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政治学导论(第五版)第二篇政治意识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政治学导论(第五版)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政治学导论(第五版)重点问题: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政治文化有哪些构成要件?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是什么样的关系?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认识大众传媒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目录/CONTENTS第一节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第二节第一节
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概念二、政治文化的分析要素三、社会资本四、价值观表达五、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在“政治文化”概念兴起之前,流行的是“民族性”之说。
“政治文化”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并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独立的对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
1956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一文中率先使用了“政治文化”的概念,用以替代传统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政治意识”等概念来指称政治体系中支配人们政治行为的诸种主观因素。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很快在政治学界被广泛使用。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文化研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两个方面的推动:第一,当时国际政治面临的新情况对政治学提出了挑战。第二,政治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比较政治学的发展也成为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催生剂。从政治学的发展进程和政治文化概念出现的背景来看,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每个成员针对政治体系的各个层面都会毫无例外地进行一定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部分:(1)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2)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3)意志过程,如对行为目标的选择。这些过程的表现因人而异,从而形成了个体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品质。通过一定的心理活动,政治体系的成员对政治体系各个层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具有了诸如热爱、忠诚、怀疑、疏远等情感,并依据自己的标准对其做出价值判断。人们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倾向性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他们的政治行为方式。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我们将政治文化定位于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并不是把政治文化仅仅看作一种社会成员自发产生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直观的、感性的反映。的确,政治文化的概念没有包含政治思想和政治规范这些理性观念的成分,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政治文化的内容不具备系统的理论形态,政治文化发生作用也基本是以习惯、风俗这样一些惯性的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讲,政治文化具有自发性与直观感受性的特点。但这并不能否认政治文化中内含着某些理性因素。事实上,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是政治体系包括制度、规范、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被体系成员认识、接受,并化为支持其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的过程。阿尔蒙德将其称为政治体系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系成员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认识、判断、取舍都不能完全摆脱人的自觉的意识活动,这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因此,特定政治体系内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相统一的过程。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现代的政治文化以及特定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下,经过长期的心理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式。这种心理定式一旦形成,便不易改变。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旧的政治制度会因失去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瓦解,但是原来的政治文化不会一下子就消失,它还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滞留在人们的头脑中。当然,这种稳定性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政治文化主要以人们的直接的政治感受为基础,政治体系的任何变化都会在社会成员的心理上有所投射。政治文化一直处在一个缓慢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社会经济基础的变更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环境,特别是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改变,将会使社会成员的一些新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特征渗透进原有政治文化的有机体中,不断取代其原有的心理反应倾向,逐渐形成稳定的结构,最终完成政治文化的嬗变。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四,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任何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从总体上来说都具有基本的倾向性,但这并不排除政治文化本身包含的不同的成分。在特定的政治体系中,其成员由于出身背景、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异,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并不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政治文化的非同质性。在政治文化的内部,根据政治文化的主体、功能等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亚政治文化。这些亚政治文化有可能相互和谐,也可能相互冲突,它们之间不同的相互关系模式形成了政治文化的复杂的结构。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文化可分为统治型政治文化和大众型政治文化。
统治型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治理、政治关系、政治原则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大众型政治文化则是政治体系中的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体系中统治型政治文化和大众型政治文化的分野是以深层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即社会的阶级分野为基础的。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政治体系总是以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分化和对立为基础的,二者又统一存在于一个政治体系中,这就导致了统治型政治文化和大众型政治文化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统治型政治文化其实就是代表支配阶层或阶级的政治思想,也可以称为政治意识形态;大众型政治文化相当于社会政治心理。它们的关系模式直接影响着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协调这两类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各国政治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政治评价性成分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二、政治文化的分析要素分析要素二、政治文化的分析要素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1.政治认知性成分
