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5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5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5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5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5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安石有这样一个文人,他才气纵横,诗、词、文俱佳,身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名传千古;他也是政治家,怀揣强国之梦,书写了北宋历史上变法图强的亮丽风景。有这样一座古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于此。金陵导入课文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古都一向都是文人墨客们的垂青之地,它们凝聚着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丰富内涵。古都如星璀璨,散落在中华大地。而登临怀古之诗,也不知凡几,照耀着文学的世界。

今天我们将走进怀古诗的世界,感受王安石的兴亡之叹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介绍作者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桂枝香》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作者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熙宁年间。

介绍作者

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词的题目。金陵:今南京,六朝古都。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题材:咏史怀古诗。

知识拓展了解“咏史怀古诗”①诗词形式: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对比

烘托

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古讽今手法感慨国运衰微昔盛今衰盛衰无常抒发个人感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爱国情怀揭露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情感鉴赏步骤怀古诗的结构1234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弄清史实揣摩意图体悟情感分析技巧抒己志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朗读诗歌明确字音:棹(zhào)鹭(lù)簇(cù)矗(chù)谩嗟(mànjiē)整体感知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述。明确:

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澄江、翠峰、帆棹、残阳、西风、酒旗、彩舟、淡云、星河、起鹭,营造了一幅雄伟壮阔,繁华热闹的场景。

由所见引发的感慨。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继而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上阙从哪句开始写景?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上片:写景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登高远眺时令:地点:人物:方式:晚秋故国高处自己登临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第10页萧索,以“悲情”为基调知识补充①时空②感官③动静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⑤色彩——色彩鲜艳、明丽、斑斓、色彩暗淡、柔和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写景手法1、修辞2、时空:时间+空间3、感官:味、嗅、视、听、触4、动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5、色彩:明丽、绚烂、暗淡…6、虚实7、点面8、白描9、正侧温故知新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比喻。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把翠峰比作“箭头”,突出翠峰起伏绵延的特点。用典。“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体现了长江江水清澈、环境静谧的特点。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运用了何种手法?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峭拔。知识补充: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远眺之近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1、练:白色的绸缎2、簇:箭头,形容山峰林立比喻用了什么写景手法?比喻、色彩、用典、远景3、澄江似练:用典,化用谢朓“澄江静如练”。生动形象相互映衬,明丽多彩含蓄典雅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远近结合x动景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去棹: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动态)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1、帆、棹:船3、酒旗:古代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4、矗:直立、高耸;竖起来。2、西风:秋风,照应“晚秋”写景手法:由远及近、动静结合、色彩层次分明富有生机相互映衬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写景至此,全是白描,“彩舟”“星河”两句,顿增明丽之色。以“画图难足”一句,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1、彩舟:画船、兰舟,装饰华丽的船2、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3、画图难足:总括上阙金陵美景。写景手法:高低、色彩、动静层次分明浓淡搭配、互相映衬富有生机上阙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出美妙的金陵景色的呢?金陵怀古澄江翠峰归帆酒旗彩舟白鹭远近低→高注重色彩修辞:比喻、用典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比喻。“似”“如”运用比喻,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用典。借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澄江静如练”;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远近结合。远观长江、山峰,近看归帆、酒旗。动静结合。澄江、翠峰是静景,西风、酒旗是动景。色彩鲜明。云烟稀淡,彩舟徐行,江水波光粼粼,白鹭翔舞,丹青妙笔也很难描画这壮美的风光。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秀丽山川、壮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上阙写景手法总结

上片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手法),选取了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意象(景象),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壮丽又略带萧瑟的场景(景象),表达了自身对金陵景象的喜爱之情。

上阙小结思考: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课堂小结1、理解记住常见写景手法。2、赏析写景手法时,应一句一看,或两句一看,或几句

