNodeB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BBU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四个子系统:控制系统、传输系统、基带系统、电源和环境监控系统。射频系统完成射频信号和基带信号的调制解调、数据处理、合分路等功能。电源系统通过外部电源设备获取电源,并为eNodeB的各个系统供电。天馈系统包括天线、馈线、跳线和RCU(RemoteControlUnit)等设备,用于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eNodeB时钟同步方式同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在对应的有效瞬间,其相位偏差或者频率偏差保持在约定的允许范围之内。时钟同步指基站与时钟参考源同步,使其与所在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的时钟频率或时间差异保持在约定的允许范围之内,避免传输系统中收/发信号定时的不准确导致传输性能的恶化。时钟同步包括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频率同步:频率同步指信号频率与基准频率一致,而起始时刻不要求保持一致。时间同步:时间同步又叫时刻同步,要求绝对时间的同步,信号起始时刻与通用协调时间UTC(UniversalTimeCoordinated)保持一致。UTC时间是全球通用的科学计时标准,通过精心维护原子时钟,确保全球保持统一(精确到微秒)。eNodeB支持的同步方式包括:GPS,IEEE1588v2和TOD+1PPS。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卫星接收天线接收GPS卫星信号并传递给LMPT、或UMPT、或USCU,经星卡处理后供基站使用。GPS支持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GPS时钟精度可以达到微秒级。IEEE1588定义了一种精密时间协议PTP(PrecisionTimeProtocol),实现通过网络提供精确的同步信号。IEEE1588V2支持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精度可以达到微秒级。1PPS+TOD同步是指eNodeB通过获取1PPS(PulsePerSecond)和TOD(TimeofDay)信号,实现同步。1PPS信号,即秒脉冲,用于实现时间同步。TOD信号用于传递时间信息、参考时钟类型以及参考时钟工作状态等信息。使用1PPS+TOD同步必须配置USCU单板。eNodeB传输组网eNodeB支持IP传输组网,组网灵活,可以支持星型、链型和树型3种组网方式。eNodeB与MME/S-GW之间的接口为S1接口,采用E1/T1或者FE/GE传输。eNodeB的传输组网方式包括星型组网、链型组网和树形组网,如下图所示。各种组网方式的特点介绍如下表所示。BBU整机介绍BBU硬件介绍BBU是一个19英寸宽、2U高的小型化的盒式设备。BBU外观如下图所示。BBU上有11个槽位,在BBU面板上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在任意场景下,FAN、UPEU和UEIU都固定配置BBU上相应的槽位,配置原则如下表所示。LTE(FDD)和LTE(TDD)基站的BBU单板配置原则相同,本章节以LTE(FDD)为例进行说明,BBU单板槽位分布如下图所示。BBU单板配置原则如下表所示。BBU单板典型配置示意如下图所示。本实训用到的单板UMPT(UniversalMainProcessing&Transmissionunit)为BBU3900的主控传输板,为其他单板提供信令处理和资源管理等功能。UMPT单板传输规格如下表所示。UMPT面板外观如下图所示。UMPT单板的功能为:完成配置管理、设备管理、性能监视、信令处理、主备切换等功能。实现对系统内部各单板的控制。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基准时钟。可以实现传输功能,集成单星卡,提供绝对时间信息和1PPS参考时钟源。在初始配置的时候,完成基本传输的功能,包括4个E1和2个FE/GE的传输接口,支持ATM、IP和PPP协议。UMPT单板的接口说明如下表所示。