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从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取的,也有一部分来源于长期的政治实践的经验积累。人们对于政治体系各个层面的知识,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不正确的,这本身就反映了认识主体的政治取向。政治文化中的认知性成分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二、政治文化的分析要素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2.政治情感性成分
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政治情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系统、政治统治活动或政治事件所具有的一种直观的评价。这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对行为客体及环境的内心体验,表现为好恶之感、美丑之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亲疏之感、信疑之感。政治情感形成的基础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积淀,带有极大的主观成分,主要反映个人或集体的选择偏好。二、政治文化的分析要素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3.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两部分,其中政治评价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这些准则、信条可能基于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也可能源于他们的宗教或哲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政治理想。政治评价标准的变化往往表明政治体系对发展目标的选择发生了变化。政治文化中的这一部分内容决定着社会成员对其政治行为的取舍。二、政治文化的分析要素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文化这三个基本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整体的面目影响着政治体系内成员的政治态度,塑造着体系内的政治习惯和风俗,进而决定了体系内的个体和群体的政治行为模式。三、社会资本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普及信任的程度。社会资本理论是针对集体行动的困境而提出来的。社会资本可以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社会资本事实上是一种大家可以共享的公共物品,并起到一种担保品的作用,它减少了生活交往和市场经济中的制度费用。在很多协作性的组织中,信任、规范和社会联系网络发挥着潜在的作用。维持这样的协作组织的纽带就是社会资本。三、社会资本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资本有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它提高了投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它使得某些目标成为可能,而在缺乏社会资本的情况下,有些目标就无法实现。第二,社会资本并非是天生的,需要创造和建构。第三,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那些拥有社会资本的人往往会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第四,与常规资本不同,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即它不是从中获益的那些人的私有财产,而是个人寄身于社会网络的共享品。三、社会资本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信任、规范和社会联系而形成的网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任。
社会信任从何而来?普特南认为,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而形成的社会网络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他们产生了社会信任。
规范是被灌输来的是由模式化、社会化(包括公民教育)和惩罚来维系的。而这些增强社会信任的规范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它们降低了社会成本,促进了合作。
社会网络存在于任何社会之中,主要分为横向网络和垂直网络。横向网络是指由有相同地位和权利的人组成的组织。横向网络的多少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重要指标。垂直网络则是指以行政体系所构成的命令性的组织,即上下级关系。无论垂直网络多么密集,对其参与者多么重要,都无法维系社会信任和合作。因此,要增加社会资本,政府必须放权,以便形成更多的社会自治组织。三、社会资本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和任何事物一样,社会资本有其负面影响,例如黑社会内部的社会资本会使黑社会更加强大。但是,这种些微的负面性并不能影响政府为建构社会资本而做的努力。普特南根据对意大利南部和北部多年的跟踪研究,提出了震动学术界和政坛的结论:意大利北部之所以比南部发达,民主政治比南部正常,是因为拥有意大利南部所没有的公民参与精神和社会资本。四、价值观表达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文化研究的新阶段就是世界价值观调查项目提出的“价值观表达”概念,以此衡量国民对于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以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英格尔哈特为代表的世界价值观调查项目,30多年来对100个左右的国家进行价值观跟踪调查,提出了“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概念,后者又称为“表达型价值观”。
所谓物质主义价值观,是指生活于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时代的人们,追求的是政治稳定下的经济机会,发展是第一要务,因此他们在政治参与上并不主动,更乐于追求物质财富。所谓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指生活在经济富裕时代的人们,物质财富不再是他们的第一追求,追求的是物质之外的更高的生活品质,对自由、生存环境的更高要求;不仅如此,他们更善于、更勇于表达自己的价值诉求,因此被称为“表达型价值观”。
五、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在谈到政治文化的功能的时候,不但要有可测量变量,更要照顾到作为深层结构的民心。在这个意义上,政治文化作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几乎作用于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意义上,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的特征决定着该体系存在的状态、运作的方式以及发展演变的道路和方向。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政治体系能够维持和延续的重要保证是其合法性的存在。这种合法性主要来源于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心理上的认同意识。这种认同,意味着社会成员对自己与体系间的归属关系以及体系所确立的行为规则的承认。有了这种认同意识,社会成员才能在政治活动中自愿地为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这种认同意识对于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政治体系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另一个条件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稳定。这需要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中政治角色、政治结构的地位以及行为规则形成比较稳定的认识和态度。五、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制度是指政治体系内各种结构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这是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一个政治体系中的政治制度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但社会的政治文化在形成政治制度模式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处在大体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政治机构的设置上。政治制度的差异还表现在各种政治机构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五、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政治机构及其行为规则只是政治制度的静态方面,只有当政治体系的成员进入这些机构,扮演相应的政治角色,从事一定的政治活动,政治制度对于政治体系才有了真实的意义。特定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效力。