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燃烧与氧化教学学案_第1页
第八讲:燃烧与氧化教学学案_第2页
第八讲:燃烧与氧化教学学案_第3页
第八讲:燃烧与氧化教学学案_第4页
第八讲:燃烧与氧化教学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八讲:燃烧与氧化知识导航:(一)燃烧的条件探究(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左右,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左右.)(1)为什么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三)灭火原理的探究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来熄灭蜡烛呢?1、;2、;3、;4、;5、;……(三)防火逃生知识探究你知道是哪根蜡烛先熄灭吗?为什么呢?。典型例题:例1.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A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交流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B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①②【反思评价】⑴改进后的图B装置与图A装置比较,优点是。⑵小林同学指出图B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C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拓展迁移】实验结束,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倒扣于烧杯中,并取下橡皮塞,你会观察到,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例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Ⅱ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直接接触,其中铁钉中的A、B、C三处中处锈蚀最严重.试管①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以上两个实验均采用的实验方法是.跟踪练习:1.下列常用危险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2.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发光B.都剧烈燃烧C.都是氧化反应D.都发生爆炸3.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②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4.对下列词语的有关科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7.据报道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A.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C.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D.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8.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够灭火B.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9.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利用白磷、铜片、热水和冷水不能达到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是()A.B. C.D.10.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1.科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烧得更旺。12.2018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13.小浪用右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在烧杯中注入开水(水温为90℃),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着火点为240℃),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试回答下列问题:(1)小浪在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2)通过这个实验,小浪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实验完毕,小浪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浪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14.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如图:

图一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图二观察到,说明可燃物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还需要有氧气存在才能燃烧.燃烧除了以上两个条件外,最重要的条件是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请在图二实验中增加对比实验加以说明.该实验操作和现象是.第八讲课后作业1、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之处是()A.都属于氧化反应B.都有发光、发热现象C.都是剧烈的化学反应D.可燃物都要达到着火点2、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铁生锈B.酿酒C.蜡烛燃烧D.食物腐败3、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4、假如你在家中发现燃气(煤气或液化气等)泄漏,你首先应该做的是()A.立即关严门窗,隔绝外界空气B.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断绝火源C.立即在家中拨打电话通知煤气管理所D.用明火查找漏气部位5.在实验室里,通常将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其目的是()A.降低白磷的温度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C.将白磷与水反应D.将白磷浸湿而不易着火6.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②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7.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8.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9.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0.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11.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A.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B.用CO2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12.“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3.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14.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