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演示文稿_第1页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演示文稿_第2页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演示文稿_第3页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演示文稿_第4页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优选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当前第2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当前第3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4)区域利益(3)劳动分工规律区域利益:是各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由各自的贡献所确定的经济利益。当前第4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主导产业:指处于区域产业体系的核心地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其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导致整个区域经济进步的产业。辅助产业: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基础设施: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的基本设施。(1)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当前第5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2)区域产业布局特色(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社会性软环境:由道德风尚、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偏好等综合组成的环境消费观念则受社会、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当前第6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三)市场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从需求规模、市场层次结构、市场环境、市场意识等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1、市场经济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生产专业化协作,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2、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3、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5、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第7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狭义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给排水设施、能源电力设施、电信通讯设施、防洪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社会基础设施包括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当前第8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当前第9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当前第10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当前第11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一)区域文化的含义区域文化: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和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形式。岭南文化---珠江三角洲永嘉文化—浙江吴文化—苏南当前第12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广东模式广东模式,也叫珠三角模式,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促使它成功的地域文化是侨乡文化,这也是改革开放从广东先行的原因,中国政府搞改革开放选定以广东为主,看中的就是他的侨乡文化力。最大的侨乡,紧邻香港和澳门。天时,地利,人和(这里指国家政策)它都占全了。广东人首先富起来了,广东商人群体形成了,广东模式也就形成了。

当前第13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温州模式1、永嘉文化的义利并举,工商皆本的功利主义内涵特征,使温州地方政府保持较强的工商意识而“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行为促进了温州个体私营经济和商业的发展。2、温州重视家族亲戚关系的家庭文化,为个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条件,使个体私营企业能借助于血缘关系解决企业初创时期面临的需要大量资金但融资渠道缺乏,需要相应的技术和信息但获取成本较高的种种困难。3、温州人爱钻研、善模仿、能吃苦、会经商的文化精神,使温州人普遍具有较好的创业意识,并在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环境中,以家族企业取得了成功和长期的发展。4、温州人追求改善自身生存条件,强调个人奋斗和社会个体间的协作的自主性的文化特征当前第14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苏南模式1、吴文化勤勉、精细、柔韧、秩序以及以利为本,兼容与创新的价值观念,形成地方政府清正为民、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行政文化。2、吴文化中淡薄的人情观念,浓厚的商品意识,以及在情和理、义和利的选择中,选择重理重利的文化特征,使苏南民众的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适应性。3、苏南人养成的节俭、节制以及精打细算,精细作业的价值观念和伦理传统以及浓厚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等,催生了苏南地区的小工厂、小企业遍地开花。4、吴文化的开放性、融合性、进取性以及刚柔并济、兼容并包等的文化特征,形成外商投资需要的人才、资本、技术等环境,促进了地区对外资的引进。(外向型经济,以招商引资为主)

当前第15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当前第16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三)我国区域文化背景与区域经济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的中庸,凡事不走极端就是中华文化的显著特点。当前第17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德国文化与制造业讲究秩序勤劳整洁尊章守法:在半夜12点,看到红绿灯还停车,只有德国人。注重实用,不尚浮夸当前第18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印度文化与经济发展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宗教象印度那样发达。宗教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和现代化进程格格不入,已成为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无论是古老的佛教还是目前90%以上的人信奉的印度教,都蔑视人的欲念。在经济生活中,常常不是考虑怎样发展生产力,而是要人们自甘清贫,克制自我,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耗费去适应自然。当前第19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一)区域历史基础分析的一般方法(1)横剖面(crosssection)方法(2)历史地理的研究分析方法当前第20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1、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

2、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

3、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二)区域历史基础分析的主要内容当前第21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唐山历史悠久,早在4万年以前,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活,并与北京周口店人有着紧密联系。商代属孤竹国,战国为燕地,汉代属幽州。唐朝时,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现在市区的大城山,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清代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州。随着清代晚期

洋务运动

的兴起,清光绪三年(

1877年)在这里设开平矿务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办矿挖煤。1938年,唐山正式建市。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均诞生在这里,被誉为