有人曾对一些欧美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做过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国政治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决策风格。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发展水平对一种政治制度的运行效力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残留在人们观念中的封建政治文化对我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负面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意识在作祟。五、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政治体系是动态的系统,它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一变化的过程总是由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人去推动和完成的。因此,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变革的目标、方式的认识水平和情感、价值取向直接制约着政治体系变化的进程及其结果。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大的政治变革都伴随着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但是,二者的变动速度并不总是同步的。按照历史的逻辑,一种新质的政治文化的形成应该先于政治变革的实践。那些率先感受到新的生产方式内在要求的先进阶级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机制渗透于广大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它又反过来成为改变社会的强大力量。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意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规定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方式,进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强大而持久的影响。但是,政治意识并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在某种既有的政治意识以及现实政治环境的长期熏陶下,通过政治实践逐步形成的。可以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教化研究的科学化工程。“社会化”是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术语,出现于19世纪末期。在社会学上,它是指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形成人的社会属性,实现人的社会生活,促使和保持社会的一致性的过程。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在社会的政治领域,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训练,使之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生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化”的概念被引入政治研究中,政治学者用“政治社会化”一词来指称人们学习政治价值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1958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发表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对政治社会化问题展开了专门研究。1959年,赫伯特·海曼的《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的研究》一书出版,第一次从政治心理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政治社会化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我们认为,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讲,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来讲,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将体系内的主导政治意识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扩散和传播,以使其成员接受某种特定的政治信息、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并按照共同的模式进行政治活动。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这两个过程主体不同,目的也不同。前者的主体是社会成员个体,其目的是获取政治归属感,取得社会的认同,并能顺利地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后者的主体是政治体系本身,它试图通过体系内主导政治意识的传播来实现政治体系的一体化以及获得体系有效运作的社会环境。但二者的结果是一致的,即一方面使社会成员完成了从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变,另一方面使社会的政治意识得以延续。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政治意识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关系。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主要是通过社会成员学习社会的政治意识来完成的,而体系对其成员的有意识的塑造是通过传播体系内的主导政治意识来实现的。因此,从宏观的、抽象的意义上说,政治社会化主要是社会的政治意识积累、传播和延续的过程,是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在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传递、政治文化的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渠道和媒介。随着社会政治结构分化的日益加深,承担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正式和非正式结构越来越多,概括起来主要有:1.家庭
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与其他媒介相比,家庭在对儿童人格的塑造、基本人生观的形成以及政治常识的启蒙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一般的家庭中,前辈在养育后代的同时,也把他们对世界和社会的看法,对政治共同体、政治权威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等直接或间接地传输给后代。另外,家庭生活的模式、家庭的社会背景以及家庭的社会交往关系等,也都会在儿童的心理上打上烙印,这是他们认识社会及自身社会地位的基础。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2.学校
学校实施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很多,可以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种。正规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正式课程和有组织的政治活动对学生进行的系统的政治教育;非正规教育是指学校中存在的政治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灌输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态度,强化其对政治体系的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各种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培训,支持、扩大或改变青少年最初在家庭生活中所确立的政治认识、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取向。正是因为学校具有这样的功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历来是统治者关注的焦点,学校教育也成为政治体系培训公民的重要手段。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3.同辈团体