LBBP(LTEBaseBandProcessingunit)单板是BBU3900的基带处理板,主要实现基带信号处理功能。单个LBBPc最大支持600个scheduled用户,1800个激活用户数。单个LBBPd最大支持3600个激活用户数。单块基带板支持多个扇区的情况下,用户数受限于基带板能力,如下表所示LBBP单板应用在LTEFDD场景下,单板规格如下表所示。LBBP单板应用在LTETDD场景下,单板规格如下表所示LBBP单板面板外观图功能LBBP单板的主要功能包括:完成上下行数据的基带处理功能。提供与射频模块的CPRI接口。BBU内部系统结构从基站内部实现视角,基站由控制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基带子系统、射频子系统、时钟子系统、电源环境监控子系统构成。BTS内部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BTSCTLsubsystem:控制子系统BTSTRPsubsystem:传输子系统BTSBBsubsystem:基带子系统BTSRFsubsystem:射频子系统BTSTASsubsystem:时钟子系统BTSMPEsubsystem:电源环境监控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完成基站内部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功能。提供基站与OMC的管理面接口、基站与其他网元的控制面接口、多模基站内公共设备控制协商接口。传输子系统:完成传输网络和基站内部数据转发功能。提供基站与传输网络的物理接口、基站与其他网元的用户面接口。基带子系统:完成上下行基带数据处理功能。射频子系统:完成无线信号的收发处理功能。提供基站与天馈系统的接口。基带子系统和射频子系统之间通过CPRI接口链接,CPRI支持星型、链型、环型、双星型等多种灵活的组网方式。时钟子系统:完成基站时钟同步功能。提供基站与外部时钟源的接口。电源环境监控子系统:完成基站供电、散热、环境监控功能。BBU的主要功能如下:提供与传输设备、射频模块、USBa设备、外部时钟源、LMT或U2000连接的外部接口,实现信号传输、基站软件自动升级、接收时钟以及BBU在LMT或U2000上维护的功能。集中管理整个基站系统,完成上下行数据的处理、信令处理、资源管理和操作维护的功能。RRU整体介绍RRU为射频拉远单元,主要功能包括:接收BBU发送的下行基带数据,并向BBU发送上行基带数据,实现与BBU的通信。通过天馈接收射频信号,将接收信号下变频至中频信号,并进行放大处理、模数转换(A/D转换)。发射通道完成下行信号滤波、数模转换(D/A转换)、射频信号上变频至发射频段。提供射频通道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复用功能,可使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共用一个天线通道,并对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提供滤波功能。RRU外形与尺寸RRU接口RRU的底部接口、配线腔接口和指示灯的说明如下表所示。RRU指示灯说明:标识颜色状态含义RUN绿色常亮有电源输入,单板故障常灭无电源输入,或者单板工作故障状态慢闪(1s亮,1s灭)单板正常运行快闪(0.125s亮,0.125s灭)单板正在加载或者单板未运行ALM红色常亮告警状态,需要更换模块常灭无告警慢闪(1s亮,1s灭)告警状态,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模块,可能是相关单板或接口等故障引起的告警ACT绿色常亮工作正常(发射通道打开或软件在未开工状态下进行加载时)慢闪(1s亮,1s灭)单板运行(发射通道关闭)VSWR红色常灭无VSWR告警常亮有VSWR告警CPRI0/IR0红绿双色绿灯常亮CPRI链路正常红灯常亮光模块收发异常(可能原因:光模块故障、光纤折断等)红灯慢闪(1s亮,1s灭)CPRI失锁(可能原因:双模时钟互锁问题、CPRI接口速率不匹配等,处理建议:检查系统配置)常灭SFP模块不在位或光模块电源下电CPRI1/IR1红绿双色绿灯常亮CPRI链路正常红灯常亮光模块收发异常(可能原因:光模块故障、光纤折断等)红灯慢闪(1s亮,1s灭)CPRI失锁(可能原因:双模时钟互锁问题、CPRI接口速率不匹配等,处理建议:检查系统配置)常灭SFP模