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中国北方瓷都

。1976年,唐山大地震当前第22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

当前第23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当前第24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区域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资源的生产规模、开发程度、消费水平和国民经济的积累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和消费市场的分布人口作为生产者当前第25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①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投资的供给。②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③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人口作为消费者当前第26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一)区域人口结构

自然构成

性别构成

年龄构成

种族构成

社会构成:

职业构成、文化构成、语言构成、民族构成、宗教构成等

地域构成:城乡构成、行政区域构成等

人口构成当前第27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1.性别构成

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通常以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表示。

1995年,日本人口中每100个女性对应96个男性。当前第28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当前第29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当前第30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

农村贫困男子娶妻难.服装厂里女工难招,服装厂男女员工比8:2。民工荒转为女工荒性别比1982年,108.47.(国际警戒线107)

1990年,111.32000年,116.92010年,118.08当前第31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⑵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当前第32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⑶人口性别构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男女性别比达119.92,江西、广东、河南等省超过130。1982年、1990年、2000年我国分别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8.5、111.3和116.9,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持续升高的迹象。桂云贵琼京湘鲁112.7110.1110.1109.8109.0109.0102.5当前第33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2.年龄构成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来表示。⑴人口年龄组的划分

国际上通用:0-14岁少年儿童组

15-64岁青年或成年组

65岁以上老年组当前第34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⑵衡量人口年龄构成的指标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

老年指数(又称老少比)抚养指数(又称抚养比或负担系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⑶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

当前第35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①老年系数: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③老少比:指人口中老人与少年儿童人口的百分比。④抚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⑤年龄中位数: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当前第36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⑷人口的年龄构成对人口再生产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下限为能够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上限多为退休年龄。国际上以15-64岁,我国以男16-59岁、女16-54岁为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是人为规定的适宜参加劳动的年龄段内的所有人口。当前第37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年龄抚养比:指人口中处于供养年龄(一般指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的人口与处于“经济活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比。1996年法国的年龄抚养比为53,即每100个处于工作年龄的人对应53个处于供养年龄的人。

当前第38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

1996年利比亚的年龄抚养比为92,其中45%的人口低于15岁,3%的人口高于64岁。日本1997年的年龄抚养比只有45,15%的人口低于15岁,16%人口高于65岁。当前第39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3.职业构成

它代表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分布,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特征。是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布的状况和比例关系。当前第40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4.民族构成

对一个民族构成复杂的区域,若民族关系处理得好,有利于发挥各民族的特长,促进区域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社会动乱。指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当前第41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二)人口增长分析

1.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

人口的自然增长的主要指标: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生育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当前第42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当前第43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人口自然增长类型特点原始型

高-高-低年轻型

高-低-高成年型

低-低-低衰老型

低-高-低人口惯性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人口群体保持原有增长或减少趋势的特性。

当前第44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2.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

我国劳动力流动特点:农村进入城市,西部流向东部。目前农村进入城市的劳动力已达1.5亿人,跨省流动劳动力90%来自中西部,82%流向东部地区,而且约有2/3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当前第45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净迁入。通常用机械增长率表示。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地区(城市)年内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差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机械增长率为负,说明区域人口为净迁出,为正则说明为净迁入。当前第46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人口的机械变动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当前第47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荒漠化找淡水甘肃玉门因油而聚文化教育家庭与婚姻当前第48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带来一些影响当前第49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三)人口质量分析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

思想素质

:分析指标主要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儿童智力水平、地方病发病率等。文化人口比重

文化程度构成

教育普及程度当前第50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四)劳动力供应分析

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适龄人口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

龄外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力资源率:劳动力人口总量占区域总人口比重。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实际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人数占区域劳动力资源人口总数的比重。

劳动力资源的质与量的分析:1、区域劳动力的质和量当前第51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2、区域劳动力就业与失业

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主要来自①国有经济部门职工下岗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③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门槛效应”当前第52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3、教育成本与收益①教育成本:包括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②教育收益:包括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一个名为“来来爸”的网友,在论坛上列出了他4岁女儿一个月的费用(单位/元):