一看,注意相对性。3、整合答案时,要先概括,再结

合诗句分析。4、要分点答题。牛刀小试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本诗写景精妙,试做分析。1、色彩映衬。“黄鹂”“翠柳”“白鹭”“千秋雪”,色彩丰富、明丽。2、动静结合。前两句为动景,后两句为静景,有动有静,富有情趣。3、注重层次。“窗含”句为远景,“门泊”句为近景,由远及近;第一句为低处之景,第二句为高处之景,由低到高,层次分明。4、视听结合。黄鹂“鸣”是听觉,看到的景色是视觉。视听结合,画面生动。作业演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塞鸿秋·浔阳即景元代-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本诗写景精妙,试做分析。(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登高望远,金陵晚秋,雄伟壮丽怀古抒情,借六朝旧事告诫世人悟情问题探讨

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叹

因何而“叹”?“叹”些什么

?▲王安石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典“门外楼头”,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的例子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台城曲》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使得竞逐繁华的国家相继灭亡下阙——悟情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空叹朝代的兴亡,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变法),很难从六朝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教训。下阙——悟情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空叹历代荣辱。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只有那秋风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苍暗的绿着。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下阙——悟情

以大自然的”不变“反衬人事匆促变迁,抒惆怅、悲叹之情借景抒情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下阙——悟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用典下阕——悟情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呢?1.借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灭亡的史实,告诫当权统治者要居安思危,切勿重蹈覆辙。2.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忧国忧民)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用典借古讽今本词手法总结:(也是怀古咏史类诗词常用的手法)

情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韩擒虎陈后主张丽华韩擒虎攻入金陵,俘获陈后主和张丽华对北宋王朝的不满,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与关怀时时犹唱《后庭花》商女1、作者想到了哪些古人?陈后主二、思古人:作者回忆了哪些古事?三、忆古事: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虚实结合,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沉重的叹息。下片:怀古,抒发感慨。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典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台城曲》念往昔:回忆过去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门外楼头:用杜牧诗句加以点染,简洁有力。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以虚衬实,虚实结合。一个“念”子,作者的视角从现实的深秋美景,转入了对历史的思索。以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繁华的生活与破亡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抒发物是人非之叹。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探讨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以虚衬实,虚实结合。“念”字,引发作者对于六朝竞相追逐繁华奢靡的感慨;“叹”字,表达作者对于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和批判;“悲恨相续”直接抒发各个王朝因奢靡和荒淫而接连覆灭的痛恨与无奈。用典。引杜牧诗句,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借古讽今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门外楼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台城曲》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这两句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不满之情。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凭高:站在高处。谩:徒然、枉然。荣辱:偏义副词,耻辱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但:只有凝结,引申为一直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只有那秋风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黯淡地绿着。思考: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以自然难变反衬人事匆匆,抒发悲叹之情。凝: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思考: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以自然难变反衬人事匆匆,抒发悲叹之情。用典,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商女:至今、时时:《后庭》:用典,指《玉树后庭花》,被看作是亡国之音,是荒淫误国的代名词。历史教训:改变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奢靡、荒淫生活,让悲剧不再重演。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译文: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借景抒情,表达物是人非的悲叹。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不是闲笔,而是直抒胸臆,为了劝诫统治者及时止损,改变这种会导致六朝覆亡的奢靡、荒淫生活,让悲剧不再重演。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结合历史,谈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依旧。诗人借用典故抒发自己的不满之情。悟情用典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人用“至今”和“时时”这两个副词,强调“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作者借古讽今,想要让统治者从这种因奢靡荒淫而误国的生活中吸取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否则结果只会是“悲恨相续”。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发出空叹,而是要从政治上警告统治者们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四、抒情志:讨论明确:“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多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借古讽今,寓意深刻。5.作者在下片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效果?下阙小结

这首词的下阕怀古抒情,运用典故的手法,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借古讽今。词人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更是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本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悲叹六朝统治者因奢侈荒淫导致国家覆亡的历史,警醒人们勿忘六朝亡国的教训,流露出对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主旨归纳:下阕——悟情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呢?1.借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灭亡的史实,告诫当权统治者要居安思危,切勿重蹈覆辙。2.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忧国忧民)借古讽今鉴赏写景词句的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