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另外,课程标准对朗读还专门做了规定: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所以,针对此,我制订了朗读、翻译、论英雄三个教学任务。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生字词,然后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文中人物的理解。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学习重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准确流利地翻译课文。学习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了解人物性格。针对此,我有以下打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为实现以上教学要求,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本人的做法是:分组竞赛,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的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情感。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自主学习”,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借助课下注释独立解决课文的翻译,让学生自己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然后进行检测。“合作探究”,即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完成老师所分配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当堂检测”,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检测,检测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孙权劝学》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字字落实的翻译意识也逐渐培养了起来。但是,鉴赏文章的能力还是有待于提高,而且还不大会结合具体的文字来谈理解谈感受。所以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特殊字词的理解,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的把握上还是很欠缺,需要老师在上课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归纳。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只是初具情态,但是还没有很好的发挥效果。因此,必须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问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当然因为学生们平时对文言文篇章朗读的相对较少,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妙处、人物语气的把握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慢慢体会。《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听《三国演义》片首曲,自然导入英雄的话题。导语:同学们对刚才老师播放的曲子熟悉吗?对《三国演义》熟悉吗?这部作品讲的是很多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借助于《孙权劝学》一文,认识几位英雄,感受英雄的风采。二、朗读我们的英雄之旅从朗读开始。1、读准字音:指明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如果没有错误,让学生强调重点字音:邪、更。自由读,巩固重点字音。2、读准句读:去掉标点,让学生感受没有句读的朗读,旨在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3、读出情感:在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去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做铺垫。(1)补充大屏幕显示: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陈寿:“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2)分角色朗读

孙权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怎样的心情?

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是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鲁肃

①“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

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的接应,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也表现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了到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的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之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三、翻译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共同疏通文意,画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2、班级交流质疑3、教师出示大屏幕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四、评论英雄1、这篇文章三个人物都是围绕着学习来的,请你用一个字来说一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孙权学吕蒙学鲁肃学2、论英雄:英雄行为不只是表现在政坛上、战场上,也不光是刚才说的显赫的功勋上,它更应该彰显在平时的行为中。正是日常的睿智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让他们在政坛有了累累收获。今天他们谈论的不是政治也不是战争,而是学习,你能从中看到英雄的影子吗?请以“我觉得是真英雄,因为他。”句式来说英雄。孙权:善劝、爱读书、目光长远、有耐心、善于培养下属。吕蒙:听劝、刻苦勤奋、知错就改。鲁肃:爱才、敬才。五、作者作品简介文字不多,谈的却是大的道理,让我们看到了伟人的风范。说起来我们得感谢一部作品和一个人。大屏幕显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六、谈收获既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那么编者选这篇文章是想让我们学习些什么呢?七、结语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评测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翻译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效果分析1、这节课孩子们看上去非常的积极,举手积极,回答问题积极,但我总觉得有点表面热情,或者说,思维不是太积极。简单的问题,就抢着回答,但是一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或者是谈想法的问题,很多孩子就无话可说了,也很少有受到别人发言的启发而有新发现的情况。所以,说起来,这节课很失败的。2、读音问题处理的比较好,孩子们听得也很认真,错误基本上都挑出来了,这说明孩子们的预习还是不错的。3、读出情感这个环节,尽管耗时比较多,但是学生分析的还是不够透彻。4、因为朗读环节处理的比较慢,导致后面的环节弄的比较仓促。5、在分析英雄人物这个环节时,孩子们大致的内容倒是能说出来了,只是深度不够。孙权的善劝,由于时间关系竟然没有提及,应该是非常遗憾的。6、喜欢原生态的课,喜欢自然生成的东西,但是,又总是被教学环节的要求所累,结果是跟着环节中,忽略了学生。这节课如果能够安排两个课时来完成,效果应该会更好些。《孙权劝学》观评记录在观摩了闫老师执教的课《孙权劝学》之后,我们语文教研组主要成员围绕课堂教学观测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评课。现将本次活动记录如下:一、研讨时间:2015年3月26日二、与会人员:组长:邱婷(主持人)小组成员:王芳、李洪魁、何璇、三、研讨主题:观课后点评四、研讨实录:主持人:大家已经观摩了闫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现在我们对这节课进行集中点评研讨。下面首先请闫老师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把《孙权劝学》这节课的备课思考给大家汇报一下,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学习重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准确流利地翻译课文。学习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了解人物性格。教学环节有三个:读、译、议。主持人: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请大家从不同的的观课维度来交流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请大家畅所欲言。邱婷:本节课能做到以学生“学”为主,对知识点能够做到强化记忆,掌握牢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可考虑用几个课时进行,这样可以完成当堂训练。王芳:本节课能够体现“先学后教”,但可考虑分两课时进行效果更好,本节课学习目标没有全部完成,另外提出可选择性利用课件,尽可能少些。还要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性,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分析要到位。李洪魁老师:听了本节课收获很大,学生活动多,生字词能够落实,方法和思路都很好。但读课文的遍数还是少些,多媒体运用应熟练。小组学习值得借鉴。何璇老师: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一读)读通课文。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语气语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主持人:老师畅所欲言,对闫老师的课提出了很中肯的评价。自从最近要求七年级各科教学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以来,老师们的观念在慢慢转变。能够意识到了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从关注优秀生到面向全体学生,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就本节课来说,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虽然有些目标没有完成,存在一些不足,但老师上课时一直在遵循“123”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高效的投入到学习中,都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的作用。至于所存在的问题,我想在以后不断地探索中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孙权劝学》课后反思《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文,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简练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