块不在位或光模块电源下电实训四、EB实验软件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LTE设备离线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EB软件操作步骤,学会使用EB软件来操作设备实验器材EB软件服务器(已安装EB-Server)学生电脑终端(已安装EB-Client)实验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掌握LTE设备离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EB软件使用和操作结果查询方法实验步骤(一)离线维护工具操作步骤对设备操作只能同时一人在线,学生可以使用离线模式学习命令用法。1.eCNS600操作维护工具使用:双击桌面快捷图标,弹出华为操作维护系统,点击离线,勾选网元版本,确定,登录后网元选择eCNS,在左侧导航树可查阅设备操作命令。2.BBU3900离线工具使用:双击桌面快捷图标弹出离线工具,点登录,通过命令导航树查看命令,双击命令,点击命令输入栏右侧的保存,即可保存命令操作记录,通过帮助信息获得命令使用环境。(二)EB软件操作步骤此处只介绍eCNS600操作步骤,BBU3900操作参考以下步骤。1.启动客户端,双击桌面Ebridge_Client快捷图标,启动出现如下界面:说明:请输入Ebridge服务端的IP地址、学号、密码,点击登录,出现下图界面:2.单击移动通信核心网单元中亮的ECNS600图标,选择ECNS如图:3.点击ECNS600进入实验,则出现客户端验证模式界面:4.点击进入实验,进入LTE设备登录界面:5.点击确定,进入操作界面:6.点击申请席位,出现如下界面:7.点击确定,出现如下界面:8.此时可以在命令输入窗口键入命令敲回车来操作设备,也可以点击导入脚本文件,选择制作好的实验脚本文档。9.点击实验批处理,批量导入脚本,如下图:导入完成会出现提示框,点确定。(三)操作结果查询1.eCNS600操作结果查询用EB软件配置数据完成后点击业务操作终端,弹出如下窗口,用户名输入root,密码输入admin2014,登录,用命令查询实验结果。2.BBU3900操作结果查询双击桌面快捷图标进入页面,选择书签中的TDD或者FDD,通过WEB页面方式登录设备,用户名输入root,密码输入admin123,输入验证码,登录,点MML,用命令查询实验结果。
实训五、EPC硬件数据配置一、实训目的了解eCNS600硬件组成部分及分配规则了解eCNS600的基础数据配置内容及方法(该实训建议只用离线方式了解命令过程,不做大范围实际操作,以防对设备误操作导致无法正常启动甚至损害系统软件)二、实训器材华为eCNS600设备一套维护终端三、实训内容1、了解eCNS600硬件配置规划原则2、了解eCNS600的硬件数据配置方法3、了解eCNS600的硬件数据配置调测四、知识准备1、eCNS600硬件数据配置流程eCNS600设备的硬件数据配置流程基本分为下面几个步骤(如下图所示):2、硬件规划原则2.1机柜规划原则一个eCNS600系统由一个机柜组成,每个机柜中可以配置一个机框。机柜中的机框从下往上依次编号为0、1、2号。可通过ADDRACK命令配置。2.2机框规划原则机框必须安装在机柜中,通过机柜取电。机框标识有两种方式:机柜号+位置、逻辑机框号。逻辑机框号必须与SDM拨码保持一致。机框自带风扇板,电源板、交换板和SMM板。机框种类分为基本框和扩展框。基本框必须配置。由于eCNS600只配置一个框,这个框就是基本框。基本框的逻辑机框号必须为0。可通过ADDSUBRACK命令配置。2.3单板规划原则首先我们通过下表来复习一下eCNS600支持的单板类型及功能作用。单板应用类型单板物理类型类型描述OMUUPBA2OMU单板作为操作维护单元,负责整个系统的配置、维护、告警、性能等功能。ISUESUA0ISU单板为转发、控制合一架构的单板,负责转发面和控制面的业务处理。USIUSIA7USI为通用服务接口板,作为OMU单板的后插板,提供精确时间和维护GE接口。QXIQXIA0ISU单板的后插板。有4*10GE+4GE端口,完成ISU与外部端口消息的分发处理SWUSWUA1安装在机框的第6、7号槽位,通过机框背板实现与各单板、机框管理板之间的网络数据交换,并通过交换网板接口板提供业务级联接口。SWISWIB1作为SWU单板的后插板,是SWU的对外接口板,提供4个BASE平面的网口,8个FABIIC平面的网口,作为SWU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接口。