同辈团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或某种意识形态背景、兴趣爱好的人们的自愿组合。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但在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青少年时期的观念、态度的形成影响重大。在亲密频繁的交往中,同辈团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微观文化单位,传递所属团体的政治文化。有许多同辈团体,尤其是青少年团体并不是有意识地谈论政治,然而,同辈团体中的氛围对于青少年的个性乃至基本人生观都会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青少年对政治的看法。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4.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政治社会化的正式媒介体。工作场所实施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是定向选择。例如,个人要想获得某种职业或较高的社会地位时,就会有意识地采纳与这个职业和地位有关的价值和行为。而工作场所一般都有关于这方面的明确规定和规范。在工作场所中,个人对自己的地位、权利、利益均有明确的认识,其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也趋于确定化。工作场所还存在各种社会政治集团的基层组织,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加入这种或那种团体组织,正式担负起一定的政治角色。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5.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是一些专业化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向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互联网等。这些媒介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是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各种传播媒介持续地向公众输送着某种经过选择的资料和观点,以及对这些资料和观点的分析与评价。这种对于社会公众的“信息灌输”,常常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下来,形成某种特定的政治倾向和政治态度。因此,掌握大众传播媒介,操纵公共舆论,历来是统治者用来传播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塑造体系成员共同政治意识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必须指出的是,大众传媒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可能扭曲公共舆论,因为大众传媒是由人、政党以及利益集团来操纵的。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民主选举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公民经由直接或间接选举方式,推选出国家和地方的各级立法代表,组成各级立法机关。选举通常每隔一定时间便举行一次。在选举期间,公民得以广泛参与政治活动,评价政治代表,了解公共政策,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些都有助于公民提高政治认识和政治技能。因此,选举活动不失为政治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他各种政治活动也为公民提供了获取政治经验的场合。如重大的政治事件的发生、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治秩序的变动等,都会对社会成员政治意识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7.社会政治组织社会政治组织是指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组成的社会成员的集合体。社会政治组织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宣传组织的主张、信仰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取向,以及通过组织的活动向其成员传播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培养其成员特定的政治文化。其中,政党是现代社会政治组织的高级形式,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这是因为,政党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掌握国家政权,它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广泛宣传自己的政治纲领,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成员的支持。这种宣传活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支持者的政治态度。而对某一政党的成员来说,政党是志同道合者的政治组织,它一般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因此,政党可以通过组织系统对其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规范他们的行为,动员他们为实现本党的政治目标积极工作,从而使政党成员形成共同的政治信仰、政治行为准则以及较高水平的政治技能。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除了上述这些结构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组织,如利益集团、国家机关等也都具有很强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不同的社会中和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担负政治社会化功能的主要机构往往有比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将直接导致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和政治理想的差异。在传统社会中,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承担者主要是家庭、宗教团体、村社等,社会化的方法是感情的、经济的方法。而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承担者则主要是学校、大众传播工具、政治组织,社会化的方法是理智的、理论的方法。两种社会在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与方法上的差异,必然会造成不同时代的人在素质上和观念上的不同。当然,在同一个政治体系中,由于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差异,各种媒介对不同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政治社会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可循。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政治社会化一方面能够为政治体系输送合格的成员,一方面也传播着社会的政治文化,并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维持着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转。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第一,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学习政治文化、认识社会政治现象并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通过持续不断的交往和反复不断的认识活动,社会的政治文化内化为个体的政治文化。个体形成了对政治形式、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决策、政治规则、政治象征以及自身所扮演的政治角色等的稳定的观念和意识。个体关于政治世界的这些看法的全部综合,就是一个人的“政治自我”,或称“政治人格”。“政治自我”的形成是个体政治成熟的标志,它意味着进入政治社会的成员确定了这样一些稳定的心理结构,包括:(1)政治依属和政治忠诚,即对某个政府、政党、阶级、社会、政治体系的关系的特殊意识;(2)关于政治体系的专门知识和感情;(3)对政治活动的明确的观念。上述这些知识、观念和意识的具备,使社会成员能够理解、评价他周围的政治世界并与之相处,这是个体适应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必要前提。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能力和政治技巧的训练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成员从儿童时期开始,就通过自身主动的模仿和专门机构的教育来了解和认识社会政治活动的规则,学习参与政治活动的技能,从而在其进入政治社会以后能够顺利担当起特定的政治角色。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第二,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政治体系中,政治社会化使政治文化从家长传递给子女,从教师传递给学生,从社会团体传递给个人,从政治机构传递给政治体系的成员,从而实现了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和人际传递。其中,政治社会化对社会的主导政治文化的维持作用十分明显。统治者往往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措施来维持有利于其统治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车协议合同范本示例
- 真心相待的夫妻保证书
- 简单隐私保护合同协议样本
- 规范文本偷钱保证书范例
- 建筑劳务分包安全管理协议
- 精确市场调研制作合同
- 绿化项目招标答疑
- 软件开发合同协议范本示例
- 零售店长工作合同
- 补充合同格式范本
- 国家开放大学《MySQL数据库应用》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 奇门遁甲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应用
- 独轮车校本教材
- 超高层建筑的造价含国内著名超高层建筑成本数据
- 高速公路公路养护维修作业交通标志设置示意图(国标2015)
- 护士排班表(月表)
- 华为产品测试策略及验证计划模板
- 东华大学对硝基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doc
- 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完整版)
- 往复压缩机填料函结构及原理课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