饭费:400;衣服:300;食物和零食:400;奶粉:100;杂费:20;幼儿园托费:2000;钢琴:600;轮滑:200;国画:120;珠心算:240;保姆费:1500;玩具、书和光盘:100;玩和看节目:100(不包括大人陪同的费用);旅游:200;教育基金:1500;看病不能报销的部分:50。每个月共计:7830元。

当前第53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三、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人口容量)当前第54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早期适度人口理论现代适度人口理论当前第55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早期适度人口理论背景坎南的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威克塞尔的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卡尔.桑德斯的适度人口密度理论当前第56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背景新兴产业的扩张,大量需求劳动力

农业产量增加使发达国家的人口供养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工业扩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使劳动力供应紧张,从而引起人们对人口不足的担忧,这是适度人口理论的经济背景。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

发达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加剧,它们纷纷扩充军备,对士兵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西方国家生育开始下降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担忧人口不足的问题,这是适度人口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人口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各国陆续经历了一个死亡率下降的过程,随后又开始了生育率的下降,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先升高后下降。各个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与政治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这是适度人口力量产生的人口背景。当前第57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坎南的经济适度人口理论

坎南是英国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牛津大学毕业,1932年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他以校订和编辑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著作闻名于世。他在阐述经济问题时,注重探讨人口问题,他从人口与土地、人口与生产率、人口与收益等方面探讨人口的适度规模。在1888年的《初等政治经济学》一书中,他就明确提出了适度人口的思想,认为“在任何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土地上生存的达到产业最大生产率的人口是一定的”,这个人口就是“适度人口”。当前第58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坎南: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他把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分为两种类型1、社会分工与协作出现以前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当然就不存在人口问题,随着人口越来越多,每个人分得的土地越少,这时人口众多就弊多利少。2、社会分工与协作出现以后

人口越多,越能从协作中得到利益,即使肥沃的土地都占完了,由于知识进步、交通发达,也可以耕种偏远的肥力差的土地。但是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地球的容积也是有限的,所以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并不是人口越多越好,也不是土地越多越好,人口与土地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当前第59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坎南:人口与生产率和收益的关系1,“在任何一定时期内,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运用而能适合获得产业的最大生产率的人口数量是一定的。”2,并不是人口增加就一定使产业的生产率降低,人口减少就一定使产业的生产率上升,只有当人口增加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才可能使生产率下降,如果人口本来不足,再减少人口,只会使生产率下降;只有当人口超过一定限度时,人口减少才能使生产率上升。也就是说,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人口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只有保持一个适度的人口才能使生产率最大化。3,衡量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不仅要看它对农业收益的影响,还要看它对全部产业收益的影响。当前第60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

适度人口:在任何一定时期,总有一个可以称为最大收益点。此时人口数量刚好恰当适应环境,以致无论人口是多于或少于此时人口,收益都会下降。当前第61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威克塞尔的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威克塞尔(1851-1926)是与坎南同时代的瑞典经济学家,早期在大学学习物理学和数学,后来对社会经济和伦理问题非常感兴趣而改行,在19世纪80年代他游遍英、法、德、奥等国,悉心学习这些国家的经济学,并深受影响。他在1910年日内瓦召开的国际马尔萨斯主义者联盟的会议上发表演讲,题为《论适度人口》,第一次提出了“适度人口”的概念。当前第62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威克塞尔的适度人口理论背景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瑞典的人口出生率比较高,大约在35‰至25‰之间波动,死亡率下降非常明显,从33‰下降到12.4‰,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高,近200年间,总人口从175万增加到612万,这期间尽管有100多万人口向外移民,但总人口还是增加了200多万,新增加人口无法被工农业发展所吸纳,产生大量过剩人口。