SMUSMMSMU板的作用是管理机框中的所有硬件设备,实现设备管理、事件管理、资产管理、功率管理、远程维护、配置恢复、节能控制等功能。下面重点介绍单板的配置原则OMU单板必须配置在基本框的0,2槽SWU在配置机框的时候完成配置SMU单板默认配置ISU必须按照隔槽配置:ISU必须成对配置槽位配对原则0-2/1-3/4-8/5-9/10-12/11-13可通过ADDBRD配置。3、进程/进程组规划原则下图是进程/进程组以及单板的对应关系表名称功能加载单板包含进程信息OMPGP实现产品部分OM功能。主要涉及性能统计、维护命令、消息跟踪等功能。OMUOMPUIPGP主要完成用户信息管理功能。ISUUIPPSGP由SPP/SGP/UPP/GWP/AMP进程构成,实现信令面处理功能ISUSPP*12+SGP*12+UPP*1+GWP*1+AMP*1LCPGP系统控制中心ISULCPHSPGP负责用户签约数据管理ISUHSPeCNS支持的进程类型名称功能加载单板备注OMP产品操作维护进程,主要做CGPOM部分在产品的适配和代理功能OMU每板一个进程,整个系统只部署一对主备OMP进程UIP主要完成用户信息索引管理功能。ISU每板一个LCP系统控制中心,目前主要负责License控制中心ISU每板一个SPPMME/GW控制面业务处理主进程,完成各种EPC业务控制功能ISU每板12个SGP负责S1接口信令协议的处理ISU每板12个GWPSGW/PGW分组转发控制和分组数据转发进程ISU每板一个UPP用户面设备管理进程,主要负责用户面平台和设备的管理工作ISU每板一个HSP签约数据管理进程ISU每板一个IMUCGP进程,单板管理单元,负责单板其它进程启动和结束的管理各单板SRMUCGP进程,框管理单元,简称RMU。负责本框各单板进程状态的管理任一对IO单板产品要求配置在一对ISU单板上五、数据准备设备的单板配置图如下所示六、实训步骤1、设备上电,待设备正常运行;2、通过终端电脑上的EB软件登陆eCNS600设备;4、LMT硬件配置步骤(该实验建议只用离线方式了解命令过程,不做实际操作,以防对设备误操作导致无法正常启动甚至损害系统软件)4.1启动CGPMML界面登陆LMT后,在华为操作维护系统中点击“MMLCommand”页签,选择“CGP”4.2设置交换板通信模式使用SETNET命令设置交换板通信模式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入SETNET,在CASCADMODE参数项中选择INTERNALMODE。完整命令为SETNET:CASCADMODE=INTERNALMODE;INTERNALMODE为默认模式即主备用。4.3增加机架使用ADDRACK命令增加机架ADDRACK:RN=0,RNM="NULL",POSNUM=0,ROWNUM=0,COLNUM=0,MOG="PUBLIC",REFERABLE=YES;命令参数解释:RN机架号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机架。最多可配置20个机架,编号范围为0~19。本例设置为0,即0号机架。RNM机架名称用于描述机架的位置等相关的描述性信息,以便于识别。POSNUM房间号用于定义机架所处机房的编号。房间号、机架行号、机架列号为告警定位信息,即当告警台产生告警时,上述信息将用于快速定位设备告警的来源。取值范围:0~32767,本例取值为0即0号房间。ROWNUM机架行号用于描述机架在机房中的具体位置,即该机架位于哪一行。取值范围:0~32767,本例取值为0,即第0行。COLNUM机架列号用于描述机架在机房中的具体位置,即该机架位于哪一列。取值范围:0~32767,本例取值为0,即第0列。MOG对象组名称用于指定当前用户通过本命令所配置的对象(一种资源)所属的对象组。该参数的配置原则是:若当前用户不输入任何字符,则系统将默认使用该用户的当前对象组。若当前用户被授予对多个对象组执行该操作,则可以指定该对象属于这些对象组之一。若当前用户只被授予操作某一个对象组,则只能指定该对象属于该对象组。REFERABLE引用标志对象的引用标志,用于指定其他对象组的对象是否可以引用此对象。取值范围:“YES(可引用)”“NO(引用限制)”,本例取值可饮用。4.4增加机框使用ADDSUBRACK命令增加机框。