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观后感_第1页
致敬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观后感_第2页
致敬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观后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敬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观后感她出生于抗日时期,目睹过日本人残暴的罪行,体验过战争无情的肆虐,见证过开国时期的艰难险阻,也看见过如今的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她便是用一生都在守护敦煌文明的樊锦诗。她虽从小体质弱受到家里人的众多关照,但她从来不会有过多的自我优越感,反而还很能吃苦,在毕业去北大时,因不知北大延迟开学而在门口小椅子上睡了一觉,在去敦煌的时候住得是土房、吃得是杂粮,缺水断电,洗澡成了极为奢侈的一件事。因没有商店,没有收音机,看的报纸也是十天以前的,种种困难在她面前,她都没有退缩,被誉为“敦煌的女儿”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1963年从北大毕业,为响应“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号召,千里迢迢来到了敦煌莫高窟,开始守护敦煌。这一守,便守了56个年头,从青年到暮年,从青丝变白发,这一守,就是守了一辈子。她至今都还记得她第一次见到敦煌艺术作品时的那种震撼,在书中写到:“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金碧辉煌,闪烁夺目。整个画面,像一幅巨大的镶满珠宝玉翠的锦绣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惊心动魄。”美轮美奂的敦煌艺术驻扎在沙海茫茫的戈壁深处,那里将继续续写着樊锦诗的余生。她从不后悔来到这里,用自己的余生保护和弘扬敦煌文化,她的爱人,她的家人是她守护敦煌的底气。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央视给她的评价,不是所有人都有毅然决然追梦的勇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坚持下去的毅力,樊锦诗用她坚守一生的事业来告诉我们:原来热爱是可以一成不变的,喜欢到骨髓里,愿意用一生的时光去守护,愿意为守护千年之美而放弃一切,不求回报,不假思索,无畏将来,不谈过去,半个世纪的坚守,或许这就是她与敦煌的宿命。

我上了大学之后,似乎不怎么爱看课外书了,几乎每天都是在和枯燥无味的医学专业术语打交道,都快忘了曾经我也会经常花一个早上的时间来欣赏美文,仿佛自己置身在其中,很舒适。偶然间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在莫高窟这样的自然环境里,我常常会想到李商隐的一句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夕阳还是那样的夕阳,只是人已不再是昨日之人,有多少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苍茫之中。人其实是很渺小的,人的一生中能做的事情非常少,我们都只是过客。”意外的贴合我当时的心境,决心去读这本书。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在心情郁闷烦躁的时候,读这本书真的会让自己的心情立即平复下去,是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只是过客,每个人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