同时由于此时瑞典经济不景气,农业欠收,粮食产量下降,工厂开工不足,而俄国、美国廉价农产品的竞争,使失业人口增加,大批人口向国外迁移。因此人口经济问题成为瑞典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当前第63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威克塞尔:适度人口理论1,应该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程度来考察一个国家适合的人口规模,特别要注意一国的工农业生产能力。2,在一定时期内,能够被一国工农业生产潜力允许达到最大生产率所容纳的人口,就是适度人口。3,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两种相反的趋势:一是由于土地和自然资源十分有限,人口增加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二是人口增加有利于分工和协作的深化,新的产业组织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4,人适度人口规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动的。当前第64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威克塞尔:关于过剩人口的判断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有理想的人口密度,适度的人口规模。这种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是与本国工农业生产能力、本国的抚养能力相适应的。超过适度人口规模的人口就是过剩人口。人口超过其适度点之上的增加本身已经不能带来福利的增加,相反使福利减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工农业生产能力提高,虽然提高了一国的供养能力,但是不止是用来刺激人口的增加,而是要用于提高人口质量和公民的生活水平。他的结论是,只有人口缓慢增长或停止增长,居民的福利才能迅速提高。当前第65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卡尔·桑德斯的适度人口密度理论卡尔·桑德斯出生于1886年,是继坎南和威克塞尔之后对适度人口学说作出重要贡献的英国社会学家。大学时学习生物学,并对社会学和人口问题非常感兴趣,1923年被聘为利物浦大学社会学教授。他认为人口问题涉及面很广,涉及生物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他是第一个研究人口质量问题的学者。当前第66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桑德斯:经济标准是判断人口适度数量的唯一标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开始对人口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一战期间的流行观点是人口越多,士兵越多。他认为,这种对人口数量的渴望,实际上是希望士兵越多越好。英国当时的一份报告认为,根据一战的经验,如果出生率下降,没有足够的人力,“我们今天就会成为奴隶”。当前第67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针对上述观点,桑德斯认为,考察适度人口数量只能从经济标准出发,“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可据以确定可取人数的唯一验证是以每人平均收入为基础的”。人口的变化同经济变化是相适应的,一个国家人口的适度数量受该国所处的自然环境、现有技术水平以及工农业生产所提供的产量和供养人口的能力等等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是经济需要的结果,而人口出生率下降,甚至总人口减少,也是经济变化的反应。“人口增长是与经济需要相适应的”。当前第68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桑德斯:关于适度人口密度1,桑德斯提出的人口适度密度,是指一个国家人口在所支配的环境范围内,达到居民获得最好生活水平的人口密度,或者获得最高生活水平的人口密度。2,在1922年出版的《人口》一书中,桑德斯把一个国家获得按人口平均最大收入的人口看作适度人口,把获得人口平均最好的生活水平的人口密度作为适度人口密度。他把适度人口和适度人口密度作为衡量人口是否过剩的唯一标准。当前第69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3,但是适度人口密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理想的人口密度取决于应用技术和知识的程度。“环境的性质、使用技术的程度、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都将影响适度人口规模和适度人口密度。4,桑德斯认为,失业与过剩人口无关,过剩人口反映在人均收入下降中,“失业是由于工业体制的某种失调引起的,诸如工业的衰颓、贸易的季节性与周期性波动以及正常的劳动储备情况等”。当前第70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一、现代适度人口理论的涵义二、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当前第71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现代理论的特征1,研究的领域扩大了,研究涉及的时间间隔也明确了,适度人口的标准的确定趋于多元化。不但进行静态考察,而且进行动态考察。2,早期理论注重适度人口规模的分析,现代理论代表人物索维等试图寻找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相互适应的适度比例。他在分析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时,分析了人口增长率与物质资本积累率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又分析人口增长同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从静态适度人口分析转向动态适度人口分析。当前第72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六\15点索维:现代适度人口理论索维是法国著名人口学家,现代适度人口理论和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早期理论主要从经济上找目标,现代理论不仅从经济上、还从政治上、社会学、以及军事上确立适度人口的目标。索维的观点显然是对坎南、威克塞尔的超越。如个人福利,福利总和,财富增加(能够使财富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