ADDSUBRACK:SRN=0,RN=0,PN=0,SBVER=T8290,SRMUSN1=1,SRMUSN2=3,SWFBRDT=SWUB0,SWBBRDT=SWIB0,SRNNM="NULL",MOG="PUBLIC",REFERABLE=YES;命令解释:SRN机框号,SRN=0,即机框号为0.RN机架号,RN=0,即机架号为0.PN位置号用于指定机框在机架中的位置,从下至上依次为0~2。取值范围:0~2。PN=0即是在机架中的0号位置。SBVER机框版本号用于指定机框版本号。其值域类型为枚举。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实际物理机框左上角的铭牌获取,例如:T8290。SRMUSN1系统可靠性管理单元0所在的槽号用于指定系统可靠性管理单元0所在的槽位号,与系统可靠性管理单元1互为主备。系统可靠性管理单元是负责框内模块管理的软件模块。主用单元承担管理工作,当主用单元出现故障时,备用单元升为主用单元并承担管理工作。需要指出的是,系统可靠性管理单元不能配置在6、7槽位,同时建议不要配置为OMU等服务器单板和MIPS单板所在槽位。本例配置为1槽位,那么系统可靠性管理单元1所在的槽号必须为3槽位。SRMUSN1=1SWFBRDT交换板前插板类型。用于确定要添加的机框(宽带框、窄带框)的交换板前插板类型。交换板前插板类型以实际物理交换板前插板类型为准。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实际物理交换板前插板上方的铭牌获取,例如:SWUA1。本实例配置为SWFBRDT=SWUB0,请注意跟截图有区别。SWBBRDT交换板后插板。用于确定要添加的机框(宽带框、窄带中心框、窄带从框)的交换板后插板类型。交换板后插板类型以实际物理交换板后插板类型为准。本实例配置为SWBBRDT=SWIB0,请大家注意。4.5增加单板增加OMU单板ADDBRD:SRN=0,SN=0,METYPE=COMMON,FBRDHTYP=UPBA6,BBRDHTYP=USIA1,APPTYPE=OMU,OSUPDTF=CANREINSTALL,MOG="PUBLIC",REFERABLE=YES;ADDBRD:SRN=0,SN=2,METYPE=COMMON,FBRDHTYP=UPBA6,BBRDHTYP=USIA1,APPTYPE=OMU,OSUPDTF=CANREINSTALL,MOG="PUBLIC",REFERABLE=YES;METYPE网元类型该参数用于指定网元类型。必须根据局点的实际情况指定网元类型,METYPE=COMMON即网元类型为“COMMON(公共)”FBRDHTYP=UPBA6,BBRDHTYP=USIA1,这两个参数为0号槽位的前插板和后插板的类型,本例0号槽位的前插板为UPBA6,后插板为USIA1.APPTYPE应用类型该参数仅当“前插板类型”参数选择时有效,用于指定该单板所属的应用类型。本例为APPTYPE=OMU,即前插板类型为OMU单板。OSUPDTF重装标识用于标识单板是否可以重装,只对服务器类单板有效。取值范围:“CANREINSTALL(是)”:表示允许重装单板,当单板的操作系统损坏,无法自动启动时,会从OMU板上加载操作系统。本例为允许重装单板。增加ISU单板ADDBRD:SRN=0,SN=1,METYPE=eCNS,FBRDHTYP=ESUA0,BBRDHTYP=QXIA0,APPTYPE=ISU,MOG="PUBLIC",REFERABLE=YES;ADDBRD:SRN=0,SN=3,METYPE=eCNS,FBRDHTYP=ESUA0,BBRDHTYP=QXIA0,APPTYPE=ISU,MOG="PUBLIC",REFERABLE=YES;增加光口以太网端口MODPORT:SRN=0,SN=1,PORTTYPE=FETH_QXI,PORTNAME=Port4,MTU=1500,WORKMODE=FTH;PORTTYPE端口类型标识端口的关键字段之一,用于指定需要对哪一个端口的参数进行修改或调整,取值范围:“EETH_USI(USI单板的电口以太网)”“EETH_PFI(PFI单板的电口以太网)”“EETH_ETI(ETI单板的电口以太网)”“EETH_SSI(SSI单板的电口以太网)”“FETH_PFI(PFI单板的光口以太网)”“FETH_XGI(XGI单板的光口以太网)”“FETH_QXI(QXI单板的光口以太网)”“XFETH_XGI(XGI单板的万兆光口以太网)”“XFETH_QXI(QXI单板的万兆光口以太网)”WORKMODE端口工作方式用于标识端口的工作模式,是指配置的端口工作模式。例如HT(10M,半双工)表示端口工作于10兆比特/秒的半双工模式。光口缺省值“FTH(1000M,全双工)”4.6增加PDU单板ADDPDU:SRN=0,PDUID=LOCAL,NAME="PDU_1",PSV=LOW,MOG="PUBLIC",REFERABLE=YES;4.7增加业务网元ADDME:DMID=1,SNID=0,MEID=8,MENAME="eCNS600",METYPE=eCNS,MEVER="V100R001C00SPC200",MEVD="HUAWEI";这个步骤大约会执行20分钟。在命令执行成功后,可以在LMT的对象导航树上可以选择eCNS网元。4.8设置时区SETTZ:TZONE="E0800",DST=NO;SETTZ命令可以设置时区和夏令时。本例设置时区为东八区,不实行夏令时。4.9启动业务网元MML界面点击“MMLCommand”页签,选择“eCNS”4.10增加OMPGP进程组ADDPROCESSGRP:SRN=0,SN=0,PSN=2,PROCGRP=OMPGP;4.11增加ISU单板进程组ADDPROCESSGRP:SRN=0,SN=1,PSN=3,PROCGRP=LCPGP;ADDPROCESSGRP:SRN=0,SN=1,PSN=3,PROCGRP=UIPGP;ADDPROCESSGRP:SRN=0,SN=1,PSN=3,PROCGRP=PSGP;ADDPROCESSGRP:SRN=0,SN=1,PSN=3,PROCGRP=HSPGP;七、结果验证1、使用DSPBRD查看增加单板的状态DSPBRD:;可用状态为“正常”即可。可以在设备管理界面看到单板是正常状态;2、进程状态调测使用LSTPROCESSGRP命令查看进程状态。LSTPROCESSGRP;可用状态为“正常”即可。实训六、EPC网关APN数据配置一、实训目的了解EPC的网关数据配置流程与相关命令;了解APN的作用;二、实训器材华为eCNS600设备1套;实验电脑终端若干;三、实训内容按照规划要求完成ECNS600的APN数据配置;APN数据检查;知识准备APN是指一种网络接入技术。APN的英文全称是AccessPointName,中文全称叫接入点,是您在通过手机上网时必须配置的一个参数,它决定了您的手机通过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网络。接入点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摩托车轮平衡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多功能制桶整形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卷筒纸印刷压纹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丙纶加弹丝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隔离开关熔断器组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脆碎度测试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收录机压带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伸缩门配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原味奶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T∕CREA 005-2021 老年人照料设施与适老居住建筑部品体系标准
- BlueCat核心服务保障专家
- 绿树成荫(带意大利文)简谱五线谱钢琴谱正谱.pdf.docx
- 最新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机器人教案
- Minitab全面培训教程(最新完整版)
- 配电箱(柜)技术协议书范本
- 外研三起五年级上册英语Module10-Unit-1-He-was-in-the-kitchen教案
-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 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 茶文化ppt英文版
- 导管室工作总结(共4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